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4章 百年之戰

眼瞅着要過年了,或許洪熙十二年在歷史上沒有什麼大事件,但這一年對整個世界來說,意味着新的時代悄然開始。

徐灝出於各種考慮,沒有插手葡萄牙人對未知大陸的探險,其亨利王子的遠征船隊在北非摩洛哥建立了殖民據點,很快會接踵而來西班牙等列強。

不過大明的一支艦隊也在李秋的統率下,率先在埃及建立了殖民港口,李秋本人也奉徐灝的命令,保護英國公主遠赴英國,他要負責捍衛明朝在歐洲的利益。

瓦剌王馬哈木遣使謝罪,主動歸還扣押的漢人,並請求像以前一樣朝貢。徐灝說服洪熙皇帝,拒絕了。同時下旨各邊鎮守將,積極展開對北方宿敵的反搶劫,所得戰利品將全部歸個人所有。

徐灝不會忘記土木堡之變,是以明朝對北方的戰略方針,漸漸從韃靼的身上轉移到了瓦剌,他要在有生之年,持續不斷的消耗瓦剌的實力。

太子朱瞻基將在過完年之後,再次啓程坐鎮北平,隨同他前往北方的文武官員,達到了一百二十人。徐灝不希望養成官員偏安江南的惰性,要讓他們體會到北地軍民的艱難,當然此舉也是爲了更好的控制邊關將領。

不等過年,多位御史分行天下,繼續巡察吏治得失及民間疾苦。臨行前,朱高熾曉諭官員,凡地方郡縣有貪刻不法之人,立即逮捕;郡縣官員有不稱職及老病之人,一律送交京師,不要冤枉不要縱容。

而最令徐灝頭疼的是軍屯,各地不可避免的出現操練屯種怠惰不力,直接導致明軍的戰鬥力急劇下降。若取消軍戶制,無疑將大大增加國庫負擔,並且一刀切的政令太容易引發事端,根治的辦法只有一個。富國強民,開啓民智。

金陵徐府。

張輔和沐皙沐毅等將領應邀而來,看着一套套得自歐洲的盔甲,對武人來說,這種看上去威風凜凜亮閃閃的華麗甲冑,很有興趣。

而對中國來說,戰場上早已推崇實用主義,爲將之道是如何擊敗敵人,而不是彰顯自己的帥氣。像北方的蒙古人,一匹馬一壺箭即能轉戰千里。甲冑再好看再講究又有什麼用呢?

這一點無疑和時下的歐洲截然相反,歐洲貴族有強烈的個人英雄主義情節,盔甲大量裝飾着黃銅甚至鍍金滾邊,富裕的貴族還要在盔甲外披上鮮豔的罩衣,上面繡上了家徽紋飾,既美觀也便於在戰場上辨認。

武器主要是騎槍和長劍,騎槍大約四米長,步戰用的則大多是長戟。劍是騎士與貴族身份的象徵,簡單的十字護手和圓球形的劍柄。爲了更有效的劃開盔甲,最好的劍產自法國的波爾多,尖部鑲嵌着鑽石。

張輔仔細觀看盔甲和武器,疑惑的道:“主要將領的甲冑較爲鮮明。我可以理解,方便發號施令提升全軍的士氣,不過用帥旗不是更好麼?可爲何連普通的將領也要這副打扮?就不怕成爲敵人攻擊的標靶麼?”

沐皙說道:“穿這種漂亮的甲冑就是在找死,即使箭矢射不穿。太容易被敵軍拉下馬了,一旦下了馬,連站起來都困難。擎等着做俘虜吧,就是個好看的烏龜殼子罷了。”

徐灝笑道:“歐洲人打仗一般是不殺貴族的,穿得好看並非僅僅是個人喜好,也表明了自己的貴族身份,意思是說殺了我多可惜,不如換取贖金好了。”

張輔等人爲之愕然,不能理解,沐毅拿起筒子造型的頭盔,無語的道:“這東西戴上不舒服不說,視線只有前方一點點,怎麼觀察局勢隨機應變?”

“爲了保命。”徐灝解釋道:“衝鋒時用的,平時另有一個頭盔,因爲很難刺殺對手,歐洲人更喜歡硬生生的擊打,不戴個堅固的頭盔,腦袋可就保不住嘍。”

“古怪透頂。”張輔搖搖頭,又說道:“還別說,這樣的甲冑列出陣勢,或許奈何不了來去如風的蒙古人,但是在特殊地形卻非常有用,三千歐洲騎士對上我三千將士,沒有弓箭和火槍的話,我只能下令暫且退避三舍,然後選擇窪地樹林,待對方疲憊之時偷襲。”

徐灝笑了笑,不怪兄弟們有些瞧不起歐洲人,戰爭中最重要的或許並非是精良的武器或卓越的戰術,以及訓練有素的部隊,而是充足的兵員和源源不絕的輜重,在不計較一城一池得失的中國,現在的歐洲人根本無法想象中國戰爭中舉世無雙的規模。

比如作爲歐洲豪強的英國和法國,現在才能動員多少兵力?毫不誇張的說,十萬人已經是傾國之戰了。

正當他們在議論的時候,遠在歐洲的李秋,已然親身經歷了中世紀大戰。

徐灝沒有給李秋下達死命令,只是讓他隨機應變,不過事先含糊其辭的表示過,更好看朝氣蓬勃的英王亨利五世。

有鑑於此,李秋觀察了下雙方的統帥,發現亨利五世12歲就成爲了騎士,此後不斷的東征西戰,面部中過箭,獲得很多戰功,證明他確實是個屢經沙場的老將;反觀法王查理六世,勇則勇矣,卻人稱瘋王,法國上下皆強烈反對由他統軍,抽風的法王太可怕了。

其兒子文弱,標準的讀書人,從來沒打過仗,是以父子二人都上不了戰場。

進一步分析百花的情報,李秋驚訝發現,英國士兵操練的很好,亨利五世治軍嚴厲,而法國方面內部勾心鬥角,最不可思議的是竟推出了兩位主帥,更令人不可思議的,這二人之間居然還有殺父之仇。

李秋不算是將才,但他盲目崇拜徐灝,好歹也是多年帶兵打仗的人,馬上毫不猶豫的把賭注壓在了英國這一邊,再說這一次本就是奉命援助英軍的。

其實英國一方的士氣很低落,首先休戰後的勝利天平似乎已經朝着法國傾斜,作爲侵略者,除了國王和某些好戰的貴族。絕對大數英國人並不理解爲何要渡海去征服法國人,這仗畢竟打了五十餘年,士兵和百姓都已經厭倦了。

亨利五世固執已見,爲了籌集兵力,執意和各地的大小貴族鑑定合同,用支付昂貴的費用維持他的軍隊,即使這樣,響應他的人也寥寥無幾。

英軍的主力依然是國王的親衛隊和直屬軍隊,連亨利的兄弟格羅斯特公爵,手下有二百名貴族和騎士。一百九十三名下級騎士和六百名騎弓手,僕從軍不算在內,沒等和國王匯合,只剩下了162名騎兵和406名弓箭手了,其餘不打招呼就原路返回了。

有個大貴族,甚至只帶了三個徒步弓箭手趕來參戰,可見英國貴族普遍不看好國王的遠征。

事實上也證明他們的看法是對的,英軍大敗。

李秋的到來,算是幫亨利五世解決了焦頭爛額的財政難題。當然他得最終才行。

這一次徐灝散財童子計劃,本來就沒打算要英國還錢,而是要在歷史層面上,讓英國對中國心存感激。雖說國與國間的交往只有利益沒有信義,問題那可是英國,提前套套交情是有必要的,徐灝還沒自大到忽略英國的程度。

法國就不一樣了。無需支付大筆費用,依然採取傳統的領主徵召命令,光是巴黎就提供了六千名十字弓兵和大盾兵。並且通往魯昂的大小道路上擠滿了各地的領主以及部隊,法國人對此戰充滿了獲勝信心。

歐洲人習慣了小規模戰役,超過萬人規模,嚴重考驗指揮體系,這方面在古代一直是道難題,就連中國也沒能圓滿解決。於是乎,還沒等開戰,雙方傳統調兵遣將的體系完全癱瘓,將領們找不到主帥,小貴族找不到自己的大貴族,到處都是各地的老爺僕從們,騎士們四處亂竄,整個魯昂亂成了一鍋粥。

李秋找到亨利五世的時候,亨利五世像頭瀕死的困獸,王室的優雅蕩然無存,好似個鄉下的農民。

九月份的一場圍攻戰,英軍傷亡達四千人,兵力折損了將近一半。

來時躊躇滿志,此刻陷入了絕境,六千人撤退了一個星期,飽受傷病和飢餓的折磨。李秋的到來,僅僅帶來了三百名全副武裝的護衛以及少量的糧食,而且沒有打出大明的旗號,使節團還在巴黎呢,但這已經是唯一的支援了,而數十位英國貴族早已扔下了步行的士兵,騎着馬跑得無影無蹤。

就是因爲法國獲得大勝,各地的法國貴族們爲了撈取好處,爭先恐後的趕來報效法蘭西,人數滾雪球似的膨脹着,兵力日甚一日,眼下遍山遍野都是法國人,如此法國人的士氣愈發高漲了。

李秋來的很及時,他很明白雪中送炭的道理,果然亨利五世對此異常感激,大明沒有作壁上觀甚至落井下石,堅守着雙方的約定,足以證明泱泱中央王國的氣度。

簡陋的帳篷裡,英國將領們有些失神,很多人身上帶着傷。

亨利五世苦笑道:“感謝閣下的援助,我想和法國人和談,但是遭到了對方的拒絕。高傲的法國人放出話來,他們要把我們這些英國佬的食指和中指切下來,永遠不能使用弓箭,現在已經走不掉了,爲了閣下的安全,請趕緊離開吧。”

藉助翻譯,李秋說道:“我們漢人有句俗語,叫做破釜沉舟,兵法有云,置死地而後生,所以哀兵必勝。”

亨利五世艱難理解着含義,保羅公爵冷冷的道:“閣下是否清楚,法國的騎士是最強大的,而我們只有九百騎兵。”

李秋說道:“在下看了下軍營,誠然面臨絕境,但是士兵們沒有譁變沒有逃跑,沉默着保養弓弦,是以在下認爲可以一戰。我國自古以來有無數以少勝多的戰例,戰場上不是人多就能獲勝,爲將的膽略,士卒的勇敢,計策的施用,天氣地形等等都足以以弱勝強,再說既然對方拒絕了和談,除了一戰之外,還有其他選擇嗎?”

亨利五世慨然說道:“閣下說得不錯,我絕不會被愚蠢的法國人羞辱,還請閣下幫助我戰勝他們。”

李秋謙虛的道:“殿下厚愛,在下當知無不言。”(……)

第656章 舉事第1096章 無功而返第58章 韞玉第1268章 歲歲風雨愁第722章 三叔三嬸第409章 劉御史第418章 他是誰第872章 石門縣令第1186章 吃蟹猜謎第864章 修行在公門第1008章 我們的明朝第176章 變化第694章 放棄第363章 殞命第1296章 再約第170章 爲人爲己第1212章 報應第222章 狗血加身第163章 恭送大將軍第933章 人走茶涼第1168章 名落孫山第1174章 荷風吹香第905章 年初十五最**第485章 英雄救美第22章 青梅竹馬第169章 百合天道第966章 賢太守第655章 算命第875章 嘉興第647章 倒黴第1071章 批捲風波第950章 開學典禮第400章 喜神第454章 中年三大喜第409章 劉御史第1180章 深宵第501章 做客第302章 都督徐灝第486章 黨同伐異第458章 大度第741章 雨停了第99章 春動第620章 有斐君子第788章 制度第325章 討伐檄文第1228章 梨花淡谷第626章 坎上愁帽第1252章 爭風第152章 心腹第200章 侮辱了也不喊第1248章 姐妹衷腸第1291章 願得紅絲牢系足第940章 你怕不怕第948章 少來誣陷好人第63章 孽第904章 年關第998章 陸家村第454章 中年三大喜第506章 姐妹第172章 絕色美人第1182章 月華天第59章 上元夜第972章 封建家長第687章 背背第492章 隔壁第670章 野湖第1031章 自甘下賤第693章 訛人第587章 閒話第442章 惡僧第693章 訛人第483章 秋鐵黃花酒第184章 出手第730章 牛和豬第371章 九連環第992章 美夢第1046章 兒女大婚第783章 斯文一脈第161章 沐皙的刀法第1081章 愁第648章 衝突第516章 狂鼠無禮第1045章 當家主母是怎麼煉成的第380章 內閣第1043章 制衡第152章 心腹第298章 巧蝶戀花第1013章 械鬥第718章 卜課第1141章 探病第578章 體統第533章 小心着涼第848章 荷花與端午第1114章 楊家兄弟第735章 高麗妹子第781章 明朝的羣體事件第608章 弟子第407章 打搶第533章 小心着涼第174章 蝴蝶的翅膀
第656章 舉事第1096章 無功而返第58章 韞玉第1268章 歲歲風雨愁第722章 三叔三嬸第409章 劉御史第418章 他是誰第872章 石門縣令第1186章 吃蟹猜謎第864章 修行在公門第1008章 我們的明朝第176章 變化第694章 放棄第363章 殞命第1296章 再約第170章 爲人爲己第1212章 報應第222章 狗血加身第163章 恭送大將軍第933章 人走茶涼第1168章 名落孫山第1174章 荷風吹香第905章 年初十五最**第485章 英雄救美第22章 青梅竹馬第169章 百合天道第966章 賢太守第655章 算命第875章 嘉興第647章 倒黴第1071章 批捲風波第950章 開學典禮第400章 喜神第454章 中年三大喜第409章 劉御史第1180章 深宵第501章 做客第302章 都督徐灝第486章 黨同伐異第458章 大度第741章 雨停了第99章 春動第620章 有斐君子第788章 制度第325章 討伐檄文第1228章 梨花淡谷第626章 坎上愁帽第1252章 爭風第152章 心腹第200章 侮辱了也不喊第1248章 姐妹衷腸第1291章 願得紅絲牢系足第940章 你怕不怕第948章 少來誣陷好人第63章 孽第904章 年關第998章 陸家村第454章 中年三大喜第506章 姐妹第172章 絕色美人第1182章 月華天第59章 上元夜第972章 封建家長第687章 背背第492章 隔壁第670章 野湖第1031章 自甘下賤第693章 訛人第587章 閒話第442章 惡僧第693章 訛人第483章 秋鐵黃花酒第184章 出手第730章 牛和豬第371章 九連環第992章 美夢第1046章 兒女大婚第783章 斯文一脈第161章 沐皙的刀法第1081章 愁第648章 衝突第516章 狂鼠無禮第1045章 當家主母是怎麼煉成的第380章 內閣第1043章 制衡第152章 心腹第298章 巧蝶戀花第1013章 械鬥第718章 卜課第1141章 探病第578章 體統第533章 小心着涼第848章 荷花與端午第1114章 楊家兄弟第735章 高麗妹子第781章 明朝的羣體事件第608章 弟子第407章 打搶第533章 小心着涼第174章 蝴蝶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