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天不祚爾 漢統斷絕

第210章 天不祚爾 漢統斷絕

當曹真從那幾位小臣口中得知劉協的那句“魏王可自爲也”之後,他的臉上露出了笑容。

其實正如劉協所想的那般,哪怕他不同意,曹丕也有辦法通過禪讓的方式,開創一個新的王朝。

但是劉協畢竟是如今天下間的主人,如果他強硬拒絕的話,總歸是不美的。

現在劉協的這句話雖然不是表示贊同,但至少是默認的態度。

這個態度就已經讓曹真滿意了,這說明劉協在接下來需要他的時候,會乖乖配合。

曹真馬上命人將這個消息,快馬報給在宛城中的曹丕。

許都原本屬於潁川郡,潁川郡與南陽郡相距不遠,所以數日之後,在宛城中的曹丕就收到了這個消息。

得知這個消息時,曹丕並無意外。

只是既然現在劉協已經妥協,那麼他沒有理由再遲疑。

本來按照曹丕一開始的規劃,他是不會這麼快就開始改朝換代的,他本來還想再等一兩個月,但是司馬懿的話提醒了他。

司馬懿認爲現在劉備勢大,現在荊益兩州正在休養生息中,不會輕易發起大戰。

而江東又在公安一戰中被糜暘打的元氣大傷,至少數年內不用擔心孫權北伐。

若是曹丕不趁這個時機,加快代漢自立,將治下的所有大臣,徹底與大魏綁定在一起。

一旦等劉備恢復元氣北伐,那時漢帝尚在,一些搖擺不定的臣子也許會在後方搗亂。

到那時就容易讓曹丕陷入腹背受敵的狀態。

暫無外患,先斷絕內憂!

在聽完司馬懿的建言後,曹丕才下定決心,加快代漢的進程。

在原來的歷史上,曹丕是今年十月開始將受禪的舉動擺到檯面上的。

歷史上劉備遭孫權偷襲失去荊州元氣大傷,而孫權有向曹丕稱臣之意,在這種情況下,曹丕當然有時間慢慢扭捏。

但是如今劉備的勢力沒有損傷反而進一步擴大,曹丕稱帝的舉動自然也要相應做出改變。

反正早在曹操在世時,就將曹丕代漢稱帝的一切準備都做好了,曹丕要做的只是發出那個命令而已。

只是雖然曹丕心急,但是三國不同於後世的南北朝,這時代的人大多是要臉的。

曹丕亦不是不知禮數的蠻夷,所以有些門面功夫還是要做的。

不久後一騎從宛城中出發的信使就奔入了許都。

在這名信使駛入許都之後,北方各地開始流傳起祥瑞來。

延康元年四月,黃龍見於譙。

延康元年五月,饒安現白稚。

延康元年六月,石邑言鳳凰集聚

各種祥瑞不一而足,開始從各地顯現。

而在這些祥瑞顯現之後,在曹丕從鄴城帶來的那百餘位大臣中,開始有人率先向曹丕勸進。

一個叫李伏的左中郎將開始向魏王曹丕上疏,借用各種典故勸進曹丕稱帝。

曹丕在收到李伏的上疏之後,將李伏的上疏公佈於衆。

他當衆向衆臣強調,他是薄德之人,絕不敢有僭越之心。

但是面對着李伏的勸進大逆之舉,曹丕卻並沒有處死他。

在曹丕釋放出這個信號之後,宛城中的一衆文武大臣哪裡還不知道曹丕的心意。

於是第二封勸進書立馬來至。

這次勸進的大臣數量一下子增多。

署名的就有侍中劉廙、辛毗、劉曄、尚書令桓階、尚書陳矯、陳羣、司馬懿、給事黃門侍郎王毖、董遇等一百餘位。

在羣臣的第二次勸諫之下,曹丕親自撰寫文章駁斥這些衆臣,讓他們不要侮辱自己的忠心。

曹丕文采非凡,他所寫的拒絕文章情真意切,令人看了簡直落淚。

而就在曹丕第二次駁斥羣臣的勸進之後,更多的大臣開始聯名上書曹丕稱帝。

在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內,大臣總共進行了九次勸進。

雖然曹丕對大臣的這九次勸進都進行一一拒絕,但曹丕越拒絕,勸諫曹丕稱帝的大臣就越多。

只是在曹丕一邊拒絕的過程中,大臣一邊都已經幫曹丕將受禪日期都定好了。

甚至許多大臣都已經開始着手修建受禪壇。

更可笑的是,從第五次勸進開始,羣臣已經公開稱呼曹丕爲陛下。

單單看這方面,旁人不知道的還以爲曹丕如劉協一般乃是傀儡君主,連手下大臣悖逆的行爲都無法阻止。

而就在衆臣在向曹丕勸進的時候,劉協的禪位詔書亦如期來到了宛城中。

面對着劉協的禪位詔書,曹丕第一反應便是“謙恭”地上書辭讓。

在曹丕第一次辭讓之後,劉協在之後又分別下詔進行了三次禪位。

劉協的前三次禪位詔書,曹丕無一不進行辭讓。

但在面對着劉協的第四封禪位詔書時,曹丕停止了辭讓的行爲。

“朕在位三十有二載,遭天下蕩覆,幸賴祖宗之靈,危而復存。然仰瞻天文,俯察民心,炎精之數既終,行運在乎曹氏。.

夫大道之行,天下爲公,選賢與能,故唐堯不私於厥子,而名播於無窮。朕羨而慕焉,今其追踵堯典,禪位於魏王。””

看着劉協最後一封禪位詔書中的內容,曹丕知道他不能再辭讓了。

於是乎,曹丕下令王駕啓程前往許都。

既然不準備辭讓,那就接受天命吧。

在許都的景福殿內,漢御史大夫張音正帶領着一些甲士,看着眼前的大漢皇后曹節。

就在今日劉協召集許都中的公卿重臣,在他們面前任命御史大夫張音,持節奉皇帝璽綬前往城外的受禪壇,代替他將皇帝的寶座禪讓給曹丕。

在劉協的詔令下,張音在朝議結束之後便當即趕往了景福殿,向曹節討要傳國玉璽。

傳國玉璽乃是秦始皇統一天下後,命李斯取藍田玉用小篆雕刻而成。

玉璽正面刻有“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蟲鳥篆字。

後秦朝滅亡後,傳國玉璽爲劉邦所得,在得到傳國玉璽後,劉邦在稱帝之時將它定爲皇帝的象徵信物。

在大漢四百年的統治下,傳國玉璽早已經成爲了華夏人民心目中,代表皇權的信物。

若稱皇帝者而無傳國玉璽,那就不是正統。

因爲傳國玉璽的重要性,所以張音在前往受禪臺前,務必要先取到此物。

只是在那日從劉協口中得知真相之後,曹節就一直將傳國玉璽放在身邊。

無論之前曹丕派多少波使者向她討要,曹節始終都不將傳國玉璽交予曹丕的使者。

今日是曹丕受禪稱帝的日子,張音知道不能再拖了,傳國玉璽今日一定要拿到手。

張音見曹節還是一副不想交出傳國玉璽的樣子,他無奈之下只能命令甲士上前。

看着甲士一步步逼近,曹節的臉上已經佈滿淚水。

她知道她再也守不住,這大漢最後的天命了。

在悲痛之下,曹節看着手中傳國玉璽上刻着的“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她不禁疑問,既然大漢是受命於天,那爲何上天不派人來守護大漢呢?

隨後曹節怒目看向張音,她先怒斥了張音一番,然後用力地將傳國玉璽扔向張音。

這時她口中發出一句振聾發聵的預言道:

“天不祚爾!”

傳國玉璽重重的砸在張音身上,而後滾落在地。

但張音這時卻顧不上身體的疼痛,他連忙彎腰畢恭畢敬的從地上撿起傳國玉璽。

最後他只是淡淡看了曹節一眼,便離開了大殿之中。

任務已經完成,他沒有與曹節計較的時間,況且他也沒與曹節計較的資本。

在張音的心中,曹節發出的那句預言只是個笑話而已。

天命在魏。

看着張音領着甲士離開,曹節無力地跌坐在地。

她的臉龐已經被淚水浸溼,她望向東面的高廟,他的夫君正在那裡告祭祖先,訴說着他的不孝。

那裡供奉着兩漢擁有廟號的所有明君。

漢太祖劉邦、漢太宗劉恆、漢世宗劉徹、漢中宗劉詢、漢世祖劉秀

這些天子在世時,哪個不是鎮壓當代的英雄!

但如果他們在天有靈的話,看着大漢落到如此地步,會是如何悲涼呢?

曹節掩面哭泣,她盡力了,她真的盡力了!

她無愧“大漢皇后”之稱。

漢延康元年七月十五,魏王曹丕的王駕抵達許都城外的繁陽。

繁陽是一處地名,乃是許都外一片地勢開闊之處。

而曹丕無法“抗拒”,羣臣爲他所建造的受禪壇便在此處。

在曹丕的王駕還未到達繁陽時,他所帶來的的三萬大軍以及上百位文武重臣,就已經提前一步來到受禪壇下。

三萬大軍在各自將校的指揮下,將方圓數裡都進行戒嚴。

而上百位文武重臣則在謁者的指示下,按照官職、爵位大小紛紛站在各自的位置。

當曹丕的王駕在上千虎豹騎的護衛下,緩緩駛入受禪壇下時,那數萬雙眼睛就齊涮涮的朝着曹丕的所在看來。

在曹丕還未從王駕中現身時,數萬聲“陛下”已經響徹在受禪壇周圍。

數萬聲“陛下”拔地而起,直衝雲霄。

坐在王駕中的曹丕,聽着耳邊那震耳欲聾的數萬聲“陛下”,他的胸膛正在快速的起伏着,他的面容亦馬上變得潮紅。

陛下之名,天子所稱!

這一刻,哪個男人會不激動!

在數萬聲“陛下”的召喚下,曹丕的身影緩緩從王駕中顯現。

他在謁者的攙扶下下了王駕,朝着他前方的受禪壇走去。

這時曹丕早已換上了,皇帝專屬的祭祀天地的冕服。

看着眼前那高聳入雲,壯麗雄偉的受禪壇,曹丕的心神繼續激盪着。

曹丕甩開身旁謁者的手,接下來的路,是他偉大的父親也不曾走過的,他要自己走。

曹丕邁開步伐,一步步朝着眼前的受禪壇走去。

不久後,曹丕來到了受禪壇之下。

曹丕擡頭看向那似乎隱藏在雲霧之中的壇頂,他嘴角露出一絲微笑,隨後堅定的擡腳邁在了受禪壇的第一層臺階之上。

一步又一步,曹丕邁着堅定的步伐朝他人生中的頂點走去。

隨着曹丕一步步的登高,壇下人的面容他再無法看清。

但隨着他一步步的登高,位處壇頂手捧傳國玉璽的張音,映入了他的眼簾中。

曹丕的眼神瞬間被張音手中那塊傳國玉璽所吸引。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這是他內心中最深處的渴望。

在那種渴望的吸引之下,曹丕不自覺的加快了步伐,不久之後,他就登到了壇頂。

見曹丕登到壇頂之後,壇下數萬人的目光正由下至上齊齊注視着他。

壇下注視着曹丕的數萬人,有公卿、有列侯、有諸將、亦有匈奴單于及四夷朝者。

無論他們平時在常人眼中多麼高不可攀,多麼難以企望,但他們現在卻都用臣服的目光望着壇上的曹丕。

在來到受禪壇上之後,張音主動捧着傳國玉璽來到曹丕身前,隨後他將代表天命的傳國玉璽親自交到曹丕手中。

隨後張音開始朗讀起,劉協以天子身份下的最後一道詔書。

“諮爾魏王:昔者帝堯禪位於虞舜,舜亦以命禹,天命不於常,惟歸有德。”

“.於戲,天之歷數在爾躬,允執其中,天祿永終;君其祗順大禮,饗茲萬國,以肅承天命。”

在張音高聲朗讀完這封詔書後,代表着大漢的天命已經轉移到大魏上。

之後張音便識趣的退下了受禪壇。

曹丕心情激動的手捧傳國玉璽,他命受禪壇上的侍者點燃了壇上的三處柴堆。

隨後曹丕將手中的傳國玉璽,暫時交給一旁的侍者。

他親自從高壇上的桌案上取下玉帛、犧牲放置在已經點燃的柴堆之上。

三處柴堆分別代表着天地、五嶽、四瀆,曹丕這是在燎祭。

這是古老的天子祭祀的儀式,這也是天子的專屬權力。

當曹丕放入玉帛、犧牲於三處柴堆中後,三處柴堆中的火焰一下子變得猛烈起來。

在火光的映照下,曹丕捧起傳國玉璽開始朗聲念起他的祭文:

“皇帝臣丕,敢用玄牡,昭告於皇皇后帝:漢歷世二十有四,踐年四百二十有六,四海困窮,王綱不立,五緯錯行

丕只承皇象,敢不欽承。卜之守龜,兆有大橫,筮之三易,兆有革兆,謹擇元日,與羣寮登壇受帝璽綬,告類於爾大神;

唯爾有禪,尚饗永吉,兆民之望,祚於有魏世享。”

曹丕唸完他獻給皇皇后帝的祭文之後,他就開始轉身。

當曹丕轉身之後,他頭上天子冠冕中的十二串珠琉開始不停擺動起來。

曹丕充滿威嚴的目光透過那擺動的十二串珠琉,望向壇下的數萬人。

這時高壇之下的數萬人,紛紛朝着高壇之上的曹丕下拜。

“拜見陛下!”

數萬聲的聲音再次響徹在這片天地之間,曹丕閉上雙眼享受着那陶醉無比的參拜聲。

在曹丕的感覺之中,好像這時天地之間的生靈,都在向他俯首參拜,對他表示臣服。

這是他當魏王之時體會不到的尊貴。

享受完畢後曹丕睜開雙眼看向南方,他的眼神中充滿了銳利。

今日朕亡了大漢,爾待如何?

爾又能如何!

(本章完)

第151章 劉封生死 曹仁之憂第540章 迷霧重重 司馬終動第676章 全城悲痛 上定廟號第402章 內撫生民 外討不臣第653章 當效忠武 勢壓孫權第326章 州泰獻策 孫權惶恐第七百四十五章 血幡飛舞 驚人轉變第97章 呂蒙的秘密武器(求追讀!不要養啦!第47章 大風起兮雲飛揚第585章 月下柔情 信使到來第336章 一勝一敗 張溫到來第371章 身死族滅 孤即梁州第612章 遷都鄴城 鳩佔鵲巢第537章 誰造謠言 意外驚喜第63章 忠義貫金石,趙子龍(追讀呀,票票呀第六百九十二章 以此爲樂 敢爲前驅第72章 兩軍對陣(三更求追讀)第59章 已到五溪蠻(求追讀,求票,求投資)第531章 明光熠熠 漢胡重沓第205章 窮途末路 坐血拜謝第414章 精銳彝軍 血染白袍第650章 圍殺魏軍 車騎未退第七百零一章 義陽有王 氣勢洶洶推兩本書第148章 輔政之選 撫髯定婿第18章 荊州不能丟第七百三十三章 必要犧牲 誓奪宛城第12章 徐晃在,不可退第80章 呂蒙失棋 (求追讀)第462章 兵無常勢 曹洪退兵第480章 魏軍應對 逆天改命第七百四十三章 蛇欲吞象 魏爺來也第六百九十章 數年不見 還是該罵第296章 玄色洪流 西涼鐵騎第196章 派出信使 五日之後第529章 伯言掛帥 智分敵勢第211章 隱患滋生 伯仁野望第504章 營聲鼎沸 滿城皆驚第17章 駐守公安第376章 借刀殺人 天水幼麟第486章 諸葛回軍 心有靈犀第576章 不爲趙括 就做白起第630章 後發制人 出兵追擊第568章 曹彰進攻 蔣琬出場第270章 張遼心思 三拜問安第242章 順天行誅 遍觀戰報第450章 謀攻祁山 吳懿憤慨第544章 賈逵到來 烏龜喘息第175章 執政以公 捉拿周羣第128章 季漢雙壁 春天將至第七百四十二章 改變計劃 討個公道第260章 萬事俱備 糜暘疑惑第226章 馮鄧先鋒 驕兵之憂第269章 天子擔憂 關羽教暘第498章 黃金搭檔 再坑曹真第七百五十四章 頗有鋒芒 子瑜盜書第401章 長安異動 警覺頓生第414章 精銳彝軍 血染白袍第531章 明光熠熠 漢胡重沓第七百五十九章 失手被擒 張郃蠱惑第534章 龍捲洛陽 街亭街亭第467章 置之死地 自有風骨第543章 堅守不出 車騎蹈營第244章 武擔山下 山呼萬歲第208章 車騎感嘆 曹丕親臨第26章 早知道不去公安了第69章 真吾制勝之地也 (求追讀,求票)第257章 曹家千里 萬餘鐵騎第152章 英雄遲暮 曹操邀約第七百五十八章 暗生嫌隙 新野洞開第六百八十二章 關中童謠 不可思議第325章 帝王交易 所求爲何第540章 迷霧重重 司馬終動作者的話,請進來觀看第25章 于禁跪伏第317章 君臣無儀 倚天落地第66章 關平請命 (啊!追讀呀,票票呀!)第97章 呂蒙的秘密武器(求追讀!不要養啦!第七百六十三章 沙王絕招 共食江東第七百四十四章 不敢觀之 且試鋒芒第142章 潛行密林 神兵天降第576章 不爲趙括 就做白起第10章 三駁潘濬第七百三十六章 汝父在此 面北而死第1章 江陵城中第390章 再圍冠帶 魑魅末日第529章 伯言掛帥 智分敵勢第357章 法邈擔憂 梁州司聞第89章 糜芳的進擊(四更求追讀)第191章 河谷練兵 笑裡藏刀第305章 主簿獻城 魏延抱怨第131章 以守代攻 伯言已至(求訂閱,求票!第23章 誅心第334章 你方先來 以牙還牙第七百五十一章 出使請和 順水推舟第472章 三方勢力 孔明孔明第六百八十三章 於無聲處 乍見驚雷第140章 吳軍既撤 吾當可擊第257章 曹家千里 萬餘鐵騎
第151章 劉封生死 曹仁之憂第540章 迷霧重重 司馬終動第676章 全城悲痛 上定廟號第402章 內撫生民 外討不臣第653章 當效忠武 勢壓孫權第326章 州泰獻策 孫權惶恐第七百四十五章 血幡飛舞 驚人轉變第97章 呂蒙的秘密武器(求追讀!不要養啦!第47章 大風起兮雲飛揚第585章 月下柔情 信使到來第336章 一勝一敗 張溫到來第371章 身死族滅 孤即梁州第612章 遷都鄴城 鳩佔鵲巢第537章 誰造謠言 意外驚喜第63章 忠義貫金石,趙子龍(追讀呀,票票呀第六百九十二章 以此爲樂 敢爲前驅第72章 兩軍對陣(三更求追讀)第59章 已到五溪蠻(求追讀,求票,求投資)第531章 明光熠熠 漢胡重沓第205章 窮途末路 坐血拜謝第414章 精銳彝軍 血染白袍第650章 圍殺魏軍 車騎未退第七百零一章 義陽有王 氣勢洶洶推兩本書第148章 輔政之選 撫髯定婿第18章 荊州不能丟第七百三十三章 必要犧牲 誓奪宛城第12章 徐晃在,不可退第80章 呂蒙失棋 (求追讀)第462章 兵無常勢 曹洪退兵第480章 魏軍應對 逆天改命第七百四十三章 蛇欲吞象 魏爺來也第六百九十章 數年不見 還是該罵第296章 玄色洪流 西涼鐵騎第196章 派出信使 五日之後第529章 伯言掛帥 智分敵勢第211章 隱患滋生 伯仁野望第504章 營聲鼎沸 滿城皆驚第17章 駐守公安第376章 借刀殺人 天水幼麟第486章 諸葛回軍 心有靈犀第576章 不爲趙括 就做白起第630章 後發制人 出兵追擊第568章 曹彰進攻 蔣琬出場第270章 張遼心思 三拜問安第242章 順天行誅 遍觀戰報第450章 謀攻祁山 吳懿憤慨第544章 賈逵到來 烏龜喘息第175章 執政以公 捉拿周羣第128章 季漢雙壁 春天將至第七百四十二章 改變計劃 討個公道第260章 萬事俱備 糜暘疑惑第226章 馮鄧先鋒 驕兵之憂第269章 天子擔憂 關羽教暘第498章 黃金搭檔 再坑曹真第七百五十四章 頗有鋒芒 子瑜盜書第401章 長安異動 警覺頓生第414章 精銳彝軍 血染白袍第531章 明光熠熠 漢胡重沓第七百五十九章 失手被擒 張郃蠱惑第534章 龍捲洛陽 街亭街亭第467章 置之死地 自有風骨第543章 堅守不出 車騎蹈營第244章 武擔山下 山呼萬歲第208章 車騎感嘆 曹丕親臨第26章 早知道不去公安了第69章 真吾制勝之地也 (求追讀,求票)第257章 曹家千里 萬餘鐵騎第152章 英雄遲暮 曹操邀約第七百五十八章 暗生嫌隙 新野洞開第六百八十二章 關中童謠 不可思議第325章 帝王交易 所求爲何第540章 迷霧重重 司馬終動作者的話,請進來觀看第25章 于禁跪伏第317章 君臣無儀 倚天落地第66章 關平請命 (啊!追讀呀,票票呀!)第97章 呂蒙的秘密武器(求追讀!不要養啦!第七百六十三章 沙王絕招 共食江東第七百四十四章 不敢觀之 且試鋒芒第142章 潛行密林 神兵天降第576章 不爲趙括 就做白起第10章 三駁潘濬第七百三十六章 汝父在此 面北而死第1章 江陵城中第390章 再圍冠帶 魑魅末日第529章 伯言掛帥 智分敵勢第357章 法邈擔憂 梁州司聞第89章 糜芳的進擊(四更求追讀)第191章 河谷練兵 笑裡藏刀第305章 主簿獻城 魏延抱怨第131章 以守代攻 伯言已至(求訂閱,求票!第23章 誅心第334章 你方先來 以牙還牙第七百五十一章 出使請和 順水推舟第472章 三方勢力 孔明孔明第六百八十三章 於無聲處 乍見驚雷第140章 吳軍既撤 吾當可擊第257章 曹家千里 萬餘鐵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