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 朱祁鎮御駕親征朱祁鎮班師回朝

天幕上。

少年皇帝看着底下跪滿一地的大臣們。

意氣風發道:

“太宗六徵漠北,先帝親征漢王!”

“小小的瓦剌而已。”

“我大明王者之師一到!”

“其立刻化爲齏粉!”

……

【大同敗報傳來,朝野震動。】

【朝廷火速做出應對,由駙馬井源率四萬大軍出擊大同。】

【然而井源的大軍剛出發。】

【七月十五日,在王振的慫恿下,朱祁鎮立刻做出決定,準備御駕親征。】

【太師英國公張輔,太師成國公朱勇,戶部尚書王佐,兵部尚書鄺埜,學士曹鼐、張益等人隨扈從徵。】

【因爲詔令太過倉促,舉朝震驚,吏部尚書王直率羣臣勸說無效。】

【十七日,朱祁鎮命太監金英輔佐皇弟、郕王朱祁鈺留守北京,自己親率五十餘萬人出征。】

【朱祁鎮的一個決定,把大明王朝三分之二的中央級別官員都送上了戰場。】

【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這樣一個決定,都堪稱荒唐。】

【一個不懂軍事的皇帝,外加一個拍腦袋的太監。】

【就聯手導演了這樣一場鬧劇般的出征。】

【這樣的情景,放在任何一個政治制度運轉成熟的王朝,都是不可想象的。】

……

大秦。

“他以爲打仗是遊玩嗎?”

蒙恬驚了!

怎麼突然就蹦出個傻子出來?

前面你也沒說啊!

“兵者,兇也。”

尉繚捋須道:

“戰爭歷來都是危事,古之聖人對此都是無比敬慎,不可掉以輕心。”

馮去疾同樣捋須道:

“皇帝所爲只在於行賞罰、用良將,堅壁清野,按兵蓄銳。”

“令來敵進不得戰,退無所掠,待其人困馬乏之際,奮力一擊,可圖必勝。”

“根本沒有必要親征。”

蕭何則想不通。

“水草未豐、後勤無繼。”

“皇帝親征,國家急務也不能及時處理。”

“車駕親履險地,難保無虞啊。”

嬴政看着那邊幾人嘀嘀咕咕的,又看向劉邦。

“你覺得這一戰會贏嗎?”

劉邦毫不猶豫。

“必輸!”

……

{這場戰爭的導火索,是明朝與瓦剌之間的“互市”貿易糾紛。}

{然而更深原因是,爲這場戰爭,也先已經準備了很久。}

{早在正統十一年(1446)的時候,也先就曾大舉入侵遼東女真。}

{當時,已經有諸多大臣警惕到也先的野心。}

{而麓川戰役期間,諸多朝臣拼力反對,一大原因正是對北方邊患的警醒}

{但在這事上,王振卻眼光極短。}

{這人權謀一流,國家大事的眼光卻只是末流,多年來瓦剌大肆擴張,明朝基本不管}

{事實是,這次瓦剌的入侵是明朝自朱元璋時代後北方面臨的一次巨大考驗。}

{因爲即使朱棣在位時,對蒙古部落也是打一批拉一批,從來未曾與整個蒙古草原開戰。}

{但這次的瓦剌卻不同,三路入侵大軍,既有瓦剌本部兵馬,更有傀儡可汗脫脫不花率領早已臣服瓦剌的韃靼部兵馬。}

{換句話說,這是明朝自北元瓦解之後,第一次面對蒙古草原部落的聯合入侵。}

{一邊是歷經多年戰爭磨鍊、躊躇滿志的蒙古騎兵。}

{一邊是多年來積弱不振、問題成堆的大明邊軍。}

{開戰之後,過程毫無懸念,軍事重地大同損失最慘。}

{當地駐軍主動出兵抵抗,先後在貓兒莊和陽和口被殺得大敗。}

{值得一提的是,這兩場戰鬥明軍表現非常英勇,兩個主將吳浩與宋瑛,都先後爲國捐軀。}

……

大漢·文帝時期

劉恆看着天幕,若有所思。

王振專權出現的顯性條件是明朝前期人才出現了斷層。

張太皇太后、三楊等人年紀相仿,又集中去世。

這才使得朝中無人能夠牽制或者制衡王振,使得王振得以專權。

這也側面證明了,王振專權即便是在君權極其弱勢的情況下。

明朝君權也有足夠的力量對付相權。

明英宗年幼,纔是形成這種情況的關鍵。

亦證明在無法掌控君權的情況下,任何強勢的宰相,其手中的執政權,皇帝想拿回來就能拿回來。

也就是說。

“這件事,還是以朱祁鎮自己的意志爲主。”

……

大唐·高宗時期

李治站起身,活動兩下身體。

隨即看着天幕出神。

看來,明朝宦官雖然有內書堂和批紅的加持,但終究只是皇帝的內侍書吏而已。

其經歷和重要性,遠不如參與剷除外戚並與皇帝盟誓的東漢宦官,或者掌控神策軍成爲皇帝重要乃至唯一依仗的晚唐宦官。

“想混點軍功嗎?”

他倒是能理解這種心情。

畢竟先人光輝太耀眼,自己總是想證明點什麼的。

“但如此草率就出兵親征。”

“只能說,這人被養廢了。”

……

【此時,朱瞻基留下的輔政團隊早已被擊破。】

【以王振爲首的宦官勢力一家獨大,完全壓倒了文官集團。】

【先前話語權極大的內閣與六部,這時全成了王太監的馬前卒。】

【本身文官制度的制衡體制,一個重要的職能就是對專制帝王的制約。】

【特別是遇到重大抉擇時,這種制約往往可以糾錯。】

【然而在此時,這卻成了空談。】

【於是,這場出征於七月十七日起,開始了悲劇的情節。】

【大軍出征後就麻煩不斷,先一路遇雨,道路泥濘,行進非常艱辛。】

【很快又遇到了斷糧,大臣餓得飢腸轆轆。】

【士兵士氣更是低落,一路橫屍遍地。】

……

天幕上。

朱祁鎮穿着一身金甲。

他站在牆頭上看着外面的慘像,臉色蒼白。

“先……先生……我們……我們……”

城牆外。

一具具身披紅袍的大明將士零落在地。

真就是零落。

只因那無邊際的屍林,找不出一具完好的身軀。

王振擦了擦額角的冷汗。

輕聲到:

“陛下,古語有云,君子不立危牆之下。”

“陛下千金之軀,還是坐鎮京師統籌微妙。”

朱祁鎮似夢中回魂,連連點頭。

“先生說得對!”

“傳旨!回京!”

……

【再經過十多天艱難行進後,終於在八月初一抵達了目的地:大同。】

【此時明朝先期派出的駙馬井源的部隊已經被瓦剌消滅。】

【瓦剌聞明軍大軍已到,已然後撤二十里,企圖誘使明軍出塞追擊以全殲。】

【然而到達大同後,朱祁鎮親眼看到戰場的慘狀,驚住了。】

【真實的戰爭,遠沒有想象中輕鬆。】

【而王振也驚住了,自己是熱情高漲的跑上來送死來了?】

【結果荒唐的一幕再度發生。】

【大軍抵達大同還沒等着喘口氣,第二天就在王振的攛掇下,朱祁鎮再度下令。】

【班師回朝。】

【於是,後隊變前隊,隨着來時路往回返。】

【而這時候王振突發奇想,想讓皇帝領着幾十萬人去他老家蔚州以便炫耀一下自己。】

【隨後大軍改變路線。】

……

大明。

“我去你個狗孃養的!”

朱元璋將茶杯猛地往天上一扔!

“你當打仗是什麼!”

“兒戲嗎?!”

“王八蛋!混賬!”

……

大明·永樂時期

朱棣坐在石墩上陰着臉。

其餘三人大氣都不敢出。

只能祈禱。

這小癟犢子可作妖了。

……

大明·宣德時期

朱瞻基感覺眼前一黑。

隨即搖晃了幾下身子,被孫皇后連忙扶住。

“陛下!叫太醫!”

朱瞻基藉着皇后的勁兒緩緩坐下。

他看着天幕,眼睛一眨不眨。

……

大明·正統時期

朱祁鎮大大的舒了口氣。

“還好還好,沒有冒險出擊。”

王振也擦了擦冷汗。

“是啊,陛下有天命護身。”

“逢凶化吉的。”

……

大明·成化時期

朱見深頭也不擡的扒着橘皮。

他往嘴裡塞進一瓣橘子。

口齒不清的嘟囔着:

“你怎麼就有臉活呢……”

“亂兵怎麼就沒打死你……”

“造孽啊。”

……

第50章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第392章 乍一看還是個中興之主呢!294.第285章 李亨:如果可以,朕想選懲罰!第383章 趙頊:要人壽命?這是什麼邪物!142.第138章 八王之亂,太亂了!別看了!真第488章 佃農有了身份,工匠有了自由第807章 贏政:以後你兒子就是我兒子,我姑第500章 朱標大明不可動搖的儲君第456章 文天祥志士仁人萬臣之式第429章 宋孝宗南渡諸帝之稱首第462章 流水的王朝鐵打的衍聖公179.第175章 梁武帝的功績第494章 貧賤夫妻少時苦,富貴攜手共長情。第317章 最後的餘暉歸義軍!第三十二章:劉徹的功績不止打匈奴307.第298章 藩鎮俯首元和中興!第11章 打賞獎勵。第364章 歷史上最強太后系列一遼國第一女強人:蕭綽第306章 朱棣:大明不可能有宦官干政。195.晚上這章沒磕出來,明天更吧。第684章 清章帝愛新覺羅福臨175.第171章 天監之治276.第268章 多好的皇帝啊!第349章 燭影斧聲千古謎團第394章 朱棣:永樂?!第378章 文景之治的含金量還在升高!98.第96章 赤壁:起風了,該放火了第375章 雖不多,但也有點功績。第391章 端王輕佻,不可以君天下。第656章 五年平遼攻敵首腦第466章 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第674章 大明亡於1644年276.第268章 多好的皇帝啊!289.第280章 孤城十月人間煉獄第35章 就這沒了?(四千一百字)第411章 搜山檢海宋跑宗第605章 隆慶開關第415章 吳玠和尚原之戰第317章 最後的餘暉歸義軍!203.第198章 一口背了近千年的黑鍋。第335章 光明之世始於周太祖第558章 奇襲威寧海!241.第235章 唐承隋制74.第72章 宦官坐大,清議士人,黨錮之禍。第36章 什麼東西“嗖”一下過去了?!第442章 金國滅亡國祚一百二十年第382章 諡號“聖孝皇帝”第321章 裘甫起義南詔退場143.第139章 李世民:賢比長重要!第568章 “英”殺于謙“孝”棄王越241.第235章 唐承隋制第33章 漢武帝劉徹第408章 東京留守中流砥柱宗澤!232.第226章 虎牢關之戰(上)290.第281章 忠義之薄奸邪之厚114.第110章 魂斷白帝城250.稿丟了,盡力趕。第600章 明肅帝朱厚熜第551章 朱見深萬貞兒第528章 永樂盛世下的陰影。第67章 漢安帝,東漢衰弱的開始。第477章 目標,南京!281.第273章 安史之亂盛唐傾頹155.第151章 李治限時返場。第49章 隕石:我特麼來辣!第415章 吳玠和尚原之戰第307章 神策軍:太宗陛下萬歲!第773章 太平天國!第576章 真假豹房攻守易形第40章 李二鳳:那鳳凰應該是朕的!237.第231章 洺水之戰(上)第642章 兩黨相爭傳首九邊第594章 除倭寇朱紈之死264.第256章 世界警察大唐第24章 劉啓是大漢的什麼人?第633章 該死的時候不死,不該死的時候死了。第21章 劉恆的功績第608章 兵不血刃就得邊境安寧,居功至偉!253.第245章 天可汗!第332章 唐明宗李嗣源第642章 兩黨相爭傳首九邊190.第186章 北齊倒計時。第27章 帝國雙璧!第54章 漢高祖與漢光武,孰優孰劣?第415章 吳玠和尚原之戰第782章 第二次鴉片戰爭278.第270章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第772章 金田起義迎主之戰202.第197章 開皇之治。第640章 朱由校:都把心肝曬一曬,拾掇拾掇!第64章 嬴政:去吧!你們的封國就在那裡!第574章 被一棒子敲懵的朱厚照第454章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80.第78章 真正的天下大亂第432章 成吉思汗第355章 宋太宗積貧積弱之始第50章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第782章 第二次鴉片戰爭第371章 不分敵我的慶曆新政
第50章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第392章 乍一看還是個中興之主呢!294.第285章 李亨:如果可以,朕想選懲罰!第383章 趙頊:要人壽命?這是什麼邪物!142.第138章 八王之亂,太亂了!別看了!真第488章 佃農有了身份,工匠有了自由第807章 贏政:以後你兒子就是我兒子,我姑第500章 朱標大明不可動搖的儲君第456章 文天祥志士仁人萬臣之式第429章 宋孝宗南渡諸帝之稱首第462章 流水的王朝鐵打的衍聖公179.第175章 梁武帝的功績第494章 貧賤夫妻少時苦,富貴攜手共長情。第317章 最後的餘暉歸義軍!第三十二章:劉徹的功績不止打匈奴307.第298章 藩鎮俯首元和中興!第11章 打賞獎勵。第364章 歷史上最強太后系列一遼國第一女強人:蕭綽第306章 朱棣:大明不可能有宦官干政。195.晚上這章沒磕出來,明天更吧。第684章 清章帝愛新覺羅福臨175.第171章 天監之治276.第268章 多好的皇帝啊!第349章 燭影斧聲千古謎團第394章 朱棣:永樂?!第378章 文景之治的含金量還在升高!98.第96章 赤壁:起風了,該放火了第375章 雖不多,但也有點功績。第391章 端王輕佻,不可以君天下。第656章 五年平遼攻敵首腦第466章 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第674章 大明亡於1644年276.第268章 多好的皇帝啊!289.第280章 孤城十月人間煉獄第35章 就這沒了?(四千一百字)第411章 搜山檢海宋跑宗第605章 隆慶開關第415章 吳玠和尚原之戰第317章 最後的餘暉歸義軍!203.第198章 一口背了近千年的黑鍋。第335章 光明之世始於周太祖第558章 奇襲威寧海!241.第235章 唐承隋制74.第72章 宦官坐大,清議士人,黨錮之禍。第36章 什麼東西“嗖”一下過去了?!第442章 金國滅亡國祚一百二十年第382章 諡號“聖孝皇帝”第321章 裘甫起義南詔退場143.第139章 李世民:賢比長重要!第568章 “英”殺于謙“孝”棄王越241.第235章 唐承隋制第33章 漢武帝劉徹第408章 東京留守中流砥柱宗澤!232.第226章 虎牢關之戰(上)290.第281章 忠義之薄奸邪之厚114.第110章 魂斷白帝城250.稿丟了,盡力趕。第600章 明肅帝朱厚熜第551章 朱見深萬貞兒第528章 永樂盛世下的陰影。第67章 漢安帝,東漢衰弱的開始。第477章 目標,南京!281.第273章 安史之亂盛唐傾頹155.第151章 李治限時返場。第49章 隕石:我特麼來辣!第415章 吳玠和尚原之戰第307章 神策軍:太宗陛下萬歲!第773章 太平天國!第576章 真假豹房攻守易形第40章 李二鳳:那鳳凰應該是朕的!237.第231章 洺水之戰(上)第642章 兩黨相爭傳首九邊第594章 除倭寇朱紈之死264.第256章 世界警察大唐第24章 劉啓是大漢的什麼人?第633章 該死的時候不死,不該死的時候死了。第21章 劉恆的功績第608章 兵不血刃就得邊境安寧,居功至偉!253.第245章 天可汗!第332章 唐明宗李嗣源第642章 兩黨相爭傳首九邊190.第186章 北齊倒計時。第27章 帝國雙璧!第54章 漢高祖與漢光武,孰優孰劣?第415章 吳玠和尚原之戰第782章 第二次鴉片戰爭278.第270章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第772章 金田起義迎主之戰202.第197章 開皇之治。第640章 朱由校:都把心肝曬一曬,拾掇拾掇!第64章 嬴政:去吧!你們的封國就在那裡!第574章 被一棒子敲懵的朱厚照第454章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80.第78章 真正的天下大亂第432章 成吉思汗第355章 宋太宗積貧積弱之始第50章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第782章 第二次鴉片戰爭第371章 不分敵我的慶曆新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