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孔弘緒

第四十四章孔弘緒

雖然衍聖公乃是一品大員,號稱文官之首。而徐有貞不過是刑部尚書,也不過正二品而已。

但是衍聖公這個一品大員是虛的,但是刑部尚書卻是實權大佬

而且徐有貞也是五六十歲的老者了,當今這任衍聖公孔弘緒才二十歲上下。年紀輕輕,他繼承爵位的時候才八歲。

想想就知道,八歲繼承爵位,在府中無法無天。根本不懂什麼政治規則,只覺得徐有貞官職在他之下,他就不來迎接。

根本沒有想過,徐有貞如此來者不善。

很快,徐有貞就來到孔府之前。

卻見孔府的牌匾之上,卻是寫着聖府兩個字。

徐有貞冷笑一聲,心中暗道:“今日非要這兩個字改回來不可。”

他本以爲孔弘緒至少要在門口迎接他,萬萬沒有想到,孔弘緒如此拿大,居然讓他進府去見他。

真將他當一個外官了。

徐有貞大踏步前進,雖然面上絲毫不露,但是內心之中,已經是暗藏雷霆了。

一進大堂,卻見一個二十多歲的少年衍聖公出來迎接,行禮說道:“見過徐尚書。”

這位衍聖公禮儀很到位,但是誠意卻事情欠奉的。

不管怎麼說,孔弘緒也是孔府出身,表面功夫的家教還是有的。

徐有貞也躬身行禮說道:“見過衍聖公。”

兩人坐定,寒暄幾句,孔弘緒就有一絲不耐煩,說道:“徐尚書,你突然而來,是爲了什麼事?是不是該祭祀?”

孔家世世代代有祭祀孔子責任。

這也是孔家最大的政治任務。

縱然是孔弘緒在這一件事情上,也不敢疏忽。只是他以爲京師來人,定然是爲了這個。

徐有貞說道:“不是,我是爲山東清丈土地而來的。”

孔弘緒微微一愣,說道:“清丈山東土地來曲阜做什麼?”

徐有貞一揮手,讓人拿出一些賬冊,說道:“有人報孔府私藏土地,阻礙清丈。陛下不信,特地派我來查個仔仔細細。”

孔弘緒皺眉說道:“豈有此事。讓下面人查查,就報給大人。”

孔弘緒的表情不像做假,他是真不知道的。要知道孔府管轄這麼大的土地,本身就是一個複雜的體系,而這位新任衍聖公。從來是吃喝玩樂,根本不理會庶務。而且以孔府的勢力,這一點點小事,怎麼會報到衍聖公這裡還。

只需出一個旁支拿着衍聖公府的帖子,就能給辦了。

“不必了。”徐有貞也不知道孔弘緒是真不知道還是假不知道,但是他更傾向於孔弘緒做假。

畢竟,徐有貞見過不少老狐狸,口中一套,背後一套,他是從爾虞我詐之中廝殺出來的,怎麼可能給孔弘緒利用的空間。

更不要說今日孔弘緒的所做所爲,已經大大得罪了他。

“我派人去接管六房即可。”徐有貞說道:“衍聖公與我在這裡安坐飲茶即可。”

這一次徐有貞帶來的人不少,有刑部的精幹老吏,甚至帶了一隊錦衣衛,以放萬一。不管是孔府賬冊之中有沒有問題,總是能找出來的問題的。

哪裡需要徐有貞親自出手。

此刻孔弘緒才知道情況不對,厲聲說道:“你是什麼意思?這裡是孔府。”

徐有貞臉色笑容不變,卻一字一頓的說道:“這是大明天下。”

孔弘緒氣急,說道:“來人。”

卻聽外面稀里嘩啦一陣亂響。

不多時,一個錦衣衛進來行禮說道:“徐大人,已經清理乾淨了,孔府九重院落,七百多家丁僕人已經被控制住了。”

徐有貞客氣說道:“王百戶辛苦了。”

這位錦衣衛王百戶說道:“徐大人客氣了。”

徐有貞說道:“孔家非必尋常,你手下也是要有分寸的。”

這些錦衣衛是臨時調配的,並不是徐有貞的直屬部下。畢竟刑部雖然有一些捕快衙役,在很多事情上是比不上錦衣衛的。

王百戶答應一聲,這纔出去,牢牢守住的大門。

徐有貞再看孔弘緒,卻見這位衍聖公,已經渾身瑟瑟發抖了。從出生之後,就一直在蜜罐之中長大的衍聖公哪裡見識過這樣的局面。

早就不知所措了

“你,不。徐大人,徐公,您要做什麼?”孔弘緒小心翼翼的問道。

徐有貞說道:“自然是處理山東清丈案。”

孔弘緒似乎想道了自己的聖人之後的身份,有了幾分底氣,說道:“徐公,明人不說暗話,你這架勢是直奔我家而來,事到如今,還有什麼可隱瞞的。”

“我家畢竟是孔聖之裔,今日留一個體面,將來必會報答的。”

孔弘緒也不是傻子,他慢慢回過神來了。

徐有貞說道:“衍聖公可是上了一封奏疏,勸諫陛下回心轉意。”

孔弘緒沉思一會兒,說道:“似乎是有這麼一件事情。”

這一件事情他根本沒有放在心上,他依稀記得誰給了一些錢,讓他辦這一件事情,他根本沒有在意順手就給辦了。

至於京城的風波,對孔弘緒來說,就是遙遠在天邊的東西。

孔家在曲阜的日子,簡直自成一體,與外界根本就是兩個世界。

徐有貞聽了,有幾分苦笑不得。這麼重要的事情,孔弘緒居然根本不在意。這也是孔家的底氣。

不管做了什麼事情,皇帝一般都是要優容的。

只是而今的孔弘緒遇見一個不想優容的皇帝。

徐有貞淡淡一笑,說道:“衍聖公而今這一件事情發了。陛下震怒,您在詔獄之中,要好好的反省。”

孔弘緒還是一頭霧水,想不通其中前因後果。

但是此刻刑部的人已經有收穫了。

只是這收穫,並不是徐有貞所要的收穫。

一個刑部老手進來,在徐有貞耳邊輕輕說了一些什麼。徐有貞眉頭一皺,有些不敢相信,說道:“此事當真?”

“大人,這事情關於衍聖公,即便小的多幾個膽,也不敢動手腳,而且也沒有動手腳的時間。”

徐有貞目光看向孔弘緒,說道:“請衍聖公跟我去一個地方吧。”

隨即徐有貞帶着被錦衣衛壓制的衍聖公,來到一處後門之處,卻見一輛平車,上面有一卷草蓆,草蓆低下露出一雙白嫩的小腳。

徐有貞一聲令下,錦衣衛將朝鮮翻開,卻是一個裸體是少女,看上去才十四五歲,渾身一片狼藉,各種傷痕,是被生生折磨死的。

徐有貞問孔弘緒說道:“衍聖公可認識這個女人?”

孔弘緒瞪大了眼睛,說道:“我,我我---,怎麼認識這個人?”

下面的人如果沒有查清楚,根本不會指任是衍聖公所爲的,畢竟誰都知道衍聖公不是一般人。

而孔弘緒的表情,已經出賣了他。

徐有貞心中也大大失望,這就是孔聖之後。

說實話,兼併土地隱藏土地,這些事情,徐有貞雖然知道犯了國法,但是用此來辦衍聖公,卻還是有些牽強的。

畢竟,這是一個普遍現象,這樣做的決計不是孔府一家。

只是孔弘緒所做所爲,幾乎將一個現成的把柄塞到了徐有貞手中

而且以孔宏緒的身份,什麼樣的女人找不到,什麼樣的女人沒有,他能生生將人給折磨死。看處理屍體僕役神色,這應該不是第一個了。

徐有貞冷笑一聲,說道:“來人,將衍聖公關進廂房之中,不許外出,另外徹查孔府,我倒要看看,孔府到底是一個什麼地方。”

徐有貞反正也要將孔子南宗換北宗,正好將孔子北宗一脈整個釘死,就再好不過了。

第三十七章 何以養民第八十二章 殿試第十三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八十六章 大婚第二十六章 朝鮮之戰的帷幕第一百六十章 失意的楊榮第十六章 吾道成矣第六章 困境第二十九章 塵埃落定大藤峽第一百二十章 屠萬是爲雄第二百三十八章 挖出精銳第八十章 沿途所見第七十四章 三喜衝厄第三章 孟瑛vs沐昂第九十四年,徐有貞的日本任務第四十四章 孔弘緒第一百一十二章 汪嶽的機會第九章 通報,內參,與明報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年第八章 登基大典第一百一十四章 寧化縣現狀第八十二章 殿試第二百四十四章 孟搏命第六章 新天子第一百五十八章 金牌止戰第一百四十九章 保河濟運第一百六十四章 太皇太后崩第一百五十九章 老臣楊榮第一百章 楊溥奏對第一百八十五章 成國公決斷第七十二章 瓦刺可伐第七十二章 瓦刺可伐第七十六章 田園將蕪胡不歸第十章 蹇公去矣第四十六章 重構東北戰略第一百四十三章 捏圓第一百七十二章 良藥苦口第四十二章 樹上開花第六十章 遼東局勢的漏洞第三十六章 南方衛所第五十八章 朱祁鎮的執念第八十二章 西寧讀書人第一百七十八章 決戰於大同城下第四十五章 石炭三第四十四章 李時勉到第一百零五章 朝鮮延邊之戰第二十三章 知道了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寧遺夢第一百一十二章 捧殺之計第一百六十九章 盧溝河水情第六十六章 太子的婚事第三十五章 冷眼旁觀新世界第七十九章 大明財政第二十二章 天災與人禍孰重?第一百四十五章 青年才俊第一百三十七章 曬鹽法第四十七章 鐵壁鎮南第二十二章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第十三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心思第四十五章 大捷傳來第七十章 懸危之計第一百三十一章 朱祁鎮的試探第一百二十四章 楊士奇最後諫言第九十四章 內外新結構第一百一十四章 海運三難第一百三十七章 見石亨第一百零六章 折戟白藤江第十九章 毛裡孩第一百二十一章 錢法第一百三十七章 見石亨第一章 聖誕將至第二百一十六章 震動天下第十四章 禮簡而刑繁第二百一十章 噩耗傳來第二十二章 天災與人禍孰重?第一百三十一章 監國第八十三章 大破葉留宗第二十六章 陳文的殺手鐗第二百二十三章 半渡而擊之第九章 通報,內參,與明報第一百零五章 理財聖手第三十九章 整頓九邊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明壽幾何?第五十三章 五月政務第七十三章 試行天下第一百一十八章 未入京城已憂心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亨第九十二章 堅持不懈埋子第一百三十六章 錢第四章 太后第三十四章 王振之死第二百零四章 楊洪vs阿刺知院第九十七章 誰是小人第三十五章 真相與處置第一百四十三章 摸底第一百四十章 劉定之請纓第六十五章 肇州血戰第一百八十九章 張輔的奏對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南定策
第三十七章 何以養民第八十二章 殿試第十三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八十六章 大婚第二十六章 朝鮮之戰的帷幕第一百六十章 失意的楊榮第十六章 吾道成矣第六章 困境第二十九章 塵埃落定大藤峽第一百二十章 屠萬是爲雄第二百三十八章 挖出精銳第八十章 沿途所見第七十四章 三喜衝厄第三章 孟瑛vs沐昂第九十四年,徐有貞的日本任務第四十四章 孔弘緒第一百一十二章 汪嶽的機會第九章 通報,內參,與明報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年第八章 登基大典第一百一十四章 寧化縣現狀第八十二章 殿試第二百四十四章 孟搏命第六章 新天子第一百五十八章 金牌止戰第一百四十九章 保河濟運第一百六十四章 太皇太后崩第一百五十九章 老臣楊榮第一百章 楊溥奏對第一百八十五章 成國公決斷第七十二章 瓦刺可伐第七十二章 瓦刺可伐第七十六章 田園將蕪胡不歸第十章 蹇公去矣第四十六章 重構東北戰略第一百四十三章 捏圓第一百七十二章 良藥苦口第四十二章 樹上開花第六十章 遼東局勢的漏洞第三十六章 南方衛所第五十八章 朱祁鎮的執念第八十二章 西寧讀書人第一百七十八章 決戰於大同城下第四十五章 石炭三第四十四章 李時勉到第一百零五章 朝鮮延邊之戰第二十三章 知道了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寧遺夢第一百一十二章 捧殺之計第一百六十九章 盧溝河水情第六十六章 太子的婚事第三十五章 冷眼旁觀新世界第七十九章 大明財政第二十二章 天災與人禍孰重?第一百四十五章 青年才俊第一百三十七章 曬鹽法第四十七章 鐵壁鎮南第二十二章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第十三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心思第四十五章 大捷傳來第七十章 懸危之計第一百三十一章 朱祁鎮的試探第一百二十四章 楊士奇最後諫言第九十四章 內外新結構第一百一十四章 海運三難第一百三十七章 見石亨第一百零六章 折戟白藤江第十九章 毛裡孩第一百二十一章 錢法第一百三十七章 見石亨第一章 聖誕將至第二百一十六章 震動天下第十四章 禮簡而刑繁第二百一十章 噩耗傳來第二十二章 天災與人禍孰重?第一百三十一章 監國第八十三章 大破葉留宗第二十六章 陳文的殺手鐗第二百二十三章 半渡而擊之第九章 通報,內參,與明報第一百零五章 理財聖手第三十九章 整頓九邊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明壽幾何?第五十三章 五月政務第七十三章 試行天下第一百一十八章 未入京城已憂心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亨第九十二章 堅持不懈埋子第一百三十六章 錢第四章 太后第三十四章 王振之死第二百零四章 楊洪vs阿刺知院第九十七章 誰是小人第三十五章 真相與處置第一百四十三章 摸底第一百四十章 劉定之請纓第六十五章 肇州血戰第一百八十九章 張輔的奏對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南定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