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肇州攻防戰

第六十四章 肇州攻防戰

肇州是一座小城老城。

小到只能容納五千士卒,再多就不行了。

這也是爲什麼肇州這麼重要的地方,只有五千士卒駐守一樣。

此刻朱儀站在城頭之上,看着外面青青的麥田被無數只給踩在上面。

糧食總是不顯多的,朱儀就圍繞着肇州城附近開闢數百頃地,雖然每年只能收穫一季,但是總比沒有好。

只是他的一片苦心,而今已經被瓦刺全城摧毀了。

大量的攻城器械被推了出來。

東北從來不缺少木頭。

甚至在攻城器械之中,朱儀還看到了不少火器,雖然數量不多。

這已經是瓦刺僅有的存貨了。

這還是在正統十四年的戰利品,雖然張宗周一心想在瓦刺發展火器,但是瓦刺連年內亂,乃至於朝貢斷絕。

重重困難之下,張宗周也沒有什麼辦法。畢竟從後世看,這個時代火器,是相當之簡陋,但是在這個時代,大量裝備火器,也是需要國力支持的。

而瓦刺的國力比之大明太過孱弱了。

在火器製造,以及大量火器裝備軍隊上面,表現的分外明顯。

所以,瓦刺能夠動用的火器,不過是一些戰利品。

張宗周只能用更多攻城器械,來抵消明軍的火力。

而且作爲先登的,也不是瓦刺大軍,而是附近的女真部落。

這些女真部落面對瓦刺大軍,是想要逃走的,但是也先不會放過他們。

特別是也先發現,他在女真各部落的威信,近乎被崩潰。甚至他也意識到,這種崩潰很可能是無法挽回的。他對女真部落的態度,也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

之前還有懷柔拉攏,而今卻是當成一次性的物品。、

在東北控制權即將喪失的現在,也先寧可整個松花江流域,都變成一片白地,一片無人區,也不願意將這些人丁留給明朝。

也先得不到的,也不想明軍得到。

所以,驅逐他們攻城,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甚至朱儀幾個便宜大舅子也在其中。

一聲長長的號角之聲傳來,就好像是狼嚎聲一般。

瓦刺準備三面進攻。各部都準備到位了。

並不是瓦刺圍三缺一,而是肇州城南就是松花江。甚至在永樂年間,肇州乃是大明的東北水陸驛站中的一站。

肇州城南根本鋪展不開軍隊。

朱儀走在城牆之上,看向一個個士卒,什麼也沒有說,只是淡然從他們身邊走過,就足夠下面的士卒振作了。

張輔對朱儀的評價,恰如其分。

朱儀在軍事才華上是比不過自己的父親的,畢竟朱勇雖然晚節不保,但是畢竟少時是真的從血雨腥風之中殺出來的。

見識過大場面,大廝殺,本身也主持過大的軍事行動,雖然貓兒莊之戰大敗,但不能因爲一場失敗就否定朱勇的軍事才華。

朱儀與之相比就大大不如了。

他痛定思痛之下,就一心一意的拉住下面的士卒,雖然成國公家族已經沒落了,但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成國公家族即便沒有國公爵位,與普通士卒相比,還是天地之別。

朱儀有很多普通士卒,想都想不到的資源。

銀子什麼的還是比較低級的。別的不說,朱儀一句話,提拔一兩低級軍官。如同朱祁鎮建立的各個書院,朱儀一封推薦信就能將人送進去。

雖然這種餘蔭,只會越來越少。

但是數年之內,也不至於敗光。

所以朱儀用種種手段,對士卒可以說是,推食解衣,他能夠得士卒之死力,這也是朱儀敢留守肇州的籌碼之一。

朱儀本身或許不出色,但絕對合格。

所以,他只是在城牆之上走上一圈,每一個看見的他的士卒,都不由自主的挺直了胸膛。

最後朱儀站在北城門上。

整個肇州城只有南北兩個城門。

南門直接面對松花江,北門自然是瓦刺的進攻重點。

朱儀一眼看過去。卻見北方不知道多少大旗招展,無數盾車,夾雜在人羣之中,緩緩的向城門方向而來。

肇州城外,只有一道淺淺的壕溝,並沒有護城河。

如果瓦刺大軍遲來兩三個月,估計這一道壕溝,就會變成護城河了。

朱儀留守肇州以來,一直沒有閒着。

城中的建築要維護修繕,乃至重新修建,這是他去年要做的頭等大事,原因無他,這些房子不修建好,如何讓士卒渡過一個嚴酷的冬天。

然後就是城牆的修繕,這畢竟是多少年的城池。

很多城牆看似還行,但是內裡早已虛了,是承受不住轟擊的,不管是大炮還是回回炮,有些城牆更加明顯,有巴掌大的裂縫,恨不得風一吹就倒了。

這就不要是大炮轟擊,恐怕大炮在上面開炮,都承受不住。

過了年之後,又要春耕。等等。

說起來,朱儀駐守在肇州已經近十個月了。

但是刨出東北漫長的冬季,真正能開工建設的時間,不過五六個月時間,所以他有太多太的事情沒有來得及完成。

這大戰就來了。

朱儀狠狠一巴掌拍在女牆之上。目光死死的盯着下面。

而在朱儀所在的地方向北數裡之外,也先也騎在馬上,看着這聳立在東北平原上的一處突兀的高地。

也先心中恍惚有一種錯覺。似乎這並不是大草原之上,而是在大明九邊的某一處。

也先將自己的胡思亂想壓制下來,輕輕一揮手。頓時所有號角一起響起,一時間整個草原之上,只剩下一個聲音。

就是號角之聲。

肇州城上毫不示弱,所有大鼓同時敲響。隆隆的鼓聲越來越急,甚至到了最後連節拍都聽不見了。

雙方就好像兩頭猛獸的嘶吼。是他們搏鬥之前的試探。

“殺。”女真部落各部不管心甘情願,還是被逼無奈,在戰場之上,根本沒有選擇了,他們已經靠近了城牆上火炮射程。

一個個奮力推着攻城器械,靠近城牆。

如果他們要攻的是海西城,這樣的攻勢並不會對海西城有什麼影響,一來海西城的規格足夠大。是一個地道的府城,而肇州卻不一樣了,比大明一般縣城都差遠了。

海西還有足夠的大炮。但是肇州城的大炮也不是太多的。

並非後方不想送大炮,而是大炮太沉重了,千斤大炮想要從後方運輸到肇州,一兩個月都未必能打的住。

而在天氣適合的情況之下,明軍對肇州的補給也沒有聽過。

但是火炮固然重要,但是比火炮更重要的卻是糧食。

沒有糧食士卒都變成軟腳蝦了。所以重型火炮壓後運輸,肇州城頭大部分火器都是小型火炮。

威力不足以一炮將雲梯,盾車,鵝車,雲臺,攻城錘等攻城器械給擊毀。

當然了,並非沒有重型火炮。只是不足以覆蓋整個戰場。

但是明軍這些火器之中並非沒有足夠讓瓦刺膽寒的東西。

朱儀瓦刺大軍進入射程之後,一聲令下,僅有數門大炮先行開火。大炮的轟鳴就好像是天邊的落雷一般,頓時砸進攻城人羣之中,硬生生砸出一道血衚衕。

幾十個女真勇士就這樣慘不忍睹,連一個囫圇屍體都沒有留下來。

不過,他們很快就鎮定下來了。

因爲這些大炮射速太慢了。對攻城士卒的威脅有限。但是這些炮擊也讓他們意思到的戰場上的危險,開始快步衝鋒。

城頭上無數火銃,弓弩,一窩蜂,各式火炮,就等着朱儀一聲令下了。

朱儀站在城樓之上,一隻腳踩在女牆之上,似乎不在乎有無數人向他射箭,伸出一隻手,在箭雨之中估算距離,忽然說道:“放。”

第一百四十七章 天文數字第一百八十三章 背城而戰第一百一十六章 巡邊的準備第五章 京衛改革第十六章 朱祁鎮心中的《大明會典》第一百五十五章 伯顏帖木兒的決心第八十四章 雲貴總督第一百五十二章 給他們死亡第四十五章 安南之糧第七十九章 回師第七十一章 教子第一百六十六章 戰略決議第十六章 朱祁鎮心中的《大明會典》第一百三十三章 奪會昌伯爵第五十三章 中學教材第一百三十一章 私鹽產業鏈第一百五十五章 治天下需用文臣第十五章 禮樂第七章 西南局勢第二百零七章 明軍步騎vs瓦刺騎兵第八十四章 雲貴總督第一百四十六章 西域攻伐總戰略第一百三十一章 慶都公主駙馬三第七十九章 南洋近況第二百零七章 明軍步騎vs瓦刺騎兵第九十章 少府第一百三十六章 北京城的變化第二十六章 朝鮮之戰的帷幕第一百二十章 兵部戶部之爭第六十三章 水路救援第六十一章 焦宏的困境第一百零二章 孤身入思明第九十二章 朱祁鎮的懼意第一百零八章 銀鋪第一百三十一章 太子見冼景第一百一十三章 困獸之鬥第四十五章 登聞鼓第八十九章 太皇太后的考驗第十七章 西北馳道第三十五章 真相與處置第一百九十章 貓兒莊之戰第七十一章 也先吐血第五十六章 古道血戰第一百二十六章 其言也善第八十二章 凱旋閱兵第九十五章 大藤峽背後第一百三十九章 楊溥的政治理念第六十一章 鬆陰城第四十七章 肇州得失第八十四章 陳懷第四十四章 石炭二第一百二十七章 將門虎子第十一章 微山湖計劃第三十二章 跨過鴨綠江第一百零一章 圍城第七章 對五軍都督府的改造第一百四十八章 內閣人選的紛爭第六十章 久旱甘霖第三十九章 大破麓川第九十四章 開海六第十九章 不準贖刑第七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第八十九章 開海第二百一十九章 衛所腐朽的背後第一百零六章 巡撫日本端木瑞第八十八章 對江南重賦不同的看法第二百零一章 決戰前夜第一百五十四章 瓦刺的試探第一百二十三章 旱情第三十七章 何以養民第一百二十六章 遺折第一百一十章 少府的工作第二百二十三章 半渡而擊之第六十八章 諸子第二十一章 仁政第六十九章 松花江水師第一百七十六章 瓦刺消息第一百二十六章 其言也善第一百五十三章 出塞第一百六十章 南疆格局第一百零五章 暗潮無聲第七章 對五軍都督府的改造第九十章 開海二第一百五十四章 老臣楊士奇第一百二十一章 錢法第一百零二章 皇帝的位置第十二章 軍議第十一章 朝鮮靖難第六十章 北方戰略構想二第七十三章 試行天下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南定策二第九十八章 平衡第一百七十章 海河方案第六十三章 金蟬脫殼第六十三章 遼南府第八十章 沿途所見第三十四章 王振之死第一百八十三章 背城而戰第一百零八章 南洋水師大出血第三十九章 石破天驚
第一百四十七章 天文數字第一百八十三章 背城而戰第一百一十六章 巡邊的準備第五章 京衛改革第十六章 朱祁鎮心中的《大明會典》第一百五十五章 伯顏帖木兒的決心第八十四章 雲貴總督第一百五十二章 給他們死亡第四十五章 安南之糧第七十九章 回師第七十一章 教子第一百六十六章 戰略決議第十六章 朱祁鎮心中的《大明會典》第一百三十三章 奪會昌伯爵第五十三章 中學教材第一百三十一章 私鹽產業鏈第一百五十五章 治天下需用文臣第十五章 禮樂第七章 西南局勢第二百零七章 明軍步騎vs瓦刺騎兵第八十四章 雲貴總督第一百四十六章 西域攻伐總戰略第一百三十一章 慶都公主駙馬三第七十九章 南洋近況第二百零七章 明軍步騎vs瓦刺騎兵第九十章 少府第一百三十六章 北京城的變化第二十六章 朝鮮之戰的帷幕第一百二十章 兵部戶部之爭第六十三章 水路救援第六十一章 焦宏的困境第一百零二章 孤身入思明第九十二章 朱祁鎮的懼意第一百零八章 銀鋪第一百三十一章 太子見冼景第一百一十三章 困獸之鬥第四十五章 登聞鼓第八十九章 太皇太后的考驗第十七章 西北馳道第三十五章 真相與處置第一百九十章 貓兒莊之戰第七十一章 也先吐血第五十六章 古道血戰第一百二十六章 其言也善第八十二章 凱旋閱兵第九十五章 大藤峽背後第一百三十九章 楊溥的政治理念第六十一章 鬆陰城第四十七章 肇州得失第八十四章 陳懷第四十四章 石炭二第一百二十七章 將門虎子第十一章 微山湖計劃第三十二章 跨過鴨綠江第一百零一章 圍城第七章 對五軍都督府的改造第一百四十八章 內閣人選的紛爭第六十章 久旱甘霖第三十九章 大破麓川第九十四章 開海六第十九章 不準贖刑第七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第八十九章 開海第二百一十九章 衛所腐朽的背後第一百零六章 巡撫日本端木瑞第八十八章 對江南重賦不同的看法第二百零一章 決戰前夜第一百五十四章 瓦刺的試探第一百二十三章 旱情第三十七章 何以養民第一百二十六章 遺折第一百一十章 少府的工作第二百二十三章 半渡而擊之第六十八章 諸子第二十一章 仁政第六十九章 松花江水師第一百七十六章 瓦刺消息第一百二十六章 其言也善第一百五十三章 出塞第一百六十章 南疆格局第一百零五章 暗潮無聲第七章 對五軍都督府的改造第九十章 開海二第一百五十四章 老臣楊士奇第一百二十一章 錢法第一百零二章 皇帝的位置第十二章 軍議第十一章 朝鮮靖難第六十章 北方戰略構想二第七十三章 試行天下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南定策二第九十八章 平衡第一百七十章 海河方案第六十三章 金蟬脫殼第六十三章 遼南府第八十章 沿途所見第三十四章 王振之死第一百八十三章 背城而戰第一百零八章 南洋水師大出血第三十九章 石破天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