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棄市震懾 馬謖阻奏

初建的梁州州朝行政效率是十分快的,再加上有着數十逆將的統一指證,鄧賢的罪證可謂是證據確鑿。

就在鄧賢被抓捕的第二日,糜暘敲響議事鐘鼓召集一衆州臣齊聚州牧府中。

在州牧府中的大殿之中,糜暘讓主簿鄧艾當衆宣示鄧賢及那數十逆將的罪行。

在完成這一步之後,糜暘便在衆臣面前果斷的做出了對這數十逆臣的處置——棄市。

當衆臣聽到這數十逆臣受到的懲罰是棄市之後,臉上無一不流露震驚之色。

棄市的刑罰最早源於商周時期,在春秋時期漸漸流傳開,並且一直傳承到現在。

《禮記》記載:“刑人於市,與衆棄之。”。

棄市的意思是在人衆集聚的鬧市,對犯人執行死刑,以示爲大衆所棄的刑罰。

雖然《禮記》中有這種刑罰的記載,但是真正將棄市這一刑罰發揚光大的,正是當年璀璨一時的秦朝。

棄市一刑之所以會受到秦始皇的鐘愛,乃是因爲這個刑罰在公衆面前行刑的特殊性,可以極大的震懾大衆中心懷鬼胎的人。

同樣受到這種刑罰的家族,在名望上也會受到巨大的打擊,從而加強這種刑罰所帶來的威懾性。

漢承秦制,儘管西漢歷代君主廢除了許多秦朝時的酷刑。

但是棄市這一種對維護統治有很大效用的刑罰,就算是以仁義著稱的漢太宗也沒有廢除。

兩漢四百年以來,受到棄市刑罰的罪犯不在少數,他們中的大部分無一不是罪大惡極之輩。

同樣的,每當執法者施展棄市之刑後,都會起到很大的震懾效果。

不然大殿中的一衆州臣在聽到那數十逆臣被處以棄市之刑時,臉上也不會浮現震驚之色。

在當世三大勢力中,儘管劉備以提拔寒門人才著稱於世,但是劉備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

在沒有一種制度的輔助下,他能提拔的寒門人才也是有限的。

至少從目前大漢的整體國情來看,許多擔任中層、基層官職的人都是士族、豪族出身。

這一點在益州中尤爲嚴重。

不然的話益州系在沒有佔據一個核心職位的情況下,又怎麼能與元從系與荊州系分庭抗禮呢?

那數十逆臣中就大多都是益州士族、豪族出身。

現在他們被糜暘處以棄市之刑,他們死有餘辜倒也罷了,但正如上文所說,這種刑罰會對他們背後的家族造成一定的衝擊。

這樣的後果,更讓大殿中的諸位州臣感到害怕。

他們也大多是本地士族出身。

棄市一刑帶來的後果,身爲諸葛亮與法正徒弟的糜暘不可能會不知道。

可是他還是要執意用這種刑罰,這除去體現他對作亂、貪腐行爲的深惡痛絕之外。

他還爲的還用血淋淋的事實,警告梁州境內的所有士族、豪族。

給我安分一點。

否則的話,難保他下次不會直接動用當世最爲令人膽寒的族誅。

畢竟糜暘是否能動用族誅之權,差的只是一道給劉備的請示上書而已。

糜暘今日會特地召集一衆州臣,打的便是殺雞儆猴的打算。

在明白糜暘的用意之後,在場的州臣中許多人都不禁面面相覷起來。

他們想到就在不久前糜暘才因爲他們的順從,對他們施加恩寵,不吝財物。

本來那時他們以爲糜暘是個寬仁之君。

但從糜暘今日的行爲可以看出,在遇到不服從他的人之時,糜暘並不缺乏果決的鐵腕冷血手段。

若說前幾日糜暘的行爲稱作是冬日之陽的話,那麼他今日的行爲便是夏日之陽。

堂堂正正,用熾熱的陽光燒盡一切魑魅魍魎。

糜暘這番恩威並施的手段,讓在場的一衆州臣對糜暘都有了更深的認識,亦讓他們的心中樹立起,有着親身經歷爲基礎的敬畏之情。

這樣的敬畏,無疑比之前因爲傳聞所產生的敬畏之情更爲深重。

糜暘看着在場的州臣在得知那數十逆臣受到的刑罰,及明白他的深層用意後臉上流露出的敬畏之情,他滿意的點點頭。

其實在之前法邈就曾建議過,讓糜暘對那數十逆臣實施族誅之刑。

畢竟那數十逆臣犯下的罪行,本質上就是在發動一場叛亂。

懲罰這樣的罪行,用族誅之刑最爲合適。

相比於用棄市之刑,糜暘差的只是一道正式的請示上書而已。

而在有着明確罪證的情況下,只要糜暘寫出正式上書請示劉備,劉備不會拒絕糜暘的請求的。

只是糜暘並非是嗜殺的人。

可能對於當世人來說,族誅一刑用來懲罰叛亂之人就是政治正確。

可是糜暘來自於後世。

反正依目前的情勢來看,棄市一刑起到的震懾力足夠強大,那麼族誅這種刑罰能不用就不用。

在以嚴厲的刑罰震懾住梁州上下的人心之後,糜暘下令將在大殿中的那數十逆臣押往鬧市即刻行刑。

而那數十逆臣在聽到自己被糜暘處以死刑之時,本來就有不少人嚇得癱倒在地。

現在在糜暘的命令下,他們的身後又突然出現許多如狼似虎的甲士將他們押往鬧市,這更讓他們心中的恐懼之情頃刻間升到最大。

有的逆臣被嚇得尿了褲子,有的逆臣如蠕蟲一般伏低不斷叩頭請饒,有的逆臣則如受驚的案上黑魚一般,在不停的掙扎着身子。

生死之前,很少有人能保持常態,特別是對這些利慾薰心的人來說。

而那種種不一樣的死亡前的醜態,就如一道道利箭一般射入在場的州臣心中。

那數十逆臣臨死前迸發的醜態越不堪,他們心中受到的震懾就越深。

自先漢百年以來,漢中郡中還從未出現過同時執行如此多人的棄市之刑。

可是再大的鬧劇也有曲散的時候,在一衆如狼似虎的甲士的拖拽下,那數十逆臣不久後就盡皆被押往鬧市。

待得那數十逆臣被押走之後,整座大殿中顯得極爲安靜,似乎落針可聞。

這種氣氛讓本就幽深的大殿,無形間瀰漫上一種令人心懼的氣氛。

就在諸位州臣在大殿中如坐鍼氈的時候,從糜暘的位置上淡淡飄來一句話: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是陛下時常教導孤的一句話。

故而孤決意設立司聞曹,直屬於孤,爲孤執掌督查梁州一應事宜,不知諸卿有何看法?”

有何看法?

糜暘問這句話的語氣頗爲淡然,但當這四個字落在殿中的諸臣耳中時,卻讓他們繼續面面相覷起來。

諸臣相覷之間,無有一人敢主動出頭做直臣。

依漢代禮制,縣侯、牧伯者皆可自稱孤,以示尊榮。

以糜暘目前的身份,他其實早可以在臣下面前稱孤,只是他以往很少這麼自稱過。

但現在他卻罕見的在衆人面前自稱孤,那是在提醒在座的諸人,自己現在是他們的主君。

主君有意設立一個官職,而且還扯出劉備這條真龍,糜暘爲的就不是詢問在座人的看法。

他是在通知。

糜暘的一衆心腹有政治嗅覺的人不多,但在座的州臣大多出自士族、豪族,這點政治敏感性他們還是有的。

在意識到糜暘的真正用意後,儘管他們都知道司聞曹這個官職頗爲敏感,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危害他們的利益。

但在方纔糜暘的震懾之下,現在還有誰敢反對糜暘的用意?

特別是今日的議事,唯一可能掣肘糜暘的吳懿稱病並未到場。

要知道,鬧市距離州牧府可並不遠。

要知道,士族之間互相聯姻十分正常。

一旦糜暘掀桌子,放出族誅這個大殺器,在場的州臣至少有一般都會被牽連進去。

所以在糜暘話音剛落下的時候,州臣中馬上就有識時務者拱手對糜暘拜道:“牧伯英明。”

這聲聲音在寧靜的大殿中,顯得十分清楚。

而在這聲聲音響起之後,馬上就有許多人附和起這句話。

不久之後,整個大殿中的州臣都表示糜暘的這個決策十分英明。

看到所有人都沒有異議,糜暘的臉上再次浮現笑意。

這想來就是史書上記載的“上下同心”吧。

這是梁州國力即將大盛的徵兆呢。

在數十逆臣在鬧市中被處決,引得南鄭民衆爭相觀看,引以爲戒的數日之後。

南鄭城中有數騎攜帶着梁州牧上書的信使從南門駛出,快速地朝着成都而去。

過去幾日之中是糜暘以雷霆手段震懾人心的時候,也是梁州別駕法邈苦思冥想如何交作業的時候。

有才的法邈在苦思幾日之後,終於寫好一封上書交給糜暘觀看。

糜暘在看過沒問題之後又將這封上書轉呈給鄧艾審查,鄧艾審查過並無疏漏之後,這封上書才正式交到呂乂的手中由他派人發往成都。

儘管糜暘改造的三從事制度只是初行,但在糜暘的主持下,梁州的政事處理流程已經越來越像後世的“三省制度”。

時值春夏時分,正是益州內河流的汛期時節。

在便利的水運條件之下,那數位信使很快就來到成都城中。

漢代時負責往來遞送文書雖然都是奏曹史中的小吏,但由於遞送文書的重要性,所以這樣的小吏一定都是長官的心腹。

並且能負責這種任務的小吏,都是頗爲精明強幹之人。

就像當年的太史慈。

精明強幹保證了信使,不會犯下一些疏忽,讓糜暘的利益受到損害。

當梁州的奏曹史小吏進入成都中後,他們雖然如往常一般將手中的文書遞送進尚書檯的官署之中。

但是他們在將手中的文書交給尚書檯中的文吏時,曾特地提醒這封上書要交到丞相的手中。

梁州的奏曹史小吏有這個舉動,並不是畫蛇添足,乃是一件很有必要的事。

本來按東漢官制,尚書檯纔是爲中央朝廷接收來自地方文書的地方。

同樣的,各地上書要交到尚書令劉巴手中。

但劉備在稱帝后,一方面他爲展示正統性並未對尚書檯的職權進行削減,可另一方面他又復立了丞相一職。

劉備的這個舉動,是充滿了矛盾的。

因爲當年尚書檯能逐漸成爲中央的政權中樞,本就是通過一步步蠶食掉丞相的權力做到的。

甚至尚書檯的設立,當年便是爲了抑制,削減相權。

現在大漢中樞朝廷既有尚書令,又有丞相,那麼文書該送到誰的手中?

之前巴郡太守廖立就因爲搞不清這個問題,他的文吏將文書送到尚書令劉巴的手中。

於是不久之後他就被徵召回朝擔任長水校尉這個虛職.

自那之後,來自於地方的文書一旦送到成都,各地的奏曹史小吏都會特地叮囑尚書檯的小吏不要搞錯了。

當這個政治慘案發生之後,大漢中的地方長官,貌似全都明白了劉備的用意。

劉備之所以讓尚書令與丞相併列於朝,根本就不是爲了互相制衡。

他等的便是像廖立這樣的人犯這種錯誤。

然後他就可以藉着懲罰那人的釋放出的政治信號,以下及上,不動聲色之間自發的將尚書令劉巴的權力全都轉到丞相諸葛亮手中。

這樣既可以避免有人非議他擅改祖制,又可以在事實上將所有的行政權力交到諸葛亮手中。

可謂是兩全其美。

但朝野之中有些大臣知道,劉備想給諸葛亮的並不僅僅是這些。

劉備之所以會這麼做,是在爲給諸葛亮一項令無數人夢寐以求的權力做鋪墊。

當梁州的小吏將手中文書交給尚書檯中的小吏後,因爲知道這封文書來自於梁州。

所以尚書檯中的小吏並不敢懈怠,他立馬雙手捧着手中的文書快速前往諸葛亮的所在。

尚書檯作爲中央朝廷的權力中樞,佔地當然是很廣的。

而當丞相諸葛亮以錄尚書事的名義進入尚書檯後,很快他所在的地方便成爲了尚書檯中的中心。

當小吏手捧梁州文書越過重重回廊,來到一處廳堂外時,他一眼就看到了值守在外的馬謖。

作爲深受諸葛亮器重的荊州系中的後起之秀,馬謖在不久前在諸葛亮的舉薦下成爲尚書檯中的一位尚書。

馬謖也知道他能有今日,全靠諸葛亮的提拔。

因此他在成爲尚書之後,便一直跟隨在諸葛亮身旁,協助他處理政務。

小吏在看到馬謖之後,馬上來到馬謖的身前,可還未等小吏開口,馬謖看到小吏手中捧着的文書,他的眉頭便一皺。

“你先站在一旁吧。”

說完後馬謖用手指了指一旁。

這時那位小吏才發現在一旁,早已經有着數十位手中捧着來自不同地方文書的小吏在排隊等候。

第257章 曹家千里 萬餘鐵騎第83章 雖蠻,亦有意氣(四更求追讀)第306章 同御一馬 傳承不息第261章 召虎出征 今日收穫第七百三十二章 儁義馳諫 驚異莫名第38章 司馬懿的毒計第353章 觸目驚心 殺意沸騰第七百零七章 六策平吳 有怨必報第20章 糜暘的隱患第七百六十一章 繞道長沙 直取柴桑第639章 夏侯不傻 席捲天下第302章 三虎一鹿 共逐樊城作者的話,請進來觀看第415章 一擒孟獲 鹿馬相會第329章 一顆種子 伯仁之恨第176章 譙周跌坐 大亂將起第七百六十一章 繞道長沙 直取柴桑第323章 仲達崛起 既悼既檄第555章 先震劉封 再殺滿寵第665章 跪地千世 遺臭萬年第204章 血色礁石 提刀破城作者的話,請進來觀看第482章 學習糜暘 興奮姜維第237章 黑夜之下 最後一次第492章 懸釜而炊 漢人自強第101章 將帥失和 (再來追讀!)第210章 天不祚爾 漢統斷絕第496章 心有牽絆 自爲猛虎第281章 來日之患 二氣丕鵝第七百二十三章 糜暘枷鎖 避實擊虛第150章 三英重聚 魏軍流言第312章 桃花劍舞 一眼千年第155章 君志當承 糜暘之策第308章 攜子前往 兄弟相見第327章 卑微上貢 私下任務第294章 糜暘危急 雲長終動第659章 兩宮之爭 山陽在否第608章 五丈原上 星星之火第463章 空城計第85章 寧爲玉碎(四更求追讀)第604章 設伏密林 斬斷生路第139章 東三動亂 援軍已到第667章 兵刃同當 尊榮同享第132章 忍辱負重 反客爲主第275章 召虎已至 不好預感第141章 吳軍既撤 吾當可擊第575章 士載南下 噩耗致暈推兩本書第484章 雪中短兵 血中斷兵第643章 尚有曹休 大勢鉅變第145章 糜郎二字 九天之雷第258章 越發擔憂 斷糧之計第290章 既分勝負 亦決生死第14章 接班人第433章 先定陰平 再阻劍閣第320章 良臣羣起 太守人選第七百五十六章 一葉障目 不見泰山第534章 龍捲洛陽 街亭街亭第614章 貌合神離 止步數裡第238章 突然襲擊 城門大開第546章 街亭守備 料敵於先第623章 焚柱毀城 收復長安第539章 三爺駕到 真假難辨第418章 杖責馬謖 孫權資敵第468章 以命換命 一箭入體第25章 于禁跪伏第132章 忍辱負重 反客爲主第七百四十九章 挑首罵戰 善誅人心第427章 兵分兩路 交州兵至第173章 升壇歃盟 大婚之日(終!)第595章 場外大援 弘農楊氏第296章 玄色洪流 西涼鐵騎第427章 兵分兩路 交州兵至第143章 雙壁合兵 十萬俱滅(5000字!)第211章 隱患滋生 伯仁野望第七百六十一章 繞道長沙 直取柴桑第676章 全城悲痛 上定廟號第七百一十九章 草木皆兵 土崩瓦解第592章 糧道之憂 孟達何處第437章 成都炸了第390章 再圍冠帶 魑魅末日第614章 貌合神離 止步數裡第507章 親征關中 二吐鮮血第166章 糜暘三問 女主終現第553章 二帝反應 漢鹿亢奮第466章 死者層積 敵踐而散第41章 第三條路第390章 再圍冠帶 魑魅末日第七百三十三章 必要犧牲 誓奪宛城第475章 斬山爲梯 引發營嘯第513章 願爲卿怒 膝行赴會第2章 當爲班超第470章 人心扭轉 稱大將軍第13章 糜暘一計三成第七百零六章 烹殺前奏 要戰便戰第468章 以命換命 一箭入體請假一天,調整心態第499章 借場東風 贈你精兵第460章 驚人消息 劉曄反制第76章 糜公大明 (求追讀,求票)
第257章 曹家千里 萬餘鐵騎第83章 雖蠻,亦有意氣(四更求追讀)第306章 同御一馬 傳承不息第261章 召虎出征 今日收穫第七百三十二章 儁義馳諫 驚異莫名第38章 司馬懿的毒計第353章 觸目驚心 殺意沸騰第七百零七章 六策平吳 有怨必報第20章 糜暘的隱患第七百六十一章 繞道長沙 直取柴桑第639章 夏侯不傻 席捲天下第302章 三虎一鹿 共逐樊城作者的話,請進來觀看第415章 一擒孟獲 鹿馬相會第329章 一顆種子 伯仁之恨第176章 譙周跌坐 大亂將起第七百六十一章 繞道長沙 直取柴桑第323章 仲達崛起 既悼既檄第555章 先震劉封 再殺滿寵第665章 跪地千世 遺臭萬年第204章 血色礁石 提刀破城作者的話,請進來觀看第482章 學習糜暘 興奮姜維第237章 黑夜之下 最後一次第492章 懸釜而炊 漢人自強第101章 將帥失和 (再來追讀!)第210章 天不祚爾 漢統斷絕第496章 心有牽絆 自爲猛虎第281章 來日之患 二氣丕鵝第七百二十三章 糜暘枷鎖 避實擊虛第150章 三英重聚 魏軍流言第312章 桃花劍舞 一眼千年第155章 君志當承 糜暘之策第308章 攜子前往 兄弟相見第327章 卑微上貢 私下任務第294章 糜暘危急 雲長終動第659章 兩宮之爭 山陽在否第608章 五丈原上 星星之火第463章 空城計第85章 寧爲玉碎(四更求追讀)第604章 設伏密林 斬斷生路第139章 東三動亂 援軍已到第667章 兵刃同當 尊榮同享第132章 忍辱負重 反客爲主第275章 召虎已至 不好預感第141章 吳軍既撤 吾當可擊第575章 士載南下 噩耗致暈推兩本書第484章 雪中短兵 血中斷兵第643章 尚有曹休 大勢鉅變第145章 糜郎二字 九天之雷第258章 越發擔憂 斷糧之計第290章 既分勝負 亦決生死第14章 接班人第433章 先定陰平 再阻劍閣第320章 良臣羣起 太守人選第七百五十六章 一葉障目 不見泰山第534章 龍捲洛陽 街亭街亭第614章 貌合神離 止步數裡第238章 突然襲擊 城門大開第546章 街亭守備 料敵於先第623章 焚柱毀城 收復長安第539章 三爺駕到 真假難辨第418章 杖責馬謖 孫權資敵第468章 以命換命 一箭入體第25章 于禁跪伏第132章 忍辱負重 反客爲主第七百四十九章 挑首罵戰 善誅人心第427章 兵分兩路 交州兵至第173章 升壇歃盟 大婚之日(終!)第595章 場外大援 弘農楊氏第296章 玄色洪流 西涼鐵騎第427章 兵分兩路 交州兵至第143章 雙壁合兵 十萬俱滅(5000字!)第211章 隱患滋生 伯仁野望第七百六十一章 繞道長沙 直取柴桑第676章 全城悲痛 上定廟號第七百一十九章 草木皆兵 土崩瓦解第592章 糧道之憂 孟達何處第437章 成都炸了第390章 再圍冠帶 魑魅末日第614章 貌合神離 止步數裡第507章 親征關中 二吐鮮血第166章 糜暘三問 女主終現第553章 二帝反應 漢鹿亢奮第466章 死者層積 敵踐而散第41章 第三條路第390章 再圍冠帶 魑魅末日第七百三十三章 必要犧牲 誓奪宛城第475章 斬山爲梯 引發營嘯第513章 願爲卿怒 膝行赴會第2章 當爲班超第470章 人心扭轉 稱大將軍第13章 糜暘一計三成第七百零六章 烹殺前奏 要戰便戰第468章 以命換命 一箭入體請假一天,調整心態第499章 借場東風 贈你精兵第460章 驚人消息 劉曄反制第76章 糜公大明 (求追讀,求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