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1章 百姓以爲大清贏了!

武周。

武則天望着天幕,手指下意識的點着扶手,語氣莫名:

“這是第三次了……”

身邊的兩鵪鶉還沒有反應過來。

上官婉兒則輕聲細語道:

“是啊,算上甲午戰爭,中國和倭國這兩個近鄰國家已經發生過三次大規模戰役。”

“而其中中國獲勝兩次,白江口之戰與萬曆的朝鮮之戰。”

“而這一次,日本獲勝了。”

太平與李旦這時才明白武則天說的是什麼。

武則天摸了摸眼角處的皺紋,冷笑道:

“但是,日本的前兩次失敗沒有付出什麼顯著代價不是嗎?”

“而甲午一勝,從短期看日本國力大進。”

“從長期看,也滋長了日本的野心……”

“日本……”

念起這兩個字她就心煩。

雖然在看到朝鮮戰爭時就後悔賜名一事,但此時除了後悔更有羞怒!

尤其是日本兩字不停的跳出顯眼!

上官婉兒低頭輕聲道:

“但此時不易輕挑戰端。”

武則天對於上官婉兒的話不置可否,只是笑道:

“你們平時腦子活泛的很,怎麼此時糊塗了?”

上官婉兒與兩“鵪鶉”不明所以。

武則天嘴角上掛着笑,意味深長道:

“日本能短短時間就轉變成強國。”

“不說什麼執政體系,沒有真切的資源供應一切體系都是胡扯。”

“就算沒有資源,它也一定有能換取資源的東西!”

“你們忘了,許久之前天幕可提過一件事……”

“日本是有礦的。”

三人頓時明白了。

武則天笑得很開心:

“選一些能人與遣唐使一同回國,勘察倭國。”

“真的符合朕的預期也罷,若不符……”

“漢使之事亦可爲之。”

……

大明·隆慶時期

“有唐一代,日本遣唐使絡繹不絕,爲什麼?”

戚繼光忿聲道:

“理由就是白江口之戰!”

“正是白江口之戰打出了大唐威風!打出了倭國的求學之風!”

“而朝鮮之戰呢?”

“雖然維護了尊嚴打退了日本,但事實上七年的朝鮮戰爭也大大削弱了國力。”

“遼東軍元氣大傷,遼東防守力量的削弱,直接讓後金擡頭!”

張居正看了一眼跟木偶一樣的朱載坖,硬着頭皮道:

“元敬!你放肆了!”

朱載坖擺了擺手,老神在在道:

“朕明白元敬的意思。”

“他的意思是倭國豺狼之國,家,打殘他,他會佩服你,他會膜拜你。”

“但他永遠都在琢磨着如何要咬死你。”

“所以,一定要打死。”

戚繼光連連點頭。

“對!陛下說的對!臣就是這麼想的!”

“你可憐他,他只會背過身去嘲笑!”

“他不知你的情,他只會覺得你更可欺!”

“對付惡狼,只能用棍棒,其他一概沒用!”

張君正看着共同呼應上的君臣,嘴角抽搐。

是啊,說的真好。

“那麼問題來了,錢呢?”

“打仗錢從哪來?”

朱載坖奇怪道:

“日本不是有銀礦嗎?”

張居正無力道:

“是,但那也得打下來再說啊,關鍵是現在就沒錢啊!”

戚繼光看着大眼瞪小眼的君臣,靈光一閃!

“哎!我有個點子!”

朱載坖與張居正看向戚繼光。

“效仿英國對清朝之事!”

“搞那什麼貿易逆差!”

“等見到真金白銀了,就有人主動請纓了!”

朱載坖與張居正對視一眼,一把拉住戚繼光。

“細說。”

……

【北洋艦隊的覆滅讓光緒皇帝及其原來主戰的一派人,也只能與慈禧太后統一意見,向日本求和。】

【而旅順戰役後,西方列強開始擔心日本的過分擴張會威脅到他們自身的利益,感到有必要對其加以限制。】

【英國警告日本,如果進攻北京,促使清朝崩潰,對日本沒有好處。】

【美國也向日本表示,若戰爭延長,其陸海軍的進攻不能節制,與東方局勢有利害關係的歐洲列強,難免不向日本提出不利其將來安寧和幸福的要求,以促成戰爭的結束。】

【而這時,日本國內的兵員已經抽空,雖然以山縣有朋爲代表的軍人主張乘勝直抵北京,進行直隸決戰。】

【首相伊藤博文卻認爲,打垮了清朝,勢必引起列國干涉,會使日本戰而無獲。他主張對清朝迫訂和約,最大限度地從中國撈取實惠。】

【爲了達到這一目的,日本政府先是拒絕了清政府派出的議和代表、總理衙門大臣、戶部左侍郎張蔭桓和兵部左侍郎、湖南巡撫邵友濂,聲稱他們資格不夠,點名非要有“一切便宜行事,定議和局,簽名捺印之權”的奕訢或李鴻章出面來日本不可。】

【清朝任命李鴻章爲頭等全權大臣,前往日本商訂“和約”。】

……

天幕上。

光緒看着手裡的電報,輕聲道:

“日本所重在割地賠款兩項,賠款恐怕要在一億兩以上,割地也恐怕不僅是臺、澎。”

老臣臉色不善,沉聲道:

“李鴻章大約有割臺澎給日本的意思。”

“奉天是大清龍興之地,當然不能割,可是臺澎兩地,日軍並未佔據,憑什麼要割給他們?”

一旁閉目養神的奕訢開口道:

“割地恐怕難免,現在看日本人態度非常強硬,不割地恐怕沒有了局。”

“如果非要割地,割臺灣與奉天相比,孰重孰輕,一目瞭然。”老臣看向奕訢,震聲道:

“日軍未佔據臺澎,卻將此地割讓,民心失矣!”

“割去臺灣,則天下人心都離大清而去!”

“議和全權大臣自當爲我國利益力爭,朝廷應當給李鴻章旨意,讓他能不割地就不割!”

奕訢看了一眼沉默的光緒,又看了一眼老臣,臉上帶着幾分譏諷,道:

“話可不能這樣說,要讓他怎麼力爭?”

“那伊藤博文一紙調令,運船三十餘隻,浩浩蕩蕩通過馬關。”

“這是戰後之約,不是平常交涉。”

“能爭他自然要爭,這還用說嗎?”

“現在的問題是時間有限,日本人要我們答覆是答應還是不答應!”

老臣臉色不虞,看了一眼皇帝,繼續道:

“答應不答應,答應什麼地方,朝廷已經給李鴻章全權,他應當相機辦理。”

“總不能把一切都推給朝廷!”

奕訢拿着鼻菸壺嗅了嗅,譏諷道:

“我明白翁師傅的意思,我們只管在這裡高談闊論……”

“不割地當然好,可是如果日本人打過來京城不保,又該如何?”

光緒看着那份電報,聽着爭論,定音道:

“割讓臺灣是大事,必須面奏太后。”

……

【日本要求清廷派出議和大臣,除確認朝鮮“獨立”、賠償軍費之外,還需以割讓土地爲條件。】

【清朝通過美國駐華公使田貝通知日本政府,任命李鴻章爲頭等全權大臣,“予以署名畫押之全權”】

【光緒帝召見羣臣,李鴻章上奏“略及割地”,奕訢隨聲附和,翁同龢不表贊同,餘者皆不表態。】

【光緒帝又諭樞臣奏請慈禧太后定奪,慈禧太后稱病不見。】

【光緒帝只得“諭知李鴻章,予以商讓土地之權,令其斟酌輕重,與倭磋磨定議”。】

……

大清·太宗時期

皇太極都不用猜了。

話都說到這份上了還有什麼不明白。

斟酌輕重?那底線是什麼?

如果非要割地,臺灣遠離京師孤懸海外,被日本佔據威脅當然比奉天要小一些。

奉天若被佔領,那可是懸在京城後腦勺上的一把利劍。

“全都擔責,那就是都不擔責。”

布木布泰也明白這一點。

“總是因爲大清太弱,不能抵擋日本軍隊,又怕日兵進攻京城,不得不如此。”

“如果朝廷批准了,就要連朝廷一起罵。”

“但朝廷就是皇上,皇上如何罵得?”

“皇上罵不得,就只有罵全權大臣了。”

皇太極心裡憋悶的緊。

……

在幽靜樓閣內。

面對笑意盈盈,衣冠楚楚的日本人。

李鴻章低下頭,簽下面前的那份條約。

……

【1895年4月17日上午10時,中日馬關談判,以清政府喪權辱國而結束。】

【中日兩國全權大臣簽訂了《中日講和條約》即《中日馬關條約》】

【包括《講和條約》十一款、《議訂專條》三款、《另約》三款、《展期停戰另款》二款。】

【主要內容包括:一,中國承認朝鮮完全“自主”。】

【二,中國割讓臺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和遼東半島給日本。】

【三,賠償日本軍費兩億兩。】

【四,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爲商埠。】

【五,中國不得逮捕爲日本軍隊服務的漢奸。】

【六,日本軍隊暫行佔守威海衛,清廷須每年貼交庫平銀五十萬兩作爲日軍駐守經費。】

……

天幕上。

孩童們坐在一起,看着手裡的版畫。

上面有一張畫的是海戰場面。

日本艦隊中的一艘軍艦已被幾罐裝滿火藥的大瓦罐擊中起火,軍艦正在下沉。

圖中還畫着幾百個同樣的大瓦罐在海上漂浮。

旁邊一幅畫中則畫着一羣帶了銬鏈的日本俘虜,有的則關在籠子裡。

一行小字寫得明白清楚。

『中國打了大勝仗了!』

孩童們歡呼着。

風吹過版畫,上面是戰敗被俘的日軍士兵,由清軍以繩索捆綁、囚籠關押,送去砍頭處決。

……

【清朝的朝廷上下都知道,清朝輸了。】

【但這件事不能讓民間知道。】

【所以清廷實施了信息管制政策。】

【而《申報》等民間報道因爲難以及時從可靠信源獲取信息,在戰爭初期過度依賴道聽途說,與其餘民間等媒體一樣誤以爲清軍所向披靡,正在朝鮮痛擊日軍,報道嚴重失真。】

【諷刺的是,清廷對民間實行信息管控,阻礙本國百姓獲知前線的真實戰況。】

【但對日的信息保密效果堪稱於無。】

【據時任日本外務大臣陸奧宗光披露,兩國正式宣戰前,日本方面就已經破譯了清廷駐日公使汪鳳藻、赴朝將領袁世凱、北洋大臣李鴻章與總理衙門間的往來密電。】

【隨後的馬關議和期間,更是靠着破譯清廷往來電報完全掌握住了談判的主動權,在談判桌上取得了最大利益。】

【甲午之戰結束後,日本政府小心翼翼地將破譯清廷電報一事隱藏了起來。】

【陸奧宗光1895年底寫成的《蹇蹇錄》也延遲了30年才公開。】

【而清廷,直到滅亡都不知道自己在1895年已被日本政府看了個精光。】

……

{所以……其實百姓不知道甲午戰爭輸了?}

{很稀奇嗎?信息繭房嗎。}

{2014年5月,日本國立公文書館亞洲歷史資料中心與大英圖書館合作,在其網站上舉辦了題爲“繪畫中的日清戰爭錦繪、年畫和公文書”的網絡特別展。}

{其中展示了甲午戰爭期間製作於中日兩國的235件版畫,其中179件爲日本畫家作品,絕大部分爲錦繪。}

{其餘56件出自清末中國畫師之手。}

{這56件藏於大英圖書館的中國版畫中,有一幅《捉拿倭奸審問正法圖》,就是視頻裡孩子們看的那副。}

{其出品者是“仁川必勝齋石印”,左上角註明作畫者是“嵩山道人”,作畫時間是“光緒甲午季秋”}

{還有有一張題爲《朝鮮水戰得勝捷圖》的版畫,表現的是清軍水師大敗日本海軍。版畫署名“梅州隱士制”。}

{左上角題記註明:“倭逆無故稱兵犯順,佔據韓京,肆行狂悖,欺害華商。凡我朝野諸君,無不同深義憤……”}

{還有一張《海軍大勝圖》,表現爲日本海軍遭到大清水師痛擊,版畫署名“望平東館主人識”}

{總之,在這些版畫裡,無論陸戰、水戰,日軍都不是清軍的對手。每次戰役,都被英勇的清軍打得落花流水。}

{一直贏,贏麻了,超級超級、巨大巨大的意淫本領。}

{大臣們潛心研究什麼段子皇帝看了開心,就給皇帝推送什麼段子。}

突然明白兩件事。

一個是清史爲什麼編不完。

一個是爲什麼對歷史虛無這件事掐的這麼死。

質疑、理解、超越。

104.第101章 劉徹:關羽!你嘴怎麼這麼笨啊第809章 丁戊奇荒天下無糧第520章 朱元璋:嘉靖?咱現在最恨的是朱棣!第334章 後周太祖郭威第482章 鄱陽之戰晉位吳王233.第227章 虎牢關之戰(下)221.第215章 平陽昭公主第515章 李景隆:五十萬打北平,優勢在我!124.第120章 秋風五丈原第469章 千錘百煉磨筋骨萬里風雲自此始179.第175章 梁武帝的功績291.第282章 不太一樣的香積寺之戰第22章 猜猜這裡誰沒有諡號“文”?151.第147章 劉裕登場!第467章 朱元璋的過去朱重八的童年第573章 買定離手!第534章 交趾,丟還是不丟?226.第220章 靜如處子,動如脫兔89.第87章 關羽斬顏良!第602章 天朝上國的“顏面”第401章 玄宗卸甲 徽宗卸天下第306章 朱棣:大明不可能有宦官干政。第23章 劉恆:不肖朕躬80.第78章 真正的天下大亂第768章 湘軍三傑中國諸侯第534章 交趾,丟還是不丟?258.第250章 請陛下稱呼我爲太子!第612章 勵精圖治的小皇帝第803章 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第507章 有千古之稱無千古之政第690章 劉恆:真是搞不懂你們第54章 漢高祖與漢光武,孰優孰劣?213.第207章 換做是你,你反不反?第3章 北擊匈奴,南征百越!擴張之戰!271.第263章 所謂的黑就是把事實說一遍。第313章 馬屁 佛道與催生287.第278章 功過不相抵第667章 鬆錦之戰。第59章 完美的“第二位”皇帝第47章 劉縯:來,跟我念“引”157.第153章 宋武帝劉裕第33章 漢武帝劉徹第695章 秘折制度多倫會盟第713章 雍正的功績(上)第586章 朱厚熜:看好了歷代先帝,我只演示一遍!第20章 漢文帝:一己之力拉高“文”字含金量第25章 主打一個過渡作用?128.第124章 李世民小課堂開課了!六句話,第781章 全國各地人民起義!第741章 乾隆功績天下秩序第370章 天下物貴之時!第17章 漢惠帝劉盈第667章 鬆錦之戰。第617章 天下豈有三十年不能親政的天子!211.被抄襲了,僅次於複製粘貼的抄襲。304.第295章 白髮孤城,怎敢忘大唐178.第174章 皇帝菩薩佛心天子第772章 金田起義迎主之戰第518章 燕王朱棣:“爹?!!”第343章 陳橋兵變半壁江山165.第161章 皇帝皇后各玩各的。193.第189章 宇文邕:誰念酒誥時不戴頭盔啊第669章 清太宗皇太極的功績第764章 五虎制敵吳淞失陷第596章 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第40章 李二鳳:那鳳凰應該是朕的!第504章 朱元璋的功績(中)第593章 內閣成爲皇權附庸285.第276章 玄宗退位千古一帝明天中午恢復正常更新。290.第281章 忠義之薄奸邪之厚第616章 萬曆,大明王朝最富庶之時302.第293章 第三位逃亡長安的皇帝第56章 天幕:嚇我一跳!252.第244章 降維打擊的唐朝軍制第426章 宋朝特色第617章 天下豈有三十年不能親政的天子!292.第283章 無解的問題差點平定的叛亂第725章 盡行剿滅不留餘孽第738章 北守南擴嘉慶皇帝第744章 嘉慶:別提改革,和珅特例第576章 真假豹房攻守易形第688章 少年天子康熙皇帝第486章 洪武盛世!第641章 廣寧之戰付之一炬86.第84章 傳國玉璽:別叫我傳國了,叫我丟265.第257章 泰山封禪日月當空第11章 打賞獎勵。153.第149章 四天平定桓玄第395章 海上之盟引狼入室116.第112章 曹丕:朕這就死了?110.第106章 魏武帝的功績第650章 努爾哈赤的功績第795章 還好早死的皇帝第377章 熙寧變法開始第558章 奇襲威寧海!306.第297章 李純:我要學太宗!玄宗!第449章 似忠似奸賈似道第358章 宋真宗決定雄起一把!第792章 中國自主權致敬蒲安臣
104.第101章 劉徹:關羽!你嘴怎麼這麼笨啊第809章 丁戊奇荒天下無糧第520章 朱元璋:嘉靖?咱現在最恨的是朱棣!第334章 後周太祖郭威第482章 鄱陽之戰晉位吳王233.第227章 虎牢關之戰(下)221.第215章 平陽昭公主第515章 李景隆:五十萬打北平,優勢在我!124.第120章 秋風五丈原第469章 千錘百煉磨筋骨萬里風雲自此始179.第175章 梁武帝的功績291.第282章 不太一樣的香積寺之戰第22章 猜猜這裡誰沒有諡號“文”?151.第147章 劉裕登場!第467章 朱元璋的過去朱重八的童年第573章 買定離手!第534章 交趾,丟還是不丟?226.第220章 靜如處子,動如脫兔89.第87章 關羽斬顏良!第602章 天朝上國的“顏面”第401章 玄宗卸甲 徽宗卸天下第306章 朱棣:大明不可能有宦官干政。第23章 劉恆:不肖朕躬80.第78章 真正的天下大亂第768章 湘軍三傑中國諸侯第534章 交趾,丟還是不丟?258.第250章 請陛下稱呼我爲太子!第612章 勵精圖治的小皇帝第803章 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第507章 有千古之稱無千古之政第690章 劉恆:真是搞不懂你們第54章 漢高祖與漢光武,孰優孰劣?213.第207章 換做是你,你反不反?第3章 北擊匈奴,南征百越!擴張之戰!271.第263章 所謂的黑就是把事實說一遍。第313章 馬屁 佛道與催生287.第278章 功過不相抵第667章 鬆錦之戰。第59章 完美的“第二位”皇帝第47章 劉縯:來,跟我念“引”157.第153章 宋武帝劉裕第33章 漢武帝劉徹第695章 秘折制度多倫會盟第713章 雍正的功績(上)第586章 朱厚熜:看好了歷代先帝,我只演示一遍!第20章 漢文帝:一己之力拉高“文”字含金量第25章 主打一個過渡作用?128.第124章 李世民小課堂開課了!六句話,第781章 全國各地人民起義!第741章 乾隆功績天下秩序第370章 天下物貴之時!第17章 漢惠帝劉盈第667章 鬆錦之戰。第617章 天下豈有三十年不能親政的天子!211.被抄襲了,僅次於複製粘貼的抄襲。304.第295章 白髮孤城,怎敢忘大唐178.第174章 皇帝菩薩佛心天子第772章 金田起義迎主之戰第518章 燕王朱棣:“爹?!!”第343章 陳橋兵變半壁江山165.第161章 皇帝皇后各玩各的。193.第189章 宇文邕:誰念酒誥時不戴頭盔啊第669章 清太宗皇太極的功績第764章 五虎制敵吳淞失陷第596章 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第40章 李二鳳:那鳳凰應該是朕的!第504章 朱元璋的功績(中)第593章 內閣成爲皇權附庸285.第276章 玄宗退位千古一帝明天中午恢復正常更新。290.第281章 忠義之薄奸邪之厚第616章 萬曆,大明王朝最富庶之時302.第293章 第三位逃亡長安的皇帝第56章 天幕:嚇我一跳!252.第244章 降維打擊的唐朝軍制第426章 宋朝特色第617章 天下豈有三十年不能親政的天子!292.第283章 無解的問題差點平定的叛亂第725章 盡行剿滅不留餘孽第738章 北守南擴嘉慶皇帝第744章 嘉慶:別提改革,和珅特例第576章 真假豹房攻守易形第688章 少年天子康熙皇帝第486章 洪武盛世!第641章 廣寧之戰付之一炬86.第84章 傳國玉璽:別叫我傳國了,叫我丟265.第257章 泰山封禪日月當空第11章 打賞獎勵。153.第149章 四天平定桓玄第395章 海上之盟引狼入室116.第112章 曹丕:朕這就死了?110.第106章 魏武帝的功績第650章 努爾哈赤的功績第795章 還好早死的皇帝第377章 熙寧變法開始第558章 奇襲威寧海!306.第297章 李純:我要學太宗!玄宗!第449章 似忠似奸賈似道第358章 宋真宗決定雄起一把!第792章 中國自主權致敬蒲安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