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突破方向

計劃再好,也是紙面上的謀劃,老天卻是不會按照誰的意思出牌。這對於所有人都是一樣,緬甸如此,滿清如此,明廷也是。

與緬甸的戰爭並不是現在的主題,朱永興也不想把寶貴的資源用在那裡。雖然計劃在實行中出現了變動,但從實際上的影響來看,卻並不是那麼重大。明軍還無暇與緬甸進行一場大規模戰爭,緬甸也同樣沒有充分的準備。

也就是說,過程顯得並不是太過重要,重要的是結果。只要緬甸構不成威脅,只要賀九義所部能夠抵擋或者壓制住緬甸,他的精力還是主要放在明清的國戰上。至於永曆君臣的安危,在他順利登基後,已經變得不重要了。

現在還有人惦記永曆君臣嗎?有,也是極少數,且不會動搖他的根基。現在還有人想讓永曆重新掌權嗎?有吧,但更是少之又少。一些在新政權中失意者,無職無權,無兵無將,又能掀起多大的風浪?

基於這樣的考慮,朱永興下旨褒獎了賀九義,將其晉爲侯爵,並指示他穩步求進,繼續給緬甸施加壓力。同時,他又命令國安部派出密諜,煽動緬甸境內土酋部落作亂。

緬甸的民族問題由來已久,緬族人口衆多,緬王也出此族,但孟族、撣族等並不十分歸服,在東部和南部的勢力很大。等到百餘年後,東籲王朝沒落,阿瓦城便是被孟族佔領的。所以,充分利用緬甸內部的各族矛盾,以達到不戰而勝的目的,這也是朱永興抄襲後世英國殖民者分而治之的策略。

一個正在沒落的緬甸東籲王朝。朱永興對於莽達敢與明朝強硬的理解,就只能認爲這個傢伙腦袋有問題,妄自尊大的過了頭。試想,一個國家的首都的防禦如此薄弱,還敢對外叫板。不是有病是什麼。

而所謂的議和,一直是在秘密的狀態下進行。明廷敷衍的態度很明顯,連個有官身的使者都沒派,給張維翰的名義美其名曰“布衣相”。清廷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在議和還在討價還價的同時,已經開始了戰略收縮的準備。從西面的保寧。到東邊的大海,戰線實在太長,憑滿清的人力、物力,實在是難以支撐。

但議和不停戰,且明軍的突破方向的選擇。顯然出乎了滿清的意料。不是在新開闢的山東戰場,也不是中腹的荊襄,而是在保寧。從戰略上看,明軍似乎要囊括全川,然後進逼漢中,出營商、洛。

甘陝出精兵,江南多財賦。這似乎是一個衆所周知的道理。明軍已佔江南,再奪西北。便是握有兩利,勝利可期。但這卻是外行人的看法。現在的甘陝幾經戰亂,社會、生產未能恢復。可謂是地方疲弊。而且甘陝人口大量減少,又經過清廷數次抽調綠營,早已不復老秦出精卒的傳統。

況且,四川巡撫高明瞻率部退到保寧後,已經屢次上奏,陳述當面明軍之盛。講說後勤保障的艱難,再三請求放棄四川。退入陝西漢中固守。

也就是說,明軍選擇的突破方向對於滿清來說。並不是要傾力爭奪的地方。能守則守,不能守則退,對於四川,滿清已經是作好了放棄的準備。但準備是準備,滿清並沒有馬上棄守。顯然,他們是想盡量多撐些時候,或者是想把這些將要放棄的地方當作籌碼,儘可能得到其他地方有利的交換。

這就是看問題的角度不同,也是明清雙方目前所處的立場決定的。朱永興並不是需要甘陝的士卒,因爲他已經不相信所謂的地域歧視,但他視甘陝爲自己要光復的失地,不管它是否凋弊。

而敢於出營商、洛,在另一方面也表示明廷渡過了困難時期,或者至少說是困難已經大大緩解。在糧草物資方面,明軍可以採取主動的進攻計劃,而不必再擔心光復地區的民生困頓。

江南、湖廣收穫了一季糧食,而湄、仙地區早已經把收穫的第一季糧食運到了各個需要的地方。籌措來的款項從占城、真臘、暹羅買到了大批物資,足以支撐明軍在一個或兩個方向上採取戰略性的作戰行動。

而從戰局上看,進攻保寧(現閬中)的態勢是非常有利的。晉王李定國在重慶的鎮朔軍,以及由夔東十三家擴充改編的討朔、伐朔兩軍,已經形成了戰略上的包夾之勢。藉助於長江航路的暢通和充足的船隻,機動調兵,足以在進攻方向上形成壓倒性的數量優勢。

…………..

人馬浩浩蕩蕩,在旌旗招展中昂然行進。不時有斥候縱馬馳過,通報着前方的消息。

晉王李定國在隊伍中騎馬而行,不斷地給斥候們下達着命令,而身前身後則是馬蹄聲雜沓,無數鐵騎正滾滾向前。

作爲最先組建的騎兵部隊,鎮朔軍已經擁有了五千驃騎,三千龍騎,以及一萬五千名的步兵。從這個比例上來看,鎮朔軍是明軍中機動能力最強的部隊。

作爲此次作戰行動的主力,李定國率領本部在嘉陵江西岸向北攻擊,鄭王劉體純統討朔軍的兩個師在東岸推進。參謀總部的計劃不僅是攻佔保寧,而是要盡復川北,兵逼漢中。

“川北爲漢中門戶,有川北後得有漢中,無川北不第無漢中。至保寧一隅屯聚清廷糧餉,又兼設文武,爲西南地區滿清唯一立足點,破之乃爲重要。”

對於總參謀部的佈署,晉王李定國深以爲然。當初蜀王劉文秀雖然有些操之過急,但也是看到了川北和保寧的重要性,清軍倚以爲全川、收雲貴之大鎮。所以,他纔要趁勝消除這個威脅。

儘管劉文秀兵敗保寧,卻不可否認在當時來說,他的大策略並沒有多大問題。只不過是在攻打保寧的具體佈置上,犯了輕敵分兵的錯誤。

而現在總參謀部作出收復保寧的計劃,情形與當年又是大不一樣。明軍已收復了四川絕大部分地區,且採取了有力措施經營四川。比如設官安民,組織移民,聯絡土司,加緊屯田,已經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第10章 大勝第36章 史載之降將第18章 緊急商議第40章 三鬼之怒,大理籌劃第64章 變革的威力第110章 勝利的意義第122章 改變的開始第55章 土官表忠誠第185章 情動第59章 名將展威,以勢制敵第132章 名人陰影第130章 無題第179章 榮譽之爭第109章 官員任用第41章 自我否決第264章 山東,江西第129章 縱橫家,中南海第57章 豁賤爲良,成親納妃第41章 大理小吃,蒙化左氏第39章 兵臨大理第205章 兵種重配置第108章 安步當車第9章 決戰第272章 血戰第106章 法陣第86章 接戰第86章 復臺建議第56章 士農工兵商,短視暴斂第62章 倖存者的打擊第3章 絕死一擊第109章 得失,海戰第207章 勝利,鄭家內亂第6章 無題第96章 死地難脫第139章 不妙的前景第54章 不能遺忘的犧牲第47章 齊集元江第64章 計議第105章 二等輔兵第36章 史載之降將第93章 棄城集軍第157章 結束戰爭的嘗試第88章 毒蘑第73章 小朝會第112章 分派,緬使第67章 梆子腔第143章 講武會一第210章 戰局,焦點第89章 進退兩難第245章 天變第20章 緊鑼密鼓第193章 古之借鑑第114章 基礎——制度建設第46章 合擊之前第32章 慧眼識珠善攏絡第34章 石屏擾襲第40章 三鬼之怒,大理籌劃第263章 真假太子,山東於七第138章 廣國公第9章 決戰第102章 再赴下龍第122章 大難臨頭幾人“忠”第191章 新氣象第126章 無題第71章 慘烈第99章 定都之慮,拍賣逆產第119章 不動如山?第12章 命運的安排第135章 得子,變局第22章 血濺跳花節第28章 離心之象第33章 無題第166章 無題第264章 山東,江西第107章 厭炮厭勝?第44章 率軍南下,元江臨戰第235章 鄭軍投靠,清廷退縮第170章 瞻前顧後第133章 退避,專打第66章 移蹕蒙自,積極防禦第264章 山東,江西第23章 伏擊之地第22章 血濺跳花節第116章 不悅的提議第65章 進取廣西,三句讖語第179章 榮譽之爭第3章 安沛入甕第207章 勝利,鄭家內亂第84章 後中先,大海戰第19章 蠱神之誓第16章 不一樣的光復第126章 火力致勝,英國心思第94章 難以抗拒,後宮瑣事第26章 初涉殺場第155章 無題第276章 勸進風潮第74章 東逃,後路第276章 勸進風潮第137章 雄心壯志第84章 失敗之源
第10章 大勝第36章 史載之降將第18章 緊急商議第40章 三鬼之怒,大理籌劃第64章 變革的威力第110章 勝利的意義第122章 改變的開始第55章 土官表忠誠第185章 情動第59章 名將展威,以勢制敵第132章 名人陰影第130章 無題第179章 榮譽之爭第109章 官員任用第41章 自我否決第264章 山東,江西第129章 縱橫家,中南海第57章 豁賤爲良,成親納妃第41章 大理小吃,蒙化左氏第39章 兵臨大理第205章 兵種重配置第108章 安步當車第9章 決戰第272章 血戰第106章 法陣第86章 接戰第86章 復臺建議第56章 士農工兵商,短視暴斂第62章 倖存者的打擊第3章 絕死一擊第109章 得失,海戰第207章 勝利,鄭家內亂第6章 無題第96章 死地難脫第139章 不妙的前景第54章 不能遺忘的犧牲第47章 齊集元江第64章 計議第105章 二等輔兵第36章 史載之降將第93章 棄城集軍第157章 結束戰爭的嘗試第88章 毒蘑第73章 小朝會第112章 分派,緬使第67章 梆子腔第143章 講武會一第210章 戰局,焦點第89章 進退兩難第245章 天變第20章 緊鑼密鼓第193章 古之借鑑第114章 基礎——制度建設第46章 合擊之前第32章 慧眼識珠善攏絡第34章 石屏擾襲第40章 三鬼之怒,大理籌劃第263章 真假太子,山東於七第138章 廣國公第9章 決戰第102章 再赴下龍第122章 大難臨頭幾人“忠”第191章 新氣象第126章 無題第71章 慘烈第99章 定都之慮,拍賣逆產第119章 不動如山?第12章 命運的安排第135章 得子,變局第22章 血濺跳花節第28章 離心之象第33章 無題第166章 無題第264章 山東,江西第107章 厭炮厭勝?第44章 率軍南下,元江臨戰第235章 鄭軍投靠,清廷退縮第170章 瞻前顧後第133章 退避,專打第66章 移蹕蒙自,積極防禦第264章 山東,江西第23章 伏擊之地第22章 血濺跳花節第116章 不悅的提議第65章 進取廣西,三句讖語第179章 榮譽之爭第3章 安沛入甕第207章 勝利,鄭家內亂第84章 後中先,大海戰第19章 蠱神之誓第16章 不一樣的光復第126章 火力致勝,英國心思第94章 難以抗拒,後宮瑣事第26章 初涉殺場第155章 無題第276章 勸進風潮第74章 東逃,後路第276章 勸進風潮第137章 雄心壯志第84章 失敗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