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6章 朱元璋的功績(下)

第506章 朱元璋的功績(下)

【外交策略:依《皇明祖訓》】

【朱元璋設定了朝鮮、日本、大小琉球以及西南方向的安南等十五個國家爲不徵之國。】

【理由很簡單,這些國家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給,得其民不足以使令】

【而且無論是征討還是被襲擾,對雙方而言都是得不償失,因而不許子孫主動進攻,但是需要戒備西北。】

【然而,這只是朱元璋的一廂情願。】

……

大明。

老朱臉色鐵青。

“來,你說!”

“妄動刀兵乃不祥!咱這是仁德!”

“咱哪裡錯了!”

朱標剛想開口,被馬皇后拉扯了一下。

馬皇后輕聲道:

“你爹現在開始鑽牛角尖了,你這時候說什麼都是火上澆油。”

“讓天上那個說。”

“這樣他纔信。”

朱標看着正氣呼呼的老朱。

那腦門上的銀針還正隨着粗氣顫悠着。

他只能無奈點頭。

……

【當時朱元璋登基派使臣持賜日本王璽到日本。】

【一是希望他們來朝貢,二是責令他們解決擾明倭寇問題。】

【結果,國書送達後,日本不僅沒來朝貢,反而砍了使者的腦袋,倭寇繼續侵擾沿海。】

【鑑於元朝進攻日本嚴重受挫的歷史教訓,朱元璋採取了剋制與忍讓的態度,力求從本朝內部解決問題。】

【爲斷絕中外海盜的耳目與內應,他下令禁止濱海居民私自出海。】

【並採取釜底抽薪的方式,大量招納原張士誠、方國珍部下軍士及瀕海的船戶、島人、漁丁爲兵。】

【自淮、浙至閩、廣,共計十餘萬人。】

【爲明朝實行海禁政策之始。】

【而安南朝鮮等國對大明也是若即若離。】

……

大隋。

“這日本……”

楊堅覺得有幾分不對。

“莫不是又養出個白眼狼來?”

獨孤伽羅同樣語氣不善。

“那吐蕃可是把唐朝一頓折騰啊……”

夫妻倆對視一眼。

“皇后,遣隋使千里迢迢來此,頗爲不易啊。”

“陛下,我等上國感其向學之心,加以倍護啊。”

“派兵護送回去吧!”

……

大唐·高祖時期

“你等等,我捋捋啊。”

李淵揉着額頭,皺眉深思。

“意思就是,我被人打了。”

“我在十分憤怒的情況下,決定把自己關起來?”

那邊的李世民覺得不能這麼說。

畢竟新生的國家,你指望他長途跋涉跨海而攻也不太現實。

但他也摸不準朱元璋究竟是因爲考慮國家支撐不住,還是考慮打起來位子不穩……

畢竟就他乾的那些事真不好說……

秦朝監察天下也很嚴啊。

不也是一個動盪就亡了。

……

【對於西洋諸國,則“素稱遠蕃,涉海而來,難計歲月。其朝貢無論疏數,厚往薄來可也。”】

【此後,須文達那、覽邦、淡巴、百花、彭亨等西洋諸國陸續朝貢於明。】

【評價C級,得兩分】

……

{這就有點扯淡了,太低了。}

{薄貢厚賜雖然很爛,但這也不是朱元璋開的先例,硬黑,垃圾。}

{壓根不是這事,朱元璋以爲這是朝貢,其實人家是來做生意的。}

{明朝從這開始就背上負擔了,因爲朱元璋強調農業,輕視商業,因此,明代各個邊境的官吏不僅不鼓勵貿易,反而限制貿易。}

{他們認爲,海外諸國與中國的貿易不是互利行爲,而是皇帝的一種恩賜。}

{這就導致其實並未發展出一套海外貿易規則,也沒有想過從海外獲利。}

{宋朝,每艘船的到來都意味着一筆豐富的財政收入,但老朱不對海外船隻徵稅,也不準海外船隻自由貿易。}

{他認爲,外國人到中國來,唯一的原因就是仰慕中國的文化,所以才前來朝貢。}

{他把所有海外的商團都當作外交使團而不是貿易商人。}

{這就導致即便一個人是來做生意的,也會僞裝成外交使者,這樣才能獲准將貨物輸入中國。}

{輸入中國後,還不能自由買賣,只能統一交給政府,當作貢品押往北京。}

{然後皇帝就賞賜給這些“使者”大量的錢財,這些錢財不僅足以償還貨物的價值,還比通過自由市場買賣賺得更多。}

{在老朱看來,外商到來只是進貢,並領取賞賜。但在外商看來,這是中國特有的貿易方式。}

{外貿對於明朝來說,不僅不再賺錢,還成了一種沉重的負擔。}

{由於賞賜價值總是超過貨物本身,買賣做得越多,反而賠錢越多。}

{此外,當商人跟隨使節進入內地後,一路上的吃住行和安全都由各地的官府負責,照顧這些使節(商人)也需要耗費大量的地方經費}

{在這種制度下,不管是海外的國王還是商人都很喜歡到中國來朝貢,並不是因爲他們對明朝有多麼尊重,只是因爲買賣很划算。}

……

大漢。

“老朱被騙了,騙得好慘。”

劉邦蹲在牆角,一副出恭的模樣。

旁邊兩個小的也是同樣的姿勢,尷尬的蹲在那裡。

“你剛纔說你阿母叫戚夫人過去了?”

劉盈點點頭。

劉邦咂摸咂摸嘴。

“你倆覺得……”

劉盈不吱聲,小劉恆則說道:

“中宮是想逼您出去。”

“阿父不會覺得中宮沒猜到您要堵我倆吧?”

劉邦身子一僵。

“她應該……”

小劉恆搖搖頭。

“阿父,您最瞭解中宮,我們不知中宮會不會真的動手。”

“一切要看阿父判斷。”

劉邦沉默了,隨即猛地起身。

“彼其娘之!”

罵罵咧咧的往未央宮走去。

小宦官慌忙向二人行禮,扭身跟上。

兩人在牆角處探出腦袋。

“四弟,阿母真厲害啊,居然能猜到阿父堵咱倆。”

小劉恆扶着牆角,面無表情的擡頭看着大傻子。

“我騙他的。”

劉盈則驚愕的低頭看着他。

“可戚夫人的確去了?”

小劉恆點點頭。

“所以呢?”

劉盈一下被問住。

小劉恆搖搖頭,拍了拍手。

“走吧阿兄。”

“這回沒人堵咱倆了。”

“不用蹲着了。”

劉盈呆呆的看着小東西漸漸走遠。

又回頭看向未央宮。

喃喃道:

“阿父被騙了……”

隨即想到黑着臉的阿母。

嚥了口吐沫。

“騙得好慘……”

……

大漢·文帝時期

“就沒人告訴他?”

劉啓感覺難以置信,不可能整個朝堂上都是無能之人吧?

“這點東西不難看透啊!”

劉恆按了按太陽穴,無力道:

“那你覺得,有人敢說嗎。”

“說了之後,他會聽嗎?”

“就算你認爲這些東西跟官員利益也切身相關。”

“那你不記得官員纔拿多少俸祿了嗎?”

“沒理由也不想說。”

“就這麼簡單。”

劉啓眨巴眨巴眼睛。

“這……這虧……”

劉恆不置可否道:

“大明後代皇帝吃定了。”

……

【民生經濟:人口銳減,土地荒蕪。這是明朝剛建立時的情況。】

【基於“兵革連年,道路皆榛塞,人煙斷絕”的新王朝。】

【朱元璋採取了一系列安定社會、組織生產的措施。】

【獎勵開荒、實行屯田、興修水利。】

【待民生漸生後,又規定鄉里之間互助互濟。】

【“鄉里人民,貧富不等。婚姻死傷吉凶等事,誰家無之。”】

【“今後本里人戶,凡遇此等,互相周給。”】

【“且如某家子弟婚姻,某家貧窘,一時難辦,一里人戶,每戶或出鈔一貫,每裡百戶,便是百貫,每戶五貫,便是五百貫。”】

【“日後某家婚姻亦依此法,輪流周給。”】

【“又如某家或父母死傷在地,各家或出鈔若干,或出米若干資助,本家或棺槨,或僧道修設善緣等事,皆可了濟。”】

【“日後某家倘有此事,亦如前法互相周給。”】

【“雖是貧家,些小錢米亦可措辦。如此則衆擎易舉,行之日久,鄉里自然親愛。”】

……

{通篇就是兩個字,隨禮!}

{萬惡之源!萬惡之源!}

{好像溫州、台州有個什麼互助會,是不是就是這個?}

{這法令,也不知是不是老朱想起父母之事了……}

{……老朱的制度設計的很爛,對百姓也比較防備,但總體來說對貧民還是不錯的。}

{究其內心想法是不可得了,只看結果吧。}

……

【命所有村莊皆置大鼓一面,到耕種時節,清晨鼓聲一響,全村人丁都要會集田野,及時耕作。】

【如有怠惰者,由里老督責。】

【里老放縱不管、未加勸督的,則嚴加懲罰。】

【洪武二十八年,又命鄉里小民或二十家,或四五十家,組成一社】

【遇到農忙季節,誰家有病,則全社通力合作,協助其耕耘。】

【至於這一制度執行到什麼程度,探索的結果如何,史書上沒有下文。】

【依次種種,締造了屬於貧民百姓的洪武盛世。】

【評價S級·得五分】

……

大秦。

嬴政看着天幕。

腦中回想出那段話。

“語皆道古以害今,飾虛言以亂實。”

“人善其所私學,以非上之所建立。”

“今皇帝並有天下,別黑白而定一尊。”

嬴政從沒覺得朱元璋做錯了。

人人都以爲自己所學的是正確的,隨便批評領袖的政策。

而皇帝統一天下,就是替天下人分辨黑白,定於一尊。

天下成法,要令在於不多。

一言而止。

就是使天下人都遵守這個“一”,從而民無亂紀。

所以他懂。

他也明白,朱元璋或許跟漢唐皇帝比是落後的。

但恰好的,朱元璋比他多走了一步。

……

大唐。

“大道之行也,天下爲公。”

李世民突然想到《禮記·禮運篇》裡的大同觀念。

“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是謂大同。”

李承乾沒太明白阿耶爲什麼要念這個。

李世民則是突然有感而發。

因爲他短暫的看到了平等地權的井田制。

看到了王道仁政。

在朱元璋之前,是王莽推行的王田令實行這些。

“可惜啊。”

李世民悠悠長嘆。

“這天下似水,流動不變。”

“不是廣間大夏,如如不動啊。”

……

【用人識人:因爲早年經歷,善能用人識人。】

【從一介布衣掙得天下之主,多倚仗明之蕭何李善長,明之張良劉基,明之韓信徐達,明之項羽常遇春。】

【但後期比較唯我獨尊,不能聽諫,識人不用,故步自封。】

【評價A級·得四分】

……

【後世影響:驅除胡元,復興漢唐。】

【得國之正,無出其右。】

【評價S級·得五分】

【總分:二十三分】

……

天幕上。

許久不見的大金字騰飛而出。

『朱元璋是個怎樣的皇帝?』

『一,功大於過的有爲之君』

『二,過大於功的有爲之君』

『三,他就是萬古一帝口牙!』

……

251.第243章 突厥的強大和虛弱。第668章 崇禎遷怒清帝坐崩146.第142章 祖逖!第414章 富平之戰蠢豬式的仁義道德134.第130章 司馬昭弒君第620章 萬曆:事事由朕獨斷!第723章 阿布賚:就你叫乾隆啊?第708章 賤民脫籍第373章 宋仁宗功績第431章 不孝宋光宗承志金章宗222.第216章 把李淵改名成楊淵如何?129.第125章 高平陵之變第692章 康熙親征噶爾丹第697章 爲什麼不算千古一帝?第447章 釣魚城還真釣到一條“大魚”!第605章 隆慶開關第669章 清太宗皇太極的功績第461章 在錯誤道路上狂奔的元朝諸帝第496章 朱元璋:咱又沒交過稅!我知道什麼叫空印啊!281.第273章 安史之亂盛唐傾頹第656章 五年平遼攻敵首腦第536章 朱棣:好聖孫!你爹多活兩年就夠了!第700章 乾隆:你懂個球!第692章 康熙親征噶爾丹108.第105章 白衣渡江,關羽之死第三十二章:劉徹的功績不止打匈奴第516章 白溝河之戰(上)第714章 雍正的功績(下)192.第188章 史上最沒牌面的開國皇帝第808章 戊戌六君子第468章 開局一個碗第572章 鐵腕皇帝三選一193.第189章 宇文邕:誰念酒誥時不戴頭盔啊119.第115章 《出師表》第307章 神策軍:太宗陛下萬歲!第719章 衛子夫:朕朕朕!狗腳朕!第617章 天下豈有三十年不能親政的天子!第396章 低血壓就看宋徽宗第610章 湊不出三對家庭美滿的皇帝第317章 最後的餘暉歸義軍!第667章 鬆錦之戰。第622章 豐田秀吉:大明除了北京,都是我的領土!第22章 猜猜這裡誰沒有諡號“文”?第750章 道光一生中最輝煌的時刻第803章 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第18章 悲慘一生的皇帝?第69章 差一點就中興的漢順帝。139.第135章 晉武帝司馬炎291.第282章 不太一樣的香積寺之戰完本感言。第587章 朱厚熜:朕即一切!第20章 漢文帝:一己之力拉高“文”字含金量第639章 天啓黨爭遼瀋之戰第642章 兩黨相爭傳首九邊第512章 朱允炆:勿使朕有背鍋之名第494章 貧賤夫妻少時苦,富貴攜手共長情。第326章 屠殺十二萬(霧)第702章 和通泊之戰第415章 吳玠和尚原之戰第612章 勵精圖治的小皇帝第456章 文天祥志士仁人萬臣之式第534章 交趾,丟還是不丟?第374章 宋英宗濮議之爭第56章 天幕:嚇我一跳!第11章 打賞獎勵。145.第141章 晉元帝司馬睿153.第149章 四天平定桓玄第676章 崇禎的功績(完)第336章 後周世宗郭榮第419章 十二金牌召岳飛十年之功毀一旦第706章 士紳一體納糧第596章 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第11章 打賞獎勵。第805章 百日維新開始第751章 茶第647章 李善長:看我神之一手!大獻祭術!240.第234章 偏日常的一集第669章 清太宗皇太極的功績第443章 國君死社稷末帝遷倭國第406章 劉邦:乃公管這個叫做轉移矛盾!第609章 天幕大異象!紫氣三千里!第390章 天幕:不裝了,我攤牌了!就是要搞死下一任皇帝!第326章 屠殺十二萬(霧)第417章 紹興議和金軍南侵152.第148章 孫恩大禮包已開啓,開始準備桓207.第202章 楊廣不是傻子第47章 劉縯:來,跟我念“引”85.第83章 問:一炮害三賢,是哪三賢?175.第171章 天監之治第619章 斫棺戮屍!第548章 于謙之死天下冤之!101.第99章 劉備入川,劉徹扔棋盤100.第98章 曹操:割袍斷須?你沒睡醒吧?!第677章 朱元璋的第二次未來之旅第707章 丁隨地轉攤丁入畝231.第225章 李世民:不浪我不會玩。第704章 火耗清欠鐵面皇帝230.第224章 玄甲軍,破敵萬勝!182.第178章 早死評價一定高的齊文宣帝高洋第621章 萬曆三大徵寧夏哱拜之亂
251.第243章 突厥的強大和虛弱。第668章 崇禎遷怒清帝坐崩146.第142章 祖逖!第414章 富平之戰蠢豬式的仁義道德134.第130章 司馬昭弒君第620章 萬曆:事事由朕獨斷!第723章 阿布賚:就你叫乾隆啊?第708章 賤民脫籍第373章 宋仁宗功績第431章 不孝宋光宗承志金章宗222.第216章 把李淵改名成楊淵如何?129.第125章 高平陵之變第692章 康熙親征噶爾丹第697章 爲什麼不算千古一帝?第447章 釣魚城還真釣到一條“大魚”!第605章 隆慶開關第669章 清太宗皇太極的功績第461章 在錯誤道路上狂奔的元朝諸帝第496章 朱元璋:咱又沒交過稅!我知道什麼叫空印啊!281.第273章 安史之亂盛唐傾頹第656章 五年平遼攻敵首腦第536章 朱棣:好聖孫!你爹多活兩年就夠了!第700章 乾隆:你懂個球!第692章 康熙親征噶爾丹108.第105章 白衣渡江,關羽之死第三十二章:劉徹的功績不止打匈奴第516章 白溝河之戰(上)第714章 雍正的功績(下)192.第188章 史上最沒牌面的開國皇帝第808章 戊戌六君子第468章 開局一個碗第572章 鐵腕皇帝三選一193.第189章 宇文邕:誰念酒誥時不戴頭盔啊119.第115章 《出師表》第307章 神策軍:太宗陛下萬歲!第719章 衛子夫:朕朕朕!狗腳朕!第617章 天下豈有三十年不能親政的天子!第396章 低血壓就看宋徽宗第610章 湊不出三對家庭美滿的皇帝第317章 最後的餘暉歸義軍!第667章 鬆錦之戰。第622章 豐田秀吉:大明除了北京,都是我的領土!第22章 猜猜這裡誰沒有諡號“文”?第750章 道光一生中最輝煌的時刻第803章 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第18章 悲慘一生的皇帝?第69章 差一點就中興的漢順帝。139.第135章 晉武帝司馬炎291.第282章 不太一樣的香積寺之戰完本感言。第587章 朱厚熜:朕即一切!第20章 漢文帝:一己之力拉高“文”字含金量第639章 天啓黨爭遼瀋之戰第642章 兩黨相爭傳首九邊第512章 朱允炆:勿使朕有背鍋之名第494章 貧賤夫妻少時苦,富貴攜手共長情。第326章 屠殺十二萬(霧)第702章 和通泊之戰第415章 吳玠和尚原之戰第612章 勵精圖治的小皇帝第456章 文天祥志士仁人萬臣之式第534章 交趾,丟還是不丟?第374章 宋英宗濮議之爭第56章 天幕:嚇我一跳!第11章 打賞獎勵。145.第141章 晉元帝司馬睿153.第149章 四天平定桓玄第676章 崇禎的功績(完)第336章 後周世宗郭榮第419章 十二金牌召岳飛十年之功毀一旦第706章 士紳一體納糧第596章 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第11章 打賞獎勵。第805章 百日維新開始第751章 茶第647章 李善長:看我神之一手!大獻祭術!240.第234章 偏日常的一集第669章 清太宗皇太極的功績第443章 國君死社稷末帝遷倭國第406章 劉邦:乃公管這個叫做轉移矛盾!第609章 天幕大異象!紫氣三千里!第390章 天幕:不裝了,我攤牌了!就是要搞死下一任皇帝!第326章 屠殺十二萬(霧)第417章 紹興議和金軍南侵152.第148章 孫恩大禮包已開啓,開始準備桓207.第202章 楊廣不是傻子第47章 劉縯:來,跟我念“引”85.第83章 問:一炮害三賢,是哪三賢?175.第171章 天監之治第619章 斫棺戮屍!第548章 于謙之死天下冤之!101.第99章 劉備入川,劉徹扔棋盤100.第98章 曹操:割袍斷須?你沒睡醒吧?!第677章 朱元璋的第二次未來之旅第707章 丁隨地轉攤丁入畝231.第225章 李世民:不浪我不會玩。第704章 火耗清欠鐵面皇帝230.第224章 玄甲軍,破敵萬勝!182.第178章 早死評價一定高的齊文宣帝高洋第621章 萬曆三大徵寧夏哱拜之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