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在哪裡?

徐家,徐青蓮笑看弟弟抱着女兒一個勁的猛親,喜愛之情溢於言表,外甥女取名漣漪,粉妝玉琢的模樣極爲討人喜愛,把個徐灝稀罕的了不得。

此刻逗得小小年紀的張漣漪在舅舅懷裡躲來躲去咯咯直笑,氣得徐燁抱着他爹的大腿,仰着頭哇哇大叫,可惜個頭太矮力氣太小,做不了英雄救美的壯舉。

沐凝雪挺着肚子笑問道:“大姐是不是有事?”

“嗯!”徐青蓮轉過頭來,說道:“孩子們也不小了,我尋思着得該給他們啓蒙,漣漪太淘氣,我實在管不了她,想必送過來也一樣,你看她舅舅更加寵她千倍萬倍。”

沐凝雪會心笑道:“昔日他最是疼愛綠竹和李萌,李萌也長大了,不能一如小時候般的寵愛,漣漪乃是他至親,豈有個不愛的?

昨日進宮娘娘還說起此事呢,說太子成天嚷嚷着孤單,一些年幼的王子都進京陪讀來了,要不咱們也把孩子們送到東宮伴讀得了?正好夫君最近被點了少師,要教授太子學問。”

徐灝抱着漣漪不樂意的道:“你當那些王族子孫是好東西嘛?沒的帶壞了咱兒子,漣漪更不能去了,雖說還小,可是放一個外姓小美人進去,豈不是羊入虎口?”

沐凝雪笑道:“瞧你說的,把王孫公子都貶低什麼樣了。”

徐灝不屑的道:“王族也是人,無法無天什麼壞事做不出來?當年我就深有體會。孩子的事我早有準備,在姑姑那裡成立個小學堂,教授儒家學問,讓香玉去照管,閒暇時我會請來道衍大師等名士教導政治經濟。我自己也會親自教授些東西。過了十歲都送到遼東去,除了在大學裡學習知識外,也好生體驗下民生,女兒自當嬌養。男孩則必須經歷風雨。家族所有男丁都得去,玉不琢不成器。”

徐青蓮大喜。自從生了漣漪之後又生了個兒子取名張懋(同茂),不免疏於養育女兒,正愁該怎麼教育孩子,既然弟弟有了主意自然最好不過了。

張漣漪親親熱熱的趴在舅舅身上。嬌聲嬌氣的道:“我也要去。”

“沒問題。”徐灝對她一點抵抗力都沒有,笑道:“漣漪去做大學裡的校花,讓燁兒他們給你做護衛做馬伕,在遼東你就是高貴的郡主。”

wωω•тTk án•c o

徐青蓮聞言和沐凝雪相視一笑,徐青蓮笑道:“灝兒想閨女都想瘋了,這一次一定會心想事成,生一個千嬌百媚的小凝雪。”

晚上時。徐灝接到了消息,趕到了祁家寄居的親戚家。祁夫人心疼的要死,一面哭一面咒。

徐灝走到牀邊,揭開被子見都包紮了繃帶。郎中說道:“祁公子傷勢雖然嚴重,所幸救治及時,腸子並無大礙,養好了不做那事即可。倒是贏陽看似有過相好,,可時間過久受力過重,反倒是比祁公子還要傷勢嚴重,四五寸的腸子全部碎裂,怕是將來成了一個殘疾,一辛勞後-庭便會淌血水,戲也不能常唱了,只能偶一爲之。”

徐灝點點頭,暗道朱橞竟然陰狠至此,自作孽不可活,早晚會自食惡果!可憐贏陽十六歲就成了肛瘻,將來靠什麼爲生?

安慰了祁夫人幾句,祁夫人雖然深恨谷王,可也知道徐家奈何不了王族,報官也只是自取其辱而已,此事只能選擇忍氣吞聲了。

徐灝出來吩咐道:“出錢給贏陽在杭州辦個崑曲班子,讓夏家祝家都幫襯一二,以後就看他自己的造化了,學好學壞都在一念之間。”

大本堂建於洪武元年十一月,當年徐達率明軍攻佔了元大都,獲得一大批元朝收藏的歷代典籍。

徐達第一時間下令封存了元朝皇家和中央官府所有藏書,搬回應天府後,大部分送進了文淵閣,另有一部分納入了新建的大本堂,供太子及諸王學習使用。

後來大本堂隨着太子朱標改在文華堂讀書,一度閒置,到了朱允炆讀書時重新啓用,等設立了詹事府,大本堂作爲皇子讀書的學堂,其地位日漸下降。

如今文華殿讓給瞭解縉等一大批名士編纂洪熙大典,朱高熾念舊下旨把大本堂重新修繕,就是簡單的拾掇拾掇罷了,朱元璋豈能把兒孫們學習的場所修的美輪美奐?就和普通的民間學堂一個模樣,頂多屋頂要高大巍峨一些。

大本堂位於紫禁城以中軸線南北走向的東面,文華殿的前方,這一邊區域即東宮,西面以武英殿爲中軸線的一路爲西路,俗稱西宮。

歷史上印着“大本堂書”的古籍絕對是最珍貴的國寶,因所有藏書毀於明正統二年正月,葬於一場大火,凡宋元以來的秘本,一朝俱盡矣。

永樂大典到了清朝也因戰亂等原因而變得殘缺不全,這都是中國歷史上無可估量的巨大損失。

徐灝很重視文化傳承,已經着手籌建大明皇家圖書館,不但放棄傳統的木質結構建築,改爲鋼筋水泥的磚瓦結構,最珍貴的書籍分別妥善收藏,更是在天下各地一起修建上百座書院,把古籍善本抄錄分藏各地。

大本堂本該先毀於靖難之役,當年湯器受了徐灝的囑託,兵荒馬亂時帶人控制了大本堂,使得大火僅僅把朱允炆起居的宮殿燒成了灰燼。

大本堂裡,徐灝注視着朗朗讀着名篇的王族子弟,他一直認爲教育可以改變人的軌跡,但教育改變不了人的本性。

所以徐灝對推廣普及識字率的興趣,要遠大於給眼前的王族們教書。即使朱高熾三番五次的要求,他依然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像個隱形人似的,從來不授課。

今年已經八歲的朱瞻基坐在最前面,模樣很英俊,有些像其祖父朱棣,自小讀書非常認真,另外三歲時就開始學習騎射武藝。

朱瞻基的表現毫無疑問深得滿朝文武的讚賞。小小年紀就已經確立了無可動搖的儲君地位,這令朱高煦大爲沮喪,朱高燧妒忌的要死。

徐灝至今還記得當年朱瞻基出生時,日夜憂心的朱棣顯得非常開心。正因爲孫子的誕生讓朱棣最終下定決心發動靖難之變。

歷史上朱棣之所以選擇長子繼承帝位。很大原因就出自朱瞻基身上,徐灝對此深信不疑。如果他有小小年紀即懂得嚴格要求自己,文武雙全的孫兒,那麼絕對會毫不猶豫的把孫子定爲繼承人。

朱高熾對擁有如此出色的兒子倍感驕傲,滿朝文武都認爲太子一定會是合格的儲君。而這方面徐灝很羨慕朱高熾。欣慰的是自己的兒子也非常不錯,很聰明很懂事,也因此並不憂心於朱高熾的健康,朱瞻基無疑會是個出色的守成之君。

同時也有些憂慮,少有主見的朱瞻基能否聽取大臣們的建議?將來會不會因爲理念不同而和自己產生衝突?

相比朱瞻基的一枝獨秀,王族第三代不可避免有朝着紈絝子弟發展的傾向,一個個嘻嘻哈哈不喜歡讀書。徐灝懶得去管他們。

朱高熾這些年和徐灝一樣沒有女兒,次子朱瞻埈是賢妃李氏所生,三子朱瞻墉是皇后張氏所生。就好像比賽一樣,賢妃李氏又生了皇四子朱瞻垠。皇后隨即也生下了皇五子朱瞻墡。

皇六子朱瞻堈則是順妃張氏所生,剛滿一歲。如今賢妃又懷了身孕,由此可見朱高熾房事之頻繁了。

明朝初年的風氣相對開放,學堂中往往有女孩子入讀,只要父母贊同,民間也不以爲許,就算直到明末也有男女一起讀書的例子,當然是在十三歲以下,到了十三歲就不方便在和男孩子一起讀書了。

大本堂裡也是如此,王族誰不想孩子和太子搞好關係,沒有適齡的兒子那就把女兒送來,是以一側坐着七八個女孩,大多是公主家的閨女。

下課時,大儒轉身走了,朱瞻基走到坐在院子裡的徐灝面前,恭敬的道:“請問叔叔可有空閒,侄兒有些不解之處想要請教。”

徐灝把手裡的孤本放下,直言不諱的道:“請教學問那就免了,我的才學連給先生們提鞋都不配,倒是歷史雜學可以探討一下,你坐。”

“是!”朱瞻基在徐灝面前不敢拿捏身份,規規矩矩的坐在一邊,背部挺得筆直,要知道他親孃一向把徐灝當親弟弟看待,和他老子的關係更是沒話說,整個天下也只有眼前的叔叔敢對着帝王發火。

徐灝笑道:“有張有弛方是學習之道,你太過少年老成了,偶爾淘氣淘氣也未嘗不可,當年就連你爹都和我沒事掏蟋蟀,在這裡鬥雞走狗,沒少被高皇帝狠狠處罰。

那時動輒闖了禍罰我們跪在乾清宮外,我們就收買內侍在膝蓋上墊着軟墊,偷偷喝酒吃肉,有一次高皇帝叫我們進去問好,聞到了酒氣,氣得罰我們整整跪了一宿。”

朱瞻基笑了出來,說道:“侄兒不明白爲何叔叔會提倡開放海禁?很多百姓出海劫掠地方,遷居外國不效忠於朝廷,商人通過交易賺取萬貫家財,建造華屋穿戴絲綢逾越禮制,豈不是有悖於高皇帝的祖制?”

徐灝點點頭,說道:“處理國事要因地制宜,當年大明立國百廢待舉,逆賊盤踞海外勾結倭國騷擾沿海,是以先帝下旨禁海。而時至今日大明水師蕩平了海外餘孽,封鎖了倭寇的必經之路,而百姓繁衍生息,想福建廣東等地的海民世世代代靠着大海爲生,當地土地已經不足以養活所有人,不讓海民出海打漁或經商,豈不是相當於不讓農民耕地,商人做買賣嘛?百姓活不下去豈能不出海逃亡,爲了活命淪爲海盜,怕牽連親戚便化妝成倭人,所以海禁不但不能杜絕倭寇,反而會使得倭寇越發猖獗。”

朱瞻基似懂非懂的靜靜聽着,徐灝又說道:“從秦朝以來,歷代王朝從來沒有限制過出海,貿易能促進經濟,我朝一年的賦稅遠少於南宋時期,把稅賦的重擔壓在靠天吃飯的農民身上不可取。所謂無農不穩,無商不富,無工不強,不應該歧視商賈和工匠對國家的貢獻,當然商人確實善於投機取巧,得做些約束。

太祖皇帝打下了了穩固根基,到了我們這一代焉能不承上啓下?包容四海的大明豈能閉關鎖國,固步自封?至於百姓遷居海外那是人們的自由,你雖然將來會繼承帝位,但我想你得改變下觀念了,這個世界一直在朝前發展,海外並非是蠻夷之地,一樣有着不亞於我中國的文明。我可以直接告訴你,安南倭國等許多國家都自稱皇帝,剛剛病逝的西域帖木兒建立的帝國比我大明疆域還要廣大。

如果還自以爲是高高在上的天朝上國,瞧不起其他國家,那麼你飽讀史書多年,漢人王朝曾幾度淪喪在外族手中?宋朝就是前車之鑑。

你是大明的繼承人,但你還不是整個世界的皇帝,驕傲自滿妄圖控制所有百姓爲牛爲馬的結果,就是早早晚晚逃不過大明被滅亡的命運,所以你得善待天下臣民,把眼光胸襟放在整個世界上,而不是抱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老觀念。

唐太宗說過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至理名言,任憑皇族魚肉百姓,則早晚百姓必會棄皇族而去。天下還是那個天下,但做皇帝的家族從古至今,換了多少了?漢朝劉家,唐朝李家,宋朝趙家如今又在哪裡呢?”

第1275章 二當家第650章 金髮碧眼第384章 莫愁湖第837章 求職第1160章 長不大的丈夫第263章 得意失意一念間第853章 魔鬼第1203章 單槍匹馬第100章 冷汗第240章 搶親第389章 復仇第348章 返家第845章 莫知我哀第1246章 擡轎第779章 鬧事第1237章 義女第74章 心跡第451章 做賊第1148章 不醉不散第284章 任性的燕王第889章 傳奇第190章 爭遺產第805章 說親第410章 促狹鬼第1048章 國喪第165章 孽障第319章 落草爲寇第681章 至理第575章 算打臉麼?第1283章 晚上見第728章 孤兒寡母第973章 母親高見第250章 禽獸第414章 韭菜第332章 夜奪山海關第179章 強悍的蔣嵩第1252章 爭風第1039章 才高八斗第462章 何錯之有第286章 煙晴第六三十七章 不和第176章 變化第552章 燈節第293章 浪裡白條第1264章 臺閣體第347章 談判第1033章 癡呆第33章 三爺第492章 隔壁第807章 雷厲風行第1052章 七可厭與南風第504章 敦倫之禮第1058章 香是暖的好第1229章 梨花一枝出牆去第241章 經營威海第914章 百年之戰第545章 驢和馬第1233章 探聽口風第319章 落草爲寇第62章 中醫的偉大第507章 咔擦第947章 交情第1048章 國喪第117章 際遇第1242章 敬業第410章 促狹鬼第1145章 失寵第1089章 我們的兔子終結者第415章 情之一字第269章 怒第1045章 當家主母是怎麼煉成的第338章 忠君忠國第929章 嫦娥應悔偷靈藥第477章 困獸猶鬥第311章 審案第622章 彎腰第441章 筆落詩成第1026章 招搖第751章 金鳳第594章 柔仙第725章 猾吏第570章 魚炒蟹第1242章 敬業第220章 女人和男人的故事第471章 官字兩張口第739章 貓兒性不改第31章 再逆轉第572章 迎花神第1143章 一對小人兒第933章 人走茶涼第963章 恭祝萬事如意第923章 扳回一城第494章 概不接待第454章 中年三大喜第1011章 不幸的事第135章 明朝花美男第1267章 白雲芳裡第354章 革新第224章 和芷晴同居的日子
第1275章 二當家第650章 金髮碧眼第384章 莫愁湖第837章 求職第1160章 長不大的丈夫第263章 得意失意一念間第853章 魔鬼第1203章 單槍匹馬第100章 冷汗第240章 搶親第389章 復仇第348章 返家第845章 莫知我哀第1246章 擡轎第779章 鬧事第1237章 義女第74章 心跡第451章 做賊第1148章 不醉不散第284章 任性的燕王第889章 傳奇第190章 爭遺產第805章 說親第410章 促狹鬼第1048章 國喪第165章 孽障第319章 落草爲寇第681章 至理第575章 算打臉麼?第1283章 晚上見第728章 孤兒寡母第973章 母親高見第250章 禽獸第414章 韭菜第332章 夜奪山海關第179章 強悍的蔣嵩第1252章 爭風第1039章 才高八斗第462章 何錯之有第286章 煙晴第六三十七章 不和第176章 變化第552章 燈節第293章 浪裡白條第1264章 臺閣體第347章 談判第1033章 癡呆第33章 三爺第492章 隔壁第807章 雷厲風行第1052章 七可厭與南風第504章 敦倫之禮第1058章 香是暖的好第1229章 梨花一枝出牆去第241章 經營威海第914章 百年之戰第545章 驢和馬第1233章 探聽口風第319章 落草爲寇第62章 中醫的偉大第507章 咔擦第947章 交情第1048章 國喪第117章 際遇第1242章 敬業第410章 促狹鬼第1145章 失寵第1089章 我們的兔子終結者第415章 情之一字第269章 怒第1045章 當家主母是怎麼煉成的第338章 忠君忠國第929章 嫦娥應悔偷靈藥第477章 困獸猶鬥第311章 審案第622章 彎腰第441章 筆落詩成第1026章 招搖第751章 金鳳第594章 柔仙第725章 猾吏第570章 魚炒蟹第1242章 敬業第220章 女人和男人的故事第471章 官字兩張口第739章 貓兒性不改第31章 再逆轉第572章 迎花神第1143章 一對小人兒第933章 人走茶涼第963章 恭祝萬事如意第923章 扳回一城第494章 概不接待第454章 中年三大喜第1011章 不幸的事第135章 明朝花美男第1267章 白雲芳裡第354章 革新第224章 和芷晴同居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