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 瓦刺撤退

第一百八十四章瓦刺撤退

沒有了火器支撐,步卒該如何擋住瓦刺的騎兵衝擊?

楊洪自然不能讓他們繼續玩這種遊戲。

楊洪一聲令下,兩支騎兵飛馳而出。頓時將臨陣射箭的騎兵給衝散了。

雙方騎兵在步陣陣勢之前開始顫抖,忽然明軍騎兵從兩側撤退,將瓦刺騎兵暴漏在步陣陣勢之前。

轟得一聲,無數火器爆鳴開來,覆蓋了正陣前一百步左右的距離,頓時有百餘騎兵轟然倒地

阿失帖木兒臉色頓時難看起來。

他想了片刻。終於承認一件事情。

大明精銳士卒,不管是步卒,還是騎兵,與瓦刺鐵騎都是勢均力敵的,與這樣的對手做戰,只能以命換命,以子兌子,想要耍什麼小聰明,只能聰明,反被聰明誤

阿失帖木兒一聲令下,大隊騎兵在明軍陣前集結了。

隨即號角齊名

大隊輕騎衝在最前,一邊衝一邊射箭,頓時明軍士卒再次承受一波箭雨,而明軍步卒也不遜色,頂着箭雨用各種火器射擊。

雙方就好像是兩個靠近的刺蝟,承受別人刺自己的痛苦,拼命要刺死別人。

只是承受最大的弓騎,在明軍陣前幾十步的距離,忽然轉向。分成兩隊撤開了。

陡然出現在他們面前的正是瓦刺的殺手鐗,瓦刺最後依仗,重甲騎兵。他們渾身披甲,手持長槍。

衝過幾十步的距離,重重的砸進了明軍步陣之中。

一瞬間雙方死傷都達到了高峰。

步卒的長槍與騎兵的長槍一下都能殺人。

只是相比下來,明軍步陣承受的壓力更大。畢竟不是誰都能面對排山倒海的騎兵,做到不動如山。

只是大同鎮的步卒做到了。

特別是最前面步卒,他們幾乎一瞬間被重騎兵個撞死了,但是他們舉着的長槍,在他們身後最後一分鐘都沒有改變方向。

大部分騎兵都直直撞上去。

明軍步陣陣腳鬆動了。

第二批瓦刺鐵騎再次撞了上去。

這一次,明軍陣前一片狼藉。沒有之前準備的那麼整齊了,瓦刺鐵騎帶給步陣的殺傷力只會更大。

隨即第三批又來了。

這一次,明軍步陣承受不住巨大的壓力,開始變形了。

中間向後面凹陷下去。

阿失帖木兒忍不住鬆了一口氣,瓦刺重甲騎兵,不管是什麼時候,都是很珍貴的,整個瓦刺不過數萬騎而已。

乃是從馬哈木,脫歡,也先,三代太師積攢起來的家底。阿失帖木兒,此刻用三百鐵騎的性命,換了明軍步陣的陣腳鬆動了。

也不知道到底值不值得。

阿失帖木兒立即下令發起總攻。

大隊騎兵殺了過去,這個時候大明步陣的反擊,就比較零散了。面對衝過來的大隊騎兵有一些力不從心。

只是即便如此,最基本的組織性還是能保持的,雖然被壓着步步後退,但是看上去還能保持一定的秩序,距離崩潰,還差的遠。

阿失帖木兒覺得已經勝券在握,只要持續的嚮明軍施加壓力,明軍遲早會崩潰的

只是他高興的太早了。

忽然城頭之上的大炮,一聲接着一聲,密集的轟鳴起來,無數大炮都再向想城外宣泄火力。

因爲隨着明軍士卒的步步後退,已經將瓦刺騎兵引入明軍城頭火力的覆蓋範圍之內了。

這個時代火器射程是相當之有限。否則也不用讓步卒用性命來引誘瓦刺軍隊深入。這一輪射擊,城頭上都在拼命的射擊

直接打到所有火炮都通紅髮熱爲止。

這個時候瓦刺騎兵都懵了。這個時代沒有重炮,大多都是拳頭的炮彈,但是不管多大的炮彈,殺起人來,從來有效

很多瓦刺騎兵眼睜睜看着,顆顆看似飛得很慢的炮彈,一下子打穿好幾個人,掉在地面之上,再彈起來砸斷幾條馬腿。

總之是一片狼藉。

瓦刺騎兵即便再厲害,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也忍不住自動撤軍了。

楊洪等的就是這個時候,他一聲令下,城頭炮火頓時停止了,大同鎮所有騎兵衝了出去,追着瓦刺騎兵的尾巴,硬生生殺了進去。

這個時候看出楊洪的厲害了

有紀律的軍隊,與沒有紀律的軍隊是完全不同的情況,這一批瓦刺騎兵被打懵了,一瞬間處於一種失去組織的情況之下。

所以楊洪追殺過來的時候,他們與楊洪人數相當,但根本沒有還手之力,而且楊洪並沒有將他們趕盡殺絕。而今銜尾追擊,將他們驅趕進瓦刺軍陣之中。

他們將瓦刺陣勢衝亂之後,楊洪再殺進去,就好像是滾雪球一般,將敗兵一波趕着一波衝擊瓦刺軍陣。

也先命令全軍退後了三裡,這才穩住了陣腳。

楊洪也很明白,見瓦刺穩住陣腳,就沒有便宜可佔了。故而立即收兵,退回城牆之下。

此刻楊洪依舊在城牆之下列陣,但瓦刺所有人都沒有想再進攻的想法了。

“父王。”阿失帖木兒說道:“孩兒指揮不利,請父王責罰?”

也先說道:“無妨,你指揮的已經不錯,只是你對陣的乃是南朝名將楊洪,這樣的對手,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本來就很難擊敗。”

“你做的已經夠好了。”

也先所言並非全部是安慰阿失帖木兒的。有一部分是真話。

對於楊洪這樣的將領,在自己選擇的戰場作戰,佔據天時,地利,人和。

就天時,而今是最熱的時候,瓦刺大軍本來就不耐酷暑,地利,大同城下,人和,瓦刺的所做所爲,讓大同鎮之中,萬衆一心,只有一個念頭,就是向瓦刺報仇雪恨。

阿失帖木兒指揮,雖然沒有什麼出彩的地方,但卻是瓦刺面對步卒的尋常辦法,很多西域的軍隊,都是擋不住這幾個散手的。

但是大明畢竟是大明,不是那些西域小國。

也先看了看天色,說道:“傳令下去,大軍撤出邊牆。”

“是。”也先麾下的將領紛紛說道。立即下去安排。

阿失帖木兒說道:“父王,我們就這樣走了,豈不是有損父王威名?”

也先說道:“你記住,在戰場之上,什麼都是虛,只有勝利纔是真的?我就是要讓楊洪獨享擊退我這個大元太師的名聲,用我幾十年的威名,將楊洪給擡起來,張先生,你代本王擬一封書信,留給明軍京營,告訴他們本王對楊洪將軍,是如何驚爲天人,恨不得把臂同遊。”

張宗周一點就透,說道:“臣明白。”

阿失帖木兒卻有一些不明白。

他想了好一陣子才明白一件事情。

他父親也先,在成爲瓦刺太師之前,就在西域征戰,打得察合臺汗抱頭鼠竄,上位之後,東征西討,少有敗績。也算是聲明遠揚了。

今日承認敗給了楊洪,會給楊洪帶了多大榮耀。

但是瓦刺南下,殺了這麼多人,搶了這麼多糧食,京營大軍就要打了,來了之後,卻發現戰事已經被邊軍打完了

京營是一個什麼想法?成國公朱勇是一個什麼想法?

雖然京營與邊軍,都是明軍,但是京營與邊軍之間,到底也沒有那麼和睦?

而這個時候,又讓人知道瓦刺大軍在邊牆外面徘徊不定,到時候,成國公會不會出塞?

阿失帖木兒此刻才明白,爲了誘明軍主力出塞,也先不知道安排了多少手段,這還是他知道,他不知道,又有多少?

他一時間又是興奮又是擔憂,興奮的是,他估計明軍主帥成國公朱勇,是不可能停止追擊的。

擔心的卻是,成國公追擊了,他們就能大敗京營嗎?

那可是縱橫草原幾十年最強之軍。

第一百六十三章 特殊的早朝第八十七章 胥吏之害第三十一章 蠢蠢欲動的安南第一百五十二章 給他們死亡第七十章 年關第七十九章 歃血爲盟第一百零五章 暗潮無聲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彪到龍城第一百七十章 海河方案第六十四章 楊士奇與于謙第九十一章 公主下嫁第六十四章 楊士奇與于謙第八十五章 日食不至第八十七章 胥吏之害第十七章 李時勉第五十七章 三省大震第一百二十七章 揚州謝氏析產案第一百一十八章 殺一是爲罪第一百一十一章 也先最後的反撲第十二章 徵朝鮮之議第一百八十三章 背城而戰第一百三十三章 奪會昌伯爵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閱武學第一百九十九章 再戰貓兒莊第一百二十六章 內閣變化第一百五十五章 瓦刺使團的到來第一百一十六章 易知單第五十六章 災情彙總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年第一百三十章 佛山造第五十七章 亦失哈二第十五章 禮樂第五十三章 粉身碎骨渾不怕第一百零三章 太皇太后最後退步第十八章 河北營田第一百二十四章 情報速報第四十四章 瓦刺退兵弟七十三章 大計第十二章 長樂未央不夜城第一百五十七章 襄王出京第一百五十六章 和親?第一百零三章 白藤江第三十章 風雲暗藏第一百五十五章 治天下需用文臣第一百零九章 倭寇出沒第一十七章 皇后監國第一百三十四章 施禮生死第一百三十一章 監國第十九章 瓦刺內奸第八十六章 烏斯藏第二百三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等待第八十二章 武進縣第二十三章 天子之問第七十章 年關第八十五章 更改方略第一百二十八章 大案之始第一百一十六章 皇太后心事第一百二十一章 拜將第六十四章 肇州攻防戰第一百六十四章 戎裝臨朝第五十章 官茶與商茶第五十二章 南北之爭第八章 登基大典第二百三十七章 傷亡慘重第四十四章 李時勉到第一百零七章 迂迴計劃第七十一章 大朝會第五十五章 諸將第一百一十章 約期第一百三十章 太子第一百二十四章 兩朝開濟老臣心第六章 聖心如淵第一百二十七章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第一百一十六章 臺灣置州第七十五章 郭登的應手第一百零一章 思明府之變第五十六章 朝鮮兩班第七十五章 葉留宗的野望第三十八章 景東之戰第七十六章 安南vs占城第七十八章 趙新的考驗第四十三章 憑祥之戰第七十九章 南洋近況第一百四十章 黃河決口第九十七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一百四十五章 山東的滅頂之災第一百一十一章 人間再無亦失哈第二百二十一章 往者不可諫第二百一十九章 衛所腐朽的背後第一章 海內老臣心第八十一章 馬政第三十八章 家事國事第八十七章 朗氏內憂第一百五十八章 金牌止戰第一百一十九章 長遠之計第五十一章 彈劾曹吉祥第五十九章 故人相逢大江上第四十二章 樹上開花第十七章 王恕的猶豫第七十九章 北京的工業體系
第一百六十三章 特殊的早朝第八十七章 胥吏之害第三十一章 蠢蠢欲動的安南第一百五十二章 給他們死亡第七十章 年關第七十九章 歃血爲盟第一百零五章 暗潮無聲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彪到龍城第一百七十章 海河方案第六十四章 楊士奇與于謙第九十一章 公主下嫁第六十四章 楊士奇與于謙第八十五章 日食不至第八十七章 胥吏之害第十七章 李時勉第五十七章 三省大震第一百二十七章 揚州謝氏析產案第一百一十八章 殺一是爲罪第一百一十一章 也先最後的反撲第十二章 徵朝鮮之議第一百八十三章 背城而戰第一百三十三章 奪會昌伯爵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閱武學第一百九十九章 再戰貓兒莊第一百二十六章 內閣變化第一百五十五章 瓦刺使團的到來第一百一十六章 易知單第五十六章 災情彙總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年第一百三十章 佛山造第五十七章 亦失哈二第十五章 禮樂第五十三章 粉身碎骨渾不怕第一百零三章 太皇太后最後退步第十八章 河北營田第一百二十四章 情報速報第四十四章 瓦刺退兵弟七十三章 大計第十二章 長樂未央不夜城第一百五十七章 襄王出京第一百五十六章 和親?第一百零三章 白藤江第三十章 風雲暗藏第一百五十五章 治天下需用文臣第一百零九章 倭寇出沒第一十七章 皇后監國第一百三十四章 施禮生死第一百三十一章 監國第十九章 瓦刺內奸第八十六章 烏斯藏第二百三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等待第八十二章 武進縣第二十三章 天子之問第七十章 年關第八十五章 更改方略第一百二十八章 大案之始第一百一十六章 皇太后心事第一百二十一章 拜將第六十四章 肇州攻防戰第一百六十四章 戎裝臨朝第五十章 官茶與商茶第五十二章 南北之爭第八章 登基大典第二百三十七章 傷亡慘重第四十四章 李時勉到第一百零七章 迂迴計劃第七十一章 大朝會第五十五章 諸將第一百一十章 約期第一百三十章 太子第一百二十四章 兩朝開濟老臣心第六章 聖心如淵第一百二十七章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第一百一十六章 臺灣置州第七十五章 郭登的應手第一百零一章 思明府之變第五十六章 朝鮮兩班第七十五章 葉留宗的野望第三十八章 景東之戰第七十六章 安南vs占城第七十八章 趙新的考驗第四十三章 憑祥之戰第七十九章 南洋近況第一百四十章 黃河決口第九十七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一百四十五章 山東的滅頂之災第一百一十一章 人間再無亦失哈第二百二十一章 往者不可諫第二百一十九章 衛所腐朽的背後第一章 海內老臣心第八十一章 馬政第三十八章 家事國事第八十七章 朗氏內憂第一百五十八章 金牌止戰第一百一十九章 長遠之計第五十一章 彈劾曹吉祥第五十九章 故人相逢大江上第四十二章 樹上開花第十七章 王恕的猶豫第七十九章 北京的工業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