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松潘舊事

第五十九章 松潘舊事

範弘說道:“於大人的奏疏倒是沒有,但是丘御史的奏疏卻有一封。”

朱祁鎮微微一愣,說道:“拿來。”

範弘說道:“是。”

隨即派人拿了副本過來,朱祁鎮打開一看,眉頭緊皺,冷聲說道:“原來如此,朕真是一個大傻瓜,這十幾年才明白,根結在這裡。”

丘浚在奏摺之中說了什麼?說了松潘之事。

正統初年,麓川,松潘,廣西,整個西南都在震動之中,朱祁鎮大舉用兵麓川的同時,對於松潘的事情做出了妥協。

就是將松潘衛撤出了松潘地區,讓松潘由土司控制住。

畢竟在朱祁鎮看來,松潘位置在四川西北角,靠近大山,道路艱險,多深山老林,攻之需要太多人馬,要統治這裡,也需要很大的成本。

不如放棄。

只是而今才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爲什麼太祖皇帝又在松潘設衛了。

這種種弊端,太祖皇帝也是知道的。

而太祖皇帝本身也不是一個喜歡開疆擴土的人,他在大明祖訓之中,也說的明明白白的。

那麼爲什麼還要駐守一兩萬人在松潘?

朱祁鎮當時沒有細想,但是而今看丘浚的奏疏,恍然大悟,這裡是一條重要的商道,就是從四川運輸茶葉到青海的重要通道。

而今丘浚也查明瞭,通過鬆潘是茶葉走私的重要路線。

朱祁鎮恍然之間,也明白了很多事情。

當初松潘之亂,就是松潘衛將士不願意遠征安南,纔想主動打松潘各部,引起亂事,就可以不去了。

卻萬萬沒有想到,自己點的火,自己撲滅不了。

爲什麼撲滅不了,就是因爲衛所只有老弱,大部分青壯都不在。

他們去什麼地方了,去跑商了。

當時朱祁鎮就有一點奇怪,只是沒有細想。

畢竟很多地方地理產出不多,百姓多以經商爲業,這樣的情況有很多。朱祁鎮也不以爲意,比如徽州,比如山西。

但是此刻細細想起來,卻哪裡都是問題。

如果松潘真是深山老林,漢番雜居,這樣的情況都比較落後,爲什麼還有人會跑商,這有悖朱祁鎮一些印象。

但是此刻朱祁鎮去想明白了。

就是因爲這裡是一條重要的商業路線,故而朝廷要在這裡設衛,也因爲如此,當地衛所士卒,才覺得種田賺錢少,願意去跑商。

想來所謂的跑商,就是販賣茶葉。

一時間朱祁鎮對當年的事情,有更清晰的理解了。松潘不在大明控制之中,對那些大商家是好是壞?

朱祁鎮一時間也說不清楚。

畢竟,底層生態,朱祁鎮並沒有經歷過。但是從丘浚的奏摺之中,提出的走私路線之中,最最重要的就是這條,畢竟這一條雖然難走。但是比從四川繞道陝西,再進入青海地區要近多了。

也是朝廷不能控制的。

“難道,要在松潘打上一仗?”朱祁鎮心中默想。

這是朱祁鎮從來沒有想過的事情。

松潘作戰,未必能速戰速決,畢竟從宣德到正統初年,松潘朝廷打了三四次之多,每一次都是遷延不定。

所以,朱祁鎮才妥協撤軍,封土司。甚至還一度想過封一個王爺在這裡。

如果一旦再打起仗來,兩面開戰,實在不是朝廷之福。

爲了茶馬稅收,打一場局部戰爭,很可能陷入泥沼之中。這到底划算不划算?

朱祁鎮一時間想不清楚利弊。

他想問內閣,但是想了想,卻微微一嘆。蔣貴已經不在了,當初就是蔣貴平底的松潘,又在松潘駐紮過一段時間,再細數朝廷高層之中,似乎很少有當年參與平叛之人了。

朱祁鎮忽然想到一個,說道:“王翱在哪裡?”

範弘聽了,頓時有些手忙腳亂,說道:“似乎在遼東巡撫任上。”

朱祁鎮說道:“還是遼東巡撫嗎?”

朱祁鎮記得王翱這遼東巡撫已經擔任了好幾年了。

範弘說道:“王翱當初爲曹首輔鳴不平,故而近幾年一直在遼東巡撫任上並沒有動彈。”

朱祁鎮聽了心中滿不是滋味的。

王翱也算是地方官之中一步步升上來的老臣,而且最重要的是,王翱參與過宣德年間平松潘之亂。

這算是能臣。

但是朱祁鎮並不能盯着每一個大臣。

遼東巡撫也是很重要的位置,在海西沒有建省之前,海西,遼東,乃至於肇州,都是遼東省的地盤。

都需要遼東巡撫負責,但是遼東多衛所,他能管轄的地方也少之又少。

只是說,朱祁鎮有些委屈了這個老臣。

朱祁鎮說道:“調王翱回京。”

而今朱祁鎮看來,當初一口氣罷免好幾個大學士,痛快倒是痛快了。但是未必沒有後遺症。

朱祁鎮的一舉一動,也難免被過度解讀。

朱祁鎮暗中提醒自己,一定要好好注意這一點。

比如王翱不過是在遼東任上多坐了幾年冷板凳而已,如果自己一怒之下,不加控制,說不定就誅十族,這樣的事情發生。

故而制怒是一等一的重要。

但是在此之前,朱祁鎮也就這一件事情詢問王驥與孟瑛。

孟瑛自然沒有什麼回答,他帶兵經驗豐富,但是卻沒有到了松潘。王驥倒是說過一些事情,畢竟當初打松潘的時候,王驥就在兵部,但是他所瞭解的內情,也與朱祁鎮看到的存檔差不多。

畢竟北京與松潘遠隔千里,通過奏摺到北京的自然是少了很多。

二月底,王翱入京。

朱祁鎮立即召見,將當年松潘之事諮詢王翱。

王翱退席行禮說道:“陛下以爲臣乃欺君罔上之輩,請陛下治臣之罪。然臣當年在松潘,所見所聞,無不錄入奏摺之中,上達天聽,陛下既然看過臣之舊章,還要問臣,臣實在是別無所言。”

朱祁鎮立即從這爲老臣話語之中,聽出一股濃濃的怨意。

王翱比于謙大上十幾歲,與王驥是同齡人,而今已經年近八旬,在這個年紀上,就是朝着朱祁鎮臉上噴唾沫,朱祁鎮也不好當初發作。

更不要說,朱祁鎮放他在遼東坐了十年冷板凳。

即便是遼東屢有捷報,這些捷報上都沒有王翱的名字,甚至徐有貞是他的下屬,也能越過他來向朱祁鎮進言,可見在官場之上,王翱被看成三楊,曹鼐的餘孽,受到了多少委屈。

朱祁鎮只能說道:“老先生息怒,臣豈能會懷疑老先生,只是而今松潘之事,牽連甚廣,朕欲對松潘用兵,其中情弊如何,還請老先生指點。”

王翱說道:“陛下,臣老矣,當年之事,已經是三十多年前了,陛下欲以當年之事,用於今日,實在是刻舟求劍。臣聽聞陛下任於謙爲三邊總督,何不將此事交給於謙去做。”

“陛下用人,信則用,不信則去,用而不信,信而不用,又有何爲之?”

朱祁鎮聽了,王翱的話固然有些情緒化,但是道理卻是對的,朱祁鎮作爲皇帝,不應該解決所有難題,而是爲所有的難題都找到一個解決的人。

否則天下之間,有萬般事務,難道朱祁鎮都一一個解決嗎?

根本是不可能的。

朱祁鎮立即說道:“先生言之有理,朕受教了。先生久在遼東苦寒之地,今後就在京師修養,備朕諮詢如何?”

王翱說道:“陛下,如果陛下在一兩年前這樣做,老臣自然欣然答應,但是而今,卻不成了。”

朱祁鎮說道:“這是爲何?”

王翱笑道:“陛下不知道嗎?正是與瓦刺的戰事到了關鍵時刻。”

第十七章 李時勉第一百三十五章 武學新三甲第七十六章 田園將蕪胡不歸第九十二章 朱祁鎮的懼意第一百五十九章 老臣楊榮第一百五十八章 金牌止戰第九十七章 對大藤峽的決斷第四十五章 安南之糧第一百六十一章 秋風秋雨愁殺人第四十一章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二第七十四章 三喜衝厄第一百四十一章 黃河,黃河第一百三十九章 石彪的決然第十六章 吾道成矣第六十八章 鐵路伏筆第一百一十九章 男兒賭勝馬蹄下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生一場大夢第二十三章 阿刺知院之死第六十四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四章 朱祁鎮的算計第一百六十九章 盧溝河水情第一百章 心狠手辣石將軍第一百四十一章 藩王危機第八十一章 黃河水患第一百二十五章 于謙的隱患第二百四十二章 突如其來第一百三十章 佛山造第二百零三章 楊洪掛帥第一百三十五章 武學新三甲第三十九章 地方官制第五十七章 朝鮮大清洗第五十二章 于謙的去向第四十五章 首勝第一百零九章 麓川二第一百五十八章 皇后有孕第一百五十章 瓦刺的實力第二十四章 碧溪第一百五十章 瓦刺的實力第五十六章 朝鮮兩班第二十一章 仁政第三十八章 景東之戰第二百二十二章 來者猶可追第十四章 禮簡而刑繁第二十六章 朝鮮之戰的帷幕第十章 魯蘇之爭第五十九章 暗潮第一百六十五章 武興第九十九章 定風波二第八十五章 河湟四衛第八十二章 殿試第六十章 一樹梅花開第二章 財政危機的延續第八章 遼東之戰的戰略規劃第一百一十章 約期第三十九章 整頓九邊第一百三十七章 曬鹽法第一百零八章 時間差第三十四章 黎思誠第八十八章 錢婉兒的一天第七十二章 嫁公主的難題第二十五章 會試第二十九章 海西攻勢第四十九章 瓦刺第十一章 微山湖計劃第一百零七章 公主府夜宴第一百二十一章 工部改革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軍對峙的開始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之將死第二百三十六章 南兵堪戰第八十二章 凱旋閱兵第一百一十一章 議麓川二第七十一章 教子第八十九章 御前會議之餘音第七十四章 郭登的判斷第一百一十七章 橫絕大漠第五十三章 粉身碎骨渾不怕第五十四章 三邊總督第八十三章 大破葉留宗第五十八章 朱祁鎮的執念第九十五章 大藤峽背後第一百三十三章 奪會昌伯爵第五十二章 大雨時至第四十一章 落子南洋第九十六章 軍工的發展第三十章 江華島水戰第六十章 久旱甘霖第一百二十六章 寧化黃氏第八十五章 族產第一百零九章 待詔陸祥第五十五章 斬盡天下不平事第二十一章 太子南下第四十八章 新任衍聖公第一百三十七章 龍城飛將第一百三十四章 張輔之意第四十七章 孔家南宗第一百八十四章 瓦刺撤退第一百三十三章 奪會昌伯爵第八十一章 正陽門下第六十二章 大赦詔第十六章 李瑈的應對
第十七章 李時勉第一百三十五章 武學新三甲第七十六章 田園將蕪胡不歸第九十二章 朱祁鎮的懼意第一百五十九章 老臣楊榮第一百五十八章 金牌止戰第九十七章 對大藤峽的決斷第四十五章 安南之糧第一百六十一章 秋風秋雨愁殺人第四十一章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二第七十四章 三喜衝厄第一百四十一章 黃河,黃河第一百三十九章 石彪的決然第十六章 吾道成矣第六十八章 鐵路伏筆第一百一十九章 男兒賭勝馬蹄下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生一場大夢第二十三章 阿刺知院之死第六十四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四章 朱祁鎮的算計第一百六十九章 盧溝河水情第一百章 心狠手辣石將軍第一百四十一章 藩王危機第八十一章 黃河水患第一百二十五章 于謙的隱患第二百四十二章 突如其來第一百三十章 佛山造第二百零三章 楊洪掛帥第一百三十五章 武學新三甲第三十九章 地方官制第五十七章 朝鮮大清洗第五十二章 于謙的去向第四十五章 首勝第一百零九章 麓川二第一百五十八章 皇后有孕第一百五十章 瓦刺的實力第二十四章 碧溪第一百五十章 瓦刺的實力第五十六章 朝鮮兩班第二十一章 仁政第三十八章 景東之戰第二百二十二章 來者猶可追第十四章 禮簡而刑繁第二十六章 朝鮮之戰的帷幕第十章 魯蘇之爭第五十九章 暗潮第一百六十五章 武興第九十九章 定風波二第八十五章 河湟四衛第八十二章 殿試第六十章 一樹梅花開第二章 財政危機的延續第八章 遼東之戰的戰略規劃第一百一十章 約期第三十九章 整頓九邊第一百三十七章 曬鹽法第一百零八章 時間差第三十四章 黎思誠第八十八章 錢婉兒的一天第七十二章 嫁公主的難題第二十五章 會試第二十九章 海西攻勢第四十九章 瓦刺第十一章 微山湖計劃第一百零七章 公主府夜宴第一百二十一章 工部改革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軍對峙的開始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之將死第二百三十六章 南兵堪戰第八十二章 凱旋閱兵第一百一十一章 議麓川二第七十一章 教子第八十九章 御前會議之餘音第七十四章 郭登的判斷第一百一十七章 橫絕大漠第五十三章 粉身碎骨渾不怕第五十四章 三邊總督第八十三章 大破葉留宗第五十八章 朱祁鎮的執念第九十五章 大藤峽背後第一百三十三章 奪會昌伯爵第五十二章 大雨時至第四十一章 落子南洋第九十六章 軍工的發展第三十章 江華島水戰第六十章 久旱甘霖第一百二十六章 寧化黃氏第八十五章 族產第一百零九章 待詔陸祥第五十五章 斬盡天下不平事第二十一章 太子南下第四十八章 新任衍聖公第一百三十七章 龍城飛將第一百三十四章 張輔之意第四十七章 孔家南宗第一百八十四章 瓦刺撤退第一百三十三章 奪會昌伯爵第八十一章 正陽門下第六十二章 大赦詔第十六章 李瑈的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