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6章 全城悲痛 上定廟號

漢章武六年元月,整座長安城內的臣民,都陷入了極度悲痛的情緒中。

今漢的開國之君,劉備駕崩了!

當這個消息,以極快的速度傳遍整座長安城內,長安城內有受過劉備恩德的百姓,皆自發的穿上哀衣,跪伏在家中劉備的靈牌之下,痛哭不已。

整座長安城都被經久不絕的慟哭聲包圍着。

特別是當劉備的遺詔內容,被公佈在城中後,百姓內心的悲痛更是陡然上升了一個層次。

在劉備的遺詔之中,在這個偉大帝王的彌留之際,他最擔心的是什麼事呢?

他最擔心的不是後繼君主的皇位穩定問題,亦不是他駕崩後大漢將面臨的不利環境。

他最擔心的是,他的百姓們沒辦法得到富足的生活!

爲了不讓自己最擔心的一點成真,於遺詔中劉備第一句叮囑的話就是要輕徭薄賦,就是要休養生息!

劉備真是無時無刻,不將百姓二字裝在心中。

而劉備的仁德,每個百姓都感受到了。

對於這樣一位一心待他們的君主的離世,百姓們用最淳樸的行動表達着他們的哀痛。

按照禮制,帝王新喪之際,爲防止有人藉機生亂,故而整座都城都應該戒嚴。

糜暘也是如此做的。

當劉備離世之後,張飛痛哭嘔血,無法視事,於是乎很多事都落在了諸葛亮與糜暘的身上。

糜暘第一時間以輔政大臣,大司馬的身份下令,召城外的駐軍入城將整座長安城進行臨時的軍事管制。

可是讓糜暘沒想到的是,他還是低估了劉備在百姓心中的分量。

哪怕有着衆多甲士的阻攔,但許多百姓覺得在家中哀悼劉備,不足以表達他們內心中的悲痛。

於是乎他們一個個自發地身穿白衣走上街頭,一路相扶着痛哭着走到宮城之外。

在不斷的匯聚之下,最終有數萬百姓聚集在宮城外叩闕哀哭。

而這樣的場景,不僅發生在一處宮城處。

可以說在不久後,整座長安宮城外都遍佈着爲劉備哀悼的百姓們,一望無際,哭聲震天。

甚至別說長安城內的百姓了。

就是糜暘從城外調進來的駐軍,都因爲心中的悲痛無法自抑,哭倒了在長安宮城下好些人。

當糜暘得知這個消息後,見百姓們只是聚集在宮城外慟哭,並無其他過分的舉動。

無奈之下,糜暘也只能默許百姓的這種自發舉動。

而就連百姓與軍隊尚且如此,更別說陪伴劉備風雨數十年的公卿大臣們了。

大將軍張飛號泣嘔血。

衛將軍趙雲扶柩暈厥。

驃騎將軍馬超膝行叩首。

後將軍黃權以頭搶地,聲淚連連

凡是能叫的上號的大臣,無不在用自己最激烈的反應,在敘說着心中的悲痛。

就連剛剛歸附大漢的滿寵、蔣濟們,也跟隨着衆多大臣跪伏在劉備的寢殿外,哭聲陣陣,不能自已。

偌大的未央宮,在劉備去世的當日,就處處掛滿了白簾。

而在那處處白簾之下,俱是泣涕不絕的大臣,內侍、宮女、羽林衛們。

聽着周圍此起彼伏的痛哭聲,諸葛亮與糜暘好幾次也無法控制住自己。

可諸葛亮與糜暘卻知道,身爲輔政大臣的他們,現在卻不是一味痛哭的時候。強忍着心中強烈的悲傷,諸葛亮與糜暘一同率領衆臣,擁戴着太子劉禪在靈前繼位。

待讓劉禪成爲新任之君後,諸葛亮與糜暘分工合作,諸葛亮率領着相國府諸僚屬,全力負責着劉備的喪葬事宜。

而糜暘則是率領大司馬府內的諸僚屬,一日之內連下數道命令,從最大程度上維護着長安城的治安。

在諸葛亮與糜暘通力合作的情況下,長安城內外的臣民雖因爲劉備的駕崩,引發了一場心靈上的巨震。

但最終在劉備駕崩後,長安城內外終究沒有大的亂子發生。

WWW● тtκan● C〇

一切隨着時間的推移,都在朝穩定有序的方向發展着。

而劉備似乎提前意識到,在他死後長安城內外會陷入一片無法自拔的痛哭中。

於是在劉備遺詔中,仿照太宗故事,特地做出瞭如下規定:

在他駕崩三日後,全國上下皆去掉喪服,不禁一切個人享受之事。

爲了不影響正常的生活,大漢上下臣民爲表示哀痛,皆早晚各哭十五聲就要作罷。

至於在他下棺後,全國臣民更是要忘記他駕崩之事,儘量從悲痛中恢復過來。

雖說在一開始時,由於過於思念劉備,劉備在遺詔中的規定,並沒得到很好的遵守。

可當諸葛亮隨着時間推移,一力貫徹劉備遺詔中規定的時候,長安城內的臣民也漸漸從悲痛中恢復過來。

正常的生活秩序,在悄然間逐漸恢復着。

雖說心中每一想起劉備,長安臣民還是會不由自主的號哭出聲,可爲了遵循劉備的遺詔,臣民們還是儘量控制着自己的悲痛情緒。

而當長安城內的秩序,在有條不紊的恢復之後,於諸葛亮的主持下,劉備駕崩後的第一場大朝會便應期召開。

儘管按照劉備的遺詔,到了這一日,一衆大臣都應該釋去喪服,穿上常服。

但在這一日,所有的大臣們還是自發的穿上喪服,來到了含章殿內。

就連諸葛亮與糜暘亦是如此。

就讓他們今日,最後爲劉備穿一次喪服吧——這是所有漢臣心中共同的想法。

而當漢臣們都到來後,在諸葛亮的主持下,大朝會順利召開。

大朝會剛剛召開時,衆臣之間並未產生爭吵。

因爲一開始時,大家先議的是新帝的年號。

當諸葛亮建議以建興作爲明年新帝的年號後,對於這一點,大多還沉浸在悲痛中的漢臣,都沒有其他的意見。

只是在定下這一點後,大朝會的氣氛卻陡然變得緊張起來。

“先帝崩逝,爲表彰先帝生前功績,當早定諡號。”

諸葛亮以這句話,點燃了殿內衆臣。

在諸葛亮話音剛落下後,身爲執掌大漢禮儀的太常孟光,就出身對着御座上的劉禪言道:

“先帝聖德光著,功勳克世,諡號豈足以表彰先帝乎?

臣奏議,當爲先帝上廟號,嗣武二祖!”

孟光此言一出,瞬間取得了在場所有大臣的同意。

按常理而言,大漢帝王想要獲得廟號,是一件極難的事。

按禮制而言,大漢帝王想要獲得廟號,需要經過一段不斷時間的反覆論證。

可今日他們不管常理,不管禮制。

先帝這廟號,今日上定了!

第429章 內外交困 四面楚歌番外:亡國之恨第323章 仲達崛起 既悼既檄第152章 英雄遲暮 曹操邀約第2章 當爲班超第512章 慘烈守城 馬超傷重第592章 糧道之憂 孟達何處第七百四十八章 急攻公安 漫山遍野第661章 劉曄悲喊 元旦終至第112章 刀兵圍府 (十更,求首訂!)第七百五十七章 敵明我暗 以奇制奇第276章 益德急智 羣情激涌第358章 棄市震懾 馬謖阻奏第439章 驃騎將軍不可!第623章 焚柱毀城 收復長安第285章 桃園之約 魏軍開拔第73章 噫興!噫興!(三更,求追讀)第七百二十二章 飢渴諸將 糜暘定計第220章 斷髮認罪 曹仁親征第139章 東三動亂 援軍已到第492章 懸釜而炊 漢人自強第120章 江東援軍(十更,求首訂!)第254章 老臣文和 關羽集將第165章 懸首招兵 丁奉心思第314章 君臣相見 帝王囑託第293章 虎侯再動 木人承淵第377章 若有遠志 何必當歸第七百七十二章 斥問呂岱 扭曲事實第262章 卻月卻月 關公擂鼓第七百一十六章 再戰糜暘 大意韓綜第273章 兄弟爭吵 燭影哭聲第399章 根本之患 二龍相見第232章 麋馬角力 勝必生驕第47章 大風起兮雲飛揚第311章 三英之名 亦如當年第七百二十八章 曹叡栽倒 田豫擡頭第六百八十五章 西域密謀 再效班超第427章 兵分兩路 交州兵至第276章 益德急智 羣情激涌第475章 斬山爲梯 引發營嘯第320章 良臣羣起 太守人選第303章 無聲嗚咽 爲你拜年第324章 關羽雖死 糜暘尚在第554章 曹彰掛帥 街亭山呼第54章 你不去,誰去(求追讀,求各種票)第171章 糜暘警陸 意欲抱殺(5000字!)第483章 二人相疑 風雪仗兵第196章 派出信使 五日之後第127章 糜暘之信 有師西來(4000字!求票,第592章 糧道之憂 孟達何處第217章 羣臣勸進 你我君臣第632章 遙相配合 虎入末路第657章 他似不德 張昭叩闕第228章 真實目的 成君死節第507章 親征關中 二吐鮮血第七百一十四章 雨沒江南 天不助吳第389章 匍匐如犬 劍削頂冠第30章 糜暘單騎入公安(一)第七百七十一章 賀齊頓兵 贈我富貴第193章 大軍分三 七斬爲令第294章 糜暘危急 雲長終動第59章 已到五溪蠻(求追讀,求票,求投資)第268章 大軍東下 劉備去向第590章 上下同誓 所向無前第474章 先破一軍 君可行也第619章 漢軍衝鋒 奮死一搏第300章 火德不滅 遼之人頭第七百二十九章 博望爲餌 東吳爲援第283章 大風已起 劉賈嘆息第170章 兵圍夏口 孫權震怖第330章 斷翅而亡 蠢貨孟達第564章 欲斷後路 先遣雄鷹第393章 成都急報 南中將亂第344章 返回南鄭 法邈五問第227章 訓斥諸將 緩兵之計第654章 滑稽稱帝 請殺孫權第101章 將帥失和 (再來追讀!)第650章 圍殺魏軍 車騎未退第360章 魚水對話 南中異常第313章 兩件大事 急召糜暘第七百三十一章 探得機密 三問三答第159章 別有用心 襄城鄧艾第108章 糜暘醉釣 欲者上鉤第549章 局勢突變 以勢破敵第101章 將帥失和 (再來追讀!)第146章 援兵方到 王冠稱慶第400章 劉曄獻計 備兵十萬第392章 昏暗之中 自有明光第357章 法邈擔憂 梁州司聞第49章 徐晃,來了(求追讀,求票)第637章 天命謂何 去逆就順第44章 人心在我(求追讀,求票)第640章 以假亂真 驚死賈詡第七百四十七章 夜襲公安 心跳欲停第534章 龍捲洛陽 街亭街亭第226章 馮鄧先鋒 驕兵之憂第七百五十五章 伯言大笑 糜暘好毒第七百二十一章 永安無憂 憂在荊州第639章 夏侯不傻 席捲天下第323章 仲達崛起 既悼既檄
第429章 內外交困 四面楚歌番外:亡國之恨第323章 仲達崛起 既悼既檄第152章 英雄遲暮 曹操邀約第2章 當爲班超第512章 慘烈守城 馬超傷重第592章 糧道之憂 孟達何處第七百四十八章 急攻公安 漫山遍野第661章 劉曄悲喊 元旦終至第112章 刀兵圍府 (十更,求首訂!)第七百五十七章 敵明我暗 以奇制奇第276章 益德急智 羣情激涌第358章 棄市震懾 馬謖阻奏第439章 驃騎將軍不可!第623章 焚柱毀城 收復長安第285章 桃園之約 魏軍開拔第73章 噫興!噫興!(三更,求追讀)第七百二十二章 飢渴諸將 糜暘定計第220章 斷髮認罪 曹仁親征第139章 東三動亂 援軍已到第492章 懸釜而炊 漢人自強第120章 江東援軍(十更,求首訂!)第254章 老臣文和 關羽集將第165章 懸首招兵 丁奉心思第314章 君臣相見 帝王囑託第293章 虎侯再動 木人承淵第377章 若有遠志 何必當歸第七百七十二章 斥問呂岱 扭曲事實第262章 卻月卻月 關公擂鼓第七百一十六章 再戰糜暘 大意韓綜第273章 兄弟爭吵 燭影哭聲第399章 根本之患 二龍相見第232章 麋馬角力 勝必生驕第47章 大風起兮雲飛揚第311章 三英之名 亦如當年第七百二十八章 曹叡栽倒 田豫擡頭第六百八十五章 西域密謀 再效班超第427章 兵分兩路 交州兵至第276章 益德急智 羣情激涌第475章 斬山爲梯 引發營嘯第320章 良臣羣起 太守人選第303章 無聲嗚咽 爲你拜年第324章 關羽雖死 糜暘尚在第554章 曹彰掛帥 街亭山呼第54章 你不去,誰去(求追讀,求各種票)第171章 糜暘警陸 意欲抱殺(5000字!)第483章 二人相疑 風雪仗兵第196章 派出信使 五日之後第127章 糜暘之信 有師西來(4000字!求票,第592章 糧道之憂 孟達何處第217章 羣臣勸進 你我君臣第632章 遙相配合 虎入末路第657章 他似不德 張昭叩闕第228章 真實目的 成君死節第507章 親征關中 二吐鮮血第七百一十四章 雨沒江南 天不助吳第389章 匍匐如犬 劍削頂冠第30章 糜暘單騎入公安(一)第七百七十一章 賀齊頓兵 贈我富貴第193章 大軍分三 七斬爲令第294章 糜暘危急 雲長終動第59章 已到五溪蠻(求追讀,求票,求投資)第268章 大軍東下 劉備去向第590章 上下同誓 所向無前第474章 先破一軍 君可行也第619章 漢軍衝鋒 奮死一搏第300章 火德不滅 遼之人頭第七百二十九章 博望爲餌 東吳爲援第283章 大風已起 劉賈嘆息第170章 兵圍夏口 孫權震怖第330章 斷翅而亡 蠢貨孟達第564章 欲斷後路 先遣雄鷹第393章 成都急報 南中將亂第344章 返回南鄭 法邈五問第227章 訓斥諸將 緩兵之計第654章 滑稽稱帝 請殺孫權第101章 將帥失和 (再來追讀!)第650章 圍殺魏軍 車騎未退第360章 魚水對話 南中異常第313章 兩件大事 急召糜暘第七百三十一章 探得機密 三問三答第159章 別有用心 襄城鄧艾第108章 糜暘醉釣 欲者上鉤第549章 局勢突變 以勢破敵第101章 將帥失和 (再來追讀!)第146章 援兵方到 王冠稱慶第400章 劉曄獻計 備兵十萬第392章 昏暗之中 自有明光第357章 法邈擔憂 梁州司聞第49章 徐晃,來了(求追讀,求票)第637章 天命謂何 去逆就順第44章 人心在我(求追讀,求票)第640章 以假亂真 驚死賈詡第七百四十七章 夜襲公安 心跳欲停第534章 龍捲洛陽 街亭街亭第226章 馮鄧先鋒 驕兵之憂第七百五十五章 伯言大笑 糜暘好毒第七百二十一章 永安無憂 憂在荊州第639章 夏侯不傻 席捲天下第323章 仲達崛起 既悼既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