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在京都

第一百零三章 在京都

足利義政召開了浩大的儀式,來宣告他重返京都。

各地大名不管想與不想都來到了這裡,向重登大位的幕府將軍慶祝。

足利義政一時間似乎忘記了,大明的軍隊還在京都之內駐紮。一時間留戀於不斷的政治活動之中。

此刻他對大明的軍隊有一種又愛又恨的心思。

愛吧,如果沒有這一支強大的軍隊,各地大名哪裡有這麼服服帖帖的。要知道足利義政在登上大位之後,就與各大名勾心鬥角。

這或許是足利幕府先天缺陷,足利幕府一開始,就是足利家爲尊的一個家族聯盟。足利家並不能完全掌控一切。

從一開始就這樣,後面的將軍們,只能面對權力一點點從手中漏出的結局。

恨吧,足利義政作爲日本實際上的控制者,其實也不願意有一支強大的軍隊在京都附近駐紮。

但是而今足利義政無能爲力。

只能將這一件事情壓在心理。

京都的雪似乎來得早了一些。

足利義政踩着薄雪,來到一處房間之中。

足利義視就在這裡軟禁。

在軟禁期間,足利義視並沒有做出什麼過激的舉動,而是安安分分的在房間裡面讀佛經。

足利義政見了足利義視,兄弟兩人相視很久。

如果說足利義政對足利義視沒有感情,那也是假的,否則足利義政在自己無嗣的情況之下,爲什麼要選足利義視作爲繼承人。

足利義政並沒有沒有其他選擇。

只是事情一步步走到今天,有時候只能說世事弄人。

足利義政並不覺得自己做錯了什麼,而足利義視也不覺得自己做錯了什麼。

好一陣子,足利義視才說道:“兄長是來送我走的嗎?”

足利義政長嘆一聲,說道:“我想過讓你出家,但是並不行。”

足利義政還真的思考過這一件事情。

只是足利義政很清楚,雖然他重返京都之後,但是戰爭並沒有結束,雖然細川家受到了重創,並且讓出了不少領地,得到了削弱的。

但是如此此刻問誰是日本第一個家族,依然是細川家,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而足利義政也知道,他不可能一直依靠大明打仗,他也要重建自己的御家人,也就是直屬於幕府的武裝力量,不想再看見,幕府將軍手中的力量還不如下面大名的情況。

這也是足利義政有意將明軍留一段時間的原因。

在明軍撤出日本之後,不管是不服氣的細川家,還是重新振作的幕府旗本,還有各家的矛盾。

沒有了明軍的鎮壓。

各種戰事總是要發生的。

這個局面之下,足利義政決計不能寬容足利義視,否則足利家內部的不團結,很容易被人趁虛而入。

足利義視必須爲自己所做所爲付出代價。

足利義視對自己要面對的局面,早就有所預料,淡然一笑,笑容之中,似乎有幾分禪意,說道:“我一直等待這一天,但是臨終之前,有兩件事情。”

足利義政說道:“說吧。”

足利義視說道:“我的家小。”

足利義政說道:“你放心,我會照顧好的。”

在原本的歷史上,足利義政將足利義視流放,並將他的女兒當成爲猶子。

在中國古代猶子,就是侄子的一種別稱,而在日本卻是類似於義子,有繼承權利,不必改姓,被當成兒子看的親屬。

對足利義視的家屬可以算相當好了。

足利義視說道:“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兄長依靠的大明轉敗爲勝,但是大明也是老虎,是老虎就是要吃人的。”

足利義政說道:“你放心,我會注意的。”

足利義視說道:“如此請兄長爲切錯吧。”

足利義政看着足利義視的眼睛,忽然有一絲迴避,對身邊的伊勢貞親說道:“你來吧。”

隨即足利義政走了出去,將白色的紙門關。

卻聽見裡面抽刀之聲,沉重的呼吸之聲,隨即足利義視一聲吶喊,長刀入肉之聲,隨即一陣長刀出鞘之聲。一股鮮血噴射在白色的紙門之上,渲染出大片的血跡,就好像是一團火焰。

片刻之後,伊勢貞親從裡面走了出來。

足利義政看見伊勢貞親身上的星星點點的血跡,嘆息一聲,想要說什麼,卻沒有說出來,只是迎着初雪嘆息一聲。

這個時候,一個小姓踩着初雪過來,跪在雪地之中,說道:“將軍,明軍有變。”

足利義政猛然一驚,說道:“發生了什麼事情?”

“明軍佔據了御所。”

“什麼?”足利義政大吃一驚。

御所就是日本天皇的宮殿。

足利義政不知道,王英這樣做到底是什麼爲了什麼?但是他卻知道,他必須對這一件事情做出反應。

足利義政立即說道:“傳令各部各部立即出動,去御所。記住不許與明軍發生衝突。”

隨即足利義政匆匆而去,想御所方向而去了。

此刻,雪似乎下的更大了一些。

王英站在御所之前,微微皺眉。

足利義政自然是知道天皇是犯了大明的忌諱。所以對天皇的存在,就含糊其詞,王英也是當做不知道。

他僅僅知道天皇在什麼地方,但是並沒有來過。

王英作爲大明的將軍,也不可能來拜見日本天皇的。

此刻見了大失所望。

本以爲日本天皇這個好大的名頭。所住的地方,即便不如大明一個藩王府,也要像點話吧。

卻不想這是什麼地方?

如果有這麼人信誓旦旦的說,這裡就是御所,在王英看來,幾乎就是一座荒宅了。

各種殘垣斷壁,連警戒的侍衛都沒有。空蕩蕩的幾乎不設防。

王英並不知道,說起來日本天皇,而今這位日本后土御門天皇,可以說倒黴蛋之中的倒黴蛋。

這位日本天皇,而今也不過二十多歲的樣子。

他登基才數年,他生長的環境還算不錯。最少幕府還有相當的權力,天皇的生活還能得到保證。

但是歷史上,應仁之亂之後,幕府失去了權力,更何況天皇了。

這位后土御門天皇,一生五次想要退位,顛沛流離。在將軍府邸寄住了好長一段時間,更讓人可憐的是,死後因爲沒有錢,停靈四十三年都沒有下葬。

如果說后土御門天皇,一開始就出生在這種窮困潦倒的環境之中,倒也罷了。他並不是。他的一生是一道永不見底的下跌線。

據說的骨灰也葬在兩個地方。

連死亡都不能讓他的境遇止跌。

而今他就面臨人生大轉折。

在京都之戰中,大半個京都都被燒了。包括了御所。

他不得不去住在將軍府之中。歷史上他要在那裡住上十年。

但是因爲明軍的入城,足利義政自然不能讓他住在將軍府,而是給了一筆錢,讓他回到御所之中。

只是而今足利義政都沒有錢。又有多少錢給天皇。

那一點錢怎麼夠修房子。

於是這一位天皇,只夠將他與皇后居住的地方修繕了一些,至於其他地方,只能放棄。

於是纔有被王英看見了,都懷疑是荒宅的御所。

不過,王英雖然有所懷疑,但是毫不猶豫帶隊進入所謂“御所”之中。很快就見到了日本天皇。

一個看上去三十歲的人,一身衣服,看上去料子不錯,但是上面已經已經有修補的痕跡了。努力裝作鄭重的樣子,但是身上不住的發抖,卻證明了一切。

王英說道:“你是日本天皇?”

“大膽。”一個侍從咬着牙,瑟瑟發抖的說道:“豈敢對天皇無禮。”

第六章 擴大的兵部第五十章 英國公餘威第一百二十一章 楊洪到第二百一十二章 財政壓力第一百零九章 天下徽商第五十四章 金英第一百一十六章 易知單第一百四十三章 早膳第十一章 甲光向日金鱗開第八十五章 族產第三十三章 郕王就封第一百五十四章 老臣楊士奇第一百三十七章 北京城中的稅收序章 我, 朱祁鎮第一百四十五章 山東的滅頂之災第二十章 應對安南之策第一百零二章 孤身入思明第五十章 英國公餘威第一百六十六章 正統四年的大水第一百三十三章 太子的錢袋子第八十五章 族產第一百八十三章 背城而戰第四十章 思任發之死第七章 對五軍都督府的改造第八十二章 西寧讀書人第二章 外戚第五章 天馬來兮從西極第一百八十八章 孤注一擲第七十四章 瓦刺可滅乎?第三十七章 北京城的營造第七十六章 安南vs占城第五十九章 暗潮第三十章 風雲暗藏第二百三十七章 傷亡慘重第七十三章 三道關大捷第二十章 三世說與大同世界第九十二章 堅持不懈埋子第二百五十章 京觀第二百三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等待第三十二章 大明南洋戰略第八十九章 工部侍郎提舉天下工場事第六十六章 解決問題第五十九章 清丈土地的內情第一百一十九章 男兒賭勝馬蹄下第五十章 瓦刺二第一百五十五章 瓦刺使團的到來第七十九章 解縉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的猶豫第一百六十三章 特殊的早朝第一百二十三章 皇家異類朱祁鎮第三十九章 石破天驚第三十六章 士子之間的爭執第七十九章 南洋近況第一百九十九章 再戰貓兒莊第一百一十 章 議麓川第六章 此禍已種蕭牆間第四十一章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二第一百零三章 白藤江第十九章 破朝鮮之策第五章 京衛改革第七十五章 推行青貯法第一百四十五章 山東的滅頂之災第二十一章 青貯第一百零一章 困境第一百五十章 漕運難題第五十七章 天下水利工程第一百三十二章 狼第二十二章 大明邊軍現狀第一百二十九章 西征之議第七十五章 郭登的應手第八十五章 族產第三十五章 廣西內部的分歧第一百二十五章 于謙的隱患第六十三章 水路救援第十四章 李滿住第二章 外戚第二十四章 於公堤第十章 開發東北第一步第九十章 一巴掌一甜棗第一百一十章 約期第一百二十三章 地震二第一百零三章 在京都第四十一章 天下風潮第一百一十九章 瓦刺的外交試探第一百五十二章 與勳貴的聯盟第二百零五章 希望的煙塵第十一章 孫氏第十一章 甲光向日金鱗開第六十四章 肇州攻防戰第十九章 破朝鮮之策第一百四十四章 誰的西域?第九十三章 考成法第五十八章 豐收第一百五十八章 財政緊急策略第一百零三章 海西攻防戰第九十八章 藏地第二百五十章 京觀第一百五十三章 經筵vs大本堂第六十五章 欲平安南,先定廣西
第六章 擴大的兵部第五十章 英國公餘威第一百二十一章 楊洪到第二百一十二章 財政壓力第一百零九章 天下徽商第五十四章 金英第一百一十六章 易知單第一百四十三章 早膳第十一章 甲光向日金鱗開第八十五章 族產第三十三章 郕王就封第一百五十四章 老臣楊士奇第一百三十七章 北京城中的稅收序章 我, 朱祁鎮第一百四十五章 山東的滅頂之災第二十章 應對安南之策第一百零二章 孤身入思明第五十章 英國公餘威第一百六十六章 正統四年的大水第一百三十三章 太子的錢袋子第八十五章 族產第一百八十三章 背城而戰第四十章 思任發之死第七章 對五軍都督府的改造第八十二章 西寧讀書人第二章 外戚第五章 天馬來兮從西極第一百八十八章 孤注一擲第七十四章 瓦刺可滅乎?第三十七章 北京城的營造第七十六章 安南vs占城第五十九章 暗潮第三十章 風雲暗藏第二百三十七章 傷亡慘重第七十三章 三道關大捷第二十章 三世說與大同世界第九十二章 堅持不懈埋子第二百五十章 京觀第二百三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等待第三十二章 大明南洋戰略第八十九章 工部侍郎提舉天下工場事第六十六章 解決問題第五十九章 清丈土地的內情第一百一十九章 男兒賭勝馬蹄下第五十章 瓦刺二第一百五十五章 瓦刺使團的到來第七十九章 解縉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的猶豫第一百六十三章 特殊的早朝第一百二十三章 皇家異類朱祁鎮第三十九章 石破天驚第三十六章 士子之間的爭執第七十九章 南洋近況第一百九十九章 再戰貓兒莊第一百一十 章 議麓川第六章 此禍已種蕭牆間第四十一章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二第一百零三章 白藤江第十九章 破朝鮮之策第五章 京衛改革第七十五章 推行青貯法第一百四十五章 山東的滅頂之災第二十一章 青貯第一百零一章 困境第一百五十章 漕運難題第五十七章 天下水利工程第一百三十二章 狼第二十二章 大明邊軍現狀第一百二十九章 西征之議第七十五章 郭登的應手第八十五章 族產第三十五章 廣西內部的分歧第一百二十五章 于謙的隱患第六十三章 水路救援第十四章 李滿住第二章 外戚第二十四章 於公堤第十章 開發東北第一步第九十章 一巴掌一甜棗第一百一十章 約期第一百二十三章 地震二第一百零三章 在京都第四十一章 天下風潮第一百一十九章 瓦刺的外交試探第一百五十二章 與勳貴的聯盟第二百零五章 希望的煙塵第十一章 孫氏第十一章 甲光向日金鱗開第六十四章 肇州攻防戰第十九章 破朝鮮之策第一百四十四章 誰的西域?第九十三章 考成法第五十八章 豐收第一百五十八章 財政緊急策略第一百零三章 海西攻防戰第九十八章 藏地第二百五十章 京觀第一百五十三章 經筵vs大本堂第六十五章 欲平安南,先定廣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