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講武會一

“岷殿下既賞識,又豈有推拒之理。”李定國已經知道了劉震的決定,也就順水推舟,溫言撫慰,“岷殿下開拓進取,英武不凡,追隨於他,確是建功立業之上選。爲父率軍逶迤於邊外蠻荒,也實是暮氣深沉,未有當年之勇。”

劉震猶豫了一下,說道:“義父乃是憂心主上,卻不是暮氣深沉。岷殿下常言:義父是蓋世英豪,與延平郡王是這個時代最偉大的人物,是華夏的民族英雄。數百年後,義父與延平郡王的英名也會千古傳唱,受到萬衆敬仰。”

“岷殿下真是如此說的。”李嗣業站在一旁,一直沒有作聲,此時卻忍不住先於李定國發話。

劉震點了點頭,望着李定國說道:“殿下確是對義父讚譽極盛,說只有義父指揮的軍隊,能組織大規模運動戰和殲滅戰,敢和八旗勁旅死磕。義父兩蹶名王的戰例,在講武會上便被仔細研究討論過。”

提到自己最得意的戰績,又聽到這麼高的讚譽,李定國微微一笑,不由心中喜悅,只是——“講武會?這又是岷殿下弄出來的,是個什麼,什麼所在?”

劉震如實解釋了一番,轉頭向外看了看天色,說道:“今晚便有講武會,義父和義兄,不若去看看?”

“岷殿下是宗室貴戚,嬌生——那個足不出戶,所講也不過是書中內容,聽之無益。”李嗣業很隨意地搖頭,但立刻招到了李定國的斥責。

“書中自有乾坤,豈是你能妄自揣測的。”李定國對義子劉震能溫方相向,對親生兒子卻是疾顏厲色,“爲父不讀《孫子兵法》,豈能有所成就。你見書即惡,終是難成大器。”

李嗣業被罵得面紅耳赤,低頭不語。劉震想張口勸說,卻被李定國揮手止住。

沉吟了一下,李定國似乎有了決定,擡頭說道:“既有岷殿下講說,去聽聽也無妨。天眷神授嘛,必有驚人之語。”

劉震只是隨口一說,卻沒想到李定國竟然真的要去,心中暗暗叫苦,囁嚅着說道:“義父身份貴重,威名遠播。衆將必不敢失了禮數,心中惴惴,恐就不敢暢所欲言——”

李定國看着劉震爲難的表情,不禁嘿然一笑,說道:“這有何難,爲父便服掩面,再去得稍晚些,只在後面靜聽,不插嘴便是。”

………….

今天不打算講戰例了,最主要的是還是扭轉當前明軍將領的作戰策略,從根本上改變戰術打法。還有,再講講攻略安南的好處,講得透一些,執行政策就會更主動,更堅決。

朱永興隨手翻看着自己擬定的提綱,加深下印象,等到楊國驤告知時間已到,這才放下紙張,走上前去。

等到李定國穿着普通軍官的衣服,用袖子半掩着臉,在劉震的遮擋下進入會場的時候,朱永興已經講了一會兒,也沒有注意到悄悄躲在後面的這兩個人。

“……兩種觀點都不對,都不現實。一種是必亡論,一種是速勝論。前者產生妥協傾向,後者產生輕敵傾向……歷史的教訓已經告訴我們,內訌和分裂是自取滅亡之道,把對外的目光轉到對內,更是愚不可及,是親者痛仇者快的蠢事。而門戶之見,恰恰是造成這一切的罪魁禍首……”

“……要想戰勝並消滅韃虜,最重要的條件便是團結,團結所有反抗清軍的、有紀律的、不害民擾民的武裝。不管他們之前是什麼來歷的隊伍,只要具備以上的特徵,我們都要誠心接納,一視同仁,使聚集在中興大明旗幟下的力量越來越大,越來越強。攘外必先安內,那是狗屁論調,那是用大義名份作掩護的賣國行徑。嚴重點說,做了清廷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情,幫了清廷的忙,難道不可稱之爲漢奸……”

李定國皺起了眉頭,岷殿下也爆粗口呢,還有,這門戶之見難道不是批判的是自己?嗯,岷殿下並沒有看到自己,想是有感而發,而不是特別針對。

“事易時移,敵強我弱,這戰爭的打法也應有所轉變。深溝高壘、層層設防、專靠防禦工事的陣地戰,實質上是與優勢清軍的消耗戰,最終的結果極可能是我軍越打越少,越打越弱。當然,事無絕對,這並不是要放棄一切重要的軍事地點,對於某些地點,只要有利,就應配置陣地戰。但是轉換全局的戰略方針,必然還是運動戰……”朱永興的聲音在廳堂中迴盪,書記官在刷刷作着記錄,以後這將編入教材,由別人再度講解。

運動戰啊,我擅長,只是不知道跟岷殿下所說的是不是一樣。李定國摸着下巴上的鬍鬚,聽出了些許興致。

“……我們的主力要習慣於在變動不定的戰線上作戰,迅速地前進和迅速地後退,迅速地集中和迅速地分散,擾敵、誘敵、疲敵相結合,目的是能在一個相對狹小的地域內集中兵力,形成局部的優勢,然後進行殲滅戰。”

朱永興拿起白灰塊,在黑板上畫了簡略的滇省地圖,指點着說道:“永昌、大理、姚安、楚雄、昆明……清軍兵力雖多,但除了分佈於這些城市要點的守軍外,其機動兵力其實不過四五萬人,如果大舉出動,所耗錢糧,所需輔兵,都是個相當大的數字,更非短時間內能夠準備完全。換而言之,清軍佔據了大半個滇省,也分薄了兵力,各處守軍或者守有餘,但攻絕對不足。這對我軍是有利的條件,如果準備充分,行動隱秘,攻擊猛烈而迅速,聚力攻其一點,是完全有希望成功的。”

話是如此,但面對堅城,如何能做到迅速?李定國微微搖了搖頭,覺得朱永興有些異想天開,紙上談兵。

“攻取堅城的辦法我已經有了,但現在還不是攻城拔寨的時候,所以暫時保密。”朱永興拿起根小竹棍,笑着敲打着黑板上的地圖,“等時機一到,就要把這條清軍構築的長蛇截成數段,讓堅城變成清軍的牢籠和墳墓。”

聽衆們發出一陣笑聲,起了一陣騷動。

第82章 調整佈署第231章 荊襄劇變第67章 梆子腔第2章 無題第222章 戰雲壓福州,救與不救?第42章 忠心迎駕無功回第44章 清軍名將張勇第125章 反攻之前第39章 聖意第79章 最親近的密諜第78章 聯合部隊,籌劃大局第99章 太子中毒,水西殲敵第223章 軍制改革,拉攏分化第18章 天馬行空的設想第185章 情動第117章 斷臂?第91章 軍隊建設第7章 歡歌暢飲第23章 暹羅國情第8章 依城挫敵第25章 山東攻略第244章 召見,山東於七第119章 棄滇,假投誠第228章 善用人,攻向變第26章 提點第13章 打壓縉紳第96章 各有安排第122章 大難臨頭幾人“忠”第59章 援軍?援軍?第212章 鄭經的決定第70章 正面決戰第34章 攀龍附鳳,議和煙幕第117章 困難的基礎工程第139章 阿珠的心事第21章 再見暹羅使者第14章 真儒,自虐?第51章 渡河,渡河第131章 諸事繁雜第118章 金殿傳臚第108章 各懷心思第132章 廣西之變第115章 術業有專攻第95章 初印象第33章 無題第42章 死地反叛,土官投效第27章 攻城第125章 軍人婚配第57章 遠方的厚望第106章 女人能頂半邊天第32章 魚龍白服第136章 進逼鬆錦,政府措施第129章 縱橫家,中南海第9章 世子殿下?第31章 段氏遺族第127章 難得的閒適第44章 三人軍事團第185章 情動第60章 歸藩之議第87章 潛入襲城第234章 香溪口阻擊第16章 不一樣的光復第174章 奇襲潮州第8章 越猜測越神秘第26章 提點第119章 棄滇,假投誠第119章 棄滇,假投誠第68章 正戰穩進第159章 中華輝煌第4章 有女名夢珠第248章 下臺階,謀劃第85章 無題第102章 轟擊第117章 籌劃反攻第244章 召見,山東於七第89章 進退兩難第107章 擁立,會晤第252章 三桂低頭第25章 三鬼之謀第87章 水西局勢第98章 我認得你第268章 南京城破,攻打滿城第84章 搶灘登陸第147章 一戰定遼?第12章 命運的安排第249章 殿下不易,酒後點透第111章 轟擊,破陣第29章 宗室儀仗第203章 總攻(三)第92章 無題第115章 緬甸的條件第273章 潰敗第10章 慷慨陳詞第121章 皇帝不行,我行第121章 西北大戰略第49章 隔絕元江,衆軍合擊第206章 降明不降鄭,決戰第167章 鄭家來人第134章 非奇襲,即決戰第238章 薩摩藩,綁架成功第38章 巧取龍尾關
第82章 調整佈署第231章 荊襄劇變第67章 梆子腔第2章 無題第222章 戰雲壓福州,救與不救?第42章 忠心迎駕無功回第44章 清軍名將張勇第125章 反攻之前第39章 聖意第79章 最親近的密諜第78章 聯合部隊,籌劃大局第99章 太子中毒,水西殲敵第223章 軍制改革,拉攏分化第18章 天馬行空的設想第185章 情動第117章 斷臂?第91章 軍隊建設第7章 歡歌暢飲第23章 暹羅國情第8章 依城挫敵第25章 山東攻略第244章 召見,山東於七第119章 棄滇,假投誠第228章 善用人,攻向變第26章 提點第13章 打壓縉紳第96章 各有安排第122章 大難臨頭幾人“忠”第59章 援軍?援軍?第212章 鄭經的決定第70章 正面決戰第34章 攀龍附鳳,議和煙幕第117章 困難的基礎工程第139章 阿珠的心事第21章 再見暹羅使者第14章 真儒,自虐?第51章 渡河,渡河第131章 諸事繁雜第118章 金殿傳臚第108章 各懷心思第132章 廣西之變第115章 術業有專攻第95章 初印象第33章 無題第42章 死地反叛,土官投效第27章 攻城第125章 軍人婚配第57章 遠方的厚望第106章 女人能頂半邊天第32章 魚龍白服第136章 進逼鬆錦,政府措施第129章 縱橫家,中南海第9章 世子殿下?第31章 段氏遺族第127章 難得的閒適第44章 三人軍事團第185章 情動第60章 歸藩之議第87章 潛入襲城第234章 香溪口阻擊第16章 不一樣的光復第174章 奇襲潮州第8章 越猜測越神秘第26章 提點第119章 棄滇,假投誠第119章 棄滇,假投誠第68章 正戰穩進第159章 中華輝煌第4章 有女名夢珠第248章 下臺階,謀劃第85章 無題第102章 轟擊第117章 籌劃反攻第244章 召見,山東於七第89章 進退兩難第107章 擁立,會晤第252章 三桂低頭第25章 三鬼之謀第87章 水西局勢第98章 我認得你第268章 南京城破,攻打滿城第84章 搶灘登陸第147章 一戰定遼?第12章 命運的安排第249章 殿下不易,酒後點透第111章 轟擊,破陣第29章 宗室儀仗第203章 總攻(三)第92章 無題第115章 緬甸的條件第273章 潰敗第10章 慷慨陳詞第121章 皇帝不行,我行第121章 西北大戰略第49章 隔絕元江,衆軍合擊第206章 降明不降鄭,決戰第167章 鄭家來人第134章 非奇襲,即決戰第238章 薩摩藩,綁架成功第38章 巧取龍尾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