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何爲冠軍 虎吞敵人

第366章 何爲冠軍 虎吞敵人

三萬大軍充滿崇拜與狂熱的目光絲毫不加掩飾,不僅是隨同糜暘前來的數百官員感覺到了,就是糜暘也是如此。

相比於數百官員心中的驚詫,糜暘在察覺到這一點後,他的臉上卻流露出十分欣喜的神色。

這種欣喜的神色,比以往他獲得任何榮譽的時候,都來得更加強烈。

因爲目前對他投來崇拜與狂熱目光的,是他一手打造的子弟兵呀!

當年糜暘駐守公安時,他手中的兵馬只有三千。

後來入主漢興郡後,他手中的兵馬達到一萬之衆。

及至今日,身爲梁州牧的糜暘,手中的大軍已然達到三萬。

隨着糜暘地位權勢的不斷提高,他手中掌握的大軍也越來越多。

很多事都已然發生改變,唯一不變的就是他手中的大軍,無論在何時,都是完全忠於他的。

無論現在糜暘身處怎麼樣的高位,無論他多麼受劉備的信任,這三萬完全忠於他的子弟兵,纔是他在當世安身立命的根本。

也是他將來不斷建立功業的最大依仗。

既是立身之本,面對他們毫不掩飾的忠誠注視,糜暘又怎麼會不感到無比欣喜呢?

在心情欣喜之下,糜暘站起身來,就那麼立在車駕的欄杆處,將自己的身形完全展現在三萬大軍的眼中。

在日光下的照耀下華麗禮服隨風微擺,擾亂人眼。

就算糜暘今日不是穿着明光鎧出現在衆軍面前,但對於那些一路隨糜暘拼殺過來的上千將校來說,他們又怎麼會忘記糜暘的相貌呢?

所以就在糜暘站起來的那剎那,三萬大軍眼中的崇拜與狂熱目光,頃刻間轉變爲鋪天蓋地的震天呼喊聲。

“冠軍!冠軍!”

三萬大軍發自內心的強烈呼喊聲,如一陣陣可貫穿礁石的巨浪一般,朝着糜暘的所在快速襲來。

當這一陣陣海浪快速越過侵襲至糜暘身後的數百官員之中時,嚇得數百官員中有許多人身形幾欲不穩。

他們的臉色漸漸變得發白。

這一部分官員就是之前在私下非議糜暘施政的人。

因爲心中有鬼,在這時自然就會感到畏懼。

他們之前有料到糜暘在軍中的威望十分之高,但沒想到竟然能達到這種程度!

三萬大軍呼喊的是“冠軍”的名號,這是糜暘侯爵的封號。

但同樣冠軍二字原本的含義是:“功冠軍中諸將者。”

這是爲將者最大的榮譽,亦是對糜暘身上功勳的最佳表彰。

或許之前大將軍關羽在世時,這一點還會有所異議。

可就在大將軍關羽去世之後,這一點在天下間便無人再有所異議。

“蜀漢雖弱,諸葛善政,糜暘多武,不可小覷也。”

這是北方的強敵逆魏在朝野間上下流傳的一句話,而這句話亦充分了展示了糜暘在天下間的威望。

這是個仰慕英雄,願意爲主人獻死的年代,而儘管目前三萬大軍名義上的統帥是魏延。

但三萬大軍心中都知道,誰是他們帶領一路拼荊斬棘,獲取榮耀的英雄。

誰又是對他們關懷備至,讓他們無後顧之憂願意爲之效死的主人。

當那一陣陣令人熱血沸騰,又令人心生畏懼的呼喊聲響徹這方天地之時,許多人的心態都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魏延看着那個高立在車輦上的年輕男子,在今日這一幕發生之前,或許他還因爲自己剛剛立下平定大營動亂的大功,心中有着倨傲的想法。

但眼前的這一幕讓他意識到,那日就算沒有他,只要糜暘出現在大營之外,那麼那日的大營動亂,可能就是個笑話。

誠然魏延知道三萬大軍會對糜暘如此崇拜,是因爲糜暘將三萬大軍的骨幹都替換成了他的嫡系。

只是若基層士兵心中對糜暘本來就沒深切敬畏的話,那才短短半年時間,也不會出現眼前這一幕的。

在意識到這一點後,魏延將手按在刀柄之上,並且不斷的握緊。

那日糜暘用他不是非他不可,僅僅是因爲許多事不值得他親自出馬而已。

而與魏延差不多想法的,在場的大有人在,例如臉色不斷變換的吳懿。

聞名不如親見。

今日的親見讓吳懿真正意識到,何爲皓月與瑩蟲之光的差距。

有着如此的軍心,他還能什麼不能做?

又還有什麼不敢做!

相比於魏延與吳懿心中的五味雜陳,身爲糜暘心腹大臣的法邈、鄧艾幾人,在聽到那陣陣呼喊聲後,臉上都洋溢着充滿榮譽的笑容。

他們內心中的信心也在以極快的速度增長着。

甚至就連遠處隱藏在山林之間的各方探子,在聽見那不斷在天地飄蕩的歡呼聲後,心中的震驚情緒也久久不能平靜。

今日糜暘閱兵是爲了耀武,既然如此,糜暘肯定是將這個消息廣而告之的。

當身爲曹魏方面關中主將的曹真在這個消息後,就立馬派出探子前來探查具體情況。

可是探子們來是來了,他們卻不知道回去後該如何回稟曹真。

說糜暘聲威震天,當避鋒芒?

會死人的吧。

不過儘管在場的人都因爲三萬大軍的強烈呼喊而心思各異,糜暘現在卻只有一個心思。

他按劍走下車輦,然後一步步在數萬雙目光的注視下朝着高臺走去。

當糜暘開始朝着高臺走去之時,他身後有資格能與他一同踏上高臺的上百文武官員,亦在法邈與吳懿的各自帶領下,亦步亦趨的跟在糜暘的身後。

糜暘的車輦距離高臺並不遠。

不久後他就站在了高臺下方的臺基之上。

在他站定之時,不止他身後的上百官員也齊齊停住腳步,就連那數萬聲呼喊聲也瞬間戛然而止。

整個偌大的場間,只剩下數萬聲沉重的喘息聲及數百面戰旗迎風飄揚的獵獵作響聲。

在糜暘站定之後,他擡頭看着離地數丈的高臺。

如此高度的高臺,他不是沒有登上過。

當年他公安大勝後,劉備爲了表彰他的功勞,就特地隆重地在高臺上舉行對他的封拜儀式。

當世男兒,皆愛登高俯視天下。

那時初出茅廬的糜暘只覺得,能登上離地數丈的高臺,已經算是莫大的榮譽了。

可是隨着自己身份地位的不斷提高,現在糜暘卻覺得離地數丈的高臺,對他來說遠遠不夠。

他現在想登上離地十數丈,乃至於數十丈的高臺。

這樣的高臺在當世還有一個顯赫的名稱——封禪臺。

在漢代除去帝王能登上象徵着人世間最高榮譽的封禪臺之外,立有莫大功勳的臣子也是有資格的。

以大漢目前的現狀來說,若要重啓封禪臺,那在世的君臣只有立下一種常人無法想象的大功才行。

想到這,糜暘堅定地朝着眼前的高臺上走去。

克成一統,三興漢室。

這是糜暘心中最大的志向,也是他心中最大的野望。

若將來他真的能做到這一點的話,他便有資格登上那足以載入史冊,享譽千年的封禪臺了。

糜暘身後的大臣不知道糜暘心中在想着什麼,只是有資格隨糜暘登上高臺的上百位大臣,心中也都浮現着激動之色。

當糜暘一步步朝着高臺上走動之時,他身後的文武大臣分成兩列,自發拘束地從高臺臺階上的兩側隨着糜暘一路向上。

數丈高的高臺臺階並不長,沒有多久之後,糜暘便率先到達了高臺之上。

等他到達高臺上坐在主座上向着下方望去之時,他的心中不禁浮現起一個感覺。

現在他是這座高臺的主人,這不正是代表着整個梁州的生民都已經在他的腳下了嗎。

糜暘上得高臺後不久,他身後的百餘官員亦齊齊來到高臺之上,然後按照早就知道的各自坐席紛紛落座。

這時上百位官員的視線,都是朝着下方望去。

就是沒有資格上高臺的那數百官員,他們在糜暘上高臺之後,也紛紛背對高臺朝着身前不遠處的三軍望去。

今日的主題,便是大閱兵。

當衆人都準備好後,糜暘看向一旁的丁封。

丁封在得到糜暘的示意之後,他立馬來到高臺前沿,然後他在高臺上之上高舉起手中的五彩令旗。

五彩令旗在日光的照射下,顯得絢麗非常,光彩耀眼。

一軍之帥者,掌五彩旗,號令三軍。

在高舉手中的五彩令旗三息過後,滿面潮紅的丁封在數萬人的注視下,用力的將手中五彩旗按特殊的規律揮舞起來。

雖然在場的人都知道三軍之帥不是他,而是他身後的糜暘。

但在數萬人面前爲一軍之帥掌旗,對出身極其貧寒的丁封來說,也是一種莫大的榮譽。

而當丁封揮舞着手中五彩旗的動作被下方三萬大軍中的一衆將官看到後,那三萬原本靜立在空地上的大軍頃刻間就有了反應。

高臺下方的空地上,先是從各處響起一些甲冑的碰撞聲。

然後這些原本不仔細聽還聽不到的甲冑碰撞聲,隨着時間的推移,正在以極快的速度越發響亮起來。

一百,一千,最後直到數萬聲。

既是耀武閱兵,今日三萬大軍自然皆是甲兵齊全。

шшш¤ttкan¤CO

三萬大軍中的各級將校早就注視着高臺上的一舉一動,因此他們在看到丁封釋放出的信號後。

身爲百戰老兵的他們,幾乎是本能之下就做出了反應。

一陣陣高昂的鼓聲在這方天地間響起,當雄渾有力的戰鼓聲覆蓋住這片天地之後,三萬大軍中的行列中,立馬出現一個由上千輛戰車組成的方陣。

戰車這種戰爭武器盛行於春秋,衰落於戰國。

本來按照歷史的規律,戰車應該早就被淘汰出軍事歷史的舞臺。

但因爲戰車有着很強的剋制騎兵的作用,所以戰車兵在西漢早期一直是漢軍的主力兵種之一。

在匈奴被打的敗亡後,戰車這種武器也並沒有被徹底裁汰掉,就如當初關羽卻月陣大敗曹魏騎兵一般。

莫說當世,就說數百年的南北朝,也經常有着戰車兵大放異彩的時候。

而因爲西漢之時經常舉行軍事演習,所以關於戰車的排兵佈陣,就逐漸成爲閱兵時的重要內容之一。

當然糜暘特地在閱兵之中,將戰車兵當做第一個出場的兵種,並不完全是爲了按西漢的閱兵規制來。

當初戰車兵能被西漢歷代統治看重,無非就因爲匈奴的騎兵強勢。

現在大漢的情勢與當初很相似,曹魏的騎兵是天下翹楚。

糜暘特地將戰車兵放在第一齣場順序,便是在警示着自己,來日北伐之時一定要注意曹魏的騎兵。

經過近千年的發展,關於戰車兵這個兵種的一切都已經發展的很成熟。

漢代軍隊中的許多士卒,都曾經專門受過訓練如何操縱戰車。

只見當上千輛戰車從數萬的大軍大陣中駛出之時,高臺上下的許多官員很快就發現了那上千輛戰車的與衆不同之處。

那上千輛戰車的車身上都包裹着一層虎皮。

虎乃猛獸之王者,也一向是人類內心中最爲畏懼的動物。

所以當包裹着虎皮的戰車駛出來後,儘管戰車還未開始衝刺,但就是它們的這副外表就讓數百官員感到心中畏懼。

而那上千戰車兵並沒有讓高臺上下的官員等待太久,在逐漸駛出大軍的方陣之後,戰車便在御者的駕駛下,朝着前方的數千位假人疾馳而去。

一位戰車一般配備三名士卒,一爲御,負責駕駛車輛。

另一位名射,負責在未接近敵軍時釋放箭矢。

最後一位名戎右,負責操持着手中的長戟斬殺敵人。

能成爲戰車兵的漢軍,都是軍中的翹楚。

當上千輛戰車開始疾馳起來時,高臺之下的空地之上頃刻間響起一陣陣車輪滾動的響聲。

那一陣陣車輪的滾動聲,就如天邊傳來的雷神一般,一聲聲敲擊在數百官員的心頭,令他們的心間似有發顫之意。

戰車本就高大,再加上戰車上包裹着虎皮。

所以當上千輛戰車疾馳起來時,從數百官員的視角看過去,就像有上千只飢餓許久的猛虎,朝着前方的數千假人撲殺而去一般。

兵假虎威,再配合上上千士卒的喊殺聲,那種戰場的蕭殺恐怖氣氛,立馬浮現在數百官員的感官中。

只是漢家男兒武風蔚然,所以儘管數百官員中很多都沒上過戰場,但卻對這種戰場的氣氛感到很陶醉。

這便是我梁州的精兵。

或者說是他們邊感到震撼,邊感到陶醉。

可就在高臺上下的數百官員看的如癡如醉的時候,奉義校尉張嶷卻率領着一支精兵,悄然地將整座高臺都隱隱包圍了起來。

今天工作有點多,第二章可能晚點。

凌晨發。

(本章完)

第344章 返回南鄭 法邈五問第七百四十二章 改變計劃 討個公道訂婚啦第七百六十八章 弱敵之策 周魴持節第137章 龍戰於野 敵血漫漫第316章 劉巴不滿 難民臨宛第175章 執政以公 捉拿周羣第536章 兩大安排 艾維相隨第六百七十九章 挾制之策 王基提醒第451章 坦誠布公 青山埋骨第153章 劉備應約 二王相會第七百二十章 圍三缺一 巋然不動第650章 圍殺魏軍 車騎未退第248章 四相之一 孫權認慫第427章 兵分兩路 交州兵至第241章 陸續撤軍 董允失態章推第626章 忠臣多多 楊儀咆哮第399章 根本之患 二龍相見第244章 武擔山下 山呼萬歲第625章 未央宣言 驚城槐裡第644章 南北聯合 不懼強漢第614章 貌合神離 止步數裡第292章 正奇變幻 魏延奮命第18章 荊州不能丟第七百五十一章 出使請和 順水推舟第560章 急而興師 必致覆沒第136章 親軍相爭 龍虎相對第354章 領軍抓捕 吳懿驚起第七百四十六章 因果循環 囚車送首第七百四十六章 因果循環 囚車送首第450章 謀攻祁山 吳懿憤慨第356章 該死則死 夏日之陽第277章 魏有良臣 三爺點名第156章 用心深遠 張飛安危第195章 賜字崇業 大軍可用第461章 情勢不利 別出心裁第303章 無聲嗚咽 爲你拜年第423章 輕搖令旗 二擒孟獲第六百八十五章 西域密謀 再效班超第212章 班底雛形 突聞噩耗第626章 忠臣多多 楊儀咆哮第538章 荊州出兵 兩面夾擊第347章 權力慾望 無人能免第192章 申耽猜想 大軍編制第385章 有人將死 三日已到第227章 訓斥諸將 緩兵之計第303章 無聲嗚咽 爲你拜年第85章 寧爲玉碎(四更求追讀)第11章 關羽的欣賞與意外第250章 滿堂變色 武當封拜第395章 伐謀伐交 以點破面第474章 先破一軍 君可行也第142章 潛行密林 神兵天降第281章 來日之患 二氣丕鵝第204章 血色礁石 提刀破城第140章 吳軍既撤 吾當可擊第七百三十五章 先攻州陵 半渡而擊第554章 曹彰掛帥 街亭山呼第213章 人心莫測 扇動翅膀第671章 儀同三司 拜大司馬第37章 魏王吐血第517章 寧俘不降 三族將夷第224章 天地赤紅 漢將挺立第42章 大開八門(求票,求追讀)第七百五十二章 令人作嘔 掀案而起第335章 脫衣負荊 箭懾張郃第507章 親征關中 二吐鮮血第538章 荊州出兵 兩面夾擊第430章 獨當一面 血色征程第398章 女王遭斥 曹真哭諫第38章 司馬懿的毒計第604章 設伏密林 斬斷生路第626章 忠臣多多 楊儀咆哮第六百九十六章 鷹擊長空 送天將軍第57章 江東烹鹿天團出發(求追讀,求票)第268章 大軍東下 劉備去向第571章 盪滌污穢 只爭朝夕第215章 鷹揚不揚 深夜密謀第140章 吳軍既撤 吾當可擊第339章 見或不見 反客爲主第657章 他似不德 張昭叩闕第118章 火燒公安 (十更,求首訂!)第153章 劉備應約 二王相會第15章 糜暘的野望第442章 天下強軍 致命錯誤第六百八十一章 反將一軍 冷汗直冒第376章 借刀殺人 天水幼麟第257章 曹家千里 萬餘鐵騎第231章 皮開肉綻 真實情報第371章 身死族滅 孤即梁州第471章 羣臣拜服 劉封怒視第179章 虎賁校尉 劉禪心思第258章 越發擔憂 斷糧之計第605章 陳糧武功 渭北星落第202章 文長心思 無畏丁奉第264章 殘月如血 城外列屍第3章 先斬後奏第七百四十四章 不敢觀之 且試鋒芒
第344章 返回南鄭 法邈五問第七百四十二章 改變計劃 討個公道訂婚啦第七百六十八章 弱敵之策 周魴持節第137章 龍戰於野 敵血漫漫第316章 劉巴不滿 難民臨宛第175章 執政以公 捉拿周羣第536章 兩大安排 艾維相隨第六百七十九章 挾制之策 王基提醒第451章 坦誠布公 青山埋骨第153章 劉備應約 二王相會第七百二十章 圍三缺一 巋然不動第650章 圍殺魏軍 車騎未退第248章 四相之一 孫權認慫第427章 兵分兩路 交州兵至第241章 陸續撤軍 董允失態章推第626章 忠臣多多 楊儀咆哮第399章 根本之患 二龍相見第244章 武擔山下 山呼萬歲第625章 未央宣言 驚城槐裡第644章 南北聯合 不懼強漢第614章 貌合神離 止步數裡第292章 正奇變幻 魏延奮命第18章 荊州不能丟第七百五十一章 出使請和 順水推舟第560章 急而興師 必致覆沒第136章 親軍相爭 龍虎相對第354章 領軍抓捕 吳懿驚起第七百四十六章 因果循環 囚車送首第七百四十六章 因果循環 囚車送首第450章 謀攻祁山 吳懿憤慨第356章 該死則死 夏日之陽第277章 魏有良臣 三爺點名第156章 用心深遠 張飛安危第195章 賜字崇業 大軍可用第461章 情勢不利 別出心裁第303章 無聲嗚咽 爲你拜年第423章 輕搖令旗 二擒孟獲第六百八十五章 西域密謀 再效班超第212章 班底雛形 突聞噩耗第626章 忠臣多多 楊儀咆哮第538章 荊州出兵 兩面夾擊第347章 權力慾望 無人能免第192章 申耽猜想 大軍編制第385章 有人將死 三日已到第227章 訓斥諸將 緩兵之計第303章 無聲嗚咽 爲你拜年第85章 寧爲玉碎(四更求追讀)第11章 關羽的欣賞與意外第250章 滿堂變色 武當封拜第395章 伐謀伐交 以點破面第474章 先破一軍 君可行也第142章 潛行密林 神兵天降第281章 來日之患 二氣丕鵝第204章 血色礁石 提刀破城第140章 吳軍既撤 吾當可擊第七百三十五章 先攻州陵 半渡而擊第554章 曹彰掛帥 街亭山呼第213章 人心莫測 扇動翅膀第671章 儀同三司 拜大司馬第37章 魏王吐血第517章 寧俘不降 三族將夷第224章 天地赤紅 漢將挺立第42章 大開八門(求票,求追讀)第七百五十二章 令人作嘔 掀案而起第335章 脫衣負荊 箭懾張郃第507章 親征關中 二吐鮮血第538章 荊州出兵 兩面夾擊第430章 獨當一面 血色征程第398章 女王遭斥 曹真哭諫第38章 司馬懿的毒計第604章 設伏密林 斬斷生路第626章 忠臣多多 楊儀咆哮第六百九十六章 鷹擊長空 送天將軍第57章 江東烹鹿天團出發(求追讀,求票)第268章 大軍東下 劉備去向第571章 盪滌污穢 只爭朝夕第215章 鷹揚不揚 深夜密謀第140章 吳軍既撤 吾當可擊第339章 見或不見 反客爲主第657章 他似不德 張昭叩闕第118章 火燒公安 (十更,求首訂!)第153章 劉備應約 二王相會第15章 糜暘的野望第442章 天下強軍 致命錯誤第六百八十一章 反將一軍 冷汗直冒第376章 借刀殺人 天水幼麟第257章 曹家千里 萬餘鐵騎第231章 皮開肉綻 真實情報第371章 身死族滅 孤即梁州第471章 羣臣拜服 劉封怒視第179章 虎賁校尉 劉禪心思第258章 越發擔憂 斷糧之計第605章 陳糧武功 渭北星落第202章 文長心思 無畏丁奉第264章 殘月如血 城外列屍第3章 先斬後奏第七百四十四章 不敢觀之 且試鋒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