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籌劃反攻

緬人想在永曆和朱永興之間兩面得利,永曆被軟禁,完全處於被動,朱永興卻反過來要利用緬人困住永曆,爲自己爭取時間。既然緬人將永曆君臣當作人質,當然不會放他們能輕易入滇,這便給朱永興很大的操作空間。

山高皇帝遠,就算是真的聖旨,只要對自己不利,朱永興也可以指其爲僞詔,是緬人的陰謀。而暫且答應緬人的要求,做出軟弱的樣子,也是計劃中的一部分。能夠派人就近監視觀察永曆君臣,並且對一些官員進行拉攏分化,比如馬吉翔之流。如果由這些皇帝近臣來轉述永曆的旨意或話語,顯然更有說服力。

甚至朱永興和易成、鄭昭仁還商議過遺詔的可能,如果永曆萬一出了意外,是不是可以由首輔馬吉翔或太監李國泰等人宣佈皇位歸屬,以便名正言順地進行皇權交割。

儘管覺得不是很成熟,但也不失爲萬不得已的辦法。既然太子已死,永曆君臣又被緬人控制,緩而行之應該更加穩妥。

篡位奪權的路線圖慢慢清晰起來,先襲爵,再監國,國無儲君,兄終弟及,大義名分便在手中。

“國當大變,凡爲高皇帝子孫,皆當同心戮力,共圖興復。成功之後,入關者王。殿下有蓋世奇功,又手握重權,皇上亦當禪讓。”

“有功者王,定論不磨。若殿下能光復省城,便是中興一半根腳,已是有名。較之初入滇乘時擁戴,奄有狹地者,規局更難倒論,千秋萬世。公道猶存。若能中興皇明,則功之所在,誰當與爭?”

鄭昭仁和易成的勸諫使朱永興下定了儘早光復昆明的決心,之前還擔心迎回永曆的事情,現在有永曆自願留緬的敕旨,便沒有了後顧之憂。

“先襲王爵。光復省城後,再監國。”朱永興覺得既然顧慮小了,也該是加快反攻步伐的時候了,軍功和威望,是自己要更加努力得到的。

昆明,不僅是省城,不僅僅是政治意義重大,也不僅僅是自己威望大增的一個契機,還有着其他的東西。如果他沒有記錯的話。

經過緬使的這一番折騰,易成和鄭昭仁真正成爲了朱永興的鐵桿親信,還包括他們身後的鄭家勢力。儘管把太子之死的真相爛死在肚中,但“定策”、“擁立”之功,卻是跑不了的。而且,他們作爲旁觀者,平常觀察得仔細,心思又不象朱永興那般盡數放在錢糧和軍事上。所以。比朱永興看得更清清楚,心中也更加樂觀。認爲時機一到,有的是官員爭搶這兩項功勞。

“長駐緬甸,除了注意皇上和衆臣外,有機會也要窺緬人之虛實,瞭解其內部矛盾。”

朱永興答應了緬人的大部分要求,損失了些錢財。心中自然不爽,又開始算計起緬甸來,“緬王有一兄弟,頗有野心,似可拉攏。另外。其國內的民族衆多,也頗有些實力不凡,且不服緬族的民族。如果能挑起其內亂,倒也省了許多手腳。”

對於緬甸的實力,朱永興一想起歷史上緬軍被萬餘殘明軍隊打得屁滾尿流,便是嗤之以鼻。但現在他還抽不出手來收拾緬甸,如果能挑起緬甸內亂,收到兵不雪刃的效果,倒也是很好的事情。再從長遠考慮,佔緬甸,進印度,多瞭解緬甸虛實,以便拉攏分化,也不是做無用功。

鄭昭仁恭謹地答應下來,他已經習慣無條件遵令而行,因爲朱永興或者不說,若是說出來,便有幾分確實。緬王之弟,有野心;緬甸有不服的民族,這兩個重點,他用心記下。

“倒也不必着急,不必勉強,以免緬人覺察,生出加害之心。”朱永興又着意叮囑了一句。

這便是朱永興的不同之處,來自後世的思維,對人的生命看得很重。這種對屬下自然而然的關心,更讓鄭昭仁感激在心,躬身答應。

朱永興又想了想,還是打消了移蹕至滇西南的念頭。雖然離緬甸近,出了事情也好就近處置,但自己的身份在那擺着,移蹕何處可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已經涉及到了軍事、政治、民心、士氣。

與緬使談判已畢,答應了緬甸的大部分要求,並送出了錢財和禮物,終於算是基本了結了這件曾令朱永興思來想去、大費腦筋的事情。然後又與易成商議佈置,將緬使帶來的幾份永曆敕旨,以及摻雜其中的僞造敕旨準備好,朱永興方纔與易成迴轉蒙自。

來來回回卻已經兩個多月,雖然因爲處理緬甸來使耽誤了些時間,卻好在還趕上了過年。儘管身在路上,朱永興也不斷收到送來的情報,不斷髮出諭令,遙控指揮着各部軍隊,分派軍需物資,只待大事發生,便要依時而動,發動反攻。

安南兵工廠和永昌兵工廠製造火槍的數量終於超過了一天百枝,再加上從法國人手中購買的,預計到反攻時,將有近萬枝燧發槍分派到各個戰區。而幾個月來的囤積儲備,明軍也將擁有發動一場戰役所需的彈藥物資。

但朱永興卻意識到火器增加對後勤的壓力,定裝彈藥顯然是不能滿足需要的,只能先滿足一部分軍隊,剩下的依舊用散藥散彈裝填。而刺刀的產量也無法跟上,朱永興便下令把刺刀的樣品送至民間的各家鐵匠鋪,打造後由軍隊出錢採購。

財政又是捉襟見肘,直令朱永興感嘆,這打仗確實是燒錢。自己已經使盡了渾身解數,依然難以充裕。沒辦法,他只好再度向商團求援,發行了三十萬的光復國債,拿出了三個民爵頭銜,纔算是終於過了這個年關。

自己身份尊貴,但也是負債累累,還得要老婆養着,真是件令人難堪的事情。朱永興看着府裡又多出的一些侍女,想起剛收到的猛山克族和龍家送來的錢財禮物,不禁苦笑連連。沒辦法啊,只能是厚着臉皮裝糊塗,以後再想辦法補償吧!(未完待續。。。)

第32章 賜名白族第229章 內政之治,疑惑未解第245章 天變第138章 反撲第249章 殿下不易,酒後點透第84章 後中先,大海戰第47章 初勝第15章 正妃虛懸第68章 正戰穩進第144章 講武會二第10章 慷慨陳詞第92章 僞造,詭道第14章 篡改聖旨?第66章 移蹕蒙自,積極防禦第54章 海上武裝,廣西之弊第159章 中華輝煌第244章 召見,山東於七第86章 接戰第84章 搶灘登陸第38章 三師相會第27章 攻城第52章 縴夫,規矩第120章 晉爵賜馬第29章 再提議和第136章 緬甸“行宮”,決戰之前第159章 中華輝煌第130章 無題第251章 晉封鄭王,三桂投誠第51章 死地則戰第50章 低估與高估第97章 草創的軍情司第74章 東逃,後路第117章 困難的基礎工程第235章 鄭軍投靠,清廷退縮第260章 追擊第38章 三師相會第72章 廝殺第76章 再棄險要?第271章 阻擊第72章 廝殺第225章 晉王表態,格局不同第205章 兵種重配置第29章 宗室儀仗第156章 金秋之時第35章 有喜有驚的投靠第31章 故國風情第62章 倖存者的打擊第129章 縱橫家,中南海第38章 突破方向第26章 初涉殺場第55章 滇緬戰事第76章 再棄險要?第100章 文化醬缸第53章 絕勝之擊—土炸彈第186章 疍家女第11章 祖上榮光第108章 各懷心思第121章 皇帝不行,我行第7章 歡歌暢飲第160章 廣州戰役(六)第213章 清廷之反應第22章 血濺跳花節第80章 特殊人才第153章 鋒指廣州第223章 軍制改革,拉攏分化第132章 名人陰影第117章 斷臂?第71章 局部——大局第256章 威懾重慶,王旗所至第3章 召見羣將第53章 絕勝之擊—土炸彈第109章 得失,海戰第80章 教士保羅第99章 太子中毒,水西殲敵第69章 勳章,土地第50章 南岸殲敵,三鬼決擇第38章 巧取龍尾關第99章 太子中毒,水西殲敵第154章 赴廣東第214章 家和萬事興第74章 東逃,後路第120章 晉爵賜馬第131章 東征救民第57章 豁賤爲良,成親納妃第86章 復臺建議第40章 兩奸計議第18章 緊急商議第75章 恬然自樂第238章 薩摩藩,綁架成功第147章 一戰定遼?第51章 渡河,渡河第171章 先奪潮州第89章 勝利第23章 伏擊之地第201章 總攻(一)第276章 勸進風潮第128章 拉英第54章 海上武裝,廣西之弊第81章 襲擾第250章 甘陝來攻,打擊土酋
第32章 賜名白族第229章 內政之治,疑惑未解第245章 天變第138章 反撲第249章 殿下不易,酒後點透第84章 後中先,大海戰第47章 初勝第15章 正妃虛懸第68章 正戰穩進第144章 講武會二第10章 慷慨陳詞第92章 僞造,詭道第14章 篡改聖旨?第66章 移蹕蒙自,積極防禦第54章 海上武裝,廣西之弊第159章 中華輝煌第244章 召見,山東於七第86章 接戰第84章 搶灘登陸第38章 三師相會第27章 攻城第52章 縴夫,規矩第120章 晉爵賜馬第29章 再提議和第136章 緬甸“行宮”,決戰之前第159章 中華輝煌第130章 無題第251章 晉封鄭王,三桂投誠第51章 死地則戰第50章 低估與高估第97章 草創的軍情司第74章 東逃,後路第117章 困難的基礎工程第235章 鄭軍投靠,清廷退縮第260章 追擊第38章 三師相會第72章 廝殺第76章 再棄險要?第271章 阻擊第72章 廝殺第225章 晉王表態,格局不同第205章 兵種重配置第29章 宗室儀仗第156章 金秋之時第35章 有喜有驚的投靠第31章 故國風情第62章 倖存者的打擊第129章 縱橫家,中南海第38章 突破方向第26章 初涉殺場第55章 滇緬戰事第76章 再棄險要?第100章 文化醬缸第53章 絕勝之擊—土炸彈第186章 疍家女第11章 祖上榮光第108章 各懷心思第121章 皇帝不行,我行第7章 歡歌暢飲第160章 廣州戰役(六)第213章 清廷之反應第22章 血濺跳花節第80章 特殊人才第153章 鋒指廣州第223章 軍制改革,拉攏分化第132章 名人陰影第117章 斷臂?第71章 局部——大局第256章 威懾重慶,王旗所至第3章 召見羣將第53章 絕勝之擊—土炸彈第109章 得失,海戰第80章 教士保羅第99章 太子中毒,水西殲敵第69章 勳章,土地第50章 南岸殲敵,三鬼決擇第38章 巧取龍尾關第99章 太子中毒,水西殲敵第154章 赴廣東第214章 家和萬事興第74章 東逃,後路第120章 晉爵賜馬第131章 東征救民第57章 豁賤爲良,成親納妃第86章 復臺建議第40章 兩奸計議第18章 緊急商議第75章 恬然自樂第238章 薩摩藩,綁架成功第147章 一戰定遼?第51章 渡河,渡河第171章 先奪潮州第89章 勝利第23章 伏擊之地第201章 總攻(一)第276章 勸進風潮第128章 拉英第54章 海上武裝,廣西之弊第81章 襲擾第250章 甘陝來攻,打擊土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