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攻擊開始 天子離座

第386章 攻擊開始 天子離座

隨着皇宮中肅穆晨鐘的敲響,清晨的成都瞬間變得喧囂起來。

至少有上百輛不同規格的車輦,在成都的四面八方出現,然後他們都幾乎同時的朝着一個目的地共同行駛而去。

那個目的地,便是現今大漢中最高的權力中心——成都皇宮。

上百輛車輦行駛的車輪滾動聲,上百匹拖車的駿馬發出的嘶鳴聲,很快就飄蕩在整個成都城中,並驚醒了許多還在沉睡的人。

等到天上的日光完全覆蓋在整座成都城中時,靠近皇宮的那幾處街道,早已經被一輛輛華麗的車輦所鋪滿。

剛剛起來的百姓看到這一年都難以見上幾次的盛大場景時,他們的心中滿布着嘖嘖稱奇之意。

尋常一位公卿大臣他們都難以見到,但現在往日中身份尊貴的肉食者們,卻像稻田裡的雜草一般,一茬茬的不斷冒出來。

不止衆多百姓們有這種感想,就是那些在路上碰到的一衆漢臣,在看到彼此之後,心中都會浮現一些驚訝之色。

很多大臣的心中都不由自主地冒出一個想法——他怎麼也出現了。

而這些大臣心中會有這樣的想法,是因爲在漢代,正經的朝會本就沒有幾次。

與後世不同的是,在秦漢之際朝廷很多時候是沒有正式的“上朝”這一說的。

就以大漢現今的政治體制來說,朝廷的許多政務都是在各自的官署中初步處理完成,然後再報送給尚書檯進行最後處理。

只有一些尚書令或者丞相拿不定主意的事,最後纔會往往報送到天子那裡,由天子進行最終的決斷。

所以在一般情況下,除非是同屬於一個官署中的官員,否則哪怕同爲九卿之一,兩位大臣之間公開會面的機會也並不多。

甚至由於漢代對大臣的管理頗爲寬鬆,所以只要一位大臣有將自己分內的事情處理好。

那麼他每日躺在家中,或者去外地旅遊都不會有什麼。

就如一直養病在家的糜竺。

當然這講的是一般情況,漢代有一種情況,是要求天子與諸多文武百官都盡皆要到場的。

這種情況便是“大朝會”。

大朝會是始於西周的一種禮儀規格最高的朝儀,大朝會一開始指的便是文武百官共同朝拜天子。

漢代對舉行大朝會有着嚴格的規定。

按照常理來說,大朝會這種盛大的儀式,一般是正月初一用來慶祝新年纔會舉辦。

只是還有一種情況,漢家天子會在某個特殊的時間段召開大朝會。

那便是“量天下之事”的時候。

既然許多大臣都說糜暘的新政會動搖大漢的國本,那麼糜暘的新政肯定算的上“天下之事。”

那麼天子與大臣共同討論糜暘的新政,那自然可以稱作“量天下之事。”

因爲大漢特殊的政治體制,所以諸位大臣在看到往日中不常能見上一面的同僚時,心中才會浮現驚訝的神色。

也正因爲這種驚訝的情緒,讓許多大臣真正意識到,糜暘的新政給整個大漢帶來了怎樣的衝擊。

不過儘管每位大臣心中都有着異樣的想法,但人心難測,今日的局勢更加難以預料。

所以許多大臣在車輦上互相對視一眼後,並沒有直接有言語之間的交流。

他們只是紛紛將自己的目光,朝着前方那座威嚴的宮殿羣望去。

在皇宮中晨鐘響過的一個時辰之後,許多大臣的車輦都已經來到宮門之外。

到了這一刻,現場無論是何等身份的大臣,哪怕是身爲三公之一的許靖,都必須自覺地走下車輦。

宮門之後的御道,依照禮制只有天子能夠乘車行駛。

當然有一些得到天子特許的大臣,也擁有這樣的殊榮可以直接乘車進入宮門之中。

只是目前在宮門外聚集着的上百位大臣中,沒有人擁有這樣的殊榮。

等到幾乎所有的大臣都聚集在宮門之外後,早就等候在宮門外的謁者禮官,便開始引領者諸文武百官依品級站立一一進入宮門之中。

當諸多漢臣在謁者的引領下,一一循規蹈矩的進入宮門之中後,他們便發現這時在宮門的御道兩旁陳列着許多精銳的虎賁甲士。

在那一列列的虎賁甲士之後,則是一面面飛揚在天空中的大漢赤紅旗幟。

能有資格參加大朝會的大臣,往日中宮門肯定沒少進。

所以他們中的許多人很敏銳的察覺到了,今日宮門的虎賁軍的數量似乎多了許多。

不過他們心中的這層疑惑,在聯想到今日是舉行大朝會之後,便頃刻間煙消雲散。

更重要的是還未等更多人細想,禮官口中就發出“趨”一字。

在這一字的影響之下,跟隨在禮官之後的衆多文武百官立即整齊有序地依次彎身,然後他們以東西向分班排列,朝着前方的一處大殿疾步前行而去。

等到衆多文武百官離身後的宮門越來越遠,宮門校尉想起糜威的吩咐之後,馬上讓手下的士卒關上了那厚重威嚴的宮門。

隨着宮門緩慢的被關上,代表那進入皇宮中的諸多文武百官的後路,已經掌握在以糜威爲首的虎賁軍手中。

只是這一件事,那些文武百官目前還不知道罷了。

成都的皇宮並不算大,在一路疾行之下,那衆多文武百官便來到舉行大朝會的大殿之外。

在衆多文武百官來到大殿之外後,他們並沒有貿然入內,他們在等一個人。

而並沒有讓衆多文武官員等待太久,在一片鐘鼓禮樂聲中,身穿威嚴冕服,手按王劍的劉備便在衆多內侍的簇擁之下,坐着華麗的乘輦一路朝着大殿而來。

在看到劉備的車輦出現後,本就分列兩側的衆多文武官員立馬低下頭顱,用謙卑的姿勢恭迎着他們的陛下到來。

劉備坐在高舉的乘輦之下,在經過由兩側文武官員組成的通道時,他居高臨下的用審視的眼神看着一些臣子。

廣漢李氏,巴西譙氏,蜀郡楊氏.

他們一個個都到了呀,那真是好極了。

劉備別有意味的眼神,並沒有那些被他審視的臣子所察覺。

在劉備被擡入大殿中後,衆多文武官員纔在禮官的引領下,微微擡頭繼續朝着大殿內邁動腳步。

在許多文武官員在朝着大殿內邁動腳步之時,很多人的注意力都放在身前。

他們並未意識到在他們的身後百步的宮門之外,正在發生着令人意料不到的一幕。

一輛顯得頗爲樸素的車輦,開始緩緩出現在宮門之外。

而這時宮門校尉纔剛剛關閉上宮門,再加上文武百官入內的時辰已經過去,所以這名宮門校尉就想在宮牆上高喊讓這輛車輦停下。

反正如此樸素的車輦,想必也不是什麼高官會乘坐的。

可是還未等這名宮門校尉喊出話,隨着那輛車輦的靠近,眼尖的他看見了那輛車輦上插着的旗幟。

那面旗幟瞬間讓他的眼神緊張的眯了起來。

而隨着那輛車輦來到宮門之下,車輦中的主人似乎察覺到宮門已經緊閉,所以坐在車輦中的他掀開了車簾,露出了他的那張蒼白的臉。

只是他的臉色雖然蒼白,但當宮門校尉看到他的那張臉時,一聲命令馬上從他的口中發出。

“開門,快開門!”

宮門校尉的口中充滿了急切。

或許宮門校尉的急切並不被他的下屬所理解,以宮門之重要性,怎麼能說開就開呢?

但是上官的命令,沒有人敢違抗。

所以很快的就有虎賁將剛剛緊閉的宮門重新打開。

虎賁在打開宮門的時候,心中還在想着,來的到底是哪位大人物,能讓宮門如兒戲一般如此開啓。

只是還未等他們心中的這層疑惑得到解決,很快接下來發生的一幕,又瞬間讓他們瞠目結舌起來。

只見在宮門緩緩打開後,坐在那輛車輦中的大臣並沒有下車,而是依舊坐在車輦中然後朝着宮門內行進。

這一幕無疑超出了在場許多人的認知。

唯有那位宮門校尉,對這一幕一點都不驚訝。

別的大臣沒資格如此做,不代表這位大臣沒有。

因爲這位大臣叫糜竺,既是他的最高指揮,又是當今大漢的恩人。

由於糜竺曾經爲保護天子落下腿疾,所以天子就賜給糜竺宮門內可駕車的無上殊榮。

非如此,怎麼體現糜竺在一衆漢臣中的特殊地位呢。

宮門校尉看着乘載着糜竺的車輦在進入宮門後,一步步朝着前方的大殿走去,知道一些內中隱秘的他,不自覺間握緊了腰間的刀。

當衆多大臣開始進入大殿的時候,劉備已經坐在御座上。

在寬闊明亮的大殿之中,劉備看着那一位位在大漢中都享受着莫大尊榮的大臣,臉露恭敬的一步步邁入大殿中,他的臉上浮現一些嘆息之色。

若他們臉上的恭敬誠懇,都是真的那該有多好。

不久後衆多文武百官都已經齊齊進入大殿中,便在各自的座位上入座。

等到衆人都入座後,在禮官的帶領下,上百位文武大臣紛紛對着坐在御座上的劉備俯拜行禮:

“參見陛下,陛下萬福。”

上百聲整齊劃一,中氣十足的參拜聲,瞬間響徹在大殿之中,並且在大殿的特殊構造之下,不斷迴響着。

在那不斷迴響的參拜聲之下,劉備微微擺手讓衆卿平身。

而當劉備的這個舉動做出後,代表着深刻影響今後大漢國運的一場大朝會正式召開。

看着因自己擺手而頃刻間安靜下來的大殿,劉備的問話將大殿中的許多大臣的情緒給徹底點燃。

“近來朝野上下盛論梁州牧新政之不善,清議之鼎沸,令諸地方不穩。

今日朕特意召開這場大朝會,爲的便是與諸卿共同探討梁州新政之利弊。

若梁州新政真弊大於利,朕當會下詔讓梁州牧停止施行一切新政。”

當劉備的最後一句話飄蕩在整個大殿中時,大殿中今日早有準備的諸多大臣如同打了雞血一般。

君無戲言!

很快的在這種激動的心情之下,就有一位大臣出來對劉備進言道:

“夫古之賢主,審惟臣行,以定國常。探其四亂,辨其四危,則國勢不亂也。

何謂四亂?《管子》曰:內有疑妻之妾,此家亂也;庶有疑嫡之子,此宗亂也;朝有疑政之臣,此國亂也;任官無能,此衆亂也。

何謂四危?又曰:牧伯不得衆心,國之危也;臣民不和同,國之危也;擅兵自傲,國之危也;民不懷其產,國之危也。

今左將軍在梁州獨斷施行所謂新政,是爲疑祖宗法度,此是國亂之兆。

左將軍又讓臣下作威作福,未經審訊便屠戮一衆良民,此乃任官無能,是衆亂之兆。

國亂,衆亂之兆已現,至於四危,左將軍又條條皆有犯之。

凡爲君主者,法術明而賞罰必者,雖無言語,而勢自治;

法術不明而賞罰不必者,雖曰號令,然勢是亂。

堯、舜拱己無爲而有餘,勢理也;胡亥、王莽馳騖而不足,勢亂也。

前車之鑑,歷歷在目。

陛下再創大漢之基業,乃是不世出之明主,怎能因爲左將軍之危亂之舉而有損清名?

又怎可以對左將軍危亂之舉而無動於衷?

明主審法度而佈教令,則天下治矣。

故臣懇請陛下依法論治左將軍之罪!”

當這位大臣洋洋灑灑說了一大番話後,他便擡起頭看向坐在御座上的劉備。

率先出身對糜暘發起攻擊的,正是對糜暘早就心有疑慮的劉巴。

而以他的身份率先出來對糜暘進行攻擊,無疑讓在場的許多大臣都動搖起來。

劉巴的文采是沒的說的。

在他引經據典,條理清晰的論述之下,別說那些本來搖擺不定的大臣了。

就是原本打定主意要支持糜暘的大臣,在聽完劉巴的論述後,心中的想法都難免會受到一些影響。

坐在御座上的劉備看着他的同宗大臣,竟然會第一個出來攻擊糜暘,他心中有種五味雜陳的感覺。

明明孔明已經給他機會了,但他爲何還是不珍惜呢?

只是雖然心中對劉巴的選擇感到遺憾,但劉備知道現在不是顧着遺憾的時候。

在他的眼神示意之下,亦有一些大臣想着出來駁斥劉巴。

可還未等那些大臣出身,就有一道冷哼的聲音從大殿外傳入衆臣的耳中。

“簡直是一派胡言,荒謬至極。”

當聽到這聲直接攻擊劉巴的冷哼後,大殿內許多大臣的目光馬上朝着殿門看去。

許多認出這聲聲音主人的大臣臉上,紛紛流露出或驚訝或欣喜的神色。

他今日怎麼會出現?

而本來坐在御座上的劉備在聽到這聲聲音後,驚訝之餘,他下意識的從御座上起身。

他想要起身去迎接這位在他生命中,有着特殊地位的大臣。

天子離座,展目親迎。

這便是大漢衛尉糜竺的地位。

(本章完)

第312章 桃花劍舞 一眼千年第185章 魏國柱石 靈前悲訴第103章 虞翻二入公安第12章 徐晃在,不可退第209章 黃旗招搖 天子落淚第414章 精銳彝軍 血染白袍第七百二十六章 蠢豬曹爽 許昌告急第601章 以一王血 震關中地第七百一十七章 人心初定 渡口失守第662章 君臣低泣 赤色漫天第673章 漢皇不豫 傳召百官第138章 恩斷情絕 劉備急催第600章 滿腔憤慨 請換青天第368章 以制掘根 羣情激涌第606章 錦侯之願 星落之日第197章 呂乂誘耽 河谷之宴第246章 左將軍暘 夜論孫權第433章 先定陰平 再阻劍閣第506章 敬告太廟 北伐檄文第306章 同御一馬 傳承不息第7章 懾服徐詳第254章 老臣文和 關羽集將第343章 雙重考驗 陛下小心第220章 斷髮認罪 曹仁親征第124章 孫權之怒 猛虎擡頭(4000字!求追讀第七百七十三章 一步之錯 傷心糜暘第264章 殘月如血 城外列屍第139章 東三動亂 援軍已到第427章 兵分兩路 交州兵至第83章 雖蠻,亦有意氣(四更求追讀)第221章 丕鵝丕鵝 益北雲動第394章 漢有白鹿 魏有幼麟第202章 文長心思 無畏丁奉第4章 父子對質第421章 分兵武都 兵不厭詐第七百一十五章 風雨如晦 你我同行第468章 以命換命 一箭入體第245章 丞相孔明 大將軍羽第七百六十八章 弱敵之策 周魴持節第260章 萬事俱備 糜暘疑惑第333章 隨軍南下 交換日子第381章 通敵賣國 成都沸騰第522章 上頭劉備 句句昭烈第591章 威名所至 一退再退第66章 關平請命 (啊!追讀呀,票票呀!)第393章 成都急報 南中將亂第380章 譙瑜毒計 糜暘劫難第188章 蜀中雙英 西城會面第63章 忠義貫金石,趙子龍(追讀呀,票票呀第48章 萬事俱備,只等自投第640章 以假亂真 驚死賈詡第438章 劉禪叩頭 誰家天下第538章 荊州出兵 兩面夾擊第332章 賢妻在內 鄴城鐵販第47章 大風起兮雲飛揚第319章 商議棄宛 宗親獻策第336章 一勝一敗 張溫到來第329章 一顆種子 伯仁之恨第646章 防備江東 提議封王第115章 糜暘設計 (十更,求首訂)第497章 另有奇招 拿捏江東第459章 萬事俱備 東風自來第500章 錦囊妙計 突圍而出第七百五十三章 狗腳爛吳 子晟救我第52章 魂斷鬱陵第641章 內裡赤紅 丕之末日第585章 月下柔情 信使到來第458章 怒掀帥案 再渡漢水第617章 着目潼關 騎虎難下第七百五十六章 一葉障目 不見泰山第649章 遂敵所想 鄧艾斷後第287章 漢魏對決 樊偃會戰第七百零六章 烹殺前奏 要戰便戰第108章 糜暘醉釣 欲者上鉤第295章 漢軍危機 他真的在第273章 兄弟爭吵 燭影哭聲第七百一十一章 苟利國家 壯哉仲容第88章 援兵!援兵!(四更求追讀)第299章 以騎逐步 天道有常第七百章 錦衣夜行 正方不方第27章 要不弒父了吧第482章 學習糜暘 興奮姜維第609章 棄械跪伏 曹真之死第542章 城下相遇 棘陽失陷第311章 三英之名 亦如當年第456章 不顧一切 速援陽平第434章 伐蜀檄文 路人皆知第637章 天命謂何 去逆就順第七百六十七章 火燒張府 老而彌辣第382章 諸葛失望 劉禪憤怒第662章 君臣低泣 赤色漫天第109章 關侯長子 公安明月(明日上架!)第620章 死傷甚衆 公衡驚疑第658章 仲父有負 今日當解第40章 第一次公安會議第六百七十九章 挾制之策 王基提醒第542章 城下相遇 棘陽失陷第441章 以快打快 兩軍相遇第507章 親征關中 二吐鮮血第675章 感人遺詔 漢皇駕崩
第312章 桃花劍舞 一眼千年第185章 魏國柱石 靈前悲訴第103章 虞翻二入公安第12章 徐晃在,不可退第209章 黃旗招搖 天子落淚第414章 精銳彝軍 血染白袍第七百二十六章 蠢豬曹爽 許昌告急第601章 以一王血 震關中地第七百一十七章 人心初定 渡口失守第662章 君臣低泣 赤色漫天第673章 漢皇不豫 傳召百官第138章 恩斷情絕 劉備急催第600章 滿腔憤慨 請換青天第368章 以制掘根 羣情激涌第606章 錦侯之願 星落之日第197章 呂乂誘耽 河谷之宴第246章 左將軍暘 夜論孫權第433章 先定陰平 再阻劍閣第506章 敬告太廟 北伐檄文第306章 同御一馬 傳承不息第7章 懾服徐詳第254章 老臣文和 關羽集將第343章 雙重考驗 陛下小心第220章 斷髮認罪 曹仁親征第124章 孫權之怒 猛虎擡頭(4000字!求追讀第七百七十三章 一步之錯 傷心糜暘第264章 殘月如血 城外列屍第139章 東三動亂 援軍已到第427章 兵分兩路 交州兵至第83章 雖蠻,亦有意氣(四更求追讀)第221章 丕鵝丕鵝 益北雲動第394章 漢有白鹿 魏有幼麟第202章 文長心思 無畏丁奉第4章 父子對質第421章 分兵武都 兵不厭詐第七百一十五章 風雨如晦 你我同行第468章 以命換命 一箭入體第245章 丞相孔明 大將軍羽第七百六十八章 弱敵之策 周魴持節第260章 萬事俱備 糜暘疑惑第333章 隨軍南下 交換日子第381章 通敵賣國 成都沸騰第522章 上頭劉備 句句昭烈第591章 威名所至 一退再退第66章 關平請命 (啊!追讀呀,票票呀!)第393章 成都急報 南中將亂第380章 譙瑜毒計 糜暘劫難第188章 蜀中雙英 西城會面第63章 忠義貫金石,趙子龍(追讀呀,票票呀第48章 萬事俱備,只等自投第640章 以假亂真 驚死賈詡第438章 劉禪叩頭 誰家天下第538章 荊州出兵 兩面夾擊第332章 賢妻在內 鄴城鐵販第47章 大風起兮雲飛揚第319章 商議棄宛 宗親獻策第336章 一勝一敗 張溫到來第329章 一顆種子 伯仁之恨第646章 防備江東 提議封王第115章 糜暘設計 (十更,求首訂)第497章 另有奇招 拿捏江東第459章 萬事俱備 東風自來第500章 錦囊妙計 突圍而出第七百五十三章 狗腳爛吳 子晟救我第52章 魂斷鬱陵第641章 內裡赤紅 丕之末日第585章 月下柔情 信使到來第458章 怒掀帥案 再渡漢水第617章 着目潼關 騎虎難下第七百五十六章 一葉障目 不見泰山第649章 遂敵所想 鄧艾斷後第287章 漢魏對決 樊偃會戰第七百零六章 烹殺前奏 要戰便戰第108章 糜暘醉釣 欲者上鉤第295章 漢軍危機 他真的在第273章 兄弟爭吵 燭影哭聲第七百一十一章 苟利國家 壯哉仲容第88章 援兵!援兵!(四更求追讀)第299章 以騎逐步 天道有常第七百章 錦衣夜行 正方不方第27章 要不弒父了吧第482章 學習糜暘 興奮姜維第609章 棄械跪伏 曹真之死第542章 城下相遇 棘陽失陷第311章 三英之名 亦如當年第456章 不顧一切 速援陽平第434章 伐蜀檄文 路人皆知第637章 天命謂何 去逆就順第七百六十七章 火燒張府 老而彌辣第382章 諸葛失望 劉禪憤怒第662章 君臣低泣 赤色漫天第109章 關侯長子 公安明月(明日上架!)第620章 死傷甚衆 公衡驚疑第658章 仲父有負 今日當解第40章 第一次公安會議第六百七十九章 挾制之策 王基提醒第542章 城下相遇 棘陽失陷第441章 以快打快 兩軍相遇第507章 親征關中 二吐鮮血第675章 感人遺詔 漢皇駕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