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雪中送炭

——????運氣,實在是個奇妙的東西。歷史上,滿清滅明,在很大程度上,在很多事件上,都表現出這個奇妙東西的作用。

真的有什麼氣數這個東西嗎?朱永興不明白,爲何老天不長眼,爲何要讓文明被野蠻摧毀,爲何要讓神州淪於黑暗,爲何要讓中華從此走向愚昧和落後?

但現在,運氣似乎被他奪了回來,中華的氣運也逐漸掌握在他的手中。他更相信了那句話“運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

“宗守義幹得好。”朱永興接到湄、河總督宗守義的奏報後,不禁脫口稱讚,精神也爲之一振。

儘管扶持傀儡、掌控他國的手段是朱永興在安南所最先使用的,並且把這套思想進行了傳授,特別是對維持開拓海外領地的宗守義,更是言傳身教,書信不斷。但此次宗守義策劃並實施的行動,依然令朱永興感到欣慰,感到振奮。

真臘(現柬埔寨全境,包括泰、寮、越三國之部份地區)之前夾在暹羅和南阮之間,成爲兩國爭雄的舞臺。南阮失敗,王室流亡於明境,北鄭取而代之;暹羅王室內訌,亦無力再施加軍事壓力。所以,現在的真臘,成爲了明朝與北鄭爭奪的對象。

從總的實力來看,明朝的實力是強大的,但從局部比較,明朝在中南半島的駐軍數量則顯得不足。特別是水師大部北調,滇省兵力又多集結於滇緬邊境,在中南半島便只能憑湄公、河仙兩省的五六千人馬,以及安南佔領區的數千士兵。

雖然如此。面對明朝的強大,北鄭依然是不敢輕易起釁的,但在真臘的爭奪中卻可以既擴大疆域,又可以儘量避免與明朝的衝突。畢竟真臘是個弱國,誰得到便是誰的。就看誰下手更快了。

基於這樣的形勢,宗守義在不放棄爭奪真臘的前提下,隱忍並放緩了一舉制服真臘的計劃。在真臘再次爆發王位之爭後,宗守義命令宜川伯高啓隆調動大部兵力,並聯合猛山克族央部的兩千精壯勇士,悍然出兵。而北鄭也不失時機地介入真臘內亂。希望擴大疆域。

果斷而兇猛,明軍的兵力雖然比北鄭少,但在氣勢上卻不落下風。因此,在這場趁內亂而出兵的干涉行動中,明軍與北鄭算是各有所得。以雙方的默契瓜分而收場。

從此,真臘一分爲二,明軍擁立匿螉秋爲王,北鄭則擁立匿螉嫩爲王,各自都得到了大片的土地和無數的百姓。

都很聰明,朱永興越發對北鄭的新進鄭根刮目相看。立傀儡似乎比不上吞併更霸氣,更強勢,但卻有自身的優勢。那便是能儘量減少當地民衆反抗的情緒,不需動用太多的兵力,耗費太多的時間才能夠穩定秩序。

可見宗守義對現在的大形勢有着很清醒、透徹的理解。不是那種貪圖眼前功勞,卻給主上惹下身後麻煩的官員。不必太多的投入,便取得了這樣理想的成果,朱永興自然十分地讚賞。

而鄭根也扶持傀儡,則顯示出了他的沉着和冷靜。按照現在鄭氏的實力,完全可以直接將真臘納入版圖。但後果便是要直接面對明國和暹羅。明國和暹羅也會認真對待這個威脅。保留真臘的名義,並且派駐的兵力不足以令明國和暹羅如芒刺在背。就象保留着占城國這個緩衝一樣,北鄭並不想引起明國的太大注意。更無意與明國刀兵相見。

恭順奉上,隱忍待機?朱永興判斷北鄭採取的是歷史上大多數明朝的藩屬國一樣的策略。明國強盛時都乖得象孫子,以恭謹換取好處;一旦明國衰弱,便小動作不斷,甚至有野心大爆發者。

但朱永興仔細思索,又綜合其他情報,覺得又不完全是這樣。北鄭與荷蘭人早就有交往,第三次南征時使用了荷蘭的火炮,並且有荷蘭的戰艦助陣,近階段似乎更加密切了。顯然,在隱忍恭順的背後,北鄭似乎還有藉助西夷壯大自己的跡象。

在將近半個世紀的南北惡鬥中,北鄭動員兵力最高達十萬,而地廣人稀的南阮常備兵力則只有兩萬人左右。但南阮大量購買西夷火器,並引進了葡萄牙的鑄炮作坊。依靠着火器之利,南阮如果不是被明軍和法國削弱,按照原來的歷史,北鄭應該不會輕易取得勝利的。

相信在南北戰爭中,北鄭也意識到了火器的厲害,現在尋求與西夷的進一步交往與合作,要針對的目標也很明顯,正是日漸強大且充滿擴張慾望的明國。

雖然北鄭的綜合實力無法與明國相比,但卻是明國在中南半島擴張的唯一阻礙了。按照朱永興的思維模式,北鄭已經被列爲首要攻打的對象。

其實,令朱永興感到振奮的不僅僅是海外領地的擴張,而是錢糧的收穫。不管國家是強是弱,不管民衆是富是貧,在封建社會裡,絕大多數的國王和王室都是富有的。流亡的南阮王室如此,被明軍控制的水真臘也是如此。宗守義搜刮到的糧食和錢財,可算是解了朱永興的燃眉之急。

雖然朱永興殫精竭慮地想出了很多辦法來解決財政問題,但卻需要一段時間方能見效,而這筆意外錢糧的獲取,無疑將使朝廷能挺過這個比較困難的時期。按照比較傳統的話來說,宗守義可謂是“深得朕心”。按照朱永興的思維,需要的時候便會有,這不是運氣又是什麼?

“北地的百姓應該能熬過這個冬天了。”朱永興慨然嘆息,提筆在拔付賑濟的文件上簽字蓋章。

財政缺口便是在如何安置北地百姓上,哪怕是至少不餓死、少凍死,也是朝廷的絕大善舉。至於軍需,戶部已經計算過,是能夠支撐到明年開春的。而隨着各項舉措的推行,見效前的困難期也就算是撐過去了。

宗守義不錯,很不錯。朱永興已經是億兆之君,按照封建傳統,他富有四海,錢財對他來說已經算不上什麼,但看着繳獲清單,他依然在心中加重了宗守義的份量,給宗守義留的次輔位置也牢固起來。

第65章 進取廣西,三句讖語第95章 請兵助戰第44章 清軍名將張勇第131章 東征救民第62章 論勢振人心第159章 中華輝煌第53章 變革的縮影第142章 悲觀,慘淡第78章 破路第261章 截擊,展望第158章 廣州戰役(四)第41章 大理小吃,蒙化左氏第233章 三桂之謀,鄭家再亂第131章 東征救民第112章 分派,緬使第257章 會見十三勳,明末失政第225章 晉王表態,格局不同第77章 夔東十三家第181章 賤民奴僕,攻陷梅州第57章 接駕第70章 三鬼選擇,鏡子製成第234章 香溪口阻擊第135章 各自的心思第40章 三鬼之怒,大理籌劃第84章 失敗之源第97章 草創的軍情司第84章 搶灘登陸第89章 反攻之謀,三鬼之難第105章 二等輔兵第37章 焚告上天穩軍心第112章 兵潰第67章 廣西戰局,威壓懾服第177章 當兵吃糧?第76章 神示,開源節流第63章 商品交易所,海軍陸戰隊第94章 難以抗拒,後宮瑣事第259章 出乎意料的棄城第266章 重慶,武昌第134章 非奇襲,即決戰第111章 結果第73章 瘟病的擔憂第244章 召見,山東於七第59章 援軍?援軍?第257章 會見十三勳,明末失政第119章 棄滇,假投誠第23章 綜合實力第262章 遼東攻略第70章 正面決戰第194章 策反陰計,奏銷案第140章 結局已定第33章 易裝的美麗第115章 術業有專攻第145章 妥協第256章 威懾重慶,王旗所至第172章 無題第206章 降明不降鄭,決戰第58章 明智,千秋節第106章 女人能頂半邊天第134章 漢化土司第24章 烽起石屏第51章 渡河,渡河第214章 家和萬事興第226章 志在天下,吳、孫反應第156章 廣州戰役(二)第238章 薩摩藩,綁架成功第109章 官員任用第139章 阿珠的心事第57章 豁賤爲良,成親納妃第219章 名士碩儒不盡可用第205章 兵種重配置第130章 無題第185章 情動第11章 杭州,西湖第38章 三師相會第139章 阿珠的心事第141章 宗室留守與假黃鋮第80章 京師大亂第13章 元江籌謀與少保勸諫第72章 廝殺第107章 只是一小步第105章 阻擊,顧忌第146章 暗室陰謀第9章 武聖定論,帝王痼疾第41章 自我否決第256章 威懾重慶,王旗所至第115章 術業有專攻第81章 臨時機變,長途行軍第24章 烽起石屏第188章 大調整第272章 血戰第109章 得失,海戰第85章 無題第133章 退避,專打第157章 廣州戰役(三)第72章 退第52章 縴夫,規矩第90章 俘虜處置第149章 討伐安南第274章 定江南,見士紳第240章 一路見聞,騎兵改進
第65章 進取廣西,三句讖語第95章 請兵助戰第44章 清軍名將張勇第131章 東征救民第62章 論勢振人心第159章 中華輝煌第53章 變革的縮影第142章 悲觀,慘淡第78章 破路第261章 截擊,展望第158章 廣州戰役(四)第41章 大理小吃,蒙化左氏第233章 三桂之謀,鄭家再亂第131章 東征救民第112章 分派,緬使第257章 會見十三勳,明末失政第225章 晉王表態,格局不同第77章 夔東十三家第181章 賤民奴僕,攻陷梅州第57章 接駕第70章 三鬼選擇,鏡子製成第234章 香溪口阻擊第135章 各自的心思第40章 三鬼之怒,大理籌劃第84章 失敗之源第97章 草創的軍情司第84章 搶灘登陸第89章 反攻之謀,三鬼之難第105章 二等輔兵第37章 焚告上天穩軍心第112章 兵潰第67章 廣西戰局,威壓懾服第177章 當兵吃糧?第76章 神示,開源節流第63章 商品交易所,海軍陸戰隊第94章 難以抗拒,後宮瑣事第259章 出乎意料的棄城第266章 重慶,武昌第134章 非奇襲,即決戰第111章 結果第73章 瘟病的擔憂第244章 召見,山東於七第59章 援軍?援軍?第257章 會見十三勳,明末失政第119章 棄滇,假投誠第23章 綜合實力第262章 遼東攻略第70章 正面決戰第194章 策反陰計,奏銷案第140章 結局已定第33章 易裝的美麗第115章 術業有專攻第145章 妥協第256章 威懾重慶,王旗所至第172章 無題第206章 降明不降鄭,決戰第58章 明智,千秋節第106章 女人能頂半邊天第134章 漢化土司第24章 烽起石屏第51章 渡河,渡河第214章 家和萬事興第226章 志在天下,吳、孫反應第156章 廣州戰役(二)第238章 薩摩藩,綁架成功第109章 官員任用第139章 阿珠的心事第57章 豁賤爲良,成親納妃第219章 名士碩儒不盡可用第205章 兵種重配置第130章 無題第185章 情動第11章 杭州,西湖第38章 三師相會第139章 阿珠的心事第141章 宗室留守與假黃鋮第80章 京師大亂第13章 元江籌謀與少保勸諫第72章 廝殺第107章 只是一小步第105章 阻擊,顧忌第146章 暗室陰謀第9章 武聖定論,帝王痼疾第41章 自我否決第256章 威懾重慶,王旗所至第115章 術業有專攻第81章 臨時機變,長途行軍第24章 烽起石屏第188章 大調整第272章 血戰第109章 得失,海戰第85章 無題第133章 退避,專打第157章 廣州戰役(三)第72章 退第52章 縴夫,規矩第90章 俘虜處置第149章 討伐安南第274章 定江南,見士紳第240章 一路見聞,騎兵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