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勝後的思考

逆流伐清

感謝把盞龍血熱,沉默de夏花,老昆明,不是笑笑生,有閒來看書,霹靂火04,修羅小卒,長安四載,相見有是多年,w123q123,莫當真,奸gr,相見有是多年等書友的支持,祝朋友們萬事順意。還有半個多月的衝刺備考,更新較少,還請大家多多諒解。

夜幕降臨,明清兩軍的大戰還在持續。只不過,明軍已經取得了野外戰場上的勝利,此時正在做進攻清軍營寨的準備。

穆裡瑪臉色鐵青,在帳中走來走去,下面站着噤若寒蟬的將領們。外面炮聲隆隆,殺聲震天,他們的心也隨着上下翻騰。

野戰大敗,漢軍死傷最重,驍勇的滿蒙八旗也未能展現騎射無雙、力挽狂瀾的威風,在明軍的陣前撞得頭破血流。如今只剩下六千餘漢軍,不足一千的滿蒙八騎,兵力差距更大,還能固守住營寨嗎?

儘管這些耿藩將領缺乏信心,但卻不敢輕言撤退。他們都清楚,如果營寨不保,那五千迂迴繞襲的騎兵部隊便被切斷了退路。對此,穆裡瑪肯定是不會同意的,甚至他還會指望一邊堅守營寨,一邊緊急召回圖海,內外夾擊,反敗爲勝呢!

如果再有幾千騎兵,哪怕只是兩三千,今天的結果便會不同吧?穆裡瑪來回踱着步,萬分後悔當初作出分兵的決定。明軍戰陣確實嚴密,火力確實兇猛,但今天的戰場上,騎兵還是衝到了陣前,並且在衝擊中對明軍的刺刀兵造成了一定的殺傷。只不過因爲後續無力。才被火槍的輪番射擊所擊敗。

而現在倚寨堅守,或許是唯一能夠扭轉戰局,反敗爲勝的機會了。撤兵是能保住一些實力,可也意味着拋棄了那數千騎兵。當然,也可以把勝利的希望寄託在圖海身上,但那畢竟有些過於理想化了。

信使已經派出。計算時間的話,援軍最快兩三天便能趕回來。營寨還算堅固,木柵、壕溝、刁斗、哨樓等工事俱全。八旗軍自老奴起,行軍打獵,冬則立柵,夏則掘壕,安營紮寨極爲嚴密,這已是傳統。穆裡瑪雖年輕缺乏實戰經驗,但這些固定的東西卻還知之甚深。

兩三天。應該是能夠守得住吧?明軍雖人多勢衆,但離十則圍之的兵法理論,還是很有差距。只是,這防守卻還要依賴這些漢軍兵將了。穆裡瑪想到這裡,即便很想痛罵,甚至是鞭打這些在戰爭上率先潰敗的將領,也只好強忍怒氣,溫言撫慰。

“諸位。勝敗乃兵家常事,適逢小挫。倒不必喪膽怯敵。”穆裡瑪擠出一絲笑容,開口說道:“圖海副都統率鐵騎在外,不日即至。我軍倚堅寨而守,若存死戰之心,難道不能支撐?介時內外夾攻,敵軍豈有不敗之理?”

江元勳等人悄然對視。心中瞭然。穆裡瑪沒有雷霆之怒,自然是要他們繼續死命賣力,抵擋住明軍的攻擊。只是,穆裡瑪好象不太清楚明軍的戰力,出營浪戰是不敵明軍。難道單純防禦便可以了?遠的不說,新會、廣州、梅州,是如何迅速陷落的?營塞堅固,難道比得上青磚石頭建的城池?

咦,這麼說來,明軍的攻堅能力似乎比野戰更強呢!江元勳暗自咧了咧嘴,這不日而至的援軍,怕是等不到了。而僅剩下的這些兵將,恐怕也要在防守營寨時損失殆盡。如果明軍完成了包圍,或許要全軍覆沒也說不定呢!

白顯忠、徐萬耀等人或多或少也有些想法,明軍的堅韌戰鬥和兇猛火力,以及滿蒙八旗的落敗,對他們的心理打擊極大。他們也清楚閩省的形勢十分危險,鄭軍與明軍水師正聯手在沿海進攻,耿藩兵馬此番配合滿蒙八旗,派出的可是大部主力,一旦損失慘重,以後如何抵擋明軍的攻勢?就算他們能逃脫一死,可兵馬沒有了,耿精忠還能饒了他們?

按他們的想法,也不是馬上就棄寨而逃,而是留條後路。如果眼見抵擋不住,那便後撤保存些力量,而不是穆裡瑪所主張的死守。可想法歸想法,卻不敢在此時提出,因爲他們是奴才,主子的話哪能不聽?

穆裡瑪對江元勳等人的沉默很是惱火,臉色沉了下來,厲聲道:“爲了皇上,爲了大清國,我意已決,死戰不退。傳令下去,有畏縮不前者,斬!有擅言後退者,斬!驚慌失措、亂我軍心者,斬……”

一連串陰狠的“斬”從穆裡瑪口中迸出,顯示着他的決心,卻也將這些清軍推入了死地。眼見事已至此,江元勳等人再心中不願,也只得與滿蒙八旗的將領一起轟然應喏。

……….

大大小小的火炮被推了上來,黑壓壓的炮口直指清軍的營寨,炮兵呼喝指揮的聲音到處都是。

攻城拔寨,對於明軍來說已經算不上什麼困難的任務,只是由於時間緊,才採取了最沒有技術含量的打法——炮轟。

各部明軍在調動,白天廝殺中沒有什麼損失的一個師擔任主攻,魏君重所率的第一師只負責警戒和防禦,趁此時間可以進行一下休整和補充。

雖然在野戰中獲勝,並且抵擋並擊敗了滿蒙八騎的衝擊,但魏君重臉上的神情卻不見喜悅,而是皺着眉頭在苦思,旁邊的小桌上放着剛剛統計上來的死傷數字。

這次野戰不是結束,而是開始。日後對陣騎兵的戰鬥還會有很多,且不會再是區區千餘騎兵,對於今天作戰的評價,以後作戰的改進,魏君重這個主將必然要考慮很多。

“刺刀有點短,盔甲還不夠堅固,火炮的威力今天也沒有完全發揮……”作爲魏君重的老搭襠,軍校的同學,第一師的參謀長,許名臣是有話就說,一點也不藏掖。

魏君重對此已經習以爲常,也正是有這樣直言不諱的建議,第一師才能不斷改進調整,成爲明軍的頭號精銳。

“看來,殿下起初所設的長矛兵還是正確的?”魏君重並沒有馬上確定,而是用疑問的口氣反問道:“但如果是在既設的陣地上迎敵,火炮的數量多一些,威力又得以充分發揮,刺刀兵的存在不僅能抵擋騎兵衝擊,還能加強火槍射擊的強度吧?”

許名臣沉吟不答,他知道魏君重在想什麼,攻城拔寨是用不上他們了,可對陣那支分兵的清軍騎兵,應該還是他們的任務吧?這榮譽,當然是必定要爭取的。

…….(未完待續。。)

第270章 操切之心第191章 新氣象第83章 北望第23章 伏擊之地第22章 響應配合第104章 報應第44章 率軍南下,元江臨戰第57章 接駕第88章 毒蘑第114章 基礎——制度建設第104章 廣西,水西第78章 聯合部隊,籌劃大局第4章 有女名夢珠第49章 清軍的迂迴第57章 遠方的厚望第14章 真儒,自虐?第148章 未來戰略,死戰大勝九十六章 進口機晉王決定第171章 先奪潮州第150章 變革大潮第2章 鬥熊救美第135章 漢服傣家女第45章 元江接觸戰第256章 威懾重慶,王旗所至第29章 宗室儀仗第125章 反攻之前第125章 吏治,公學第77章 夔東十三家第137章 廣東戰局推想第202章 總攻(二)第43章 鞏昌王的選擇第138章 廣國公第131章 東征救民第38章 突破方向第39章 兵臨大理第57章 接駕第274章 定江南,見士紳第129章 僱傭海軍,新皇新象第277章 登基即位,人生之巔第99章 定都之慮,拍賣逆產第123章 起駕北上第59章 無題第84章 搶灘登陸第118章 金殿傳臚第105章 軍屬優待,女科第20章 三鬼的人生巔峰第89章 進退兩難第55章 滇緬戰事第143章 講武會一第161章 廣州戰役(七)第6章 無題第62章 亂汝心智,海上感慨第133章 退避,專打第144章 空前激勵第83章 北望第133章 退避,專打第245章 天變第272章 血戰第74章 東逃,後路第218章 江南名士?第27章 詐取緬關第159章 中華輝煌第182章 無題第49章 清軍的迂迴第23章 伏擊之地第71章 局部——大局第232章 連勝,人頭取悅第44章 率軍南下,元江臨戰第36章 領悟第106章 女人能頂半邊天第75章 恬然自樂第36章 坦白,困城聚殲第97章 草創的軍情司第144章 主次之分第142章 川中形勢第150章 再戰新會(三)第7章 思想理論,倭國來使第192章 戰爭年代的約定第54章 再退第123章 光復昆明第210章 戰局,焦點第28章 封官兒第71章 慘烈第151章 鼎革,隨想第90章 俘虜處置第10章 慷慨陳詞第55章 地、鹽武器,民爵授封第97章 唯一生路第86章 接戰第223章 軍制改革,拉攏分化第3章 安沛入甕第143章 移外充內,以內實外第67章 梆子腔第97章 草創的軍情司第163章 廣州戰役(九)第55章 地、鹽武器,民爵授封第49章 隔絕元江,衆軍合擊第270章 操切之心第71章 局部——大局第55章 地、鹽武器,民爵授封
第270章 操切之心第191章 新氣象第83章 北望第23章 伏擊之地第22章 響應配合第104章 報應第44章 率軍南下,元江臨戰第57章 接駕第88章 毒蘑第114章 基礎——制度建設第104章 廣西,水西第78章 聯合部隊,籌劃大局第4章 有女名夢珠第49章 清軍的迂迴第57章 遠方的厚望第14章 真儒,自虐?第148章 未來戰略,死戰大勝九十六章 進口機晉王決定第171章 先奪潮州第150章 變革大潮第2章 鬥熊救美第135章 漢服傣家女第45章 元江接觸戰第256章 威懾重慶,王旗所至第29章 宗室儀仗第125章 反攻之前第125章 吏治,公學第77章 夔東十三家第137章 廣東戰局推想第202章 總攻(二)第43章 鞏昌王的選擇第138章 廣國公第131章 東征救民第38章 突破方向第39章 兵臨大理第57章 接駕第274章 定江南,見士紳第129章 僱傭海軍,新皇新象第277章 登基即位,人生之巔第99章 定都之慮,拍賣逆產第123章 起駕北上第59章 無題第84章 搶灘登陸第118章 金殿傳臚第105章 軍屬優待,女科第20章 三鬼的人生巔峰第89章 進退兩難第55章 滇緬戰事第143章 講武會一第161章 廣州戰役(七)第6章 無題第62章 亂汝心智,海上感慨第133章 退避,專打第144章 空前激勵第83章 北望第133章 退避,專打第245章 天變第272章 血戰第74章 東逃,後路第218章 江南名士?第27章 詐取緬關第159章 中華輝煌第182章 無題第49章 清軍的迂迴第23章 伏擊之地第71章 局部——大局第232章 連勝,人頭取悅第44章 率軍南下,元江臨戰第36章 領悟第106章 女人能頂半邊天第75章 恬然自樂第36章 坦白,困城聚殲第97章 草創的軍情司第144章 主次之分第142章 川中形勢第150章 再戰新會(三)第7章 思想理論,倭國來使第192章 戰爭年代的約定第54章 再退第123章 光復昆明第210章 戰局,焦點第28章 封官兒第71章 慘烈第151章 鼎革,隨想第90章 俘虜處置第10章 慷慨陳詞第55章 地、鹽武器,民爵授封第97章 唯一生路第86章 接戰第223章 軍制改革,拉攏分化第3章 安沛入甕第143章 移外充內,以內實外第67章 梆子腔第97章 草創的軍情司第163章 廣州戰役(九)第55章 地、鹽武器,民爵授封第49章 隔絕元江,衆軍合擊第270章 操切之心第71章 局部——大局第55章 地、鹽武器,民爵授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