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地震二

第一百二十三章地震二

金英在宮外有家。

這朱祁鎮知道,還知道這是宣宗皇帝所賜。

金英晚間在宮外休息。

這朱祁鎮也知道,畢竟這個時代晚上也沒有什麼事情。這樣做的人,並非金英一個人。很多大宦官都這樣做。

但是朱祁鎮需要的時候,找不到人,這本身就是大過錯。

朱祁鎮說道:“朕自己去慈寧宮便是。”

隨即朱祁鎮帶着一行人去了慈寧宮。

王振立即安排曹吉祥,在這裡安排,說道:“我兒,這一次你能不能東山再起,就看今夜了。”

曹吉祥說道:“孩兒永遠不會忘記乾爹的照顧。”

曹吉祥這幾年過的都不順。

差事被人搶了,只能在王振身邊當一個跟班,一點權力都沒有。而今卻是一個機會,他當然不會放過的。

畢竟皇帝讓所有人在廣場之上,這麼多人總要好好安排,更不要說,而今正在下着雨。

朱祁鎮不知道身後的情況,他此刻以近乎跑步的速度,來到了慈寧宮的院子。

卻發現慈寧宮之中有些亂,似乎有一個房間失火了。

外面下着大雨,救火倒是好救,只是這又是地震又是大雨,又是火災的,這裡也就亂了起來。

朱祁鎮大喝一聲,說道:“朕在此,爾等全部停下來。”

這些如同沒頭蒼蠅的宮人見了朱祁鎮,這才鎮定下來,一個個噗噗通通的跪在地面之上,說道:“拜見陛下。”

朱祁鎮隨便在跪在地面的人羣之中,指了兩個宮女作爲首領,安排救火什麼的,將秩序一捋順,下面的人自然安定下來。

朱祁鎮大步進入了慈寧宮,卻見太皇太后咳嗽兩聲,已經穿好衣服了。只是看上去有些虛弱,坐在一把椅子上,而胡仙妃就在一邊伺候着。

胡仙妃的女兒也嫁給石璟,不在宮中了,她索性就在慈寧宮住下來了。

朱祁鎮說道:“娘娘,這裡不安全,還是去外面吧。”

胡仙妃說道:“陛下,太皇太后的身子骨,可是淋不到雨,而今外面大雨,慈寧宮也是剛修繕過的,出不了什麼大事。”

朱祁鎮卻沒有想到,太皇太后的身體。

一場雨,朱祁鎮就沒有當一回事。

淋雨就淋雨了。但是太皇太后這個年紀卻不一樣,一場雨說不定就能要了老人家的命。

朱祁鎮一時間也有一些猶豫。

地震來了幾波,而今似乎平息下來,雖然有些餘震,但是很多人都沒有感覺了。非要仔細體會,才能感到地面在搖晃。

對人體造不成威脅了。

是不是這地震就過去了。

朱祁鎮正在思考之中,一陣強烈的地動傳來。一瞬間朱祁鎮甚至看見地面的雨水從地面之上震顫起來。

所有人都東倒西歪。更有不少救火的人,都倒在水坑之中。

地震用實際行動證明,他還沒有離開。

好容易熬過地震,朱祁鎮不敢再拖了。說道:“此刻還是謹慎一下好。”朱祁鎮一看步搖牀,心中頓時有了主意。

立即讓人過來,不知道從哪裡弄來幾根長棍,從各個方向插進步搖牀之中,一陣叮叮噹噹之後,就固定好了。

朱祁鎮讓太皇太后與胡仙妃坐進去。

這些太監一併發力,這步搖牀就變成一牀轎了。

古代大牀,本身就好像是一個小房間一般。這些宮女又在牀頂上鋪展油布,死死的壓了一層,一點雨水都流不進去。

朱祁鎮在前面指揮,這大牀一時間,出不了慈寧宮的門。

朱祁鎮一聲令下,這些侍衛連拆了幾扇窗戶,纔算是打出一條通道,將這步搖牀從室內弄到了室外。

太皇太后聽見外面雨聲很密集,就讓朱祁鎮也進來。

步搖牀搖搖晃晃的走着。

太皇太后坐在牀邊,一邊是胡仙妃,一邊是朱祁鎮。太皇太后對朱祁鎮說道:“我兒沒事吧?”

朱祁鎮說道:“沒事。”

太皇太后卻嘆息一聲,說道:“兩京地震,卻不知道是何徵兆。”

朱祁鎮這纔想起,前一段事情,也報上來南京地震。只是朱祁鎮僅僅是嘆息一聲,也沒有多想,反正黃福作爲老臣,在南京鎮守,賑災什麼的,從來不是問題。

但是在太皇太后心中卻不一樣。

天人感應,朱祁鎮不信,但是太皇太后卻不能不信。

那時候太皇太后就細細想過,暗道:“皇帝登基以來,幾乎垂拱而治,大小事務必然是秉我而後行,又讀書聯繫騎射,經年不休,是個好孩子。”

“他定然是沒有錯的,那便是我的錯了。”

“按照祖制,這大權本應該是他的。”

這也是太皇太后將權力開始交給朱祁鎮一個重要原因。

而今又是地震,太皇太后心中卻更是護自省。甚至將麓川之亂,西北之戰,瓦刺坐大都歸結到自己身上。

認爲自己對外太軟弱了,才弄得而今,各方夷狄都敢欺負到大明頭上。

別的不說,宣宗皇帝如果在的話,你看麓川敢不敢?即便是正統元年的時候,麓川那時候就不老實,當即令沐晟伐之,也不會將事情鬧大的這個地步,非興師動衆不可。

想到這裡,太皇太后有一些意味深長的對朱祁鎮說道:“我兒長大了。”

朱祁鎮不明就裡,說道:“孫兒今年就十五了,自然長大了。”

太皇太后說道:“是好。”

此刻太皇太后下定了決心。只是朱祁鎮還不知道。

朱祁鎮來到廣場之上,卻見廣場之上,已經有不少人了。

最核心處,卻是一處高臺上,好幾個轎子停在上面。朱祁鎮還沒有過去,就見王振迎過來了,說道:“陛下,皇太后,吳太妃,還有郕王都接過來了。”

朱祁鎮說道:“大伴做的好。”

隨即讓王振去安排太皇太后,他去見皇太后與吳太妃還有郕王。

朱祁鎮先去見皇太后,皇太后一見朱祁鎮,見朱祁鎮身上溼了不少,不知道從什麼地方弄出一件袍子,給朱祁鎮披上。

朱祁鎮笑道:“母后,這時候,你還帶着袍子出來?”

皇太后說道:“就在手邊,也就帶出來了。”

朱祁鎮頓時明白,定然是皇太后孫氏沒有睡覺,再爲他縫製衣服。心中頓時一股暖流流過。

朱祁鎮登基時間長了,位置也慢慢穩定下來。

皇太后孫氏這纔不擔心太皇太后行廢立之舉。心思算是鬆了起來。

當然了,皇太后孫氏萬萬不敢有報復太皇太后之心。孫氏在後宮之中,別無他事,就一心一意的照顧皇帝。

兩宮之間,也算和諧多了。

朱祁鎮見袍子合身,說道:“娘你暫且在轎子裡面坐一會兒,等地震過去了,再回宮不遲,我也要去看看二弟了。”

孫氏聽了朱祁鎮要去見郕王,心情不大好,但也沒有說什麼。

果然後宮之中,女人與女人之間都不是太和諧的,皇太后孫氏與太妃吳氏之間,也是如此。

朱祁鎮去見郕王,並沒有與吳太妃照面,不過是在轎子外面行了一禮而已。

郕王說道:“皇兄。”

數年的時間,郕王也好像樹苗一般長了起來,雖然比起朱祁鎮還矮了一頭,但已經不負當初在父皇靈前不知所措的孩子了。

朱祁鎮拍了拍郕王的肩膀,說道:“好,你也長大了,要學會自己照顧自己,並照顧你母妃。”

郕王說道:“臣弟知道。”

朱祁鎮還想說什麼, 卻聽見外面傳來了喧譁之聲,不知道出了什麼事情,他頓時皺起了眉頭,說道:“你好好護住你母妃,朕去看看。”

第二十五章 會試第三十七章 何以養民第一百二十六章 遺折第二百一十五章 孝子朱儀第一百零二章 大崩潰第一百三十七章 北京城中的稅收第十四章 糧食危機第一百六十章 南疆格局第二十二章 破大藤峽之策第一百零六章 射柳第三十四章 王振之死第九十八章 藏地第一百六十八章 誰是叛徒?第一百二十六章 其言也善第七十三章 三道關大捷第六十六章 突擊兀良哈第一百三十三章 九州志第九十六章 鎮守雲貴方略第六十九章 水師主導權第一百二十六章 問天春秋幾何第一百九十二章 鐵甲的黃昏第八十三章 西事急第三十五章 精簡少府第一百一十五章 羅倫之心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年第一百四十二章 楊洪巡邊第一百零八章 時間差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賢的決擇第一百三十八章 鹽業帝國的景願第八十八章 衛所改革試點第九十二章 畜牧業革命第七十三章 黎思誠徵占城第一百二十一章 工部改革第一百二十一章 楊洪到第一百一十七章 易知單的利弊第二章 大武學第一百八十三章 背城而戰第一百一十九章 殺人是爲罪第二百五十一章 善後第一百零二章 皇帝的位置第一百三十三章 盧溝河第九十六章 別江南序章 我, 朱祁鎮第一百零九章 麓川二第一百三十九章 楊溥的政治理念第一百二十九章 慶都公主駙馬第一百一十一章 議麓川二第一百一十八章 石亨的心思第十章 蹇公去矣第一百一十一章 阿失帖木兒皈依真主第一百零九章 待詔陸祥第二十六章 跳蚤的滋味第七十章 諸子第二十章 三世說與大同世界第九十一章 公主下嫁第三十七章 北京城的營造第一百一十五章 漕運爲正策,海運爲備策第七十七章 于謙說太皇太后二第六十五章 欲平安南,先定廣西第一百三十四章 張輔之意第一百二十二章 周忱辦事之道第一百三十八章 鹽業帝國的景願第九十五章 大雲南第六十一章 鬆陰城第九章 周忱的接班人第四十八章 新任衍聖公第一百三十七章 龍城飛將第一百四十八章 識趣的襄王第七十七章 占城之戰第八十九章 太皇太后的考驗第二百一十一章 孟瑛的計劃第七十四章 江南清丈的開始第一百一十章 約期第一百二十八章 捷報傳來第一百零七章 射柳二第八十七章 江南士紳家族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統勳貴第二十六章 誰對誰錯?第一百一十九章 今有馳道可解憂第一百一十一章 阿失帖木兒皈依真主第三章 西南風波起第十八章 瓦刺內亂的可能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年第八十五章 族產第二百二十七章 孟瑛訓子第一百四十九章 昆圖的法會第二十六章 陳文的殺手鐗第八十九章 太皇太后的考驗第一百零二章 六部現狀第五十二章 南北之爭第三章 都掌蠻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閱武學第一百四十七章 又是一年風雨時第一百三十二章 施禮第一百八十四章 瓦刺撤退第八十七章 錢氏第六十八章 徵日本之問第九十六章 開海八第六十七章 勳貴之心第五十八章 大寧
第二十五章 會試第三十七章 何以養民第一百二十六章 遺折第二百一十五章 孝子朱儀第一百零二章 大崩潰第一百三十七章 北京城中的稅收第十四章 糧食危機第一百六十章 南疆格局第二十二章 破大藤峽之策第一百零六章 射柳第三十四章 王振之死第九十八章 藏地第一百六十八章 誰是叛徒?第一百二十六章 其言也善第七十三章 三道關大捷第六十六章 突擊兀良哈第一百三十三章 九州志第九十六章 鎮守雲貴方略第六十九章 水師主導權第一百二十六章 問天春秋幾何第一百九十二章 鐵甲的黃昏第八十三章 西事急第三十五章 精簡少府第一百一十五章 羅倫之心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年第一百四十二章 楊洪巡邊第一百零八章 時間差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賢的決擇第一百三十八章 鹽業帝國的景願第八十八章 衛所改革試點第九十二章 畜牧業革命第七十三章 黎思誠徵占城第一百二十一章 工部改革第一百二十一章 楊洪到第一百一十七章 易知單的利弊第二章 大武學第一百八十三章 背城而戰第一百一十九章 殺人是爲罪第二百五十一章 善後第一百零二章 皇帝的位置第一百三十三章 盧溝河第九十六章 別江南序章 我, 朱祁鎮第一百零九章 麓川二第一百三十九章 楊溥的政治理念第一百二十九章 慶都公主駙馬第一百一十一章 議麓川二第一百一十八章 石亨的心思第十章 蹇公去矣第一百一十一章 阿失帖木兒皈依真主第一百零九章 待詔陸祥第二十六章 跳蚤的滋味第七十章 諸子第二十章 三世說與大同世界第九十一章 公主下嫁第三十七章 北京城的營造第一百一十五章 漕運爲正策,海運爲備策第七十七章 于謙說太皇太后二第六十五章 欲平安南,先定廣西第一百三十四章 張輔之意第一百二十二章 周忱辦事之道第一百三十八章 鹽業帝國的景願第九十五章 大雲南第六十一章 鬆陰城第九章 周忱的接班人第四十八章 新任衍聖公第一百三十七章 龍城飛將第一百四十八章 識趣的襄王第七十七章 占城之戰第八十九章 太皇太后的考驗第二百一十一章 孟瑛的計劃第七十四章 江南清丈的開始第一百一十章 約期第一百二十八章 捷報傳來第一百零七章 射柳二第八十七章 江南士紳家族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統勳貴第二十六章 誰對誰錯?第一百一十九章 今有馳道可解憂第一百一十一章 阿失帖木兒皈依真主第三章 西南風波起第十八章 瓦刺內亂的可能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年第八十五章 族產第二百二十七章 孟瑛訓子第一百四十九章 昆圖的法會第二十六章 陳文的殺手鐗第八十九章 太皇太后的考驗第一百零二章 六部現狀第五十二章 南北之爭第三章 都掌蠻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閱武學第一百四十七章 又是一年風雨時第一百三十二章 施禮第一百八十四章 瓦刺撤退第八十七章 錢氏第六十八章 徵日本之問第九十六章 開海八第六十七章 勳貴之心第五十八章 大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