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軍對峙的開始

第一百三十六章大軍對峙的開始

所以也先就放棄了海西,將心思轉到了大明身上。

在朝鮮與曹義硬磕一戰之後,也先心中也是有些驚醒的,他知道大明軍隊其實還是有一批相當有戰鬥力的軍隊。

但是這些困難,並不能讓也先的野心退卻,只是讓他更加冷靜而已

所以,朱祁鎮將與瓦刺戰和之權,全部下放到了前線。也先還在爲這一件事情權衡利弊。

只是大明這幾年在邊牆上的建設,卻讓也先心中有些沉重。

徐晞雖然人已經不在了,但是他修建的工程還在。

大明邊牆雖然沒有修建成後世一般,全磚石結構,綿延數萬裡沒有缺口,但是在險要之地,依山修建,大小城池,大城如大同,宣府,可以駐紮大軍,小城如千戶堡,百戶所,乃至於烽火臺。

只能容納幾十人堅守而已。

這些城堡大多修建在險要住之處,未必能堵住瓦刺大軍,但瓦刺大軍一旦犯邊,就能通過一道又一道的烽火,在一天之內,將消息傳遞到北京城去。

這無數根拔不掉,砸不爛的釘子,讓瓦刺大軍無所遁形,一舉一動都在大明朝廷的掌控之中。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與大明軍隊戰鬥,戰略優勢在誰一邊,根本就不用說了。

這還僅僅是烽火臺的作用,更不要說那些大大小小的城池。

如果放棄不管,等被大明大隊兵馬逼着決戰的時候,後路很容易斷絕。如果一一攻下來,以瓦刺的攻城能力,非十幾日不可。

十幾日的時間,足夠京營從北京出兵,抵達宣大了。

也先自詡城府極嚴,而今面對這樣的銅牆鐵壁,也感到有些急躁了。

還有宣大新修建馳道,疏通了北京到宣府,大同運輸線,讓也先有更多的忌憚。

他最後一點想要決戰之心,在他看見成國公朱勇營盤的時候,就一顆心就沉進了肚子裡面。

安營紮寨,乃是一個將領的基本功。

想要看一個將領的能力怎麼樣,看他安營紮寨的能力就八九不離十了。

成國公朱勇的營寨以獨石堡爲中心,數營並列,封鎖住了南下的大道,又可以遮掩大同,與宣府。

進可攻,退可守。

也先面對這樣營盤一時間也難以拿下,更讓他想起了曹義的營盤。

“王爺,南朝派人了。”就在也先細細窺視的時候,忽然有人說道。也先一眼看去,就見一股煙塵直衝過來。

也先一看就知道是騎兵。

白龍魚服,恐遭蝦戲的道理,也先也是知道的。

而今他想看的都看了,想知道,想了解的,也都知道與瞭解了,自然沒有心思與大明騎兵在這裡打上一仗,什麼也沒有說,只是勒馬下山而已。

就在也先剛剛離開這裡不久。

吳克勤就已經到了。

吳克勤見了一地馬蹄印,就翻身下馬,細細觀摩馬蹄深淺,又捏起一塊馬糞,手上用力,崩開一地汁水。

吳克勤說道:“固然是瓦刺貴人,還沒有走遠,兄弟們擒殺此人乃是大功一件,跟我上。”

不同的馬匹,馬蹄形狀是有所差異的,馬匹不同的負重,馬蹄深淺也是有差異的, 不同的騎兵所用的草料也是不同的。

吳克勤是蒙古人出身,對馬匹的熟悉,比自己老婆都還熟悉。

他只需一看,就知道這不是遼東馬,而是漠北馬,而且這漠北馬吃得都是精料,而不是隨隨便便的水草。

至於馬糞的乾溼程度,更是說明,他們纔剛剛走了,還能追得上來。

吳克勤翻身上馬,帶隊直追,固然不過數裡,就遠遠的看見了瓦刺的人馬。

只是在草原之上,追擊戰是最難打的,一追追上好幾天,也不是沒有的事情,畢竟發現了對方,並不是戰事結束,反而是一個開始。

雙方反而放緩了馬速,一前一後相隔數裡,向北而去。

放緩馬速,是爲了蓄養馬力。騎兵的戰鬥力,一大半都是來自馬匹,所謂之前趕路,可以不注意,畢竟馬累就地休息便是了。

但是而今雙方都盯上了對方,反而能縱馬狂奔,因爲誰不知道對方馬力情況,一旦自己的馬匹累的不能動彈,對方還有機動能力,他們要面對就是一場屠殺。

所以一旦決定逃不了,瓦刺騎兵或許會用最後的馬力翻身廝殺一番。

在這方面,蒙古人幾乎有與生俱來的天分,漢人騎兵對馬力的感知,就未必那麼精準了,否則往往誘敵深入,翻身廝殺的是蒙古人。

就是因爲蒙古人坐騎馬力精細的掌控。

但是吳克勤是蒙古人。

這辦法對付別人未必不行,但是吳克勤卻是深諳其道的。所以這不像是一場蒙古人與大明的戰鬥,反而好像是蒙古人之間的內戰。

雙方就這樣看似不急不徐的速度,慢慢的接近,慢慢的向北而行。

雙方距離越來越近,吳克勤已經將手按在馬刀之上,一隻手隨着準備一鞭子督促戰馬衝鋒。

只是他很快就感覺有些不對勁,一猛地一伸手,全軍都停了下。

吳克勤跳下戰馬,將耳朵埋在地面之上,眼睛珠子一動,立即翻身上馬說道:“撤,這裡有大隊騎兵,就在十里之內。”

吳克勤一聲令下,千餘騎兵立即前隊變成後隊,後隊變成前隊。好不留戀轉身就跑,此刻也不管什麼馬力不馬力。

保持馬力是在彼此實力相當,有一戰之力的時候才保持馬力。

但是吳克勤很明確的知道,對方人數衆多,即便保持馬力,也是打不過的,只能縱馬狂奔,一面將報警的煙花打到空中。

大營就在幾十裡外。只要營中發現動靜,大隊騎兵來援,他們就得救了。

也先坐在馬上,看着落荒而逃的明軍騎兵,嘆息一聲,說道:“這個明軍將領是誰?好生敏銳,倒像是草原上的勇士。”

騎兵作戰,很多時候是一場捕獵與被捕獵,獵人與獵物之間角色隨時都可以相互轉換,自然列陣而戰,從來不是蒙古騎兵的選擇。

雙方一直在運動之中,也先也不會覺得吳克勤這種見識不妙轉身就逃,是怯懦。真正怯懦的是跑都跑不掉的人。

左右都搖頭,不知道這個明軍將領是誰。

就在這個時候,地面的石頭輕輕的顫抖,後面煙塵飛揚,大隊騎兵源源不斷的從北邊而來。

也先自然是看重自己的性命的。

即便是窺視明軍大營,也做了妥善的安排。

畢竟也先可沒有想死在大明大營之外,爲天下人的笑柄,瓦刺主力就在北邊十幾裡的地方,也先一聲召喚,不過一會兒功夫,就能來護架。

這一番窺視,也先也放棄今年南下的心思,雖然大明今年大旱,看似是一個趁火打劫的好機會。

但是明朝的一切準備,讓也先望而興嘆。不過他即便沒有南下的心思,敢示威的時候,也是要示威的。

就好像是兩頭野獸相逢,即便沒有想打的意思,也要彼此之間相互嘶吼,向對方展示自己的戰鬥力。

好劃分彼此的地盤。

之前漠南蒙古,或許是兩屬之地,但是而今卻不是了。

也先一聲令下道:“傳令下去,各部人馬就在白海子集結。我要讓南朝看一看我瓦刺男兒風範。”

白海子就在獨石堡以北百餘里,是一個小湖泊。與商都河相距不遠。

這個小湖泊在,大軍人馬的飲水就不是問題,是一個安營紮寨的好地方,與獨石堡相距百餘里,也有足夠的空間擺開人馬。

第一百八十章 登壇拜將第一百三十三章 九州志第二百四十九章 殺俘第一百六十七章 內閣調整第三十九章 石破天驚第三十五章 精簡少府第一百一十三章 大明的金銀流向第四十六章 大軍到位第三十七章 何以養民第一百零五章 銀荒第九十八章 來自江西的暗箭第六十六章 太子的婚事第八十五章 更改方略第四十四章 也先的算計第八十六章 大婚第四章 朱祁鎮的京營第二十六章 京城飛報第五十章 糧倉案第二十九章 石璟第七十八章 雪山第八十一章 黃河水患第十九章 百姓苦第五十七章 馳道利弊第一百四十七章 又是一年風雨時第四十九章 三湖五河總方針第一百一十八章 太醫學院第十六章 經筵第九十二章 拼命娶公主第二十五章 封滹沱河神第一百三十三章 傳國玉璽第六十章 一樹梅花開第二十一章 北方民生之多艱第五章 瓦刺與西域第一百五十三章 吉曲之戰第二十四章 誰能解之第一百二十七章 將門虎子第一百四十九章 昆圖的法會第一百三十三章 盧溝河第一百三十五章 太子赴安南第八十六章 江南土地黑幕第一百五十五章 瓦刺使團的到來第四十章 思任發之死第五十三章 天下大水第十四章 遺詔第一百二十三章 也先死了?第二章 雲南局勢第二百四十章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第十二章 軍議第一百三十九章 石彪的決然第四十六章 重構東北戰略第六十五章 調整政策第三章 都掌蠻第八十三章 大破葉留宗第四十四章 憑祥城下第十八章 西域近況第七十三章 三道關大捷第一百六十章 思機發之死第五十三章 處置曹吉祥第四十二章 最後一課第四十六章 千金贈君子第六十六章 建文帝下落第一百零六章 足利義政第八十八章 舊港施家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寧之會第九十四章 徵麓川餘波第六章 擴大的兵部第一百二十三章 黃河危局第二十七章 北薛南吳第三十七章 逼戰第一百八十五章 成國公決斷第一百七十章 東廠內第六十三章 水路救援第一百零九章 待詔陸祥第一百二十二章 安南後繼第二十五章 民以食爲天二第一百一十八章 殺一是爲罪第一百一十七章 橫絕大漠第一百一十五章 新舊接替第七十五章 白沙書院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塞之前第一百二十七章 瓦刺新主第五十八章 長腿的滹沱河第一百三十三章 奪會昌伯爵第七十二章 汪氏第八十一章 正陽門下第九十八章 來自江西的暗箭第二十八章 工部兩尚書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心思第五十九章 暗潮第二十六章 換講官之意第九十一章 開海三第一百三十九章 分殊定理外王道第七十章 懸危之計第一百零二章 大崩潰第八十四章 雲貴總督第五章 瓦刺與西域第五十章 曲阜大學第七十一章 也先吐血第二百三十八章 挖出精銳
第一百八十章 登壇拜將第一百三十三章 九州志第二百四十九章 殺俘第一百六十七章 內閣調整第三十九章 石破天驚第三十五章 精簡少府第一百一十三章 大明的金銀流向第四十六章 大軍到位第三十七章 何以養民第一百零五章 銀荒第九十八章 來自江西的暗箭第六十六章 太子的婚事第八十五章 更改方略第四十四章 也先的算計第八十六章 大婚第四章 朱祁鎮的京營第二十六章 京城飛報第五十章 糧倉案第二十九章 石璟第七十八章 雪山第八十一章 黃河水患第十九章 百姓苦第五十七章 馳道利弊第一百四十七章 又是一年風雨時第四十九章 三湖五河總方針第一百一十八章 太醫學院第十六章 經筵第九十二章 拼命娶公主第二十五章 封滹沱河神第一百三十三章 傳國玉璽第六十章 一樹梅花開第二十一章 北方民生之多艱第五章 瓦刺與西域第一百五十三章 吉曲之戰第二十四章 誰能解之第一百二十七章 將門虎子第一百四十九章 昆圖的法會第一百三十三章 盧溝河第一百三十五章 太子赴安南第八十六章 江南土地黑幕第一百五十五章 瓦刺使團的到來第四十章 思任發之死第五十三章 天下大水第十四章 遺詔第一百二十三章 也先死了?第二章 雲南局勢第二百四十章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第十二章 軍議第一百三十九章 石彪的決然第四十六章 重構東北戰略第六十五章 調整政策第三章 都掌蠻第八十三章 大破葉留宗第四十四章 憑祥城下第十八章 西域近況第七十三章 三道關大捷第一百六十章 思機發之死第五十三章 處置曹吉祥第四十二章 最後一課第四十六章 千金贈君子第六十六章 建文帝下落第一百零六章 足利義政第八十八章 舊港施家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寧之會第九十四章 徵麓川餘波第六章 擴大的兵部第一百二十三章 黃河危局第二十七章 北薛南吳第三十七章 逼戰第一百八十五章 成國公決斷第一百七十章 東廠內第六十三章 水路救援第一百零九章 待詔陸祥第一百二十二章 安南後繼第二十五章 民以食爲天二第一百一十八章 殺一是爲罪第一百一十七章 橫絕大漠第一百一十五章 新舊接替第七十五章 白沙書院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塞之前第一百二十七章 瓦刺新主第五十八章 長腿的滹沱河第一百三十三章 奪會昌伯爵第七十二章 汪氏第八十一章 正陽門下第九十八章 來自江西的暗箭第二十八章 工部兩尚書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心思第五十九章 暗潮第二十六章 換講官之意第九十一章 開海三第一百三十九章 分殊定理外王道第七十章 懸危之計第一百零二章 大崩潰第八十四章 雲貴總督第五章 瓦刺與西域第五十章 曲阜大學第七十一章 也先吐血第二百三十八章 挖出精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