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玄武門:我感覺你在針對我。宋法:你感覺對了!

【公元1033年,劉太后去世。】

【臨終之際,臨朝稱制長達十一年且至死不肯還政的劉娥下達了最後一條遺令。】

【冊命楊太妃爲皇太后,“與皇帝同議軍國事”。】

……

大漢·武帝時期

劉徹面無表情,但周身的氣壓越來越低。

身邊的衆人瑟縮着身子,生怕一點苗頭不對惹了皇帝。

而劉徹看着這句“與皇帝同議軍國事”則是想起了竇太皇太后和王太后……

今一位太后崩逝,又立一太后聽政。

這般如此天下豈不是會懷疑天子不可一日無母后之助矣?

豈有此理?!

……

大明。

朱元璋忍不住了。

“哼!還什麼無呂武之惡!”

“她是不想嗎?她那是不能!”

“將乘輿定名爲大安輦,出入鳴鞭、儀衛的規格與皇帝無異。”

“於廟堂之上試探欲立七廟。”

“讓宋仁宗率文武百官爲自己賀壽,行爲臣之禮。”

“欲純被帝者之服,行將就木還想着皇帝袞冕入殮。”

“還想內降補軍官之吏。”

“凡此種種,其心昭然若揭!”

一旁的馬皇后反駁道:

“她確實是自奉之禮尊崇太過,晚年更是稍進外家,戀權到最後一刻。”

“但在垂簾聽政的十一年裡,保護聖躬,綱紀四方,於趙氏實有大功。”

“重八,你不能以未盡之事推測未做之事!”

“你這是要弄出冤假錯案的!”

朱元璋一拍大腿!

怒氣騰騰道:

“咱冤假錯案?”

“咱手裡從沒有冤假錯案!”

“你如此袒護劉娥,難道還想學她干政不成?!”

馬皇后眼睛一眯,也不說話。

時間一點一滴過去。

朱元璋叉腰看着直勾勾盯着他的皇后,壓着心慌扯着嗓子道:

“咋不說話!默認了是吧!”

“默認了就……”

馬皇后嘴逢裡蹦出一個字。

“是……”

“我要干政。你待如何。”

朱元璋有些麻爪了。

他好像扇剛纔的自己一巴掌!

裝!讓你裝!

這回好了!裝完球了!

“咱要如何?”

“哼……”

朱元璋一昂頭,大聲道:

“咱要給標兒下道旨意!”

“你娘說什麼話你都聽!”

“不聽,就讓你娘擼了伱的位置!”

“皇帝?皇帝了不起啊!”

“這是你娘!”

“什麼干政?你娘關心你那不叫干政!”

“咱大明自有國情在此!”

馬皇后神色微微舒緩,隨即瞥了一眼他,扭頭看向天幕。

朱元璋慢慢坐回椅子上。

擦了擦額頭。

他N的!

怎麼就沒忍住!

完了,夫綱不振了!

……

{說起來,劉娥沒做成皇帝也多虧宋法夠嚴密。}

{趙匡胤創立的一系列制度體系,什麼崇文抑武、守內虛外啦,還有兵無常帥、帥無常師啦,歸根結底就是讓大家一起蒙圈,誰也造不成反。既然知道成不了事,也就不會冒出這樣的念頭了。}

{事實上,這套防範制度同樣適用於後宮,而且“女子之防尤嚴”}

{摸唐朝過河是吧。}

{差不多,畢竟牝雞司晨,惟家之索是那時候的傳統觀念,況且還有武則天的經驗教訓。}

{所以就有了防範意識,限制外戚勢力、嚴守宮門之禁。}

{不管什麼外戚……都不令預政,不令管軍,不許通宮禁,不許接賓客。}

{《宋史》講得很精闢,叫“崇爵厚祿,不畀事權”}

{哦~啥意思?}

{……就是爵位、俸祿統統可以給,唯獨職事、權力不要癡心妄想。}

……

炎漢·光武帝時期

劉莊眼巴巴的看向劉秀。

劉秀摸着手上的玉石沉吟片刻,搖搖頭。

“不行,用不了。”

“……最起碼暫時用不了。”

劉莊眼神略有些暗淡。

劉秀也微微嘆氣。

若按宋制度,外戚想要官居高位會遭遇極大的阻力。

畢竟上上下下有無數雙眼睛把他們盯得死死的,但凡有些風吹草動,勢必會羣起而攻之。

但是這裡面有一個問題。

現如今上哪找那麼多眼睛?

科舉、人員、識字、書籍。

書籍這關就很難辦。

不過再難辦也得辦!

劉秀想着後面的“東漢幼兒園”咬了咬牙。

辦它!

……

{其實最關鍵的就是嚴守宮門之禁。}

{東漢十常侍之亂就不說了,那大唐玄武門跟公側一樣。誰想上就能上。}

{而《宋史》記載,“外家男子,舊毋得入謁”}

{後宮想亂政,既可以仰仗外戚,也可以勾結大臣,可無論跟誰串通總得內外相互聯絡吧?}

{而且趙匡胤對宮門之禁有相當嚴密的規定,一旦違反,處罰也是極重的。}

{譬如擅闖宮門者,判三年徒刑。即使有出入證件,但門衛“未受文牒而聽入”,或者人數與證件不符的,均按擅闖論處。}

{爲宮中之人私傳書信、衣物者,或者奉命傳遞而擅自開啓者,處以絞刑。}

{不得不說,大宋拿捏“七寸”的手段確實刁鑽!}

{一邊摁住外戚,一邊阻斷交通,後宮真就成爲一座孤島了。}

……

大唐·高祖時期

李淵啃着手裡的胡餅若有所思。

“二郎,你覺得這方法如何。”

一旁的李建成幽幽道:

“大郎覺得挺好……”

李淵、李世民:……

“咳,阿耶。”

李世民避開某人幽怨的目光,看着同樣避開目光李淵道:

“宋太祖的制度非常契合大唐的種種弊端。”

“要是用,也能用。”

“但效果可能要打一些折扣。”

李淵聞言嘆息,沉默片刻,緩緩道:

“那就慢慢來吧。”

……

大唐。

李世民眼角輕掃過殿內大臣。

自南北朝始,後宮的皇后、妃嬪都是出自士族門閥,因爲先天具有極其龐大的家族勢力。

但經過五代十國的亂局之後,世族門閥應是差不多摧毀殆盡。

加之宋朝特別注重科舉取士,殘存的士族只會日漸敗落。

而宋朝的種種行爲都說明了一件事。

士人有很大的權力,似與皇帝不相上下。

刨了世族根基,自然不用多慮他們的想法。

李世民又一次看向李承幹。

稚奴對抗世族弄出了一個武周。

高明又會做出什麼呢?

天下豈有三百年天子乎?

也許朕也應該立條祖宗之法。

……

大宋·真宗時期

趙恆完全不擔心。

雖然這幫人一天天跟狗盯骨頭一樣的盯着朕。

但他們的確也有些激論天下事,奮不顧身之意。

畢竟“天下廣大,卿等與朕共理,當各竭公忠,以副任用。”

太宗的一段話可是讓他們有了想都不敢想的權力。

……

【時,右司諫范仲淹、御史中丞蔡齊、殿中侍御史龐籍。三人代表文武百官連連上書。】

【最後一致決定,尊楊太妃爲皇太后,但刪去“與皇帝同議軍國事”的字眼。】

【宋仁宗正式開始親政。】

……

{龐籍,龐太師?}

{那個叫龐吉龐太師,很多人誤以爲原型是這位龐籍,其實壓根就對不上號。}

{歷史上的龐籍爲人正派耿介,史載其“治民頗有惠愛”,與范仲淹、韓琦等人交情深厚,還提攜司馬光、狄青等一批青年才俊,不應該替一個虛構的人物背黑鍋。}

{咦?狸貓換太子不說嗎?}

{那有什麼好說的?明清硬黑。再者說宋真宗又不是不知道這事,宋仁宗也知道啊。}

{嗯……雖然死劉娥死後才知道的……}

{而且這玩意在宮裡又不是不常見。}

……

大宋·仁宗時期

坐在中位之上的趙禎看着天幕裡後世之說,輕笑道:

“看來後世子弟對龐卿多有誤會啊。”

周圍環繞賞花的衆臣輕笑幾聲。

一位紫袍大臣看着笑而不語的龐籍打趣道:

“龐相當年的一句請下閣門,取垂簾儀制盡焚之,可是讓我等捏了把汗啊!”

趙禎笑着倒了杯水,

“龐相是不顧宰相意的天子御史。”

龐籍笑着道:

“臣能有此膽魄,是多虧當時範侍郎率先進言。”

話一出口,庭院內瞬間安靜。

……

大清。

康熙回憶了一陣宋仁宗他生母的事情。

“呵,皇后身邊的侍女……”

“沒活活杖斃這攀龍附鳳之輩,劉太后已經是寬厚仁義了。”

“還給她上封號爲宸。”

“這是天大的恩德,那李氏應該感恩戴德。”

“不然,大寶之位豈容賤婢所生之人染指。”

一旁胤禛的眼中閃過一絲異色。

“啪。”

一塊吊牌扔在案桌上。

康熙擺了擺手腕。

“拿着,跪安吧。”

胤禛看清木牌上的四個字。

戒急用忍。

嘴裡不由微微發苦。

……

第605章 隆慶開關第582章 始!武!玄!洪!277.第269章 步入盛唐第595章 除倭寇張經之死83.第81章 奉天子以討不臣!162.第158章 內容可能會引起不適,請謹慎觀第540章 問題扎堆的出現第459章 康熙:倭子國,畏威而不懷德第422章 以帝血!換衆生!111.第107章 華佗亮斧:曹操,我來給你治頭219.第213章 李世民:那年,我手持兩把橫刀第537章 朱瞻基:以家奴而治天下!第61章 漢章帝,就很難評!第577章 大明頹勢初顯第642章 兩黨相爭傳首九邊第774章 定都天京太平極盛第787章 葉赫那拉顧命八臣第389章 平夏城“夏之敗,不復能軍”第453章 空前的大元疆域!236.第230章 快去請天策上將!第311章 劉徹:將李陵許於匈奴!第351章 高粱河車神宋車宗!第486章 洪武盛世!第581章 明毅帝朱厚照289.第280章 孤城十月人間煉獄102.關於三國情節統一回復一下。第737章 爭當皇帝第61章 漢章帝,就很難評!第549章 也就是評分沒有負數第376章 宋神宗:我爲青山!你爲松柏!第25章 主打一個過渡作用?第368章 倒黴的宋仁宗207.第202章 楊廣不是傻子第467章 朱元璋的過去朱重八的童年明天中午恢復正常更新。172.第168章 孝文帝中興231.第225章 李世民:不浪我不會玩。第412章 韓世忠黃天蕩之戰!第477章 目標,南京!第741章 乾隆功績天下秩序170.第166章 開啓通往隋唐的路第473章 焦胸藏餅馬皇后爲人剛毅呂太后239.第233章 唐奪天下,大局已定119.第115章 《出師表》123.第119章 刻在DNA裡的名詞,北伐!第543章 “主張南遷者,可斬!”第391章 端王輕佻,不可以君天下。283.晚八沒更。第810章 清朝正式進入倒計時81.第79章 暴躁老哥,劉備登場!第487章 走鋼絲的朱元璋第798章 慈禧的狂妄日本的準備第353章 岐溝之蹶,終宋不振。87.第85章 煮酒論英雄與衣帶詔第725章 盡行剿滅不留餘孽221.第215章 平陽昭公主203.第198章 一口背了近千年的黑鍋。第738章 北守南擴嘉慶皇帝第694章 二廢二立四子繼位第810章 清朝正式進入倒計時243.第236章 徹底反目,風暴前夕248.第241章 李世民:兩個制度,讓後代念我第736章 閉關鎖國?閉關鎖漢!第38章 南園遺愛第587章 朱厚熜:朕即一切!第538章 後世影響朱祁鎮他爹!第601章 大明貨幣加大明宗藩第478章 二十九歲吳國公三十二歲大丞相第688章 少年天子康熙皇帝第517章 白溝河之戰(下)第443章 國君死社稷末帝遷倭國第642章 兩黨相爭傳首九邊第638章 一月天子朱常洛251.第243章 突厥的強大和虛弱。第622章 豐田秀吉:大明除了北京,都是我的領土!197.第192章 宇文贇:主打一個叛逆第691章 《尼布楚條約》第371章 不分敵我的慶曆新政第697章 爲什麼不算千古一帝?第789章 太平天國的餘燼189.第185章 禽獸皇帝288.第279章 李世民:李隆基!朕來了!第760章 虎門之戰關天培第458章 從一開始就歪了的元朝176.第172章 高光與白袍第379章 國富 民窮第492章 取死有道!取死有道!第377章 熙寧變法開始98.第96章 赤壁:起風了,該放火了第28章 封狼居胥268.第260章 第一位女皇帝武曌第360章 趙匡義:我大宋纔是正統!第368章 倒黴的宋仁宗149.第145章 略過六位皇帝。第355章 宋太宗積貧積弱之始第6章 千古一帝嬴政!第54章 漢高祖與漢光武,孰優孰劣?229.第223章 差點把自己浪死的李世民84.第82章 呂布最後的高光137.第133章 劉徹:這把必不可能輸!蜀漢:
第605章 隆慶開關第582章 始!武!玄!洪!277.第269章 步入盛唐第595章 除倭寇張經之死83.第81章 奉天子以討不臣!162.第158章 內容可能會引起不適,請謹慎觀第540章 問題扎堆的出現第459章 康熙:倭子國,畏威而不懷德第422章 以帝血!換衆生!111.第107章 華佗亮斧:曹操,我來給你治頭219.第213章 李世民:那年,我手持兩把橫刀第537章 朱瞻基:以家奴而治天下!第61章 漢章帝,就很難評!第577章 大明頹勢初顯第642章 兩黨相爭傳首九邊第774章 定都天京太平極盛第787章 葉赫那拉顧命八臣第389章 平夏城“夏之敗,不復能軍”第453章 空前的大元疆域!236.第230章 快去請天策上將!第311章 劉徹:將李陵許於匈奴!第351章 高粱河車神宋車宗!第486章 洪武盛世!第581章 明毅帝朱厚照289.第280章 孤城十月人間煉獄102.關於三國情節統一回復一下。第737章 爭當皇帝第61章 漢章帝,就很難評!第549章 也就是評分沒有負數第376章 宋神宗:我爲青山!你爲松柏!第25章 主打一個過渡作用?第368章 倒黴的宋仁宗207.第202章 楊廣不是傻子第467章 朱元璋的過去朱重八的童年明天中午恢復正常更新。172.第168章 孝文帝中興231.第225章 李世民:不浪我不會玩。第412章 韓世忠黃天蕩之戰!第477章 目標,南京!第741章 乾隆功績天下秩序170.第166章 開啓通往隋唐的路第473章 焦胸藏餅馬皇后爲人剛毅呂太后239.第233章 唐奪天下,大局已定119.第115章 《出師表》123.第119章 刻在DNA裡的名詞,北伐!第543章 “主張南遷者,可斬!”第391章 端王輕佻,不可以君天下。283.晚八沒更。第810章 清朝正式進入倒計時81.第79章 暴躁老哥,劉備登場!第487章 走鋼絲的朱元璋第798章 慈禧的狂妄日本的準備第353章 岐溝之蹶,終宋不振。87.第85章 煮酒論英雄與衣帶詔第725章 盡行剿滅不留餘孽221.第215章 平陽昭公主203.第198章 一口背了近千年的黑鍋。第738章 北守南擴嘉慶皇帝第694章 二廢二立四子繼位第810章 清朝正式進入倒計時243.第236章 徹底反目,風暴前夕248.第241章 李世民:兩個制度,讓後代念我第736章 閉關鎖國?閉關鎖漢!第38章 南園遺愛第587章 朱厚熜:朕即一切!第538章 後世影響朱祁鎮他爹!第601章 大明貨幣加大明宗藩第478章 二十九歲吳國公三十二歲大丞相第688章 少年天子康熙皇帝第517章 白溝河之戰(下)第443章 國君死社稷末帝遷倭國第642章 兩黨相爭傳首九邊第638章 一月天子朱常洛251.第243章 突厥的強大和虛弱。第622章 豐田秀吉:大明除了北京,都是我的領土!197.第192章 宇文贇:主打一個叛逆第691章 《尼布楚條約》第371章 不分敵我的慶曆新政第697章 爲什麼不算千古一帝?第789章 太平天國的餘燼189.第185章 禽獸皇帝288.第279章 李世民:李隆基!朕來了!第760章 虎門之戰關天培第458章 從一開始就歪了的元朝176.第172章 高光與白袍第379章 國富 民窮第492章 取死有道!取死有道!第377章 熙寧變法開始98.第96章 赤壁:起風了,該放火了第28章 封狼居胥268.第260章 第一位女皇帝武曌第360章 趙匡義:我大宋纔是正統!第368章 倒黴的宋仁宗149.第145章 略過六位皇帝。第355章 宋太宗積貧積弱之始第6章 千古一帝嬴政!第54章 漢高祖與漢光武,孰優孰劣?229.第223章 差點把自己浪死的李世民84.第82章 呂布最後的高光137.第133章 劉徹:這把必不可能輸!蜀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