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凱旋之後

第一百三十五章凱旋之後

不管朱祁鎮心中對三人是什麼樣的態度。

此刻大寧城中的凱旋的慶祝,卻是實打實的。

朱祁鎮從後方運輸來不知道多少酒水,又將大軍在漠北俘獲的牛羊全部犒勞全軍,甚至還將漠南蒙古各部的牛羊都買了不少。

不說其他賞賜,這一次犒勞全軍所花費的銀子,就在十幾萬兩之上。

至於其他賞賜,更不用說了。

朱祁鎮還屢屢召見將士們宴飲,甚至酒到酣處,拔劍與將士比試。

大多數都是贏的,但也有人喝高了,居然敢贏朱祁鎮,朱祁鎮好不在意,每一個能贏過自己的人,都親自賜酒,並賞賜寶劍。

一時間軍心大震。

朱祁鎮成功的在軍中營造出來豪邁的形象,一連點三百多名將校,進入武學,或者進入宮中侍衛。

成爲乾清宮侍衛。

這些人都是在血戰餘生之後的將士,甚至沒有千戶以上的,大多都是兵頭將尾。但是都很年輕,有潛力,經過如此血戰磨礪之後,只要精心學習兵法,將來未必不能出幾個大將軍。

而今孟瑛已經決定在此戰之後退休了,楊洪自然要上位。楊洪掌控天下兵權的時代,就要到來。

對此,朱祁鎮一切都在預料之中。

但是楊洪年紀也不小了,五十多歲的人了,在這個位置上也坐不了多少年,楊洪之後,又會是誰?

朱祁鎮大概覺是方瑾,或者劉聚。楊信雖然不錯,但是如此大位決計不可能叔侄相承,但是在他們這一批人後面?

朱祁鎮此刻就要做出篩選。

而朱祁鎮在大勢宴飲將士的時候,楊洪,郭登,石亨已經下面大大小小將領封賞卻兌現了一半,各種賞銀,自然是沒有說的。

楊洪,石亨,郭登都賞銀萬兩。

至於其他封賞,朱祁鎮讓李賢放出風去,說皇帝覺得大寧畢竟不是北京,這裡封賞不夠鄭重,卻要等大軍回到北京之後,再做封賞。

如此一來,其他將領見楊洪三人都沒有封賞,自然也不在意。

但是楊洪三人表現的各不相同。

楊洪與郭登倒是鎮定自若。

特別是郭登,說起來也有攻略北海,奪得十幾萬衆,已經牛羊馬匹,數以十萬計,也算是大功一件。

其實明眼人都知道,這都是撿來的功勞。

但是石亨有些沉不住氣了。

石亨將這鎖在房間之中,來回踱步反覆思量,心中暗道:“我沒有錯,我沒有錯。我沒有錯。”

他越是這樣說,他心中底氣就越不足。

在山高皇帝遠的地方,石亨可以無視北京的權威,但是在大寧城之中,吳瑾等部駐守大寧城牆,而石亨僅僅帶來千餘親兵,以及萬餘有功將士,其餘各部已經先回肇州城了。

而朱祁鎮宴飲的有功之臣,大多是石亨的部下。

皇帝禮賢下士,自然將這些不明就裡的將士,心中感動之極,三杯酒下肚之後,早就將石亨放在一邊了。

或許,在他們眼中,效忠陛下,與跟隨石將軍是一回事情。

但是石亨卻感受到了皇帝真在瓦解他在軍中的影響力。卻無可奈何。

他什麼也做不了。

“將軍,打聽清楚了,陛下此刻召見了楊洪。”忽然有一個過來悄聲說道。

石亨猛地鬆了一口氣,反而鎮靜起來,心中暗道:“該來的還是要來的。”

朱祁鎮如此做,就是要磨一磨他們三個人的心思,其實不僅僅是石亨如此,楊洪郭登各部人馬,也被王越帶人暫時接管了。

王越作爲五軍都督府斷事官,軍中-功勞的核實,就是他與兵部一起做的。朱祁鎮以宴飲爲名,將三人與他們的親兵困到了大寧城中,而王越以封賞爲名,開始挨個接管了軍中大權。

當然了,以王越的能力與資歷,讓他完全控制大軍並不可能,但是讓大軍不對,卻是可以的。

要知道朱祁鎮這一次出來,也不是沒有帶兵的。

六營親兵,已經方瑾在大寧城的駐軍,足夠掌控軍事。

兵權從來是這樣的,易與難收。

如果他們三人,特別是石亨有異動,朱祁鎮自然毫不留情,看他們三個人老老實實的,朱祁鎮自然要進入下一步了。

朱祁鎮首先叫過來的是楊洪。

大寧衛指揮使衙門後院之中,朱祁鎮單獨見楊洪,劈頭一句,說道:“楊洪,你可知罪嗎?”

楊洪立即跪倒說道:“臣知罪。”

朱祁鎮微微眯眼,說道:“何罪?”

楊洪說道:“臣不能節制石亨,就是臣的罪過。”

朱祁鎮說道:“這並不全是你的錯,也有朕的錯,朕當初,就該給你加徵虜大將軍之位。”

楊洪說道:“是臣辜負了陛下聖恩。”

朱祁鎮說道:“起來吧。”

楊洪這才緩緩起身,說道:“是。”

朱祁鎮讓楊洪落座,說道:“這一次北伐功成,也先身死,瓦刺西竄,你是有功的,這功,朕不會不賞。回京之後,你就以國公銜進入內閣,代替滕國公孟瑛。今後大明軍國大事,都要倚重於你了。”

楊洪說道:“臣謝主隆恩。”起身就要行禮。

朱祁鎮說道:“君臣私下奏對,無須多禮,但是朕其實很是憂心,看着一戰打的,主將不合,前後脫節,爲瓦刺所乘。這樣的情況,卻又勝利了?朕不擔心一場敗仗,大明而今國力之盛。縱然損兵折將又如何?不過五年,朕就能捲土重來,只是用錯誤的方式打了一場勝仗,比用正確的方式打了一場敗仗,危害更大。”

打仗就是比誰犯的錯誤更少。

朱祁鎮覆盤燕然之戰,其中危急重重,從謀略上,其實是明軍輸了,未必是雙方國力碰撞之上,瓦刺不如大明。

並不是也先的指揮能力不如石亨。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說的就是也先。

當然了,也先不是沒有犯錯誤,他犯的最大的錯誤,不是軍事上的,而是政治上的。

就是對孛兒只斤家族的清算,讓他失去了整個蒙古的支持。

如果說正統十四年的時候,大明是在與蒙古大戰,那麼之後,很明顯的,大明是在與瓦刺大戰。

楊洪也是這麼這一點的, 別的不說,楊洪與石亨之間指揮權之爭,就是兵家大忌。

楊洪說道:“陛下明鑑萬里,臣知罪。”

朱祁鎮說道:“那麼對石亨,你準備怎麼處置?”

楊洪說道:“此事,臣不敢妄言。”

朱祁鎮說道:“回京之後,你就是內閣大學士執掌五軍都督府,天下兵事,沒有你不能參與進去的。”

“而今就當你提前上任了。”

“說說你的意見。”

朱祁鎮沒有去看楊洪的眼神。

這是朱祁鎮對楊洪出的一道考題。

每一個進入內閣的人,都是朱祁鎮政治的助手,也是政治上的敵手。

在執行漠北戰略的時候,楊洪堅決的站在朱祁鎮政策這邊,可以說是他得力的助手,但是當他進入內閣那一刻,就與之前不一樣了。

此刻朱祁鎮考楊洪的就有兩點。

楊洪心中暗道:“決計不能對石亨落井下石。反而也要想辦法挽救一二纔是。”

只是楊洪與石亨芥蒂已深,哪裡願意給石亨說好話,他心中一動,想到了。

第一百二十六章 其言也善第五十章 糧倉案第四十九章 科學之種第五章 瓦刺與西域第二十八章 決戰前奏第一百八十九章 張輔的奏對第一百六十四章 王翱第一百三十六章 錢第五十七章 朝鮮大清洗第二百二十八章 列車爲城第一百五十八章 皇后有孕第七十五章 白沙書院第一百零六章 足利義政第五十章 瓦刺二第二百零三章 楊洪掛帥第一百四十七章 天文數字第十六章 吾道成矣第六十四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一百三十二章 給石亨新的選擇第二十九章 兌子第二十章 治水三人小組第九十章 工部侍郎彭誼第一百四十九章 昆圖的法會第一百四十二章 楊洪巡邊第九十六章 殘破京都第一百零三章 在京都第七十一章 也先吐血第二十一章 仁政第二十三章 廣東水師第一百九十七章 將軍百戰死第十二章 內閣與司禮監第一百五十七章 方瑾與石亨的爭執第十八章 瓦刺內亂的可能第五十五章 諸將第九十二章 開海四第一百二十三章 地震二第一百二十七章 將門虎子第十六章 海漕第八十七章 朗氏內憂第六十七章 勳貴之心第一百四十五章 山東的滅頂之災第七十九章 回師第一百零七章 迂迴計劃第一百四十六章 西域攻伐總戰略第一百一十五章 新舊接替第八十三章 武進惲家第六十四章 肇州攻防戰第二百一十五章 孝子朱儀第一百六十五章 武興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閱武學第一百八十三章 背城而戰第一百三十二章 施禮第二百三十三章 紫荊關下第十七章 江南大雪連四旬第一百零五章 朝鮮延邊之戰第七十五章 葉留宗的野望第五十七章 亦失哈二第一百一十五章 福建善後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彪到龍城第一百五十六章 和親?第三十章 朱祁鎮的決斷第二百四十五章 瓦刺大崩潰第二十六章 跳蚤的滋味第七十一章 朱見治第一百四十章 瓦刺使團第九十七章 風起西域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彪到龍城第一百二十七章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第七十七章 日食將至第一章 天盛大可汗也先第九十三章 武器生產體系第一百四十三章 早膳第一百四十三章 李賢的機遇第八十三章 武進惲家第一百一十三章 大明的金銀流向第六十四章 平越策第一百二十九章 寧化巡檢韓鐵城第十六章 李瑈的應對第八十一章 黃河水患第二十一章 衛河入海段第二十一章 衛河入海段第八十三章 大破葉留宗弟七十三章 大計第九十四章 成國公反制計劃第二百四十八章 報仇第一百三十五章 凱旋之後第七十章 楊士奇治水意見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元重光皇帝第二章 大明九邊考第一百零四章 桂西餘聲第九十七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六十八章 鐵路伏筆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寧之會第六十四章 鳳凰衛第一百三十七章 爲大皇帝賀壽第一百一十五章 新舊接替第七十章 懸危之計第一百一十七章 橫絕大漠第二百二十七章 孟瑛訓子第一百零三章 廢天皇
第一百二十六章 其言也善第五十章 糧倉案第四十九章 科學之種第五章 瓦刺與西域第二十八章 決戰前奏第一百八十九章 張輔的奏對第一百六十四章 王翱第一百三十六章 錢第五十七章 朝鮮大清洗第二百二十八章 列車爲城第一百五十八章 皇后有孕第七十五章 白沙書院第一百零六章 足利義政第五十章 瓦刺二第二百零三章 楊洪掛帥第一百四十七章 天文數字第十六章 吾道成矣第六十四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一百三十二章 給石亨新的選擇第二十九章 兌子第二十章 治水三人小組第九十章 工部侍郎彭誼第一百四十九章 昆圖的法會第一百四十二章 楊洪巡邊第九十六章 殘破京都第一百零三章 在京都第七十一章 也先吐血第二十一章 仁政第二十三章 廣東水師第一百九十七章 將軍百戰死第十二章 內閣與司禮監第一百五十七章 方瑾與石亨的爭執第十八章 瓦刺內亂的可能第五十五章 諸將第九十二章 開海四第一百二十三章 地震二第一百二十七章 將門虎子第十六章 海漕第八十七章 朗氏內憂第六十七章 勳貴之心第一百四十五章 山東的滅頂之災第七十九章 回師第一百零七章 迂迴計劃第一百四十六章 西域攻伐總戰略第一百一十五章 新舊接替第八十三章 武進惲家第六十四章 肇州攻防戰第二百一十五章 孝子朱儀第一百六十五章 武興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閱武學第一百八十三章 背城而戰第一百三十二章 施禮第二百三十三章 紫荊關下第十七章 江南大雪連四旬第一百零五章 朝鮮延邊之戰第七十五章 葉留宗的野望第五十七章 亦失哈二第一百一十五章 福建善後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彪到龍城第一百五十六章 和親?第三十章 朱祁鎮的決斷第二百四十五章 瓦刺大崩潰第二十六章 跳蚤的滋味第七十一章 朱見治第一百四十章 瓦刺使團第九十七章 風起西域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彪到龍城第一百二十七章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第七十七章 日食將至第一章 天盛大可汗也先第九十三章 武器生產體系第一百四十三章 早膳第一百四十三章 李賢的機遇第八十三章 武進惲家第一百一十三章 大明的金銀流向第六十四章 平越策第一百二十九章 寧化巡檢韓鐵城第十六章 李瑈的應對第八十一章 黃河水患第二十一章 衛河入海段第二十一章 衛河入海段第八十三章 大破葉留宗弟七十三章 大計第九十四章 成國公反制計劃第二百四十八章 報仇第一百三十五章 凱旋之後第七十章 楊士奇治水意見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元重光皇帝第二章 大明九邊考第一百零四章 桂西餘聲第九十七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六十八章 鐵路伏筆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寧之會第六十四章 鳳凰衛第一百三十七章 爲大皇帝賀壽第一百一十五章 新舊接替第七十章 懸危之計第一百一十七章 橫絕大漠第二百二十七章 孟瑛訓子第一百零三章 廢天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