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王”不懂人心

天幕上。

延和殿。

殿外,兩列披甲掛胄、執戈佩劍的禁軍士卒,從丹墀下直抵正殿門前,甚是森嚴。

大殿之內已恭立着黑壓壓的一片朝臣。

一襲雪白細綢寬襟博帶袍,一頂玄紗平翅官帽。

趙頊神情嚴峻,語氣平靜道:

“王相公,你認識監安上門,鄭俠嗎。”

王安石出列陳述道:

“稟奏陛下,監安上門鄭俠。”

“治平年間進士,原任光州司法參軍,秩滿後被臣調進京都,曾居臣門下一年。其……”

趙頊突然直言打斷王安石的說辭,繼續平靜道:

“其人品德如何。”

殿內一片安靜,陛下的神情無變,但態度已明。

有大事將生!

“回陛下,其人博學慧辨,聰敏多才,精天人感應之論,明陰陽五行之說,常人才智不及。”

“故對變法極表贊同……只是爲人……”

“夠了!”

趙頊突然怒喝一聲站起,劍指殿下,厲聲道:

“好一個天人感應!好一個陰陽五行!”

“五行統於陰陽,陰陽統於天!”

“今上天示警,憫我大宋黎庶!”

“現有一物示於衆卿觀賞!”

說罷,向御座旁的兩名侍人揮手示意。

羣臣心下不安的盯着那兩名宦官。

“嘩啦!”

奉旨走到羣臣面前的宦官合展開了一幅畫卷。

延和殿剎那間成了一座絕無聲息的世界。

身被鎖械的流民。

餓斃道旁的流民。

舉刀斷臂的流民。

咬牙切齒的流民。

呼地怨天的流民

扶攜塞道的流民。

血淚斑斑的《流民圖》闖進了殿內羣臣眼簾之中。

……

【公元1073年,宋朝乾旱不雨長達九個月之久,大量災民涌向開封等大城市。】

【宋神宗終日長嗟短嘆,舊黨人士趁機上疏,請求廢除新法。】

【擔任開封安上門監的鄭俠是王安石的學生,曾對王安石直言青苗、免役、保甲、市易等法諸多不便,王安石不予迴應。】

【公元1074年四月,鄭俠將親眼所見的流民扶老攜幼,充塞道路,身無完衣,吃草根,食樹皮的一系列慘狀繪成《流民圖》,假稱急密文書,傳到宋神宗手裡。】

【神宗第二天便決定廢除青苗、僱役、方田、保甲等十八項新法。】

【這項決定公佈的第二天,天降大雨。】

【史稱民間歡呼相賀。】

……

大漢·文帝時期

劉啓看着那副《流民圖》心生酸楚。

望向劉恆,囁喏了幾下,終究沒問出口。

他錯了嗎?

范仲淹用行動證明了對官吏動手行不通,所以王安石要從民治。

但走民治的執行又繞不過官吏插手。

劉恆面色平靜如水。

這幅流民圖裡的情形,他自小就看得多了。

“王安石的想法是好的,政策也兼顧富國利民。”

“但他忘了一件事。”

劉啓看向他,目含探究。

劉恆點了點水杯,在桌子上畫了三下。

“宋朝積貧積弱的主要原因是三冗,冗兵、冗官、冗祿。”

“王安石解沒解決冗兵問題咱們不得而知,天幕沒說。”

“觀熙河開邊……嗯,咱們姑且算他解決了。”

“但冗官、冗祿呢?”

“非但沒有減少,反倒增加了。”

“我不知道他爲什麼只開源不節流。”

“但對於貧苦百姓來說,節流減輕負擔,遠比擔上高且遠的開源來的清晰、容易。”

劉啓摸着一旁史書。

那是從咸陽宮裡搶救出來的秦簡,是秦史。

“王安石,生不逢時。”

劉恆也看向那捲史書。

“是啊,生不逢時。”

“商鞅之才常有,而似秦孝公那般的人卻是不多。”

“但,民,國之基石也。”

……

天幕上。

一處簡陋的庭院內。

一位身穿白直綴的文人與一身青羅衫的文人相對而坐。

頭上的梧桐葉落在兩人之間的石桌上。

青衫文人拿起梧桐葉,露出刻在石桌上的棋盤紋路。

執着落葉,青衫士看向對面,壓抑着語氣道:

“介甫推行新法,卻援引些小人。”

“或置清要之位,或授監司之職。”

“介甫……這是爲何?”

王安石看着眼前相繼被風吹落的樹葉,平靜道:

“君實,新法初行之際,用人自當以才幹和執行爲先。”

“等諸法實行成功之後,再逐一更換,用德才兼備、穩重可信的人守之。”

“所謂智者行之,仁者守之。”

司馬光扔掉手中樹葉,搖頭嘆氣:

“錯了!介甫,你大錯特錯矣!”

“君子難進易退,小人則易進難退!”

“小人倘若得勢,豈可輕易去之?”

“一旦去之,必成仇敵,他日悔之晚矣!”

……

【公元1074年四月,王安石上章辭相,宋神宗接受了其辭呈,把他任命爲知江寧府。】

【宋神宗又根據王安石臨走前的提議,一邊將鄭俠治罪,一邊讓韓絳再次出任宰相,呂惠卿由翰林學士升任參知政事。】

【新法繼續執行。】

【然而呂惠卿權勢欲太強,新黨內部的權勢之爭以他爲軸心,發生了呂惠卿與曾布之爭、與王安石之爭、與韓絳之爭。】

【又爲了升任宰相,生怕王安石復相,設法陷害王安石。呂惠卿製造鄭俠之獄與李士寧之獄,敗壞王安石聲譽。將其弟弟王安國貶出京師。】

【公元1075年二月,宋神宗重新任命王安石爲宰相。】

【只用七天時間就從江寧趕回京師的王安石,此時想的已經不是變法了,他只想弄死呂惠卿。】

……

{新黨、舊黨,新黨裡又劃分黨派……}

{宋朝再次從新法改革回到紛亂黨爭的漩渦裡。}

{該說不說,王安石與司馬光在政見上是不可調和的死對頭,常在朝堂上針鋒相對,互相辯駁,但兩人的友誼尚未破裂。}

{對於王安石的選人用人,司馬光一直抱有很大的懷疑。}

{然而就事實而言,在人性判斷這方面,也是司馬光贏了。}

{荊公不愧拗相公之名,凡是反對他的通通打倒,凡是支持他的通通提拔,他是真不懂人心啊。}

{王安石變法,理論上是正確的可操作的。至少前期王在地方自己用實際行動驗證過,有結果。}

{但是到中期,王爲了儘快出結果證明這個方法正確,錯誤用人根本就沒有培養出堅定自己理念的一批人才。後期完全變成了黨爭,已經脫離變法了。}

{所以王安石變法失敗的真正的原因,真的很難說。各種不利因素都有}

{所以大家視野開闊一點,別局限於高中的知識啊(狗頭)}

……

【王安石的再次拜相使得變法派內部關係趨於惡化。】

【先是王安石與韓絳意見不合,韓絳罷相。】

【再是王安石與呂惠卿互相爭鬥,呂惠卿罷政出知陳州。】

【王雱、呂嘉問等人繼續打擊報復呂惠卿,由此,宋神宗開始對王安石感到不滿。】

……

大宋·神宗時期

揹負雙手的趙頊突然想起王安石曾寫過的一首詩:

“此時少壯自負恃,意氣與日爭光輝。”

“乘閒弄筆戲春色,脫略不省旁人譏。”

詩爲心聲,文若其人。

脫略不省旁人譏,多麼傳神的寫照!

變法以來的一切風波,幾乎都是源於這脫略不省的執拗之心。

歐陽修、韓琦、範鎮他們是因循保守,但也是持重怕亂而已。

而蘇轍、孫覺、劉攽、劉恕和一批諫官御史,又何嘗只是反對變法?

何嘗不是不滿他的自以爲是!

容不得一個司馬光,容不得一個蘇子瞻。

腦海中又浮現出那張一板一眼的面孔。

“陛下,變法之事如同煮羹,若隨心所欲或加一把火,或下一勺水的亂折騰。”

“這羹什麼時候才能煮熟啊!”

朕謙恭求教,言聽計從,敬他若師長,奉他爲執政!

而他,卻喻朕爲煮羹時加一把火,下一勺水的愚婦!

王安石,你是騎在朕脖子上的一尊天神嗎?!

當真以爲變法沒了你就不行嗎!

哼!

……

【公元1076年,天上出現彗星,反對派再次以“天變”攻擊新法。】

【同年六月,其子王雱死,王安石受到多方面精神上的重大打擊,再請辭相。】

【十月,王安石再次罷相,出判江寧府。】

【至此,王安石再也沒有回到汴京。】

【公元1084年四月初六,病逝於江寧鐘山,諡號文。】

……

{一個理想主義者踐行着他的理想,也許他路途坎坷,也許被污名掩埋。但總有人會看見那理想的光輝,無論是千年,還是幾十載,一貫如此!}

{政策出發點是好的,目的也達到了,就是中間這累累白骨……難言啊。}

{當初列寧說他的是千年來最偉大改革家,那時我還不懂。現在有點明白幾分。他也許思考不周,也許執行不足,但他心性堅定!}

{范仲淹、王安石,難怪會說“矯枉必須過正,不過正則不足以矯枉!”這句話!}

{你這個……這句話其實也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鴨。}

……

大秦。

“矯枉須過正,不過正則不足以矯枉……”

“說的……妙啊……”

嬴政眯着雙眼,嘴裡品着這句話。

想着商君變法,想着自己統一六國後的法令。

扶上案桌的手不由自主的用力。

“矯枉……必須過正!”

“垂累之責,矯枉直之!”

“矯者不過其正,弗能直!”

殿內衆人被這一言驚在原地。

劉邦心裡咯噔一聲。

這人有雄心他是毫不懷疑。

但偏偏他雄心太大了!

矯枉過正有沒有道理?

當然有!每次朝代落幕再開新朝何嘗不是矯枉過正?

但不破不立、破而後立、亂而治世,三條路是不一樣的!

“在陛下心中,究竟是秦朝重要?還是秦民重要?”

其餘四人皆側目而視。

嬴政沒有動作,只是將目光緩緩放到劉邦身上。

無聲的壓力逐漸佈滿章臺宮。

而劉邦這一次則決定。

御前視龍!

……

第718章 乾隆皇帝富察皇后第411章 搜山檢海宋跑宗第804章 擡棺出徵收復伊犁第456章 文天祥志士仁人萬臣之式第543章 “主張南遷者,可斬!”107.第104章 羽,威震華夏!第618章 死而後已張居正第606章 隆慶中興第400章 策權翊匡符謀弼佐,欽宗即位改元靖康第538章 後世影響朱祁鎮他爹!第651章 滿漢合戶制歷史的拐點第590章 明君卡到期昏君卡開啓第14章 劉邦的功績第779章 第七百七十九:咸豐猜忌太平內訌第325章 招安與沖天大將軍第653章 崇禎:魏忠賢,一定是要死的。第64章 嬴政:去吧!你們的封國就在那裡!第442章 金國滅亡國祚一百二十年245.第238章 李淵的功績,大唐開國之君他爹第471章 給老朱打個預防針第678章 嬴政:請問你母親在哪裡?138.第134章 三家歸晉第36章 什麼東西“嗖”一下過去了?!第44章 新始祖王莽第306章 朱棣:大明不可能有宦官干政。第479章 陳友諒龍灣之戰。279.第271章 開元盛世!盛唐巔峰!第719章 衛子夫:朕朕朕!狗腳朕!第331章 唐莊宗李存勖175.第171章 天監之治117.第113章 曹丕的功績第394章 朱棣:永樂?!第446章 不該被忘記的英雄。189.第185章 禽獸皇帝第584章 嘉靖皇帝朱厚熜第531章 朱高熾:我登基了!我死了!第574章 被一棒子敲懵的朱厚照151.第147章 劉裕登場!第668章 崇禎遷怒清帝坐崩第589章 仁宗祧廟壬寅宮變第807章 贏政:以後你兒子就是我兒子,我姑第380章 西北望,射天狼!第507章 有千古之稱無千古之政第587章 朱厚熜:朕即一切!第688章 少年天子康熙皇帝第303章 王守澄:皇帝?玩物而已!第27章 帝國雙璧!102.關於三國情節統一回復一下。第810章 清朝正式進入倒計時第762章 百姓的血勇三元里之戰第777章 湘軍!湘軍!91.第89章 朱棣:想得天下還想惜命,美得你第442章 金國滅亡國祚一百二十年第695章 秘折制度多倫會盟第624章 平壤之戰!188.第184章 高湛也能洗白?第593章 內閣成爲皇權附庸第48章 昆陽之戰!劉秀首秀!第551章 朱見深萬貞兒第671章 明末:亡國之因集大成者第19章 劉邦:大號練廢了,要不練小號吧?第43章 穿越者?復古者?第792章 中國自主權致敬蒲安臣第677章 朱元璋的第二次未來之旅第796章 光緒繼位慈禧執政第706章 士紳一體納糧第729章 乾隆之盛資本萌芽126.第122章 曹叡:諸葛亮都死了!朕享受享第393章 仔細一看這是昏君集合體啊!第421章 千古奇冤天日昭昭!第718章 乾隆皇帝富察皇后第3章 北擊匈奴,南征百越!擴張之戰!第31章 “戶口減半!”(四千五百字)108.第105章 白衣渡江,關羽之死第327章 沖天香陣透長安!233.第227章 虎牢關之戰(下)280.第272章 晚年昏庸風雨欲來第618章 死而後已張居正第756章 此時道光並不知道發生了什麼第53章 劉秀:聽說有人模仿我?91.第89章 朱棣:想得天下還想惜命,美得你108.第105章 白衣渡江,關羽之死96.第94章 周瑜:魯肅這個朋友我交定了!第756章 此時道光並不知道發生了什麼第532章 蟋蟀天子?沒聽說過!第714章 雍正的功績(下)第50章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第691章 《尼布楚條約》217.第211章 李淵:老子早想反了!第15章 千古第一流氓皇帝劉邦第478章 二十九歲吳國公三十二歲大丞相170.第166章 開啓通往隋唐的路230.第224章 玄甲軍,破敵萬勝!第647章 李善長:看我神之一手!大獻祭術!211.被抄襲了,僅次於複製粘貼的抄襲。249.第242章 以民爲本。第586章 朱厚熜:看好了歷代先帝,我只演示一遍!第630章 趁勢而起努爾哈赤第522章 朱棣:目標!漠北!第315章 大唐小太宗
第718章 乾隆皇帝富察皇后第411章 搜山檢海宋跑宗第804章 擡棺出徵收復伊犁第456章 文天祥志士仁人萬臣之式第543章 “主張南遷者,可斬!”107.第104章 羽,威震華夏!第618章 死而後已張居正第606章 隆慶中興第400章 策權翊匡符謀弼佐,欽宗即位改元靖康第538章 後世影響朱祁鎮他爹!第651章 滿漢合戶制歷史的拐點第590章 明君卡到期昏君卡開啓第14章 劉邦的功績第779章 第七百七十九:咸豐猜忌太平內訌第325章 招安與沖天大將軍第653章 崇禎:魏忠賢,一定是要死的。第64章 嬴政:去吧!你們的封國就在那裡!第442章 金國滅亡國祚一百二十年245.第238章 李淵的功績,大唐開國之君他爹第471章 給老朱打個預防針第678章 嬴政:請問你母親在哪裡?138.第134章 三家歸晉第36章 什麼東西“嗖”一下過去了?!第44章 新始祖王莽第306章 朱棣:大明不可能有宦官干政。第479章 陳友諒龍灣之戰。279.第271章 開元盛世!盛唐巔峰!第719章 衛子夫:朕朕朕!狗腳朕!第331章 唐莊宗李存勖175.第171章 天監之治117.第113章 曹丕的功績第394章 朱棣:永樂?!第446章 不該被忘記的英雄。189.第185章 禽獸皇帝第584章 嘉靖皇帝朱厚熜第531章 朱高熾:我登基了!我死了!第574章 被一棒子敲懵的朱厚照151.第147章 劉裕登場!第668章 崇禎遷怒清帝坐崩第589章 仁宗祧廟壬寅宮變第807章 贏政:以後你兒子就是我兒子,我姑第380章 西北望,射天狼!第507章 有千古之稱無千古之政第587章 朱厚熜:朕即一切!第688章 少年天子康熙皇帝第303章 王守澄:皇帝?玩物而已!第27章 帝國雙璧!102.關於三國情節統一回復一下。第810章 清朝正式進入倒計時第762章 百姓的血勇三元里之戰第777章 湘軍!湘軍!91.第89章 朱棣:想得天下還想惜命,美得你第442章 金國滅亡國祚一百二十年第695章 秘折制度多倫會盟第624章 平壤之戰!188.第184章 高湛也能洗白?第593章 內閣成爲皇權附庸第48章 昆陽之戰!劉秀首秀!第551章 朱見深萬貞兒第671章 明末:亡國之因集大成者第19章 劉邦:大號練廢了,要不練小號吧?第43章 穿越者?復古者?第792章 中國自主權致敬蒲安臣第677章 朱元璋的第二次未來之旅第796章 光緒繼位慈禧執政第706章 士紳一體納糧第729章 乾隆之盛資本萌芽126.第122章 曹叡:諸葛亮都死了!朕享受享第393章 仔細一看這是昏君集合體啊!第421章 千古奇冤天日昭昭!第718章 乾隆皇帝富察皇后第3章 北擊匈奴,南征百越!擴張之戰!第31章 “戶口減半!”(四千五百字)108.第105章 白衣渡江,關羽之死第327章 沖天香陣透長安!233.第227章 虎牢關之戰(下)280.第272章 晚年昏庸風雨欲來第618章 死而後已張居正第756章 此時道光並不知道發生了什麼第53章 劉秀:聽說有人模仿我?91.第89章 朱棣:想得天下還想惜命,美得你108.第105章 白衣渡江,關羽之死96.第94章 周瑜:魯肅這個朋友我交定了!第756章 此時道光並不知道發生了什麼第532章 蟋蟀天子?沒聽說過!第714章 雍正的功績(下)第50章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第691章 《尼布楚條約》217.第211章 李淵:老子早想反了!第15章 千古第一流氓皇帝劉邦第478章 二十九歲吳國公三十二歲大丞相170.第166章 開啓通往隋唐的路230.第224章 玄甲軍,破敵萬勝!第647章 李善長:看我神之一手!大獻祭術!211.被抄襲了,僅次於複製粘貼的抄襲。249.第242章 以民爲本。第586章 朱厚熜:看好了歷代先帝,我只演示一遍!第630章 趁勢而起努爾哈赤第522章 朱棣:目標!漠北!第315章 大唐小太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