第290章 既分勝負 亦決生死

第290章 既分勝負 亦決生死

張飛裂殺魏軍騎軍的這一幕,落在兩萬魏軍的眼中,他們的心中下意識就會浮現起殘忍這兩個字。

而當這種想法出現在他們的心中後,他們的士氣不可以抑制的開始降落。

只是這一幕落在兩萬漢軍眼中,卻讓他們看向那道偉岸的身影更加狂熱。

在真實的三國曆史上,將領之間進行單挑鬥將的戰例不算多。

只是武將憑藉個人勇武,提振己方士氣的事卻在史書上屢有提及。

何謂萬人敵?

不是單單的以一人殺萬人。

這個稱呼落到每個人身上,都有着不同的解釋。

當這三個字落到張飛身上時,就可以理解爲:憑着對自身勇武的自信,哪怕是面前上萬以上的敵人亦絲毫不懼。

而憑藉自身的勇武,他一人亦能影響着上萬敵軍的士氣。

在華夏數千年的歷史中,能被冠以這種榮譽稱號的戰將並不多。

而能做到這一點的戰將,他的豪氣與氣概又是多麼令人心生嚮往。

方纔身爲智將的曹休抓住稍縱即逝的戰機,讓魏軍處在了一定的優勢地位。

這是曹休的本事。

可是當面對曹休這種智將時,張飛亦不是平常之輩。

足輕戎馬,氣蓋萬夫,善固疆埸,數凌敵陳,此之謂萬人敵,張飛正此屬也。

既然局勢瞬息萬變,既然曹休會懂得臨機應變,那他張飛就以力破之。

這是智將與猛將不同方式的對戰,這是智與力的碰撞,無有高低之分,只有相應的見招拆招。

張飛在揮舞着手中的長刀不斷殺敵時,他還能分出一定的心力,來時不時指揮着身後的兩萬漢軍不斷前進。

他這番遊刃有餘的狀態落在兩萬魏軍眼前,簡直就是一種恥辱。

可是當張飛的這種狀態落在兩萬漢軍眼中時,卻是一種說不出的瀟灑。

這是專屬於蓋世猛將燕人張益德的瀟灑。

隨着裂在張飛刀下的魏軍騎軍越來越多,魏軍的士氣開始快速的下降着。

兩萬魏軍中不認識張飛的人心中,都不由得冒出一個疑問:眼前的這員敵將,是人是神?

若再這麼讓張飛殺下去,魏軍的敗機已現。

只是張飛的勇猛世人皆知,所以曹丕亦早做防範。

就在張飛又揮刀劈死一位魏軍騎兵朝着另一員魏軍騎軍劈去時,同樣是一柄大刀擋住了張飛大刀的去向。

張飛定睛朝這人看去,發現眼前擋住他的這人,正是曹魏的虎威將軍許褚。

許褚身長八尺餘,腰大十圍。

能被曹操倚爲“吾之樊噲”,並被馬超讚許爲“虎侯”的許褚,雖然沒有被世人讚譽爲萬人敵,但也是一位勇力絕人之輩。

許褚作爲曹操的貼身護衛,張飛是認識他的。

當許褚揮刀擋住張飛屠殺的舉動之後,他立即對着張飛瞋目而視。

看着許褚這副狀態,張飛嘿嘿一笑。

眼珠子大,了不起麼?

若是往常遇見許褚,張飛定然要與他大戰一場。

只是現在是漢魏兩軍會戰的時機,身爲前軍主將的他不能專顧着逞個人勇武。

於是張飛開始快速蓄力,在蓄力之後他連續揮舞着手中的長刀朝着許褚劈砍而去。

面對張飛這每一下都勢大力沉的攻擊,許褚在用手中的長刀格擋之際,心中不由得感到吃驚。

張飛方纔已然殺死他如此多的部下,現在怎麼還能有這番氣力?

感受着手臂上傳來的一下下巨力,許褚無奈之下只能用手中的長刀不斷格擋着。

能被曹操倚爲貼身護衛的許褚,顯然不是簡單的粗猛之輩。

他知道現在張飛勇力正盛,不宜與張飛硬拼。

最好等張飛的力氣用盡之時,纔是他反擊的時候。

性情質重,謹慎行事,這纔是許褚的性格。

這時許褚從表面上看面對張飛的猛烈攻勢一直處於守勢,甚至他連人帶馬還在不斷後退着,但是他自身卻沒有多少危險。

而且他還阻止了張飛繼續裂殺他的部下。

這讓魏軍的士氣,不至於一瀉千里。

而這時,兩人周圍的魏軍騎軍已然退卻,兩人漸漸被兩軍不斷逼近的步軍所包圍。

甚至隨着許褚不斷有意的後退,許褚背後的魏軍前軍的長槍已然就在張飛的數步之外。

不久後那數千支長槍,就會刺到張飛的身上。

張飛雖然正在不斷逼退許褚當中,但是戰場中的局勢盡在他的眼中。

於是在最後一次朝着許褚揮出一刀震得許褚手臂發麻之後,張飛駕駛着胯下的戰馬,快速的朝後退去。

他猶如一隻展開雙翼的雄鷹般,躍入了己方的軍陣之中。

張飛要打,魏軍得受着。

打完了要走,魏軍也攔不住。

張飛這副來去自如的狀態,無疑更加刺激着魏軍的雙眼。

而當張飛的這副狀態落入曹休的眼中時,他臉上的忌憚之色更加深重。

同時曹休的心中也升騰起憤怒。

這張飛簡直是視他的兩萬大軍爲無物。

不過哪怕張飛再如何勇猛,在兩軍即將交戰的這個節骨眼,他的勇猛亦只能到這種地步了。

接下來就是雙方大軍真刀真槍的較量了。

漢魏兩軍各有兩萬,這四萬大軍分別組成方陣朝着敵方前進。

而在雙方大軍方陣之前的,正是數千腳步齊整,手持長槍的搴旗之士。

雙方的數千搴旗之士手持閃耀着死亡氣息的長槍,在各自將官的指揮下不斷朝着敵方逼近着。

十步,五步,三步,及至最後的長槍相接。

數千柄長槍在空中互相碰撞,發出一陣陣刺耳猙鳴聲。

當這一陣陣刺耳的猙鳴聲完全覆蓋在四萬大軍的耳中時,雙方大軍陣前的搴旗之士頃刻間倒下許多。

隨後一陣陣喊殺聲,開始掩蓋長槍碰撞的猙鳴聲,成爲目前戰場中的主流聲音。

今日的樊偃會戰是一場正經意義上的野外決戰。

而在正統的的野戰中,沒有太多花裡胡哨的陰謀詭計,若有上佳的計略,往往在戰前就會釋放完畢。

當兩軍開始交戰的那一刻,雙方真正開始較量的是將領之間的指揮藝術,是士卒之間的精銳程度。

只有樸實無華的你來我往。

雙方的長槍兵在各自將官的指揮下,不斷地朝着對面的敵人突刺。

當鋒利的槍尖刺入敵人的身體中,除了會發出噗嗤聲之外,在槍尖拔出之時,還往往會帶着一抹血花。

前方越來越多的雙方士卒開始倒下,而後後方的士卒開始在將官的催促下,不斷踩着同袍的屍體上前。

許多士卒在倒地時還未身死。

但他們的同袍卻沒有想着扶起他們,而是果斷的踩過他們流淌着鮮血的身體,繼續朝着前方前進。

而這一幕,不僅僅發生在漢軍軍陣之中,魏軍軍陣中同樣亦是如此。

這一幕很殘忍,但這一幕卻很真實。

這便是古代戰爭的真正形式。

血腥。

當古代的大型野戰一旦展開,沒有點到即止,有的只是既分勝負,亦決生死。

而這種勝負,往往是以數萬將士的累累白骨堆積而成的。

隨着雙方大軍軍陣的不斷接近,大片大片的血霧開始飄灑在兩軍身前。

血霧之多,在寒風的吹拂下,甚至迷亂了雙方士卒的眼睛。

衆多的血霧隨風飄灑在兩軍之間,最後再落到雙方的士卒身上,直將兩軍前沿士卒身上的甲冑都染成赤紅色。

只是雖然兩軍剛一交戰,雙方就出現了不小的死傷,但是雙方士卒的眼中這時都沒有着退意。

因爲他們都是目前華夏中最精銳的士卒。

儘管隨着劉備與曹丕相繼建立朝代,這兩支大軍有了漢軍魏軍之分,但是在不久前,他們都是漢軍!

而曹魏之所以國力最爲強盛,無非是因爲東漢的遺產大多被曹魏繼承了而已。

或許漢世祖劉秀建立的東漢,與西漢相比不是那麼繁榮昌盛。

但這僅僅是與西漢相比而已。

將東漢單獨放在華夏曆史上的長河中,他這個朝代所展現出來的武威,都不容忽視。

“國恆以弱滅,而漢獨以強亡”這句話是有着一定的道理的。

後世在各大論壇上,經常流傳着一條被奉爲鐵律的“真理”:“古代大軍戰損比超過百分之十,往往就會大潰敗。”

只是這條“真理”卻太過絕對,而且禁不起推敲。

因爲在中國的歷史上,並不乏有戰損比遠遠超過百分之十,卻依然作戰最後取得勝利的戰例。

真正的精銳之師,所能承受的戰損率肯定是高於這個的。

而且或許傷亡是引起大軍潰敗的一個重要因素,但並不是決定因素。

影響大軍潰敗的重要因素有很多,例如指揮官的個人能力與魅力,大軍的精銳程度,戰場的天氣等等。

所以儘管目前雙方都有着不少士卒倒下,但是雙方的戰意依然高昂。

而隨着雙方軍陣的進一步接近,長槍已經不適用於當下的戰場。

於是幾乎是同一時間,漢魏雙方的大軍都捨棄手中的長槍,他們紛紛拔出腰間的環首刀。

漢代是冶煉技術大幅進步的一個時代,而在這個時代中便出現了一種殺傷力極強的武器——環首刀。

據說當年環首刀製造出來,本來是給騎軍於馬上揮砍所用。

但後來漢武帝發現環首刀這種武器殺傷力極強,他便下令將環首刀逐漸普及到漢軍步卒中使用,便漸漸成爲了漢軍步軍的主要制式武器。

或者步軍使用的環首刀經過工匠的改造,但是經過工匠的改造之後,環首刀並沒有減少它的威力。

當雙方的步軍拿出環首刀的那一刻,這就說明目前雙方已然要進入更爲慘烈的白刃戰中。

雙方的精銳士卒並沒有畏懼接下來的白刃戰。

雙方士卒在抽出腰間的環首刀後,便在令旗及身旁基層將官的指揮下大步朝着前方邁進。

不久後,雙方的步軍方陣,開始近距離交戰起來。

要想完全發揮環首刀的威力,它的使用方式只有一種,那便是直砍。

本就鋒利無比的環首刀,在士卒用力的砍劈之下,一旦落在敵軍的身上,就算敵軍身上穿着甲冑,那勢必亦會引起極大的殺傷。

就在雙方的士卒近前將手中的環首刀朝着敵軍砍去時,幾乎就在頃刻後雙方大軍中無數聲哀嚎聲響起。

在剛纔雙方的長槍軍相互刺殺時,兩軍響起的主要是喊殺聲。

但現在當兩軍開始短兵相接時,雙方士卒發出的只有悽慘的哀嚎聲,由此可見如今戰場中的慘烈局勢及環首刀的殺傷力。

一批批雙方士卒在敵軍的環首刀揮砍下倒下,數不盡的斷臂殘肢開始落在雙方士卒的腳下。

衆多的鮮血從斷臂殘肢及兩軍的屍體中噴涌而出,就如不遠處的漢水一般,開始慢慢覆蓋在雙方數萬大軍的腳下。

一條血河正在以極快的速度形成着。

而隨着時間的推移,哪怕漢軍士卒的精銳程度不弱於魏軍,但他們的軍陣卻在魏軍的攻擊之下漸漸向後退卻。

這是因爲漢軍手中的環首刀不如魏軍手中的緣故。

環首刀的產生是因爲漢代鋼鐵冶煉技術的發展。

而雖然南方有着鐵礦,但是總體而言落後的南方卻缺乏相應先進的冶煉技術。

在這時,北方都已經出現百鍊鋼技術。

在這種技術的差距之下,漢魏兩軍手中的環首刀強度自然有着差別。

或許這種差距並不大,但在這種持久戰之中,任何不大的差距都會被無形之間放大着。

例如漢軍手中的環首刀更容易出現缺口。

這就是關羽所說的“北方兵強”的原因之一。

曹魏強大的國力,體現在方方面面。

幸虧漢軍都是精銳之師,加上漢軍中有着張飛這等猛將一直在殺敵激勵着士氣,這才讓漢軍與魏軍總體呈現出勢均力敵的態勢。

只是這種態勢,卻沒辦法堅持太久的。

隨着漢軍手中環首刀缺口的越來越多,局勢會漸漸朝着對漢軍不利的那方面而去。

漢軍前軍陣型的稍稍後退,雖然並不明顯,但卻齊齊被雙方大軍後方的主將關羽與張遼所察覺。

騎在馬上的張遼,遙望着關羽的方向,他喃喃自語道:

“以正合,以奇勝。”

“今正兵已合,局勢又對你不利,你的奇兵會何時上呢?”

(本章完)

第8章 關羽之憂第572章 好宴開席 挑首示威第七百三十章 再立盟約 平分荊州第278章 女裝送丕 驃騎旗揚第110章 公安未來 朗朗明日(明日上架!)第504章 營聲鼎沸 滿城皆驚第510章 不戰取勝 孫禮寒心第七百零八章 小小人物 大大變故第209章 黃旗招搖 天子落淚第446章 攻守易勢 慈不掌兵第328章 蔣濟送信 百年基業第270章 張遼心思 三拜問安第170章 兵圍夏口 孫權震怖第618章 先發制人 漢軍快來第248章 四相之一 孫權認慫第七百六十四章 豫章崩裂 江東震動第452章 泄我行蹤 一律皆斬第613章 最後一步 張郃詭計第607章 陽謀逼軍 魏營告破第222章 大軍出發 吃人的網第327章 卑微上貢 私下任務第248章 四相之一 孫權認慫第202章 文長心思 無畏丁奉第六百九十六章 鷹擊長空 送天將軍第444章 英雄氣短 郭淮到來第561章 火燒合肥 江東野望第307章 雲長暈厥 玄德得訊第661章 劉曄悲喊 元旦終至第666章 威風海量 視而不見第561章 火燒合肥 江東野望第502章 萬鈞漢水 齊灌魏營第71章 糜暘的信(三更求追讀)第217章 羣臣勸進 你我君臣第七百五十九章 失手被擒 張郃蠱惑第563章 孫大知兵 姜大運輸第249章 宴無好宴 費禕挺身第372章 麥穗飄飄 人如豬狗第550章 擒賊擒王 不講武德第652章 劉張重逢 忠武王出第671章 儀同三司 拜大司馬第28章 公安,我去(求月票,求追讀)第六百九十二章 以此爲樂 敢爲前驅第492章 懸釜而炊 漢人自強第七百三十四章 鐵索橫江 再戰公安第361章 雖強必戮 開府治事第227章 訓斥諸將 緩兵之計第13章 糜暘一計三成第120章 江東援軍(十更,求首訂!)第121章 呂蒙吐血(十更!求首訂!)第568章 曹彰進攻 蔣琬出場第289章 擋車騎者 人馬俱裂第631章 獵虎爲食 三方奔逐第507章 親征關中 二吐鮮血第73章 噫興!噫興!(三更,求追讀)第268章 大軍東下 劉備去向第448章 烈焰封場 變生肘腋第103章 虞翻二入公安第164章 諸葛東來 商議婚事第506章 敬告太廟 北伐檄文第433章 先定陰平 再阻劍閣第531章 明光熠熠 漢胡重沓第71章 糜暘的信(三更求追讀)第420章 局勢變化 郭淮到來第491章 險惡用心 臥龍大笑第303章 無聲嗚咽 爲你拜年第614章 貌合神離 止步數裡第88章 援兵!援兵!(四更求追讀)第434章 伐蜀檄文 路人皆知第六百七十七章 蒞臨京口 孫權反擊第195章 賜字崇業 大軍可用第475章 斬山爲梯 引發營嘯第七百六十八章 弱敵之策 周魴持節第149章 老驥伏櫪 魏王失冠(6000字!)第七百七十四章 何故發笑 思索滅魏第273章 兄弟爭吵 燭影哭聲第七百三十一章 探得機密 三問三答第481章 封之剛猛 洪之自信第451章 坦誠布公 青山埋骨第322章 又愛又忌 何人鎮宛第356章 該死則死 夏日之陽第七百三十九章 兩將合謀 可抵糜暘第264章 殘月如血 城外列屍第641章 內裡赤紅 丕之末日第149章 老驥伏櫪 魏王失冠(6000字!)第99章 愧疚的朱桓 (無食言,求追讀!)第374章 火燒塢壁 梁州大變第382章 諸葛失望 劉禪憤怒第567章 三人密謀 請敵赴死第六百九十二章 以此爲樂 敢爲前驅第六百七十八章 糜賊尚在 薦司馬懿第83章 雖蠻,亦有意氣(四更求追讀)第599章 王朗吐血 自今日始第七百五十二章 令人作嘔 掀案而起第123章 急召陸遜 孫權擔憂(4000字!求追讀第七百六十三章 沙王絕招 共食江東第113章 糜暘所謀(十更,求首訂!)第443章 似若無敵 魏軍大敗第353章 觸目驚心 殺意沸騰第582章 勢在必行 暢想成真第七百三十一章 探得機密 三問三答
第8章 關羽之憂第572章 好宴開席 挑首示威第七百三十章 再立盟約 平分荊州第278章 女裝送丕 驃騎旗揚第110章 公安未來 朗朗明日(明日上架!)第504章 營聲鼎沸 滿城皆驚第510章 不戰取勝 孫禮寒心第七百零八章 小小人物 大大變故第209章 黃旗招搖 天子落淚第446章 攻守易勢 慈不掌兵第328章 蔣濟送信 百年基業第270章 張遼心思 三拜問安第170章 兵圍夏口 孫權震怖第618章 先發制人 漢軍快來第248章 四相之一 孫權認慫第七百六十四章 豫章崩裂 江東震動第452章 泄我行蹤 一律皆斬第613章 最後一步 張郃詭計第607章 陽謀逼軍 魏營告破第222章 大軍出發 吃人的網第327章 卑微上貢 私下任務第248章 四相之一 孫權認慫第202章 文長心思 無畏丁奉第六百九十六章 鷹擊長空 送天將軍第444章 英雄氣短 郭淮到來第561章 火燒合肥 江東野望第307章 雲長暈厥 玄德得訊第661章 劉曄悲喊 元旦終至第666章 威風海量 視而不見第561章 火燒合肥 江東野望第502章 萬鈞漢水 齊灌魏營第71章 糜暘的信(三更求追讀)第217章 羣臣勸進 你我君臣第七百五十九章 失手被擒 張郃蠱惑第563章 孫大知兵 姜大運輸第249章 宴無好宴 費禕挺身第372章 麥穗飄飄 人如豬狗第550章 擒賊擒王 不講武德第652章 劉張重逢 忠武王出第671章 儀同三司 拜大司馬第28章 公安,我去(求月票,求追讀)第六百九十二章 以此爲樂 敢爲前驅第492章 懸釜而炊 漢人自強第七百三十四章 鐵索橫江 再戰公安第361章 雖強必戮 開府治事第227章 訓斥諸將 緩兵之計第13章 糜暘一計三成第120章 江東援軍(十更,求首訂!)第121章 呂蒙吐血(十更!求首訂!)第568章 曹彰進攻 蔣琬出場第289章 擋車騎者 人馬俱裂第631章 獵虎爲食 三方奔逐第507章 親征關中 二吐鮮血第73章 噫興!噫興!(三更,求追讀)第268章 大軍東下 劉備去向第448章 烈焰封場 變生肘腋第103章 虞翻二入公安第164章 諸葛東來 商議婚事第506章 敬告太廟 北伐檄文第433章 先定陰平 再阻劍閣第531章 明光熠熠 漢胡重沓第71章 糜暘的信(三更求追讀)第420章 局勢變化 郭淮到來第491章 險惡用心 臥龍大笑第303章 無聲嗚咽 爲你拜年第614章 貌合神離 止步數裡第88章 援兵!援兵!(四更求追讀)第434章 伐蜀檄文 路人皆知第六百七十七章 蒞臨京口 孫權反擊第195章 賜字崇業 大軍可用第475章 斬山爲梯 引發營嘯第七百六十八章 弱敵之策 周魴持節第149章 老驥伏櫪 魏王失冠(6000字!)第七百七十四章 何故發笑 思索滅魏第273章 兄弟爭吵 燭影哭聲第七百三十一章 探得機密 三問三答第481章 封之剛猛 洪之自信第451章 坦誠布公 青山埋骨第322章 又愛又忌 何人鎮宛第356章 該死則死 夏日之陽第七百三十九章 兩將合謀 可抵糜暘第264章 殘月如血 城外列屍第641章 內裡赤紅 丕之末日第149章 老驥伏櫪 魏王失冠(6000字!)第99章 愧疚的朱桓 (無食言,求追讀!)第374章 火燒塢壁 梁州大變第382章 諸葛失望 劉禪憤怒第567章 三人密謀 請敵赴死第六百九十二章 以此爲樂 敢爲前驅第六百七十八章 糜賊尚在 薦司馬懿第83章 雖蠻,亦有意氣(四更求追讀)第599章 王朗吐血 自今日始第七百五十二章 令人作嘔 掀案而起第123章 急召陸遜 孫權擔憂(4000字!求追讀第七百六十三章 沙王絕招 共食江東第113章 糜暘所謀(十更,求首訂!)第443章 似若無敵 魏軍大敗第353章 觸目驚心 殺意沸騰第582章 勢在必行 暢想成真第七百三十一章 探得機密 三問三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