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周。
武則天望着天幕,手指下意識的點着扶手,語氣莫名:
“這是第三次了……”
身邊的兩鵪鶉還沒有反應過來。
上官婉兒則輕聲細語道:
“是啊,算上甲午戰爭,中國和倭國這兩個近鄰國家已經發生過三次大規模戰役。”
“而其中中國獲勝兩次,白江口之戰與萬曆的朝鮮之戰。”
“而這一次,日本獲勝了。”
太平與李旦這時才明白武則天說的是什麼。
武則天摸了摸眼角處的皺紋,冷笑道:
“但是,日本的前兩次失敗沒有付出什麼顯著代價不是嗎?”
“而甲午一勝,從短期看日本國力大進。”
“從長期看,也滋長了日本的野心……”
“日本……”
念起這兩個字她就心煩。
雖然在看到朝鮮戰爭時就後悔賜名一事,但此時除了後悔更有羞怒!
尤其是日本兩字不停的跳出顯眼!
上官婉兒低頭輕聲道:
“但此時不易輕挑戰端。”
武則天對於上官婉兒的話不置可否,只是笑道:
“你們平時腦子活泛的很,怎麼此時糊塗了?”
上官婉兒與兩“鵪鶉”不明所以。
武則天嘴角上掛着笑,意味深長道:
“日本能短短時間就轉變成強國。”
“不說什麼執政體系,沒有真切的資源供應一切體系都是胡扯。”
“就算沒有資源,它也一定有能換取資源的東西!”
“你們忘了,許久之前天幕可提過一件事……”
“日本是有礦的。”
三人頓時明白了。
武則天笑得很開心:
“選一些能人與遣唐使一同回國,勘察倭國。”
“真的符合朕的預期也罷,若不符……”
“漢使之事亦可爲之。”
……
大明·隆慶時期
“有唐一代,日本遣唐使絡繹不絕,爲什麼?”
戚繼光忿聲道:
“理由就是白江口之戰!”
“正是白江口之戰打出了大唐威風!打出了倭國的求學之風!”
“而朝鮮之戰呢?”
“雖然維護了尊嚴打退了日本,但事實上七年的朝鮮戰爭也大大削弱了國力。”
“遼東軍元氣大傷,遼東防守力量的削弱,直接讓後金擡頭!”
張居正看了一眼跟木偶一樣的朱載坖,硬着頭皮道:
“元敬!你放肆了!”
朱載坖擺了擺手,老神在在道:
“朕明白元敬的意思。”
“他的意思是倭國豺狼之國,家,打殘他,他會佩服你,他會膜拜你。”
“但他永遠都在琢磨着如何要咬死你。”
“所以,一定要打死。”
戚繼光連連點頭。
“對!陛下說的對!臣就是這麼想的!”
“你可憐他,他只會背過身去嘲笑!”
“他不知你的情,他只會覺得你更可欺!”
“對付惡狼,只能用棍棒,其他一概沒用!”
張君正看着共同呼應上的君臣,嘴角抽搐。
是啊,說的真好。
“那麼問題來了,錢呢?”
“打仗錢從哪來?”
朱載坖奇怪道:
“日本不是有銀礦嗎?”
張居正無力道:
“是,但那也得打下來再說啊,關鍵是現在就沒錢啊!”
戚繼光看着大眼瞪小眼的君臣,靈光一閃!
“哎!我有個點子!”
朱載坖與張居正看向戚繼光。
“效仿英國對清朝之事!”
“搞那什麼貿易逆差!”
“等見到真金白銀了,就有人主動請纓了!”
朱載坖與張居正對視一眼,一把拉住戚繼光。
“細說。”
……
【北洋艦隊的覆滅讓光緒皇帝及其原來主戰的一派人,也只能與慈禧太后統一意見,向日本求和。】
【而旅順戰役後,西方列強開始擔心日本的過分擴張會威脅到他們自身的利益,感到有必要對其加以限制。】
【英國警告日本,如果進攻北京,促使清朝崩潰,對日本沒有好處。】
【美國也向日本表示,若戰爭延長,其陸海軍的進攻不能節制,與東方局勢有利害關係的歐洲列強,難免不向日本提出不利其將來安寧和幸福的要求,以促成戰爭的結束。】
【而這時,日本國內的兵員已經抽空,雖然以山縣有朋爲代表的軍人主張乘勝直抵北京,進行直隸決戰。】
【首相伊藤博文卻認爲,打垮了清朝,勢必引起列國干涉,會使日本戰而無獲。他主張對清朝迫訂和約,最大限度地從中國撈取實惠。】
【爲了達到這一目的,日本政府先是拒絕了清政府派出的議和代表、總理衙門大臣、戶部左侍郎張蔭桓和兵部左侍郎、湖南巡撫邵友濂,聲稱他們資格不夠,點名非要有“一切便宜行事,定議和局,簽名捺印之權”的奕訢或李鴻章出面來日本不可。】
【清朝任命李鴻章爲頭等全權大臣,前往日本商訂“和約”。】
……
天幕上。
光緒看着手裡的電報,輕聲道:
“日本所重在割地賠款兩項,賠款恐怕要在一億兩以上,割地也恐怕不僅是臺、澎。”
老臣臉色不善,沉聲道:
“李鴻章大約有割臺澎給日本的意思。”
“奉天是大清龍興之地,當然不能割,可是臺澎兩地,日軍並未佔據,憑什麼要割給他們?”
一旁閉目養神的奕訢開口道:
“割地恐怕難免,現在看日本人態度非常強硬,不割地恐怕沒有了局。”
“如果非要割地,割臺灣與奉天相比,孰重孰輕,一目瞭然。”老臣看向奕訢,震聲道:
“日軍未佔據臺澎,卻將此地割讓,民心失矣!”
“割去臺灣,則天下人心都離大清而去!”
“議和全權大臣自當爲我國利益力爭,朝廷應當給李鴻章旨意,讓他能不割地就不割!”
奕訢看了一眼沉默的光緒,又看了一眼老臣,臉上帶着幾分譏諷,道:
“話可不能這樣說,要讓他怎麼力爭?”
“那伊藤博文一紙調令,運船三十餘隻,浩浩蕩蕩通過馬關。”
“這是戰後之約,不是平常交涉。”
“能爭他自然要爭,這還用說嗎?”
“現在的問題是時間有限,日本人要我們答覆是答應還是不答應!”
老臣臉色不虞,看了一眼皇帝,繼續道:
“答應不答應,答應什麼地方,朝廷已經給李鴻章全權,他應當相機辦理。”
“總不能把一切都推給朝廷!”
奕訢拿着鼻菸壺嗅了嗅,譏諷道:
“我明白翁師傅的意思,我們只管在這裡高談闊論……”
“不割地當然好,可是如果日本人打過來京城不保,又該如何?”
光緒看着那份電報,聽着爭論,定音道:
“割讓臺灣是大事,必須面奏太后。”
……
【日本要求清廷派出議和大臣,除確認朝鮮“獨立”、賠償軍費之外,還需以割讓土地爲條件。】
【清朝通過美國駐華公使田貝通知日本政府,任命李鴻章爲頭等全權大臣,“予以署名畫押之全權”】
【光緒帝召見羣臣,李鴻章上奏“略及割地”,奕訢隨聲附和,翁同龢不表贊同,餘者皆不表態。】
【光緒帝又諭樞臣奏請慈禧太后定奪,慈禧太后稱病不見。】
【光緒帝只得“諭知李鴻章,予以商讓土地之權,令其斟酌輕重,與倭磋磨定議”。】
……
大清·太宗時期
皇太極都不用猜了。
話都說到這份上了還有什麼不明白。
斟酌輕重?那底線是什麼?
如果非要割地,臺灣遠離京師孤懸海外,被日本佔據威脅當然比奉天要小一些。
奉天若被佔領,那可是懸在京城後腦勺上的一把利劍。
“全都擔責,那就是都不擔責。”
布木布泰也明白這一點。
“總是因爲大清太弱,不能抵擋日本軍隊,又怕日兵進攻京城,不得不如此。”
“如果朝廷批准了,就要連朝廷一起罵。”
“但朝廷就是皇上,皇上如何罵得?”
“皇上罵不得,就只有罵全權大臣了。”
皇太極心裡憋悶的緊。
……
在幽靜樓閣內。
面對笑意盈盈,衣冠楚楚的日本人。
李鴻章低下頭,簽下面前的那份條約。
……
【1895年4月17日上午10時,中日馬關談判,以清政府喪權辱國而結束。】
【中日兩國全權大臣簽訂了《中日講和條約》即《中日馬關條約》】
【包括《講和條約》十一款、《議訂專條》三款、《另約》三款、《展期停戰另款》二款。】
【主要內容包括:一,中國承認朝鮮完全“自主”。】
【二,中國割讓臺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和遼東半島給日本。】
【三,賠償日本軍費兩億兩。】
【四,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爲商埠。】
【五,中國不得逮捕爲日本軍隊服務的漢奸。】
【六,日本軍隊暫行佔守威海衛,清廷須每年貼交庫平銀五十萬兩作爲日軍駐守經費。】
……
天幕上。
孩童們坐在一起,看着手裡的版畫。
上面有一張畫的是海戰場面。
日本艦隊中的一艘軍艦已被幾罐裝滿火藥的大瓦罐擊中起火,軍艦正在下沉。
圖中還畫着幾百個同樣的大瓦罐在海上漂浮。
旁邊一幅畫中則畫着一羣帶了銬鏈的日本俘虜,有的則關在籠子裡。
一行小字寫得明白清楚。
『中國打了大勝仗了!』
孩童們歡呼着。
風吹過版畫,上面是戰敗被俘的日軍士兵,由清軍以繩索捆綁、囚籠關押,送去砍頭處決。
……
【清朝的朝廷上下都知道,清朝輸了。】
【但這件事不能讓民間知道。】
【所以清廷實施了信息管制政策。】
【而《申報》等民間報道因爲難以及時從可靠信源獲取信息,在戰爭初期過度依賴道聽途說,與其餘民間等媒體一樣誤以爲清軍所向披靡,正在朝鮮痛擊日軍,報道嚴重失真。】
【諷刺的是,清廷對民間實行信息管控,阻礙本國百姓獲知前線的真實戰況。】
【但對日的信息保密效果堪稱於無。】
【據時任日本外務大臣陸奧宗光披露,兩國正式宣戰前,日本方面就已經破譯了清廷駐日公使汪鳳藻、赴朝將領袁世凱、北洋大臣李鴻章與總理衙門間的往來密電。】
【隨後的馬關議和期間,更是靠着破譯清廷往來電報完全掌握住了談判的主動權,在談判桌上取得了最大利益。】
【甲午之戰結束後,日本政府小心翼翼地將破譯清廷電報一事隱藏了起來。】
【陸奧宗光1895年底寫成的《蹇蹇錄》也延遲了30年才公開。】
【而清廷,直到滅亡都不知道自己在1895年已被日本政府看了個精光。】
……
{所以……其實百姓不知道甲午戰爭輸了?}
{很稀奇嗎?信息繭房嗎。}
{2014年5月,日本國立公文書館亞洲歷史資料中心與大英圖書館合作,在其網站上舉辦了題爲“繪畫中的日清戰爭錦繪、年畫和公文書”的網絡特別展。}
{其中展示了甲午戰爭期間製作於中日兩國的235件版畫,其中179件爲日本畫家作品,絕大部分爲錦繪。}
{其餘56件出自清末中國畫師之手。}
{這56件藏於大英圖書館的中國版畫中,有一幅《捉拿倭奸審問正法圖》,就是視頻裡孩子們看的那副。}
{其出品者是“仁川必勝齋石印”,左上角註明作畫者是“嵩山道人”,作畫時間是“光緒甲午季秋”}
{還有有一張題爲《朝鮮水戰得勝捷圖》的版畫,表現的是清軍水師大敗日本海軍。版畫署名“梅州隱士制”。}
{左上角題記註明:“倭逆無故稱兵犯順,佔據韓京,肆行狂悖,欺害華商。凡我朝野諸君,無不同深義憤……”}
{還有一張《海軍大勝圖》,表現爲日本海軍遭到大清水師痛擊,版畫署名“望平東館主人識”}
{總之,在這些版畫裡,無論陸戰、水戰,日軍都不是清軍的對手。每次戰役,都被英勇的清軍打得落花流水。}
{一直贏,贏麻了,超級超級、巨大巨大的意淫本領。}
{大臣們潛心研究什麼段子皇帝看了開心,就給皇帝推送什麼段子。}
突然明白兩件事。
一個是清史爲什麼編不完。
一個是爲什麼對歷史虛無這件事掐的這麼死。
質疑、理解、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