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張輔之意

第一百三十四章張輔之意

朱祁鎮既然已經準備打仗,就準備好放開前線將領的手腳了。

他對成國公滿意嗎?不,滿意。對九邊將領都滿意嗎?未必。

但是事到如今,朱祁鎮手中只有這些牌,不管多爛都不可能換牌了。

手中有什麼牌,是一個問題,一副爛牌怎麼打,就是另外一個問題了。

有人能將一手爛牌打贏,有人能將一手好牌打爛。

此刻,朱祁鎮就忘記手中所有牌有多爛,只看他們的好處,什麼貪污走私,侵佔衛所屯田,乃至子弟不法。朱祁鎮就當自己眼睛瞎了,什麼都不知道。

孫子兵法有五勝。

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識衆寡之用者勝;上下同欲者勝;以虞待不虞者勝;將能而君不御者勝。

前四勝,都是在作戰之前。

朱祁鎮覺得自己能做都做了,而今再強調也沒有意義了。甚至會傷及軍中穩定的環境。他能做的就只有最後一項了。

放權,最大程度給成國公戰爭指揮決策的權力。

朱祁鎮連與瓦刺戰和的決策都放到了成國公手中。

言下之意,就是隻要成國公覺得能打,而且也能打贏,就可以打了。

即便將來有大量因爲勝利的後遺症,朱祁鎮也想得到勝利再說,畢竟勝利之後,面對的只要後遺症而已。

但是失敗者面對只會更糟糕。

成國公也萬萬沒有想到,朱祁鎮居然給他這麼大的權力。

徵虜大將軍這五個字,看似平平,但卻不是誰都能掛上去的,要知道這是徐達名號,當初徐達出征草原的時候,就是徵虜大將軍。

十萬騎兵,幾乎是大明能動員的最大規模的精銳騎兵了,遼東,甘肅,陝西一帶雖然還有騎兵,但是想要調回來卻是難了。

這一去後,京營之後,也大抵只有御馬監之中還有數千騎兵了。

而騎兵從來是明軍之精銳,非精銳是不可能當任馬軍的。

談不上舉國之兵,但這十萬大軍也遠遠勝過了當初孟瑛統領徵南大軍了。

“臣遵旨。”成國公說道:“此去,定破瓦刺大軍,解陛下之憂。”

從下令到出兵,還是要一段時間的。成國公剛剛到了家中,就接到了聖旨。宮中各種賞賜,名刀名劍,甲冑名馬,這是武將所用,至於綾羅綢緞,金銀珠寶,更是數不勝數,幾乎搬着宮中賞賜的物件,幾乎從宮門口到成國公府上,首尾相接絡繹不絕。

合浦之珍珠,江南之織造,南海之珊瑚,和田之寶玉。緬甸之翡翠,竭宮中之府庫,填成國公之內房。

一時間驚駭天下,滿朝文武,都覺得,天子待成國公,比之前太祖皇帝待中山王有過之而無不及。

至於成國公的子弟姻親,一時具貴,朱祁鎮的乾清宮侍衛之中,成國公家中子弟,有十幾人之多。

還多爲要職,其中成國公世子朱儀更是擔任了乾清宮侍衛統領。

真有烈火油烹,鮮花着錦之色,在很多人眼中,這都是成國公一門要代替英國公一門成爲大明第一將門的風頭。

就在成國公滿門歡喜不盡的時候,英國公張輔一身青衣,不待隨從,從後門扣門而入。

成國公立即來迎接英國公,說道:“兄長你今日來,爲何不走正門?小弟也好好迎接兄長。”

英國公說道:“不必了,你成國公門外,車馬能排出數裡之外,我怕等到明年,也進不了你的門。”

成國公聽了,臉上放光,說道:“陛下厚恩,臣子不好推脫。”

張輔冷笑一聲說道:“先東平王去的早,你叫我一聲兄長,我也要承擔兄長的責任,你如果這般心態,就不用去戰了,我怕你去了回不來,到時候你一人身死是小,誤了國家大事事大。”

成國公頓時覺得張輔當頭潑了一盆冷水,說道:“兄長,危言聳聽了吧。”

張輔說道:“你還記得淇國公丘福嗎?”

成國公朱勇頓時有一些不舒服了。淇國公丘福,他豈能不知道,說起來,他還要叫一聲丘叔叔的,乃是靖難勳貴之中少有的大將。只是戰死漠北,子孫奪爵下獄。流放海南,而今還沒有回來。

在他出徵的時候,張輔提起這個人,讓成國公朱勇難免覺得有一些晦氣。

張輔說道:“你覺得你與今上的親近,比得上太宗皇帝與淇國公嗎?”

朱勇搖頭說道:“自然不如。”

不提丘福之後如何,在靖難之戰中,丘福是太宗皇帝左膀右臂,履立大功,甚至可以說是靖難勳貴之首。

當然瞭如果張玉還活着,這名頭一定是張玉的。

太宗皇帝是一個愛之推及子弟,恨之綿延九族的人。他對建文集團大殺戮的同時,也有對靖難勳貴子弟非常愛護的一面。

對張輔,朱勇都是太宗皇帝培養出來的,如家人子弟。

甚至如果沒有太宗皇帝這種偏愛,也沒有讓朱祁鎮束手束腳的靖難勳貴集團。

但是即便太宗皇帝與丘福如此交情,丘福死後,丘福一家依舊流放海南,遇赦不得回,太宗皇帝唯一能做的,就是保全丘福家人性命而已。

張輔說道:“陛下對王振如何?你也不是不知道,你覺得陛下傾盡內庫,託以大權,如果這一戰敗了,成國公滿門會是什麼下場。”

成國公朱勇臉色頓時僵硬了,好一陣子,他才恢復過來,向張輔行了一禮,說道:“多謝兄長提醒,我險些被這榮華富貴迷了心竅。而今之戰,還請兄長指點。”

朱勇很清楚,他的能力是比不過張輔的。

張輔咳嗽兩聲,說道:“這一戰,能不打,就不打。”

成國公一時間有些錯愕,說道:“大兄,你在陛下面前不是這樣說的。”

張輔說道:“陛下還小,我身爲輔臣大臣,不得不照看一些,之前陛下輕率,我自然要告之不能,要挫其心,而今大戰在即,我自然要告之以能,以堅其志。否則兩國兵尚未交,陛下之心先動搖,豈不是輸了一半?”

朱祁鎮如果知道張輔這番話,決計會暴跳如雷。不可能理解張輔心中的爲國爲民之心。只覺得張輔在糊弄他。

但是在張輔的角度,卻是實實在在是爲了國家好。

在張輔看來,在大戰之時維持中樞正常運轉,是他必須要做的事情,是他的義務。只要能做到這一點,即便是用一些手段,也未必不可。

皇帝也不是那麼容易說服的人,有些事情,張輔也不好全部告訴朱祁鎮。這種辦法好用,就用便是了。

成國公說道:“大兄,你覺得我不如也先嗎?”

張輔說道:“不是我覺得你不如也先,而是你自己覺得,你與也先相比如何?也先在脫歡死後,內鎮脫脫不花,東征西討,將瓦刺推到了今日,縱然脫歡復生也不過如此了,此人即便是我對上去,也不敢掉以輕心,馬哈木這手下敗將,還真有一個好孫子。”

“你如果存了輕視之心,就乾脆別去了,我代你去,我雖然已經年老,但也騎得了馬,開得了弓。”

成國公朱勇見張輔說的如此慎重,立即說道:“兄長息怒,我知錯了。”

張輔說道:“我叫你不能輕敵,但也沒有讓你妄自菲薄,瓦刺鐵騎雖然厲害,但是能有多少,除卻瓦刺本部之外,不管是兀良哈,還是蒙古諸部,都是烏合之衆,大明鐵騎足以以一敵三。人讓你不能不開戰,就不開戰,並非覺得你打不過,而是另外有事。”

第一百九十九章 再戰貓兒莊第二百三十二章 無悔第一百二十六章 遺折第一百五十四章 瓦刺的試探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元重光皇帝第一百九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去向第八十一章 錢家第二百零八章 也先的嘗試第五章 太后二第二十八章 工部兩尚書第一百三十四章 施禮生死第三十二章 天下大蝗第七十九章 北京的工業體系第四十一章 落子南洋第一百一十七章 橫絕大漠第一百二十四章 情報速報第十二章 內閣與司禮監第二百零八章 也先的嘗試第六十五章 也先的東北戰略第四十三章 憑祥之戰第一百一十二章 東勝衛之戰第一百零四章 桂西餘聲第十四章 新任內閣班子第六十六章 解決問題第一百一十五章 漕運爲正策,海運爲備策第九章 通報,內參,與明報第七十一章 朱見治第八十二章 武進縣第一百八十三章 背城而戰第九十四章 開海六第四十三章 萬方有過,罪在朕躬第一百二十四章 情報速報第六十七章 魏國公入處州城第八十章 其次伐交第二十三章 阿刺知院之死第四章 太后第五章 京衛改革第一百五十四章 瓦刺的試探第一百五十一章 武學的意義第一百五十四章 也先第十五章 禮樂第一百一十四章 皇太后病倒第一百一十章 糧與銀第八十九章 于謙的西北政策第一百三十二章 給石亨新的選擇第五十章 官茶與商茶第三十七章 逼戰第二百三十五章 突如其來的血戰第一百二十二章 治政學院第二百零八章 也先的嘗試第五十三章 天下大水第八十五章 日食不至第一百四十章 今日方知獄吏之貴第三章 會昌伯孫家第一百三十五章 也先窺邊第一百三十章 謝家的家底第二十章 治水三人小組第一百五十八章 楊榮離京第一百零九章 諒山之戰之構想第六十一章 太皇太后問計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統勳貴第三十四章 王振之死第九十七章 風起西域第三十六章 士子之間的爭執第一百零一章 定風波四第一百章 平瑤策第十一章 內閣七人名單第一百二十三章 旱情第一百六十二章 太皇太后的堅決第九章 內閣增補第一百四十章 瓦刺使團第一百三十五章 凱旋之後第八十七章 對劉定之的安排第一百一十二章 東勝衛之戰第八十二章 南浦溪之戰第十五章 李實的辦法第一百四十九章 忽蘭忽失溫之戰第一百二十四章 兩朝開濟老臣心第一百三十八章 鹽業帝國的景願第一百四十八章 識趣的襄王第五十四章 金英第一百三十五章 以工代賑第九十三章 小夫妻第一百四十八章 識趣的襄王第二章 財政危機的延續第一百零七章 掀牌第三十三章 生吃蝗蟲第一百九十三章 瓦刺的崩潰第四十四章 孔弘緒第一百一十一章 議麓川二第二十章 真相第三十四章 倉稟足而識禮儀第六十七章 銀幣銅錢兩級體系第三十二章 天下大蝗第一百一十七章 易知單的利弊第一百零二章 皇帝的位置第一百三十八章 封爵風波第六十四章 肇州攻防戰第十五章 遺詔二第八十三章 說客張文
第一百九十九章 再戰貓兒莊第二百三十二章 無悔第一百二十六章 遺折第一百五十四章 瓦刺的試探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元重光皇帝第一百九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去向第八十一章 錢家第二百零八章 也先的嘗試第五章 太后二第二十八章 工部兩尚書第一百三十四章 施禮生死第三十二章 天下大蝗第七十九章 北京的工業體系第四十一章 落子南洋第一百一十七章 橫絕大漠第一百二十四章 情報速報第十二章 內閣與司禮監第二百零八章 也先的嘗試第六十五章 也先的東北戰略第四十三章 憑祥之戰第一百一十二章 東勝衛之戰第一百零四章 桂西餘聲第十四章 新任內閣班子第六十六章 解決問題第一百一十五章 漕運爲正策,海運爲備策第九章 通報,內參,與明報第七十一章 朱見治第八十二章 武進縣第一百八十三章 背城而戰第九十四章 開海六第四十三章 萬方有過,罪在朕躬第一百二十四章 情報速報第六十七章 魏國公入處州城第八十章 其次伐交第二十三章 阿刺知院之死第四章 太后第五章 京衛改革第一百五十四章 瓦刺的試探第一百五十一章 武學的意義第一百五十四章 也先第十五章 禮樂第一百一十四章 皇太后病倒第一百一十章 糧與銀第八十九章 于謙的西北政策第一百三十二章 給石亨新的選擇第五十章 官茶與商茶第三十七章 逼戰第二百三十五章 突如其來的血戰第一百二十二章 治政學院第二百零八章 也先的嘗試第五十三章 天下大水第八十五章 日食不至第一百四十章 今日方知獄吏之貴第三章 會昌伯孫家第一百三十五章 也先窺邊第一百三十章 謝家的家底第二十章 治水三人小組第一百五十八章 楊榮離京第一百零九章 諒山之戰之構想第六十一章 太皇太后問計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統勳貴第三十四章 王振之死第九十七章 風起西域第三十六章 士子之間的爭執第一百零一章 定風波四第一百章 平瑤策第十一章 內閣七人名單第一百二十三章 旱情第一百六十二章 太皇太后的堅決第九章 內閣增補第一百四十章 瓦刺使團第一百三十五章 凱旋之後第八十七章 對劉定之的安排第一百一十二章 東勝衛之戰第八十二章 南浦溪之戰第十五章 李實的辦法第一百四十九章 忽蘭忽失溫之戰第一百二十四章 兩朝開濟老臣心第一百三十八章 鹽業帝國的景願第一百四十八章 識趣的襄王第五十四章 金英第一百三十五章 以工代賑第九十三章 小夫妻第一百四十八章 識趣的襄王第二章 財政危機的延續第一百零七章 掀牌第三十三章 生吃蝗蟲第一百九十三章 瓦刺的崩潰第四十四章 孔弘緒第一百一十一章 議麓川二第二十章 真相第三十四章 倉稟足而識禮儀第六十七章 銀幣銅錢兩級體系第三十二章 天下大蝗第一百一十七章 易知單的利弊第一百零二章 皇帝的位置第一百三十八章 封爵風波第六十四章 肇州攻防戰第十五章 遺詔二第八十三章 說客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