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暫時相安

法國傳教士白晉在他所着的《康熙帝傳》中曾講道:“事實上,韃靼人(滿人)在征服明帝國的過程中,幾乎沒有付出任何代價,而是漢人互相殘殺,加上漢人中最勇敢的人,反而爲了滿洲人去反對他們本民族而戰。”

吳三桂就是這些所謂的“最勇敢”的漢人中“最傑出”的一個。事實上,在大清取得江山的過程當中,吳三桂出力最多,功勞最大。

而一旦棄了道義信條,同胞的生命,在他眼裡就成了一具具成全自己功績的道具。出於一種特殊的心理,面對自己的同胞,他比滿洲人下手還黑,手段還殘暴。這裡面也許掩藏着這樣一個心理學的真實,那就是,這類舉動正是爲了掩飾吳三桂內心的負罪感、恐懼感和痛苦。

瓦解敵人最有效的手段是優待俘虜,也有那麼一句很有名的話,“對抵抗的敵人毫不留情,對屈膝跪下的要用雙手扶起”。

朱永興心中恨不得把吳三桂、尚可喜之流千刀萬剮,卻也知道他們如果投誠,能大大加快這場戰爭的進程,能少死成千上萬的士兵和百姓,能極大地減少破壞。但他總是覺得不甘,沒有體現出正義,這也是他的一個心結。

但針對投誠、起義、反正的政策已經制定並頒佈,朱永興便不會輕易出爾反爾,爲明軍,爲自己多樹頑抗到底也不投降的敵人。

首鼠兩端,目光短淺,就如同歷史上造反時,勢如破竹的吳軍在長江南岸按兵不動,以此向清廷表明他並不是想真的反叛,以爲可以嚇倒小皇帝。達到“裂土罷兵”的目的。

“吳賊已非我軍之敵也。”朱永興經過與屬下的商議,決定暫時不對吳三桂窮追猛打。

目前西南的形勢因爲吳三桂的退避而有了很大的改變,廣西戰場變得重要起來。而吳三桂退入貴州,依然是兩面受氣的地位,在地瘠民窮的黔省,清廷又控制着錢糧。也不會有什麼發展的前途。先打主要之敵,再破次要之敵,還要兼顧着四川和海外的攻掠經營,暫時與吳軍兩不相犯,卻也符合整體利益。

而且,朱永興還有別的企圖。一是爲水西贏得繼續生存的機會;二是通過貴州吳三桂獲取商品,在海貿中大賺特賺。

清廷實行沿海遷界後,等於是完全中斷了對外貿易。象瓷器、絲綢、茶葉等商品,都是暢銷海外。能夠賺取巨大利潤,且是雲南一地難以滿足所需的,

當整個中國成了一個封閉的市場,海外國家不得其門而入,只能通過海防、西貢獲取所需商品時,利潤會有多麼巨大,用腳也能想到。

“江西瓷器,江南絲綢。內地的茶葉……”朱永興扳着指頭一一訴說,“吳賊困於錢糧。如果有這樣一條發財之路,想必是不會拒絕。而且,這也將是我軍不繼續進攻的前提條件之一。”

張維翰認真地聽着,適時地插上一句,“據我觀察,劉玄初此人對吳賊極爲失望。對殿下卻是愈加欽服,似可用也。”

朱永興想了想,說道:“還是要謹慎小心,多加考察。嗯,看他以後的表現吧。在吳賊身邊多個耳目,也總是好的。”

張維翰只是建議,與劉玄初的交情也不是太深,也便不再提此事。

“吳賊將張勇當成替罪羊,張勇會如何做?”既然吳三桂的主力已經移師曲靖,那收復昆明便不必等到各軍全部就位,張勇只有兩千多雜牌兵丁,保衛昆明是肯定做不到的,但朱永興還是有些擔心他狗急跳牆,做出什麼放火破壞之類的事情。

“一是與城偕亡,二是反正投誠。”張維翰說完之後,覺得和沒說差不多,作爲一個謀士,自然應該爲主上做出最可能的判斷,而不是模棱兩可,便又補充道:“投誠的可能性居多。畢竟其所領兵丁非嫡系,人心不齊,我大軍壓境,即便其想死忠清廷,也有不甘心戰死的屬下。”

張勇會投誠嗎?這個在歷史上忠於清廷,不爲吳三桂所拉攏,藉故調往他地,又爲清廷平定吳三桂造反立下大功的傢伙。朱永興沉思良久,並不能確定,但箭在弦上,催促軍隊進逼昆明的命令已經下達,他只能祈禱被光復的昆明不是一片廢墟了。

…………

吳三桂,你夠狠。此時的張勇站在昆明城頭,恨得咬牙切齒,卻是無可奈何。一陣陣悲涼之感襲上心頭,張勇不知道自己是如何陷入此等困境的。

兩千多雜牌軍守衛昆明,抵擋從三面包圍而來的數萬明軍,這是不用想便知道結果的事情。守不成,而曲靖的吳軍不僅不會支援,還切斷了他的退路,非置他於死地,纔好向朝廷交代。

張勇當然知道吳三桂是不會給他逃出去向朝廷說明事情原委的機會。死人是不會開口的,如果嚮明軍投降,他就是叛將,所說的也不會爲朝廷所採信。更何況西南形勢已變,朝廷還需要吳三桂的力量來抗衡明軍。雖然已經對吳三桂有了疑心,但卻不會在準備完畢前發動太早,以免驚動吳三桂,把事情弄糟。

也就是說,朝廷對吳三桂肯定會採取安撫之策,不會因爲他張勇而有所改變。自己算什麼,什麼也不是。吳三桂拿自己當替罪羊,朝廷也會捏着鼻子承認,最好的結果不過是以後或許會爲自己平反,用一個虛名來收買人心。

“大人。”一個將領走了上來,神情緊張,報告道:“明軍已經離西門不足三十里,旗號是僞晉王。”

李定國啊,這是要來報失地之仇的。僞宗室將這一榮譽給了他,倒是胸懷寬廣,或者說明僞宗室已經掌握大局,並不擔心李定國因有復城之功而對自己構成威脅。

張勇擺了擺手,示意這個將領下去,卻並未下達任何命令。看着這個將領欲言又止的神情,以及離去的背影,張勇露出了一絲冷笑。城中兵將已不可靠,自己豈不知道他們的心思。

………(未完待續。。。)

第110章 宗室臨陣第12章 命運的安排第27章 攻勢與牽制第108章 安步當車第97章 草創的軍情司第147章 一戰定遼?第6章 暹羅來使第259章 出乎意料的棄城第136章 夢珠的憧憬第42章 死地反叛,土官投效第53章 彩金之望,降爵小懲第153章 鋒指廣州第192章 戰爭年代的約定第12章 不平等條約第177章 當兵吃糧?第20章 三鬼的人生巔峰第69章 雨季之威第247章 兵至衡陽,說客第241章 兵進湖南,建寧誥命第48章 大戰(二)楔子第134章 漢化土司第77章 突破,崩潰第149章 討伐安南第56章 張勇的決定第80章 教士保羅第80章 教士保羅第80章 特殊人才第129章 縱橫家,中南海第67章 排除萬難第83章 棄城之議第55章 地、鹽武器,民爵授封第11章 杭州,西湖第137章 雄心壯志第91章 外交,內政第34章 石屏擾襲第88章 魯王移驊,三桂調兵第14章 篡改聖旨?第168章 多番的降將第247章 兵至衡陽,說客第23章 暹羅國情第226章 志在天下,吳、孫反應第129章 限期的安南攻略第31章 未聞駝鈴馬幫來第55章 地、鹽武器,民爵授封第160章 大結局第134章 非奇襲,即決戰第160章 廣州戰役(六)第118章 極度震駭第71章 慘烈第130章 聚而殲之第14章 感情是睡出來的第8章 越猜測越神秘第29章 再提議和第41章 自我否決第82章 勝利的標誌第163章 廣州戰役(九)第129章 限期的安南攻略第155章 無題第13章 元江籌謀與少保勸諫第114章 赤膊狂殺第118章 金殿傳臚第275章 商稅,勸進第157章 結束戰爭的嘗試第144章 講武會二第97章 唯一生路第159章 廣州戰役(五)第24章 烽起石屏第66章 棄險第121章 暫時相安第124章 授課第94章 思考方法第259章 出乎意料的棄城第164章 廣州戰役(十)第148章 未來戰略,死戰大勝第72章 攻守結合第78章 破路第179章 榮譽之爭第220章 增兵向北,鄭軍不穩第130章 聚而殲之第148章 元江那氏第73章 小朝會第117章 困難的基礎工程第76章 再棄險要?第31章 未聞駝鈴馬幫來第14章 真儒,自虐?第38章 突破方向第61章 下龍開發,年節說客第144章 空前激勵第32章 賜名白族第74章 東逃,後路第121章 西北大戰略第24章 海外助力第206章 降明不降鄭,決戰第220章 增兵向北,鄭軍不穩第202章 總攻(二)第147章 隱晦密信,糾結於心第90章 援助水西第18章 緊急商議第47章 大戰(一)
第110章 宗室臨陣第12章 命運的安排第27章 攻勢與牽制第108章 安步當車第97章 草創的軍情司第147章 一戰定遼?第6章 暹羅來使第259章 出乎意料的棄城第136章 夢珠的憧憬第42章 死地反叛,土官投效第53章 彩金之望,降爵小懲第153章 鋒指廣州第192章 戰爭年代的約定第12章 不平等條約第177章 當兵吃糧?第20章 三鬼的人生巔峰第69章 雨季之威第247章 兵至衡陽,說客第241章 兵進湖南,建寧誥命第48章 大戰(二)楔子第134章 漢化土司第77章 突破,崩潰第149章 討伐安南第56章 張勇的決定第80章 教士保羅第80章 教士保羅第80章 特殊人才第129章 縱橫家,中南海第67章 排除萬難第83章 棄城之議第55章 地、鹽武器,民爵授封第11章 杭州,西湖第137章 雄心壯志第91章 外交,內政第34章 石屏擾襲第88章 魯王移驊,三桂調兵第14章 篡改聖旨?第168章 多番的降將第247章 兵至衡陽,說客第23章 暹羅國情第226章 志在天下,吳、孫反應第129章 限期的安南攻略第31章 未聞駝鈴馬幫來第55章 地、鹽武器,民爵授封第160章 大結局第134章 非奇襲,即決戰第160章 廣州戰役(六)第118章 極度震駭第71章 慘烈第130章 聚而殲之第14章 感情是睡出來的第8章 越猜測越神秘第29章 再提議和第41章 自我否決第82章 勝利的標誌第163章 廣州戰役(九)第129章 限期的安南攻略第155章 無題第13章 元江籌謀與少保勸諫第114章 赤膊狂殺第118章 金殿傳臚第275章 商稅,勸進第157章 結束戰爭的嘗試第144章 講武會二第97章 唯一生路第159章 廣州戰役(五)第24章 烽起石屏第66章 棄險第121章 暫時相安第124章 授課第94章 思考方法第259章 出乎意料的棄城第164章 廣州戰役(十)第148章 未來戰略,死戰大勝第72章 攻守結合第78章 破路第179章 榮譽之爭第220章 增兵向北,鄭軍不穩第130章 聚而殲之第148章 元江那氏第73章 小朝會第117章 困難的基礎工程第76章 再棄險要?第31章 未聞駝鈴馬幫來第14章 真儒,自虐?第38章 突破方向第61章 下龍開發,年節說客第144章 空前激勵第32章 賜名白族第74章 東逃,後路第121章 西北大戰略第24章 海外助力第206章 降明不降鄭,決戰第220章 增兵向北,鄭軍不穩第202章 總攻(二)第147章 隱晦密信,糾結於心第90章 援助水西第18章 緊急商議第47章 大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