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 孝子朱儀

第二百一十五章 孝子朱儀

朱祁鎮對朱儀的樣子,心中也有些感慨。

什麼時候,男孩子才能成爲大人,當他們發現所有人都要依靠自己,而他卻沒有人可以依靠的時候。

而朱儀就是這樣。

就在這一瞬間,他不僅僅是御前侍衛統領,還有成國公朱家的家主了,成國公朱勇留下的爛攤子,就要讓他來收拾了。

朱儀看完之後,雙手呈上,然後低頭伏地說道:“臣-----,臣------,臣------”朱儀想要說些什麼,但是實在不知道說些什麼?只能以頭搶地,任眼淚打溼了地面。

朱祁鎮說道:“起來吧。範弘給他一個座位。”

朱祁鎮已經決定好如何處置成國公的後事了。此刻他自然不吝嗇自己的善意,這位成國公世子將是他用來拉攏成國公餘部的有力棋子,自然要將他揣進手心之中才是。

如果,朱祁鎮選擇了另外的處置辦法,或許這位乾清宮統領連再見皇帝一面的機會都沒有了。

即便不是身首異處,也是永恆從權力中心退去了,連乾清宮侍衛統領的官職都保不住了。

只是此刻的朱儀,未必懂他朱勇自殺的深意。

朱儀勉強收拾儀態,但是依舊滿眼通紅,不能自制。

朱祁鎮說道:“從東平郡王到而今,你我兩家也算是通家之好,朕將舉國重兵託付給成國公,只是沒有想到,會是這個局面。”

朱儀再次跪倒,說道:“先父有負陛下隆恩,臣願意代先父贖罪。”

朱祁鎮對身邊的太監,說道:“拉他起來。”

隨即又有太監將朱儀攙扶起來。

朱祁鎮說道:“今日我和你說這一番話,不是以皇帝身份說的,而是以我燕王一脈的家主,與東平王之後說的。說實話,敗仗朕不在乎,天下名將也有走背運的時候,只是我沒有想到,成國公會尋短見。秦穆公尚且能重用敗將,朕之胸懷不如秦穆公嗎?”

朱祁鎮也就是而今說說而已。

畢竟時勢不同,誰照搬古人的做法就是傻子。

朱儀聽了心中又是一陣傷痛,他一直在朱勇的保護之下活着,對最上層的政治爭鬥感受不深,或者皇帝與成國公之間的暗潮涌動,他其實是沒有感覺的。

故而,他心中暗道:“父親也是的,縱然大敗,也不至於如此,以我家的家底,無非罷官免爵,將來的日子,縱然是苦一點,有陛下在,也不是沒有翻身的日子,何必如此啊。”

朱祁鎮說道:“事已如此,有些事也就不必說了。我主要說說是成國公的後事。”

朱儀一聽,頓時擡起頭來,說道:“陛下,臣知道先父有負國恩,還請看在先祖東平王病死軍中,先父自殺之分上,給他一個體面吧。”

朱祁鎮苦笑說道:“不是我不想,你我兩家多家交情,如果太宗皇帝尚在,決計不會不給成國公一個體面,但是而今的局面,卻不是當初,喪師十萬,總要有一個交代。說實話,我想了想,到底是活人重要,我覺得將事情都推到成國公身上,這樣一來就能保住成國公的爵位,等過了幾年,風聲過去了,你再襲爵不遲。”

“成國公的爵位,乃是太宗封的,朕不忍絕之。”

朱儀一下抓住重點說道:“那家父?”

朱祁鎮說道:“就葬在陽和口吧。”

朱儀一聽,眼眶頓時紅了。

言下之意,朝廷將剝奪成國公一切功名,甚至也不能進成國公家的祖墳了。只能以一個平民的身份葬在自殺的地方。

朱儀作爲兒子,於心何忍。

如果成國公尚在,對朱祁鎮這個處置,自然是不會反對的。

正如朱祁鎮來說,活人比死人重要,甚至有比活人更重要的事情,就是家族的爵位。

對成國公家族來說,爵位傳承,要比一兩代成國公的生死更重要。

因爲爵位傳承乃是一個家族興旺的根本,不信,請看開國六王之中,剩下還有幾個?他們的後人都過得什麼日子?

湯和的後人一直在京城混,就是爲了復爵,甚至幾代人都爲復爵而奔走。

一個能夠世襲枉顧的爵位太重要了,比好幾條人命都重要,不信請看武定侯家族,爲了爵位繼承都打出豬腦。

人死了就死了,葬在什麼地方,還有什麼要緊的。

但是朱儀到底年輕,他無法忍受他父親爲了家族承受罵名,而他卻坐享其成。他再次跪倒在地說道:“陛下,臣請陛下給父親死後哀榮,臣願意承擔一切追責,願意削爵罷官。”

其實,朱儀並沒有感受到,朱祁鎮玩了一個花招,就是將成國公家族的爵位與成國公朱勇的身後事身後名對立起來了。

朱祁鎮皺眉,說道:“這怎麼能行?如果成國公一脈在朕這裡絕了,朕在九泉之下,如何見太宗皇帝?”

朱儀說道:“陛下厚恩,臣明白,但是朝廷取士,定在忠臣孝子之家,先父有負朝廷,但不失爲忠臣,臣豈能不爲孝子,否則即便保住了成國公的爵位,有何面目立於朝廷之上,請陛下恩准。”

朱祁鎮心中暗道:“朱儀其實不錯。”

朱儀這一番話,讓朱祁鎮有一點點小感動。而且朱祁鎮對朱儀也另眼相看了。

朱儀雖然一直是乾清宮侍衛,但是朱祁鎮對朱儀卻並不是很瞭解,畢竟朱祁鎮用朱儀是爲了安成國公之心。

並沒有對朱儀本身有太大的希望。

單單從今日這一番話中,朱祁鎮感覺朱儀可以用,畢竟朱儀堅持原則。並不是爲了功名利祿而出賣親情的人。

這樣的人,他也很難爲了一些利益出賣朝廷。

而且朱儀本身出身很高。即便沒有成國公的爵位,一時半會兒成國公與英國公的餘蔭尚在。用起來或許有特別作用。

朱祁鎮說道:“罷罷罷,你既然這樣想,就罷了成國公的爵位,奪回朝廷一切封贈,已經成國公家財。成國公朱勇,以國公禮儀葬在長陵之側。至於追贈什麼的。讓禮部議吧,我撥銀萬兩,在京城置一個院子給你,你依然是乾清宮侍衛統領。朕會給你機會的。”

“今後與瓦刺大戰的時候多的是,只要你立功夠了,朕等着將成國公的爵位還給你家。”

如果今日是一場大考。

朱儀的分數很難計算。

他被朱祁鎮三言兩語將成國公的爵位已經家產充公了。而即便今日的話傳出去,勳貴也不會說皇帝刻薄。而是朱儀不懂事。對成國公舊部來說,也是一個很好的安撫,畢竟朝廷對成國公本身身後名敲定尚且如此,對他們這些部下,自然是更寬容了,至於成國公爵位被奪,那是成國公一家的事情,出了這麼大的事情,朝廷不能一點都不處罰吧。

不過朱儀卻得到了朱祁鎮的看重,開始了艱難的軍事生涯。

說實話朱儀的軍事才能並不像東平王朱能那麼好。畢竟含着金鑰匙出身,小時候哪裡會刻骨學習。所以,很長一段時間,他對奪回成國公爵位都已經失去希望了,就對子弟加緊訓練。

以至於在後來朱祁鎮的軍事改革之中,靖難勳貴們就好像太祖時期開國勳貴一般,被正統勳貴代替的時候,成國公朱家並沒有從軍事中心退卻。到了朱儀晚年終於積功再次封爲成國公。從失去到得到,朱儀用了一輩子。

而從朱儀之後,成國公家風一直是軍事化管理,成國公一脈出了不少將領,成爲天下有名的將門世家。

當然這是後話。

第一百二十四章 情報速報第一章 太子在西北第一百二十章 兵部戶部之爭第九十二章 堅持不懈埋子第二十一章 仁政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之將死第一百九十九章 再戰貓兒莊第一百四十九章 昆圖的法會第一百三十八章 瓦刺退兵第九十三章 開海五第六十九章 多事之秋第五章 太后二第十九章 修德養望馬性和第五十八章 大寧第一百零九章 甘肅在行動第四十四章 孔弘緒第一百零四章 周忱第五十五章 奴兒干都司第一百零九章 麓川二第一百二十九章 首輔曹鼐第九十一章 整頓衛所的分寸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賢思路第三十四章 倉稟足而識禮儀第七十八章 兩件大事第七十八章 趙新的考驗第七章 議政第一百七十八章 決戰於大同城下第四十四章 也先的算計第一百零一章 楊溥時代的開始第八十二章 殿試第一百一十四章 勳貴圈子的爛事第一百一十二章 東勝衛之戰第一百三十五章 凱旋之後第四十五章 大捷傳來第七十三章 三道關大捷第一百六十二章 太皇太后的堅決第九十八章 平衡第一百二十章 鹽法開中法第七十一章 大朝會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彪到龍城第十一章 微山湖計劃第六十一章 滹沱河決第一百八十九章 張輔的奏對第九十三章 開海五第一百零一章 楊溥時代的開始第三十六章 南方衛所第四十八章 廣西戰事第六十二章 楊信的失望第一百五十六章 塵埃落定大本堂第一百九十六章 哀兵第一百六十章 呼之欲出的周相第一百四十五章 山東的滅頂之災第一百三十八章 瓦刺退兵第一百六十三章 好爲之第一百六十一章 王直鎮守南京第十四章 禮簡而刑繁第五章 都是壞消息第九十章 一巴掌一甜棗第七十六章 佛山鐵業第八十三章 弊政第七十二章 木蘭河衛之屠第五十七章 朝鮮大清洗第四十六章 山西大案第九十章 工部侍郎彭誼第三十一章 試探安南第九章 周忱的接班人第四十五章 孔府案第四十六章 海關銀第四十五章 登聞鼓第一百六十七章 內閣調整第十五章 遺詔二第一百二十三章 黃河危局第四十一章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二第一百一十五章 福建善後第五十章 瓦刺二第二十三章 阿刺知院之死第三十三章 瓦刺的兵器來源第十四章 李滿住第四十章 輿情第三十五章 冷眼旁觀新世界第一百五十一章 約戰第三十四章 黎思誠第一百零三章 往事二第二十章 出京第六十二章 楊信的失望第一章 太子在西北第一百五十二章 親親之道第七十三章 三道關大捷第五章 京衛改革第五十二章 捷報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賢的決擇第三十六章 京營出京第四十二章 孔家南北宗第一百四十八章 十二渠圖第十六章 經筵第九十四章 內外新結構第一百一十四章 議麓川五第三十九章 國事家事二第七十七章 占城之戰第八十七章 胥吏之害
第一百二十四章 情報速報第一章 太子在西北第一百二十章 兵部戶部之爭第九十二章 堅持不懈埋子第二十一章 仁政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之將死第一百九十九章 再戰貓兒莊第一百四十九章 昆圖的法會第一百三十八章 瓦刺退兵第九十三章 開海五第六十九章 多事之秋第五章 太后二第十九章 修德養望馬性和第五十八章 大寧第一百零九章 甘肅在行動第四十四章 孔弘緒第一百零四章 周忱第五十五章 奴兒干都司第一百零九章 麓川二第一百二十九章 首輔曹鼐第九十一章 整頓衛所的分寸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賢思路第三十四章 倉稟足而識禮儀第七十八章 兩件大事第七十八章 趙新的考驗第七章 議政第一百七十八章 決戰於大同城下第四十四章 也先的算計第一百零一章 楊溥時代的開始第八十二章 殿試第一百一十四章 勳貴圈子的爛事第一百一十二章 東勝衛之戰第一百三十五章 凱旋之後第四十五章 大捷傳來第七十三章 三道關大捷第一百六十二章 太皇太后的堅決第九十八章 平衡第一百二十章 鹽法開中法第七十一章 大朝會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彪到龍城第十一章 微山湖計劃第六十一章 滹沱河決第一百八十九章 張輔的奏對第九十三章 開海五第一百零一章 楊溥時代的開始第三十六章 南方衛所第四十八章 廣西戰事第六十二章 楊信的失望第一百五十六章 塵埃落定大本堂第一百九十六章 哀兵第一百六十章 呼之欲出的周相第一百四十五章 山東的滅頂之災第一百三十八章 瓦刺退兵第一百六十三章 好爲之第一百六十一章 王直鎮守南京第十四章 禮簡而刑繁第五章 都是壞消息第九十章 一巴掌一甜棗第七十六章 佛山鐵業第八十三章 弊政第七十二章 木蘭河衛之屠第五十七章 朝鮮大清洗第四十六章 山西大案第九十章 工部侍郎彭誼第三十一章 試探安南第九章 周忱的接班人第四十五章 孔府案第四十六章 海關銀第四十五章 登聞鼓第一百六十七章 內閣調整第十五章 遺詔二第一百二十三章 黃河危局第四十一章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二第一百一十五章 福建善後第五十章 瓦刺二第二十三章 阿刺知院之死第三十三章 瓦刺的兵器來源第十四章 李滿住第四十章 輿情第三十五章 冷眼旁觀新世界第一百五十一章 約戰第三十四章 黎思誠第一百零三章 往事二第二十章 出京第六十二章 楊信的失望第一章 太子在西北第一百五十二章 親親之道第七十三章 三道關大捷第五章 京衛改革第五十二章 捷報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賢的決擇第三十六章 京營出京第四十二章 孔家南北宗第一百四十八章 十二渠圖第十六章 經筵第九十四章 內外新結構第一百一十四章 議麓川五第三十九章 國事家事二第七十七章 占城之戰第八十七章 胥吏之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