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緬甸,山東

當山東的情報被迅速送到國安部,並且呈到朱永興桌案上的時候,他正在爲緬甸不肯釋放永曆君臣而與兵部官員們商議對策。

兵部暫時未設尚書,便由參謀總部的吳三桂和皮熊爲主官,對於朱永興打算向緬甸用兵,吳三桂是持反對意見。

“陛下,北伐在即,再向緬甸用兵,恐怕有牽扯精力之嫌。待我軍再獲大勝,兵威日壯,緬甸葺爾小國,豈敢抗拒?能收不戰而勝之效,又何必深入蠻荒?而且,參謀部早有計劃,若要用兵,亦要在霜降瘴息之後。”

朱永興輕輕點了點桌案上鄭昭仁送來的情報,說道:“朕亦不想大舉用兵,你們看過這情報,覺得如何?”

“緬甸內部分歧,強硬派和求和派勢均力敵。”皮熊思索着說道:“緬王莽達之弟莽白是強硬派,要帶兵由南經阿瓦於滇緬邊境駐紮。”

“微臣的意思是加強戒備,不擅啓邊釁。”吳三桂謹慎地說道:“增派援軍也最好以滇省爲主,其他的部隊不作調動。”

朱永興淡淡一笑,說道:“這個莽白未必是強硬派,其要帶兵過境阿瓦,恐怕不是要抵擋我軍,卻是要奪取王位。”

透過現象看本質,在歷史的事件中尋找蛛絲螞跡,從而得出與別人不同的意見,這是朱永興最擅長的。緬甸政變,正是因爲在是否交出永曆君臣的問題上,朝臣紛爭,給了莽白以機會,讓他得到了大部分朝臣的支持。相對於固執,看不清形勢的莽達,莽白若是掌握了緬甸政權,對明朝是有利的。因爲莽白繼任之初,肯定要先穩定內部,便不會輕易與明軍爲敵。

當然,朱永興也是猜想,根據鄭昭仁探聽到的情報所綜合得出的結論。在這方面,吳三桂和皮熊便不如他消息掌握得全面了。

吳三桂和皮熊對視了一眼,露出驚訝的神情,不明白皇上爲何做出如此判斷?難道只是那份簡單的情報?

“朕在想,是不是幫莽白一個忙,在滇緬邊境進行下軍事佯動。”朱永興思索着說道:“嗯,緬王莽達是個真的強硬派,莽白卻不一定是,他是個識時務的傢伙。”

“陛下,軍事佯動要調多少人馬?”皮熊試探着問道。

“再增調三千人就夠了吧?”朱永興也不太確定,“在永昌有平朔伯的四千兵,再加上各土司的,一萬多人,攻破緬關,打到八莫是不是應該可以?”

“若只是增調三千,當不會有什麼影響。”吳三桂點了點頭,說道:“陛下,微臣覺得既是佯動,只需逼近緬關便可以了。若是戰事擴大,恐怕遷延日久,於北伐不利。”

“微臣附議。”皮熊顯然也覺得朱永興有些過了,這刀兵一起,想控制恐怕不是那麼容易。

朱永興想了想,覺得自己還是不要太主觀了,穩妥之道,也未嘗不可。

“那就這麼處理。”朱永興想了想,說道:“就近在滇省抽調人馬,歸平朔伯賀九義指揮。你們擬個計劃,發給他,讓他依此執行。接下來,這山東如何處理?是讓於七他們先撐着,還是改變計劃,提前在山東展開行動?國安部想必已經給了你們相關的情報。”

“啓奏陛下。”吳三桂停頓了一下,開口說道:“就目前來講,我軍並不是不具備提前展開行動的兵力,而是要保證這以後的糧草物資供應有些困難。”

“如果於七能在山東支撐一個月,我軍按照原計劃展開行動的威力和把握將大爲增加。”皮熊說道:“所以,微臣等認爲,可以暫且等一等。”

朱永興思索了片刻,輕輕搖頭,說道:“你們都知道清兵是個什麼德性,於七所部應該能夠支撐一個月,但交戰的地區呢,勢必要被摧殘得很慘。我們需要山東兵,需要他們去征戰遼東。當然,困難是有,但朕認爲不會比滿清更大。清軍已經佈防完畢,山東的兵力並不多,能夠被抽調出來增援山東的也數量有限。如果糧草物資有困難,我們是不是可以採取一個折衷的辦法,先期登陸作戰的部隊可以減少一些。或者,可以想想其他的辦法,加快物資的籌集和囤積。”

吳三桂和皮熊互相交換眼色,知道皇上是傾向於提前行動。嗯,這倒也不是不能完成的任務。原定計劃是一個軍行動,如果縮減爲一個師呢?

“這樣。”朱永興也不想獨斷專行,更不想因爲操切而使軍隊受到挫折,便開口說道:“你們回去再研究商議一下,依照現在山東清軍的兵力,我們最少要出動多少人馬纔有勝算。朕再召戶部問問,看他們能不能再擠出些錢糧來。”

“微臣遵旨。”吳三桂和皮熊想要起身告退。

“還有——”朱永興向下按了按手,示意他倆先坐下,然後細緻地交代道:“計劃要全面一些,各軍的策應和牽制也是很關鍵的。朕知道,要改變原定的計劃有很多的困難,但在困難被確定無法克服之前,還是要做最大的努力。而且,朕覺得在山東開闢戰場,非常有助於打破目前的這種平衡。滿清啊,恐怕沒有太多的力量能夠投入了。”

“陛下所言甚是。”皮熊想了想,說道:“如果因此能夠調動京師的禁旅八旗,對整體的戰略而言,還是很有利的。”

“陛下有此雄心,微臣等敢不盡心竭力。”吳三桂躬了躬身,說道:“山東綠旗不過一萬,督標、撫標,最多也不過兩千。我軍若是提前行動的話,一萬餘人,再加上於七所部,也就足夠了。待到清軍增派援兵,這時間上離原定計劃便會相差無幾,物資供應也就能夠得到保證,大軍亦可再度出動。”

“這麼看來,物資糧草的缺口也不算太大吧!”朱永興略一盤算,笑了起來,說道:“朕讓戶部拿出辦法,你們便按這個思路制定計劃吧!”

……r1152

第66章 移蹕蒙自,積極防禦第2章 鬥熊救美第36章 坦白,困城聚殲第149章 討伐安南第158章 廣州戰役(四)第23章 暹羅國情第84章 搶灘登陸第28章 封官兒第168章 多番的降將第268章 南京城破,攻打滿城第36章 領悟第196章 鑑第70章 正面決戰第167章 鄭家來人第147章 身心俱疲第267章 南京,南京第55章 地、鹽武器,民爵授封第1章 陌生之地第14章 篡改聖旨?第64章 變革的威力楔子第135章 漢服傣家女第124章 隨想第7章 歡歌暢飲第158章 廣州戰役(四)第61章 以人換人,死戰到底第249章 殿下不易,酒後點透第89章 勝利第22章 響應配合第95章 難以逾越第181章 賤民奴僕,攻陷梅州第72章 退第11章 衆採所長的文治第128章 盛儀,震懾第81章 書院第93章 三馬來會第136章 緬甸“行宮”,決戰之前第151章 有借無還第91章 川滇呼應第7章 藩屬國的新思考第5章 寨子第76章 海外蠶食,文武相制第212章 鄭經的決定第96章 各有安排第137章 李晉王第20章 緊鑼密鼓第136章 緬甸“行宮”,決戰之前第249章 殿下不易,酒後點透第112章 兵潰第152章 破城攻擊,向前向前第245章 天變第54章 海上武裝,廣西之弊第49章 隔絕元江,衆軍合擊第104章 二破營寨第193章 古之借鑑第11章 祖上榮光第115章 緬甸的條件第151章 有借無還第63章 攻掠遼東第258章 坦誠相待第54章 海上武裝,廣西之弊第41章 自我否決第10章 慷慨陳詞第26章 初涉殺場第78章 破路第51章 死地則戰第153章 內訌分裂第129章 限期的安南攻略第115章 窮途末路第262章 遼東攻略第43章 鞏昌王的選擇第122章 改變的開始第147章 身心俱疲第66章 非戰之困難第28章 雙層爆破第59章 名將展威,以勢制敵第64章 蒼水之憂,佛朗機炮第86章 接戰第135章 得子,變局第150章 軍、政攻勢第274章 定江南,見士紳第76章 海外蠶食,文武相制第101章 鐵腳板和轟天炮第106章 不負第33章 無題第245章 天變第105章 軍屬優待,女科第30章 宗室入滇第124章 窖金,廣西變局第2章 高平莫氏第78章 破路第196章 鑑第110章 宗室臨陣第95章 初印象第87章 接戰(二)第108章 安步當車第100章 文化醬缸第35章 有喜有驚的投靠第137章 廣東戰局推想第133章 滅國,破局
第66章 移蹕蒙自,積極防禦第2章 鬥熊救美第36章 坦白,困城聚殲第149章 討伐安南第158章 廣州戰役(四)第23章 暹羅國情第84章 搶灘登陸第28章 封官兒第168章 多番的降將第268章 南京城破,攻打滿城第36章 領悟第196章 鑑第70章 正面決戰第167章 鄭家來人第147章 身心俱疲第267章 南京,南京第55章 地、鹽武器,民爵授封第1章 陌生之地第14章 篡改聖旨?第64章 變革的威力楔子第135章 漢服傣家女第124章 隨想第7章 歡歌暢飲第158章 廣州戰役(四)第61章 以人換人,死戰到底第249章 殿下不易,酒後點透第89章 勝利第22章 響應配合第95章 難以逾越第181章 賤民奴僕,攻陷梅州第72章 退第11章 衆採所長的文治第128章 盛儀,震懾第81章 書院第93章 三馬來會第136章 緬甸“行宮”,決戰之前第151章 有借無還第91章 川滇呼應第7章 藩屬國的新思考第5章 寨子第76章 海外蠶食,文武相制第212章 鄭經的決定第96章 各有安排第137章 李晉王第20章 緊鑼密鼓第136章 緬甸“行宮”,決戰之前第249章 殿下不易,酒後點透第112章 兵潰第152章 破城攻擊,向前向前第245章 天變第54章 海上武裝,廣西之弊第49章 隔絕元江,衆軍合擊第104章 二破營寨第193章 古之借鑑第11章 祖上榮光第115章 緬甸的條件第151章 有借無還第63章 攻掠遼東第258章 坦誠相待第54章 海上武裝,廣西之弊第41章 自我否決第10章 慷慨陳詞第26章 初涉殺場第78章 破路第51章 死地則戰第153章 內訌分裂第129章 限期的安南攻略第115章 窮途末路第262章 遼東攻略第43章 鞏昌王的選擇第122章 改變的開始第147章 身心俱疲第66章 非戰之困難第28章 雙層爆破第59章 名將展威,以勢制敵第64章 蒼水之憂,佛朗機炮第86章 接戰第135章 得子,變局第150章 軍、政攻勢第274章 定江南,見士紳第76章 海外蠶食,文武相制第101章 鐵腳板和轟天炮第106章 不負第33章 無題第245章 天變第105章 軍屬優待,女科第30章 宗室入滇第124章 窖金,廣西變局第2章 高平莫氏第78章 破路第196章 鑑第110章 宗室臨陣第95章 初印象第87章 接戰(二)第108章 安步當車第100章 文化醬缸第35章 有喜有驚的投靠第137章 廣東戰局推想第133章 滅國,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