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兌子

第二十九章 兌子

楊溥進宮的時候,宮門之外已經有了很多大臣了。

可以說,文官大佬們都到了。

他們萬萬不能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的,明眼人都看出來,李時勉的罪名根本就是捏造的。今日如果不阻止這個先例出來。明日王振就能用同樣的手段來整他們。

楊溥一到,不知道誰說了一句說道:“首輔大人來了。”

一時間大官小臣都簇擁到楊溥身邊。楊溥下了轎,輕輕一拱手,說道:“請諸位放心。本堂必定會爲李大人鳴冤。”

一時間幾乎所有的目光都落到了楊溥身上,幾乎所有文官都向楊溥行了一禮,然後讓開了道路。

楊溥通過這一條人羣之中的走廊,緩緩的來到了宮門之中,拿出牙牌求見。

牙牌就是出入大內憑證,不同級別的牙牌有不同的權限,大部分朝臣的牙牌也只能抵上去之後,等批准才能進入。

而楊溥等內閣,全部在紫禁城之中辦公,所以他們想要進入紫禁城要容易的多。

果然守護宮城的侍衛,驗過牙牌之後,就讓開道路讓楊溥進宮。

就在楊溥進入皇宮之時,王振也得到消息了。

王振知道之後,冷笑一聲,說道:“來人,將陛下賜下的大紅蟒袍給咱家拿來。”隨即王振換上一身大紅蟒袍,而且是過肩蟒。

蟒袍幾乎類似於龍袍了,大紅底色,青黑色的大蟒從左肩過來,龍頭就在胸前,張開大嘴,吞雲吐霧,不可一世之極。

這是朱祁鎮賜給王振的,可以說人臣最高待遇之一。公侯服色也不過如此。

王振一抖衣袖,說道:“走吧,讓我看看楊首輔想做什麼。”

對於錢婉兒來說,楊溥忽然求見,錢婉兒有些愣神。

雖然錢婉兒有一個監國的名分。

但是誰都知道,這個監國的名分是虛的。

有多虛,從內閣六部司禮監,這整個一套處理政事的流程,根本不用錢婉兒插手。只是每天都有這些奏摺的副本送到後宮之中。

這些副本平日是送到乾清宮之中,而今不過是轉個地方而已,至於錢婉兒自己看過沒有。

只有錢婉兒自己知道了。

不過,錢婉兒一身正裝,在前殿一處偏殿接見了楊溥。

她雖然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但是知道楊溥的分量,更知道,這些大臣們,沒有事情是不會來找她這個婦道人家的。

楊溥行禮之後,單刀直入,將這事情一五一十的說了出來,隨即說道:“皇后殿下,今日王振之所做所爲,震動朝野,令人髮指,今陛下留殿下監國,殿下不處置可以對陛下。還請陛下頒佈懿旨,處置王振。”

錢婉兒聽了,不由的皺眉。

對王振做的事情,也有一些不滿。但是不滿歸不滿,覺得王振做的太過分了,但是錢婉兒卻沒有想過處置王振。

原因很簡單,王振是皇帝的人。

錢婉兒根本不會越過皇帝的去處置王振的。朱祁鎮臨走之前,還交代有事情要找王振。但是錢婉兒也知道面對楊溥,不做表示不行,說道:“先生的意思是------”

錢婉兒在太皇太后的調教之下,不敢說有多高明,但是基本的政治素養還是有的。她也知道外面的羣情激奮,自然也準備從中調和。

只是她萬萬沒有想到楊溥的要求這麼高。

楊溥義正言辭的說道:“殿下,王振之罪,罄竹難書,以明正典刑以示天下百姓,安百官之心。”

錢婉兒頓時皺眉,覺得楊溥有幾分逼宮的意圖,心中有一些小委屈,暗道:“是看陛下不在,來欺負我這個婦道人家嗎?”

“是誰要處置咱家。”王振人未到,聲先至。帶着一身大紅過肩蟒袍,閃入大殿,說了這一句話,方纔向皇后行禮。

錢皇后心中微微不悅,但是也忍了下來,說道:“大伴來得正好,首輔所來,就是爲了李先生之事。李先生乃是陛下的老師,需存些體面纔是。”

王振恭恭敬敬的說道:“殿下所言極是,奴婢自然會給他體面的。只是李時勉所犯的事情太大了,卻不是奴婢可以網開一面的。”

錢婉兒說道:“留着等陛下回來處置就行。”

楊溥說道:“殿下,李時勉年事已高,詔獄之中又兇險難測,一旦有一個萬一,殿下可以面對陛下。”

王振冷笑一聲,說道:“李時勉罪行昭彰,奴婢也不會讓他死在詔獄之中的。”

楊溥厲聲說道:“王振,你休要猖狂,你以爲天下人都是沒有長眼睛嗎?”

王振慢條斯理的說道:“楊首輔,你開始關心一下你知道嗎?你這麼爲李時勉說話,難道這一件事情之中,還有你參與進去嗎?”

楊溥說道:“你-------”

錢婉兒見此,頓時大怒,說道:“此事到此爲止,等陛下回京之後,再做處置。”隨即拂袖而去。

王振目送錢皇后離開之後,輕蔑的看了一眼楊溥,更是不說一句話,就離開了。

楊溥出了宮門,大隊文官還在等候,見楊溥出來,大部分人都衝了上去,一個個問道:“首輔,首輔------”

楊溥目光環繞一眼,張開嘴想要說些什麼。忽然眼睛一閉,整個人向後面倒了下去。

周圍的官員大驚,一個個上前將楊溥攙扶到一邊, 忙做一團。

這消息也很快傳開了。

金英更是第一時間知道了,金英聽完之後,倒吸一口涼氣,說道:“楊溥老兒,果然夠狠,你是要用李時勉兌子王振。”

金英從來知道,楊溥從來是能屈能伸的。

在三楊時代,對楊士奇與楊榮,楊溥叨陪末座,從來沒有見過他有什麼不原因的,他之所以能將楊士奇掀翻,其實更重要的是,楊溥對皇帝能軟下身子。

如果楊溥真想將李時勉給救出來,那麼楊溥還說服不了皇后,即便不能李時勉無罪釋放,也能將李時勉換一個地方關押,比如刑部,大理寺。無論關押在什麼地方。李時勉這一條小命卻是保住了。

但是在詔獄之中,卻難說了。

但是楊溥從頭到尾都沒有提這個話茬,反而要處置王振。看似嗓門震天,但是問題誰都知道,天下間能處置王振的人只有一個。

那就是陛下。

陛下不在京師,楊溥讓誰處置王振。

金英更是知道以皇帝對王振的愛護,只要王振不犯下天大的錯誤。那就不會殺了王振。顯然楊溥給王振準備一個讓他必死的罪名。

這個罪名,不是別的,而是李時勉的命。

如果李時勉死於王振之手,皇帝會不會保王振,金英心中不敢肯定,但是這麼多年對皇帝的瞭解,他似乎是以國事爲重的。大抵是不會放過王振的。

但是問題是,金英覺得自己更加倒黴。

他在這裡做的小動作,他並不覺得能瞞得過皇帝。皇帝會不會放過王振,金英不清楚,但是他更加確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皇帝決計不會放過他。

畢竟李時勉他纔是始作俑者。

金英跌坐在太師椅之上,沉默良久,就令下面的小太監開始收拾東西。不管是去南京,還是去亂墳崗。這些東西總就要收拾的。

就不麻煩別人了。

金英喪失了所有的希望,默默的等待死亡的時候,朱祁鎮也帶着護衛日夜狂奔,再短短數日之內,從大名府來到了天津府之中。

在這裡,朱祁鎮對局勢有了近一步的瞭解。只覺得這局勢比他想先的更加糟糕。國子監很多學生都開始圍堵錦衣衛鎮撫司了。

第一百六十七章 內閣調整第一百一十七章 橫絕大漠第一百六十章 南疆格局第六十八章 三元及第第二十章 郕王之意第十三章 三楊解體第一百零八章 麓川第一百一十六章 臺灣置州第二百一十五章 孝子朱儀第八十七章 錢氏第二百一十三章 成國公的死訊第四十一章 麓川大捷第一百八十三章 背城而戰第九十七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一百六十六章 正統四年的大水第三十四章 交趾戰況始末第七十九章 北京的工業體系第九十八章 藏地第一百五十九章 周忱的斂財手段第七十二章 門頭溝至京城線第九十九章 亦失哈最後的演出第四十八章 新任衍聖公第三十三章 郕王就封第四十六章 大軍到位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年第一百六十四章 王翱第九十一章 泥足巨人第五十章 英國公餘威第六十一章 太皇太后問計第十七章 江南大雪連四旬第十五章 李實的辦法第六十一章 鬆陰城第一百四十二章 政治改革的預想第一百二十一章 拜將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彪到龍城第五十三章 中學教材第五十九章 北方戰略構想第四十九章 三湖五河總方針第四十二章 最後一課第一百五十六章 塵埃落定大本堂第一百二十四章 地震三第二十七章 北薛南吳第一百零八章 倭寇疑雲第六十七章 朱祁鎮的後宮第十二章 內閣與司禮監第二十八章 朱見濬與權力第一次接觸第九十八章 藏地第一百五十二章 親親之道第四十一章 麓川大捷第一百二十六章 寧化黃氏第八十二章 南浦溪之戰第九十二章 開海四第一百一十二章 海西殘局第三十六章 真假第一百八十二章 吳瑾揚名第一百五十五章 天人楊洪第十七章 西北馳道第一百三十二章 狼第八十二章 南浦溪之戰第十一章 海西都司第十九章 毛裡孩第四章 可憐的王振第一百五十二章 親親之道第三十七章 逼戰第二十章 治水三人小組第一百三十五章 武學新三甲第七章 聖誕安排第一百四十章 今日方知獄吏之貴第八十八章 錢婉兒的一天第五十八章 長腿的滹沱河第三十一章,祭大成先師第一百八十六章 出塞之前第一百四十章 天下藩王第一百四十五章 升龍大捷第九十一章 開海三第一百一十二章 捧殺之計第一百一十二章 東勝衛之戰第三十九章 大破麓川第一百三十章 北京震動第十八章 鐵面講官第一百二十章 屠萬是爲雄第二百零三章 楊洪掛帥第二十五章 封滹沱河神第九十二章 百官條例之內閣第一百零六章 倔老頭楊溥第一百三十三章 瓦刺臨邊第八十九章 開海第一百零五章 行獵二第一百一十章 阮熾的諒山撤退第五十八章 大寧第三十四章 王振之死第八十八章 衛所改革試點第二百一十八章 罪己詔第一百二十四章 燕然大捷的轉折點第一百一十一章 也先最後的反撲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寧之會第二十八章 天理報第六十三章 自省第五十六章 亦失哈第一百一十八章 馬文升在天津
第一百六十七章 內閣調整第一百一十七章 橫絕大漠第一百六十章 南疆格局第六十八章 三元及第第二十章 郕王之意第十三章 三楊解體第一百零八章 麓川第一百一十六章 臺灣置州第二百一十五章 孝子朱儀第八十七章 錢氏第二百一十三章 成國公的死訊第四十一章 麓川大捷第一百八十三章 背城而戰第九十七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一百六十六章 正統四年的大水第三十四章 交趾戰況始末第七十九章 北京的工業體系第九十八章 藏地第一百五十九章 周忱的斂財手段第七十二章 門頭溝至京城線第九十九章 亦失哈最後的演出第四十八章 新任衍聖公第三十三章 郕王就封第四十六章 大軍到位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年第一百六十四章 王翱第九十一章 泥足巨人第五十章 英國公餘威第六十一章 太皇太后問計第十七章 江南大雪連四旬第十五章 李實的辦法第六十一章 鬆陰城第一百四十二章 政治改革的預想第一百二十一章 拜將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彪到龍城第五十三章 中學教材第五十九章 北方戰略構想第四十九章 三湖五河總方針第四十二章 最後一課第一百五十六章 塵埃落定大本堂第一百二十四章 地震三第二十七章 北薛南吳第一百零八章 倭寇疑雲第六十七章 朱祁鎮的後宮第十二章 內閣與司禮監第二十八章 朱見濬與權力第一次接觸第九十八章 藏地第一百五十二章 親親之道第四十一章 麓川大捷第一百二十六章 寧化黃氏第八十二章 南浦溪之戰第九十二章 開海四第一百一十二章 海西殘局第三十六章 真假第一百八十二章 吳瑾揚名第一百五十五章 天人楊洪第十七章 西北馳道第一百三十二章 狼第八十二章 南浦溪之戰第十一章 海西都司第十九章 毛裡孩第四章 可憐的王振第一百五十二章 親親之道第三十七章 逼戰第二十章 治水三人小組第一百三十五章 武學新三甲第七章 聖誕安排第一百四十章 今日方知獄吏之貴第八十八章 錢婉兒的一天第五十八章 長腿的滹沱河第三十一章,祭大成先師第一百八十六章 出塞之前第一百四十章 天下藩王第一百四十五章 升龍大捷第九十一章 開海三第一百一十二章 捧殺之計第一百一十二章 東勝衛之戰第三十九章 大破麓川第一百三十章 北京震動第十八章 鐵面講官第一百二十章 屠萬是爲雄第二百零三章 楊洪掛帥第二十五章 封滹沱河神第九十二章 百官條例之內閣第一百零六章 倔老頭楊溥第一百三十三章 瓦刺臨邊第八十九章 開海第一百零五章 行獵二第一百一十章 阮熾的諒山撤退第五十八章 大寧第三十四章 王振之死第八十八章 衛所改革試點第二百一十八章 罪己詔第一百二十四章 燕然大捷的轉折點第一百一十一章 也先最後的反撲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寧之會第二十八章 天理報第六十三章 自省第五十六章 亦失哈第一百一十八章 馬文升在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