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胡鬧的徐灝

慘敗的燕軍在燕王的指揮下且戰且退,爲了獲得生的希望,必須要衝過一道道防線,如此燕軍發起了決死衝鋒,接連擊退多路主力官軍。

逃亡的第三日,倉皇混亂的燕軍從潰退中稍稍緩了過來,沒有掉隊的軍士大多回到自己的營陣,姚廣孝等官吏徹夜忙碌,調派將領接替陣亡者,臨時任命了大量校尉,使得各級指揮體系逐漸恢復。

燕王終於有了指揮作戰的底氣,遂數次親自誘使官軍追來然後圍而殲之,令燕軍屢次得以奪路北上,雖然傷亡慘重但也順利渡河返回了河北。

吳傑率河北官軍數萬人繼續沿途劫殺,楊文仗着騎兵的機動力到處設關卡進行攔截,而盛庸的山東兵主力卻因爲連場大戰傷亡也很嚴重,境內還有殘留的多股燕軍,是以止步於德州轉爲清剿地方,休整部隊。

山東軍由此軍聲大噪,很快名動天下,一些文人墨客紛紛作詩稱讚,而燕軍出征的精銳幾乎喪失幾盡,蒙古籍的將士十不存一。這起兵三年來,兵敗未有如此之慘過,陣亡丘福等大將四五人,中下級將領數百員,元氣大傷。

作爲謀士的監察御史王度參與了兩場戰役的謀劃,被鐵鉉盛庸聯名舉薦進京做了兵部侍郎。不料李景隆果然被徐汶猜中了,建文帝赦其罪而不誅,反而予以重用。

眼見盛庸一舉成名,被連續打臉的李景隆自然很是妒忌,此後因忌功而不停的饞間盛庸和鐵鉉,連帶着王度也漸漸被皇帝見疏了,一天到晚呆在兵部衙門裡庸庸碌碌,縱使滿肚子智計不被採納也是白搭。

燕軍逃回了河北,幸虧有徐灝提前擊敗了徐凱等河北兵將,佈下重兵鎮守返回北平的交通要道。一路源源不斷有守軍火速馳援,倉庫裡的糧草物資等供應充足,這使得逃亡的燕軍折損不多,短短不過十日即平安迴歸北平。

代價是失去了整個河北,張玉父子放棄定州滄州等重鎮駐守在通州,令官軍停止了腳步。

卻說清一色騎兵的楊文本來縱橫馳騁北方大地,接連獲得了多次小勝,攆的燕王驚慌逃竄。

正當楊文春風得意想長驅而入直接拿下山海關的時候,不料收到了徐灝兵進遼東的消息,大驚失色急忙催促水師前來接應。四天後好不容帶着三萬人乘坐數百艘各式船隻返回,留下一萬人帶着坐騎返回山東。

倒黴的當晚竟遇上了雷擊風暴,折損了五分之一的戰船和兵員,更倒黴的是在秦皇島附近海域又遭到了沐皙船隊的強力阻擊,面對射程威力都遠遠強於朝廷戰艦的火炮帆船,滿載着士兵的水師船隊速度太過緩慢,完全是被動挨打,楊文無奈被迫棄船登陸。

悽悽惶惶的楊文正當舉棋不定的時候,被朱高煦等燕軍將領的五千騎兵襲擊。又被數千全副武裝的工匠營堵截,一戰全軍盡歿。三萬多沒有戰馬的遼東軍眼見無路可逃,很乾脆的集體投降,楊文僅僅帶着百人乘船逃往了山東。

燕王府。唯有自己這一路大敗的朱棣很是顏面無光,主公受辱諸將紛紛免冠頓首請罪,面對跪在身前的數百將校們,朱棣嘆道:“其失在我。非爾等所致。”

燕王心中嘆息,自己慘敗而徐灝則憑藉殘忍的狠辣手段震懾了遼東各大衛所,有扶余城和彰武縣的滅-族大殺。人人驚恐唯恐步其後塵。又因大膽減免沉重的賦稅勞役,免去四分之三的軍戶軍籍,替漢人百姓大報血仇從而贏得了軍心民心,一路所向披靡,不管是蒙人女真人還是漢人,所到之處無不聞風歸降。

楊文遠在山東和自己作戰,大批將領不再遼東,沒了主心骨,也算是讓徐灝趁機撿了個大便宜。

憑藉五千多人即征服了整個遼東,得到各族軍民數十萬之多,不但使得徐灝坐實了僅次於燕王父子的名聲地位,而且這份功勞實在是太大了。

好在徐家滿門家眷都在北平,朱棣不擔心徐灝會藉機自立,事實上很瞭解侄子不眷戀權勢的性情,再說還有現實種種所限制,朱棣從沒往那方面想過。

馬上要公開檢討的朱棣臉上火辣辣的,心裡嘆了口氣,有功總得封賞,心說你小子有能耐就給老子在遼東征召十萬精銳出來,一年後趕緊識趣的辭去官職,那將來本王就算賞你個世襲罔替的公爵又如何呢?不然早晚會清算你私自更改祖制,濫殺無辜的滔天大罪。

如此朱棣悻悻的道:“升徐灝爲遼東大將軍,全權統率境內各族軍民,給予有專斷征伐之權。”

說完後朱棣心裡沒來由的升起了一絲欣慰,嚐到了有人能分擔壓力的輕鬆感覺。值此大敗之際,徐灝佔領了遼東對士氣的提升是顯而易見的,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使得受阻山東的將士們並未灰心喪氣。

緩緩注視着麾下諸將,真正能獨當一面的將領其實屈指可數,朱棣對丘福的戰死深感痛心,現在唯有張玉父子和朱能等區區三五人或許堪稱帥才,其餘不過是良將而已。

徐灝那混蛋,假如他在本王身邊參贊軍事何至於慘敗?朱棣很氣惱的暗罵一聲,不得不承認論帶兵打仗僅僅算是二流的徐灝,其眼光膽識當斷則斷的魄力,以及一肚子高深莫測的學問,不管放在哪裡都能給人帶來巨大驚喜,能稱得上是知人善用的全才了。

事實上也是如此,此刻遠在遼陽城的徐灝自覺罪無可恕,得罪的人實在是太多了,因此乾脆什麼事都不管,完全把政務軍務下放,任由原先隸屬於遼東都指揮司的官吏們去操心,此舉無意中令遼東保持着正常運轉,沒有因換了統治者而陷於混亂中。

他整日裡思索的是萬一有將領造反或蒙人跑來複仇該怎麼辦?是走水路逃跑好呢,還是經過陸路逃亡朝鮮好呢?總之壓根就沒想過該怎麼去長期佔領。

派出死活都與自己無關的朵顏衛騎兵進駐瀋陽城和錦州城,嚴令不許騷擾地方,讓他們耐心等待燕軍出山海關前來接管,五千自家兄弟則都留在遼陽城內福禍與共,總之是一條船上的螞蚱。還是抱團在一起比較好。

瀋陽是後世遼寧的省會城市,位於遼東的核心地帶,有着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奈何地處平原河流縱橫不利於防守,非得數十年的持續穩固經營不可,倒是錦州歷史上向來是防守重鎮,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不亞於山海關。

遼陽則自古以來即爲遼東的中心城市,就是三國志裡面的襄平,境內有水量充沛的太子河流域,分佈着許多石器時代的文明遺址。從漢代以來已經成爲邊疆首屈一指的軍事政治重鎮。

城內有多個世居於此的豪族,比如渤海李氏,遼陽張氏等,從唐朝以來任何崛起的民族首領都得前來籠絡聯姻,在金國時期這些豪強曾顯赫一時。

明朝立國後廢了遼東州縣制,改爲立軍戶制,實行軍墾之策,這在初期乃至此時的成效都很顯著,軍管制度保證了政令的迅捷暢通。任何人都不能違背軍命,違抗者要麼逃亡要麼去死,能夠最快速度調動所有力量,後期呢那就是見仁見智了。

總之現今的遼陽一帶城鎮林立。人口達到驚人的二十餘萬,農業商業都堪稱遼東地區最發達,有着令徐灝大爲驚喜的工商業經濟。

從洪武五年至十六年,總共歷時十餘載。從東起鴨綠江的虎山直抵嘉峪關長達萬里的防禦線上,大明總共設置了九個防禦邊鎮,遼陽便是其中之一的遼東鎮。

徐灝瞅着地圖上的十八座城池。漢人的人口比例一枝獨秀,再一次爲故去的朱元璋而感慨,留下了這麼寶貴的遺產,不然還得花費多少年才能達到這樣的規模呢?

又盯着周長二十四里長,採用磚石結構的遼陽城防圖,一股安全感油然而生。

走海路而來的張鑫和於鵬推門而入,因安排去過朝鮮和倭國等地公費旅遊,增長了見聞和閱歷,又受到徐灝幾年來的書信影響,加上自身很年輕容易接受新穎觀點,又是出生於儒家氛圍相對淡薄的北平府,算是思想改造較爲不錯的‘新新人類’。

最重要的還是利益捆綁,頭上戴着又紅又大的徐系帽子,既是優勢也是劣勢,一時半會兒的沒可能撇清掉。

他二人是徐灝親自點名要來的左膀右臂,如此一來無需任何人提示,考中進士的二人太清楚假如徐灝倒黴了,他們肯定也跟着倒黴的現實。類似的文官還有楊士奇周鵬薛文等人,解縉也可以算一個,派系的形成總是有意無意中的自然而然。

張鑫拿着一摞子文書,說道:“光是遼陽六衛就屯田了五千七百多頃土地,過了十年免收租子的日期,加上大人又減免了一半稅賦,今年足以自給自足了,就是稅賦的減少該如何維持俸祿和基本運轉?要知道遼東稅賦的三分之二可來自遼陽一帶。”

徐灝不在意的道:“不打仗軍餉的支出可以減少大半,下令徹底取消戶籍鉗制,鼓勵百姓去開設作坊商鋪,可以經商或開墾荒地,可以承包礦藏,可以去打獵遊牧,也可以從軍領取軍餉,參加造船和武器工廠賺取工錢學得一門手藝。

開墾的荒地永久屬於自己,官府發給身份證明註明籍貫出身,取消戶引,百姓作爲自由民繼續十年免賦稅之策,完全放開官方指定商市的限制,任由商人全年進行貿易,允許去朝鮮倭國開設分號,你們去制定一份優惠政策,我徐家會成立銀行借錢給百姓經營,哦,你們都入股好了。”

不管三七二十一的徐灝想到哪就說到哪,成功固然可喜,失敗也沒什麼大不了,管他呢!

徐灝回憶着後世的三中全會等等,又說道:“總之遼東今後要實行重商主義,官府制定每五年的宏觀指標,無限制的吸引流民移民前來往北開荒,我看見我征服嘛,女真人我來搞定。

獎勵多多生兒育女,生育五個子女以上要重賞,賜予夫人稱號。對了還得開設學校和醫院,移民要給予耕地房屋耕牛種子,哎呀花錢的地方貌似有點太多了。”

徐灝覺得有些玩大了,趕緊沉吟道:“三年內商稅保持不變,第四年得加倍,要做到稅賦的三分之二最好出自商業,哪怕一半也好。目前先靠着金銀鐵礦和鹽鐵專賣等賺取稅賦吧,哎呀沒錢不會去搶嘛?

對了還有開展六年普及教育,注意不是四書五經而是簡單活用的雜學,推廣愛國主義教育,誰敢和我談論儒家教義馬上杖責三十發配去航海冒險。不論出身門第選拔優秀學生做官吏,反正就算做到知府,朝廷也不會承認文憑和事實,是以無需經由科舉,先帝你真是高瞻遠矚啊!”

一口氣說完,徐灝美滋滋的又一次慨嘆,突然發覺其實戰爭打的沒完沒了貌似也不錯,遼東因爲乃是偏居一隅的不毛之地,好像不管做什麼都引不起遠在金陵的朝廷來關心,派遣官員前來做官?問題誰願意來?

真等到朱棣登基爲帝后,肯定就不能像現在這樣可以任意胡爲了,而且還是自己一個人說的算,不過應該能爭取個四五年的自由發展時間,只要不把遼東攪合的天翻地亂就行。

走一步看一步吧,徐灝如此想到,其實他最想做的是趕緊回家,一堆美人還沒受用了,唉!

第207章 陪嫁第1174章 荷風吹香第476章 圈套第1255章 狀詞第87章 富貴第721章 吃一塹長一智第445章 表妹第136章 衝突第511章 妙手神醫第1049章 家喪第297章 冤家路窄第1285章 縫窮娘第733章 希望第314章 踹營第441章 筆落詩成第347章 談判第697章 尿第426章 人命官司第569章 茄鯗第581章 公道自在人心第454章 中年三大喜第1027章 禁書第979章 孰知廉恥?第478章 死不認罪第105章 凝雪第377章 洪熙變法第474章 虜使邀酒鬥第519章 一巴掌第1178章 討錢第467章 招供第1105章 權當一樂第650章 金髮碧眼第782章 煜哥兒第125章 節操爲何物?第834章 媽媽第662章 戴的冤枉第492章 隔壁第808章 春花第1279章 話不投機半句多第405章 結拜第1263章 逛街第1136章 顯靈第666章 月圓花好第980章 嗚嗚嗚嗚第1138章 回家第129章 釣魚第1205章 手帕第17章 相親第1184章 遭竊第1124章 五湖煙水葬西施第809章 鐲子第510章 女醫門第823章 怪才第969章 才子佳人第166章 共浴第907章 管他家閒事?第225章 放蕩不羈第67章 賀新年第383章 大喜第151章 臭不要臉第46章 蕭家第741章 雨停了第1120章 迷廊曲曲第797章 糊塗官第809章 鐲子第297章 冤家路窄第586章 一對鴛鴦第1278章 心結不淺第753章 鳳釵第459章 屠戶第225章 放蕩不羈第624章 摘花女第508章 太監第515章 翠荷第1158章 丟人現眼第1209章 家人同心第314章 踹營第684章 囂張第1068章 國士無雙第1084章 風波第931章 識人之明第1082章 芳容自分無三月第346章 猛哥帖木兒第678章 結賬第697章 尿第111章 花四姐第210章 臘梅蠟梅第1267章 白雲芳裡第454章 中年三大喜第72章 徐家人第1105章 權當一樂第1060章 虛僞和無奈第756章 我的雙兒你在哪裡?第466章 二進門第700章 推車第76章 徐灝第986章 真真假假第747章 江湖第992章 美夢第899章 濁酒
第207章 陪嫁第1174章 荷風吹香第476章 圈套第1255章 狀詞第87章 富貴第721章 吃一塹長一智第445章 表妹第136章 衝突第511章 妙手神醫第1049章 家喪第297章 冤家路窄第1285章 縫窮娘第733章 希望第314章 踹營第441章 筆落詩成第347章 談判第697章 尿第426章 人命官司第569章 茄鯗第581章 公道自在人心第454章 中年三大喜第1027章 禁書第979章 孰知廉恥?第478章 死不認罪第105章 凝雪第377章 洪熙變法第474章 虜使邀酒鬥第519章 一巴掌第1178章 討錢第467章 招供第1105章 權當一樂第650章 金髮碧眼第782章 煜哥兒第125章 節操爲何物?第834章 媽媽第662章 戴的冤枉第492章 隔壁第808章 春花第1279章 話不投機半句多第405章 結拜第1263章 逛街第1136章 顯靈第666章 月圓花好第980章 嗚嗚嗚嗚第1138章 回家第129章 釣魚第1205章 手帕第17章 相親第1184章 遭竊第1124章 五湖煙水葬西施第809章 鐲子第510章 女醫門第823章 怪才第969章 才子佳人第166章 共浴第907章 管他家閒事?第225章 放蕩不羈第67章 賀新年第383章 大喜第151章 臭不要臉第46章 蕭家第741章 雨停了第1120章 迷廊曲曲第797章 糊塗官第809章 鐲子第297章 冤家路窄第586章 一對鴛鴦第1278章 心結不淺第753章 鳳釵第459章 屠戶第225章 放蕩不羈第624章 摘花女第508章 太監第515章 翠荷第1158章 丟人現眼第1209章 家人同心第314章 踹營第684章 囂張第1068章 國士無雙第1084章 風波第931章 識人之明第1082章 芳容自分無三月第346章 猛哥帖木兒第678章 結賬第697章 尿第111章 花四姐第210章 臘梅蠟梅第1267章 白雲芳裡第454章 中年三大喜第72章 徐家人第1105章 權當一樂第1060章 虛僞和無奈第756章 我的雙兒你在哪裡?第466章 二進門第700章 推車第76章 徐灝第986章 真真假假第747章 江湖第992章 美夢第899章 濁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