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0章 大清天命中外一體

天幕上。

自秦至清的疆域圖依次排列布滿天野。

中國的疆土在不停擴大。

但下一瞬,每一個朝代的疆域圖又都變成了大小不一的彩色圖。

那些彩色圖佈滿在疆域圖的周圍。

唯有一個朝代,它的疆域圖依然是一體顏色。

『清』

……

【在是元代以前的中原王朝,其應對邊疆及其以遠地區夷狄的重要策略是羈縻治策。】

【古人謂“羈縻”的本意,在於朝廷掌握要害諸如馬之“羈”(籠頭)、牛之“縻”(鼻繩),能有效控制蠻夷而又較寬鬆隨意,“制四夷如牛馬之受羈縻也。”】

【其治策源自春秋戰國,秦朝以後,逐漸成爲中原王朝施用於邊疆及其以遠地區的治邊之策。】

【基本內容,是中原王朝借重邊陲夷狄首領的勢力進行控制,即根據其勢力的強弱,分別賜其首領以王、侯、邑長或將軍、都督與刺史等封號,實行土職代管或與所設郡縣參差而治。】

【朝廷爲分封的王、侯、邑長和將軍、都督等配備協助管理的官吏,規定予封土職的級別類同於邊郡或縣。】

【受朝廷所封的王、侯、邑長或將軍、都督與刺史等,世襲其職,世率其民,並不屬於國家的正式官吏。】

【朝廷對各級土職的管理相當鬆弛,亦未形成嚴格的管理制度,對相關問題的處理亦表現出較大的隨意性。】

【此外,王朝經營邊陲通常不指望經濟回報,在此類地區大多象徵性徵收少量貢納。】

【羈縻治策的主要特點,是施行的範圍十分寬泛,施行對象包括邊疆的蠻夷和與中原王朝有往來關係的鄰邦。】

【換言之,中原王朝施用羈縻治策的對象“蠻夷”,所指是與華夏對舉之“夷”,即華夏以外的其他文明。】

【晉人說:“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戎狄志態,不與華同。”】

【其中心內核清楚的表明中原王朝區分夷或夏,大體是根據不同文明的差異,非華夏者均被中原王朝稱爲“蠻夷”。】

【這就是“華夷之辯”】

【也是元代之前,中原王朝治理邊疆的思想內核。】

……

大秦。

宮殿內一片寂靜。

在場的衆人都是聰明絕頂之人。

聽話聽音那是刻在骨子裡的本能!

但也因爲這份本能,他們更加難以接受天幕內的深刻涵義。

守中治邊,守在四夷。”

這就是羈縻治邊思想的體現。

腹地得到保障,王朝才能生存。

守中之地與四夷之地有明確區分,守中方可治邊!

治邊的理想目標是實現腹地的安定繁榮!

在邊陲實現守在四夷,做到內華夏而外夷狄以及裔不謀夏,夷不亂華!

而漢唐兩朝爲頂峰的繁榮,與四周邊陲得到有效防衛不無關係。

但天幕話後的意思卻不是這般。

“其實,也沒什麼不是嗎?”

蕭何先打開言路。

他有些忐忑的看着眼前地磚,顫着聲音道:

“唐太宗也依胡漢一家、天下一體的治理理念?他不也……”

話未說完,馮去疾肅穆開口道:

“但他是中原天子。”

殿內再次沉默了。

中原天子可以決定“華夷”“胡漢”

這是天子的職責。

但清朝皇帝不是。

他們是“夷”!

半晌後,上位處傳來一聲嘆息。

底下四人都沉下了頭,不敢言語。

夭壽了!!皇帝嘆氣了?!!

嬴政半垂目,臉上浮現一絲悲色。

這心事還得從那混球那邊說起。

對於漢朝,他是羨慕的,但他並不仰視。

劉邦關於“民”的見解他也認同。

但認同歸認同,理解歸理解,感受歸感受。

問題就在這裡……他感受到了悲哀。

他的嘆息不是基於什麼華夷之辯還是不辯。

用楚武王的一句名言:

“我蠻夷也!”

真按照華夷之辯來講,秦國也是蠻夷。

他嘆息的是自他往後的一羣中原天子。

能跳出一國之君的身份,着眼四海萬民的只有兩人。

唐太宗、雍正。

而雍正不是中原天子。

換句話講。

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最上心、最做出成績的,是名外人!

還是名夷人!

那華夷還有什麼可爭的?

是自己無能無爲,然後抱着祖宗留下的東西等死,有一個正統之名。

還是讓賢爲能,讓祖宗留下的東西發揚光大,但得一個不孝之名。

兩者又該如何選擇呢?

“雍正……天子也。”

……

大漢。

“邊陲之患爲手足疥瘡,腹地之困纔是致命的胸背毒瘡。”

劉邦突然想起明清之前,歷代皇帝對邊患的認知。

他同樣這麼認爲的。

但現在,還真就感受到一些不同以往的味道。

治邊之策既不能與內地雷同,亦不能固定化或模式化,而應保持必要的靈活性與適應性。

但問題來了。

天幕既然提了這事,那說明它一定是有落後不足的地方。

可不足在哪裡呢?

劉邦看向呂雉。

呂雉同樣擰眉不解。

兩人對視一眼,一人一句的對講開來。

“封邦建國。”

“郡縣。”

“郡縣封國。”

“州……”

“等等!”

劉邦突然擡手打斷呂雉的話語,看着呂雉正色道:

“郡縣封國……娥姁,你認爲封國是國還是郡縣?”

呂雉剛要回答當然是郡縣,但話剛到喉嚨這裡就嚥了回去。

但它是封國。

劉邦看着深思的呂雉,再次輕聲道:

“那麼,羈縻……是國家本部,還是國中之國呢?”

!!!

……

【但羈縻治策適用範圍過於寬泛,造成邊疆蠻夷治策與鄰邦應對政策的混同。】

【漢唐等王朝以鄰邦的君主爲王、侯或將軍、都督等職的記載屢見不鮮。】

【這一時期應對邊疆蠻夷與鄰邦的政策,兩者間雖有一定的區別,但制度性的特徵並不明顯,中原王朝對邊疆蠻夷和鄰邦長期施行容易混淆的政策,對中國歷史疆域的形成產生不良的影響,也不利於對邊疆統治的深入。】

【以羈縻治策爲亙古不變之策。從秦漢至唐代,基本上看不到根據南北部邊疆的差異和不同時期的變化,對羈縻治策進行相應調整的記載,可說是以不變應萬變。】

【在元代以前,羈縻治策大致停滯在草創及有待完善的階段,同時施行中的隨意性和不規範施治較明顯,亦缺少保證其穩定運行的相應機制。】

【以較重視治邊拓邊、並積累豐富經驗的兩漢和唐朝爲例。】

【兩漢的邊郡制度與唐朝的羈縻府州,均施用於全國各地邊陲,並無因地制宜的改變和具體化一類的規定。】

【重防禦、輕開發是兩朝經營邊陲的共有特點。】

【可見兩漢與唐朝的治邊之策,在主體方面並無明顯差異。】

【兩宋面對北方夷狄政權的壓力,同時需從廣西等地增取稅收,經營南北邊疆的重點乃有變化,在南北部邊疆的治策亦有差異。】

【而設於廣西等地的羈縻州縣,由此產生土官制度的萌芽。】

……

大漢·文帝時期

劉恆眉頭微蹙。

自天幕裡的長篇大論中,他感受到一股決然不同的思想主張。

這種主張與三代諸子的都大相徑庭。

也與他學習認知的知識體系南轅北轍。

但是……

劉恆緩緩舒展眉頭。

再次平靜下來。

這不就是天幕的意義嗎。

遠超時間的見解。

指明未來的天眼。

懸天之日。

……

大唐。

李世民將天幕上重點簡潔於紙上。

隨即看着紙張沉思着。

元朝與其他中原王朝不同。

他們乃視對外拓展爲要事,是將守在四夷的邊疆爲嚮往拓展的戰略前沿。

完全摒棄“內華夏外夷狄”的觀念,信任和重用西南蠻夷,經營邊疆的重點,主要在儘快建立統治並汲取邊疆的資源,以滿足對外拓展及內外用兵的需要。

他們身上沒有一點中原的影子。

可以說是真的格格不入。

李世民放下手裡的筆,感慨道:

“集華夷之觀之大成。”

“不……是跳出華夷之觀……以天下爲一體……”

“雍正……”

“這才叫天子。”

李世民搖了搖頭。

“幾百年了……”

自趙匡胤至雍正。

這期間宋元明清看得久了。

他都快忘了真正的天子是何等模樣了。

……

【據明末人估計,入主中原初期的蒙古人約有四十萬人。】

【征服者企望以此統治人口衆多的漢族地區極爲困難。】

【因此元統治者視漢人爲最大對手,在全國推行依靠蒙古人和色目人、重點防範漢人與南人的“四等人制”。】

【實行土官制度後,南方蠻夷上層被元朝視爲得力助手,這是元朝大量任命西南蠻夷首領爲土官,並予以充分信任的深層原因。】

【邊疆蠻夷亦感其厚意,爲之積極奔走效力。】

【朱元璋一統天下後,言:“中國既安,守在四夷。”恢復漢唐以來“守在四夷”的治邊傳統。】

【其治策爲以後諸帝所繼承。】

【因爲漠北的蒙元后裔韃靼與瓦剌諸部,頗爲活躍,屢爲邊害。爲防備韃靼與瓦剌南下,明朝在北部邊疆駐紮重兵,防範的重點仍在北方。】

【而且爲了維護邊疆地區的穩定,也發動了“三徵麓川”等重大戰役。】

【但因爲繼承漢唐以來“重北輕南”的治邊傳統與華夷之觀,所以只重視開發西南邊疆的資源,發展其稅收和金屬礦藏,在經濟上爲我所用。】

【至於當地的具體情況,依然是土司自治。】

【所以,羈縻治策與土官土司制度雖有區別,但核心思想是相通的,兩者的做法都是“羈縻之治”】

【那麼問題來了。】

【羈縻之治在古代中國延續了數千年,影響廣泛而深遠。】

【爲什麼就偏偏斷在了雍正手裡?】

【這就不得不提一本“千古奇絕”的神書了。】

【《大義覺迷錄》】

……

大清·乾隆時期

“啪”的一聲!

乾隆一掌拍在腦門上。

臉上寫滿了痛苦二字。

“千防萬防啊……防不住啊!”

那本破書有個屁的深刻含義!

完完全全就是一個皇帝的恥辱!

“唉……”

乾隆嘆口氣,但也只能繼續看着。

反正丟人的不是我……

而且……他也確實開始好奇了。

……

【康熙時代浙江有個叫呂留良的學者,在著書和講學中尊奉孔子思想的精義是“尊王攘夷”。】

【雍正六年(1728)這個提法,在他死被湖南一個叫曾靜的落第書生看到了,很是激動,於是和學生張熙籌劃反清。

【他們宣揚雍正得位不法,並給他列了十大罪狀,即“謀父”“逼母”“弒兄”“屠弟”“貪財”“好殺”“酗酒”“淫色”“懷疑誅忠”“好諛任佞”。】

【這十條罪名基本囊括了雍正從繼位起的一系列重大政治事件,其中除“好諛任佞”稍顯平淡,其他九條罪名全都稱得上是觸目驚心,駭人聽聞。】

【曾靜說雍正這樣的暴君,就算不是滿人,是漢人,也根本沒資格做皇帝。】

【又打聽到川陝總督嶽鍾琪是岳飛的後代,想來肯定能繼承岳飛遺志來抗擊外夷,就派人帶給他一封策反的信,眼巴巴地請他起事。】

【嶽鍾琪接信後虛假地應付了一下,理所當然的報告了雍正。】

【雍正下令逮捕了這個謀反集團。】

【按理說,這種鐵板釘釘的謀反罪直接按律法走就完了。】

【但雍正不,說他槓精也好,說他在這件事裡看到機會也好。】

【他去親自閱讀了呂留良的書信、著作,最後決定跟他好好辯論一番。】

……

大宋·太宗時期

趙匡義還想知道那本寫什麼呢,然後就被這起源震驚的一愣一愣的。

“你可真是個……”

趙匡義腦子裡突然浮現“朕就是這樣一個漢子”的那句話。

“不同尋常的男人。”

但同時他也明悟了一些東西。

“他不是隻想當一名胡主啊。”

望着天幕,在趙恆不明所以的表情中,感嘆道:

“他是想當天下主。”

“不……”

回想雍正所做的事情。

銳意改革,剷除積弊,清查錢財,整飭吏治,攤丁入畝,打擊朋黨,都大刀闊斧,雷厲風行。

又是追贓,又是抄家,又是罷官,又是殺人,也難免蒙受操切之譏。

他心中哪怕在有所成見也不得不承認。

“他是天下主。”

……

【再用大逆不道的呂留良真的能和孔子相提並論嗎?】

【你曾靜爲何尊敬悅服一個行走於市井江湖的呂留良呢?】

【你曾靜真的是可以擔當‘天聰明,幹之九五’的大人物嗎?】

【你曾靜自命爲濟世英才,你真的有‘宰相之量’,還是心懷異謀,圖爲不軌呢?】

【這種不停反詰的問話也許問崩了曾靜,也許是曾靜怕死。】

【總之曾靜認罪,寫了本《歸仁錄》】

【案子結了,刑部決議,曾靜凌遲處死、誅五服、三族妻女爲奴、抄家。】

【但誰也沒有料到,一向以冷酷著稱的雍正,這次卻做出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

【連下數道諭旨,赦免、寬宥曾靜等人,還做出承諾:以後朕的子孫也不得因爲他詆譭朕而追究、誅戮其人及後人。】

【同時,雍正也透露出自己對於“華夷之辯”的看法。】

……

{說實話,看起來可能是有點搞笑。}

{但放在那個時代背景裡,沒有幾個專制帝王會採取這種方式來處理此類案件。}

{他們的慣常做法,是誰要膽敢說他們一個“不”字,就把誰抓起來砍腦袋,或者拖下去打屁股。}

{而且,砍腦袋之前,還要在嘴巴里塞上木球,完全剝奪他人說話的權利。}

{如果自己遇到了什麼尷尬事體,則把蓋子捂得嚴嚴的,一點風都不讓透出去。}

{將知情人和目擊者秘密處死,殺人滅口,也是常規的配套措施。}

{實在掩蓋不住的,則歪曲真相,篡改事實,指鹿爲馬,文過飾非,寄希望於民衆的健忘和弱智。}

{像雍正這樣,以九五之尊與案犯對簿公堂(本人未出場),等着對等講理的架勢,通過充分說理的方式來降服對方,確實絕無僅有,而且匪夷所思。}

{你們可能忘了,他可是精通儒學和佛學的雍正,堅信大義可以覺迷,而匪類亦可歸仁。}

{因爲儒學講“人皆可以爲舜堯”,佛學講“衆生是佛”,也就是人人都有慧根和善緣。墮落爲小人、爲匪類、爲畜生,是因爲被各種魔障謬見所迷,不能覺悟。}

{這就要由具有“大光明、大智慧”的人來啓迪,來開導。}

{雍正就這麼自認爲的。}

{哇……好普信。}

{普信?不,按照現在的說法,他是一個彌賽亞情結的人。}

{而這就是他與其他明清皇帝的不同。}

{他是真心實意的覺得這個世界上的萬民需要他來拯救。}

……

大清·康熙時期

康熙張了張嘴,最後只能空留一聲嘆息。

讓啞巴開口,頑石點頭,畜生變人。

這就是覺迷,謂覺悟迷者。

“《大義覺迷錄》……老四啊……”

複雜……心情十分複雜。

他能感受到這個四兒子心中的志氣。

他要天下人,心悅誠服他。

……

【雍正說:“皇天無親,惟德是輔。”這不是他自己發明的,是《書經》上的理論。】

【《大義覺迷錄》裡的內容總結一下就是,因爲明末時期明朝的政權已經物腐而後蟲生,自己不能收拾,所以我們入關來澄清宇內。】

【舜爲東夷之人,文王是西夷之人,這是孟子講的。】

【滿洲人比他們還強,是在中國有籍貫的。】

【滿人有德,可同舜、文王一樣爲天下君。】

【大家都是炎黃子孫,華夷之分沒有道理。】

【天下本是天下人的天下,有德者居之,這有什麼不對?】

【中土人中有禽獸,夷狄族中也有禽獸之人,人與禽獸最大的區別就在於有無仁和義。這些都是孟子說的。】

【“何得尚有華夷中外之分論哉!”】

……

大隋。

蹲在地上的楊堅看着這最後的一句話,抿了抿嘴角。

一個人,不看他怎麼說,只看他怎麼做。

言辭不一,僞君子。

言行一致,真君子。

他可以說雍正的這番話是爲了收買人心,是爲了加強滿人統治。

但問題就在這裡。

他說的話,他都做到了。

ωwш⊙ttKan⊙℃o

那百姓又有什麼理由不支持他呢?

總比“苦一苦百姓”要好的多吧?

獨孤伽羅抱着幼世民,看着天幕,幹聲道:

“三代之治……只需再有一代……”

雍正話裡的目標就會實現。

華夷之辯會徹底被有德者居之取代。

“這太可怕了。”

楊堅點點頭,然後愣了一下。

“不對,什麼叫太可怕了?”

獨孤伽羅緊張的看着他。

“這難道不可怕嗎?”

“萬一另一個夷人推翻了清朝,他也以有德者居之所立足,那這天下還有華人之地嗎。”

楊堅一頭黑線,看着獨孤伽羅道:

“炎黃子孫四字你是一字不看啊?”

獨孤伽羅愣了一下,隨即羞紅了臉,又轉瞬惱羞成怒!

“還不是我照看孩子太累了!”

“你看看你都做什麼了!”

楊堅面無表情道:

“洗尿布。”

……

【雍正將這套理論,以及逐條駁斥曾靜所述自己的十條罪狀製成長文特諭,又將曾靜的《歸仁說》和卷宗、口供等結集成冊,書名叫《大義覺迷錄》,大量印刷,發放給天下士子,讓他們學習。】

【於是清朝國土上出現了一道詭異的風景。】

【東路上,江蘇、浙江、江西、湖南,由曾靜負責現身宣講。】

【西路上,張熙在山西、陝西等地宣講。】

【而共同的聲音只有一個。】

【雍正是個好皇帝。】

【而這種行爲對於天下、對於清朝的結果,套用曾靜在《歸仁說》中的“夷夏觀”就是:

“是《春秋》之書分華夷者,在禮義之有無,不在地之遠近。其心實至公至平,原視乎人之自處何如耳。”】

【至此,清朝擁有了與明朝相似的正統性。】

【雍正正式重塑了大清天命。】

【中外一體。】

彌賽亞情結的人通常比別人更加敏感、富有同情心和愛心。

他們對世界上發生的事情非常關注,尤其是貧困、飢餓、戰爭等社會性問題。

缺點就是由於他們過度自信和自大,往往會低估自身能力的極限,也會傾向於過於理想化,希望一步到位地解決所有問題。

同時,他們的過度熱情和責任感有時會使他們過度投入,忽視自己的健康和生活平衡。

這個詞是西方名詞,但不代表中國沒有同等的人。

畢竟社科裡是沒有發明這個詞,只有發現這個詞。

就像科學這個詞,中國就叫格物,只是格物沒發展起來罷了。

東西一樣,名詞不同而已。

……

雍正的行爲在帝制社會裡總是充滿一股奇怪的風格。

雍正的名聲其實跟趙匡胤差不多。

都是被後人拉後腿。

但清朝跟宋朝又不一樣。

宋朝那是純粹的能力問題,清朝不是。

清朝就是態度問題!

第336章 後周世宗郭榮第706章 士紳一體納糧104.第101章 劉徹:關羽!你嘴怎麼這麼笨啊207.第202章 楊廣不是傻子第445章 岳飛:陛下我趙昚:準了!第415章 吳玠和尚原之戰第387章 宋哲宗:老子就是要打西夏!第606章 隆慶中興第363章 宋真宗功績第792章 中國自主權致敬蒲安臣第547章 奪門之變!第356章 幸運繼位宋真宗第595章 除倭寇張經之死第301章 李隆基:阿巴阿巴!119.第115章 《出師表》第551章 朱見深萬貞兒第591章 萬馬齊喑究可哀134.第130章 司馬昭弒君117.第113章 曹丕的功績第440章 金哀宗與完顏陳和尚288.第279章 李世民:李隆基!朕來了!第589章 仁宗祧廟壬寅宮變第400章 策權翊匡符謀弼佐,欽宗即位改元靖康216.第210章 隋煬帝楊廣第496章 朱元璋:咱又沒交過稅!我知道什麼叫空印啊!第627章 萬曆三大徵平倭御朝第720章 動刀準噶爾第572章 鐵腕皇帝三選一第749章 節儉救不了大清第812章 最終章:麥子熟了幾千次,人民萬歲第362章 宋真宗封禪也是泰山的損失。第309章 強硬皇帝壓制宦官第16章 宋徽宗:你什麼檔次,跟我乘一樣的龍第544章 “叫門天子”272.第264章 武周結束287.第278章 功過不相抵137.第133章 劉徹:這把必不可能輸!蜀漢:第512章 朱允炆:勿使朕有背鍋之名第422章 以帝血!換衆生!第644章 袁可立:什麼滿萬不可敵?沒聽說過第420章 千古奇冤盡忠報國!第646章 寧遠大捷努爾病逝第681章 天下之號曰大清第683章 揚州十日嘉定三屠第523章 朱棣:“江山如畫,不復再見。”第514章 李景隆299.第290章 一團亂麻的結束第759章 落後就要捱打206.第201章 一開始還不是廣神的楊廣88.第86章 劉徹:朕有點喜歡曹操了。第689章 平定三藩第710章 大清天命中外一體286.第277章 亡國之君李隆基第805章 百日維新開始第688章 少年天子康熙皇帝第616章 萬曆,大明王朝最富庶之時第316章 西北有孤忠!238.第232章 洺水之戰(下)第418章 順昌大捷岳飛北伐第58章 劉莊:阿父,阿母第710章 大清天命中外一體180.第176章 東西兩魏第582章 始!武!玄!洪!第573章 買定離手!187.第183章 北齊裡唯一的正常人和一點皇帝252.第244章 降維打擊的唐朝軍制第709章 偉大變革改土歸流147.第143章 司馬睿也算可以了第564章 “堯舜聖君”朱佑樘第514章 李景隆第651章 滿漢合戶制歷史的拐點第687章 福臨:向“吾父”發起叛逆!第328章 最後的餘德秦王破陣樂!第518章 燕王朱棣:“爹?!!”第473章 焦胸藏餅馬皇后爲人剛毅呂太后第8章 沒人性的胡亥第383章 趙頊:要人壽命?這是什麼邪物!263.第255章 大唐疆域臻於極盛!第739章 白蓮起義乾隆駕崩第51章 韜光養晦的劉秀304.第295章 白髮孤城,怎敢忘大唐214.第208章 高洋:就這啊?你想笑死朕嗎?274.第266章 嘉靖:天幕啊,這人可別瞎復活309.第300章 踹翻大唐之主唐穆宗李恆第41章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第666章 尚方“克主”寶劍第618章 死而後已張居正95.第93章 長阪坡之戰!第528章 永樂盛世下的陰影。第5章 嬴政是個什麼樣的皇帝?第558章 奇襲威寧海!第392章 乍一看還是個中興之主呢!第498章 明朝官員:只要人沒死,就得來上班!第468章 開局一個碗第759章 落後就要捱打第429章 宋孝宗南渡諸帝之稱首第756章 此時道光並不知道發生了什麼第646章 寧遠大捷努爾病逝303.第294章 白髮孤城(上)161.第157章 贏得倉皇北顧
第336章 後周世宗郭榮第706章 士紳一體納糧104.第101章 劉徹:關羽!你嘴怎麼這麼笨啊207.第202章 楊廣不是傻子第445章 岳飛:陛下我趙昚:準了!第415章 吳玠和尚原之戰第387章 宋哲宗:老子就是要打西夏!第606章 隆慶中興第363章 宋真宗功績第792章 中國自主權致敬蒲安臣第547章 奪門之變!第356章 幸運繼位宋真宗第595章 除倭寇張經之死第301章 李隆基:阿巴阿巴!119.第115章 《出師表》第551章 朱見深萬貞兒第591章 萬馬齊喑究可哀134.第130章 司馬昭弒君117.第113章 曹丕的功績第440章 金哀宗與完顏陳和尚288.第279章 李世民:李隆基!朕來了!第589章 仁宗祧廟壬寅宮變第400章 策權翊匡符謀弼佐,欽宗即位改元靖康216.第210章 隋煬帝楊廣第496章 朱元璋:咱又沒交過稅!我知道什麼叫空印啊!第627章 萬曆三大徵平倭御朝第720章 動刀準噶爾第572章 鐵腕皇帝三選一第749章 節儉救不了大清第812章 最終章:麥子熟了幾千次,人民萬歲第362章 宋真宗封禪也是泰山的損失。第309章 強硬皇帝壓制宦官第16章 宋徽宗:你什麼檔次,跟我乘一樣的龍第544章 “叫門天子”272.第264章 武周結束287.第278章 功過不相抵137.第133章 劉徹:這把必不可能輸!蜀漢:第512章 朱允炆:勿使朕有背鍋之名第422章 以帝血!換衆生!第644章 袁可立:什麼滿萬不可敵?沒聽說過第420章 千古奇冤盡忠報國!第646章 寧遠大捷努爾病逝第681章 天下之號曰大清第683章 揚州十日嘉定三屠第523章 朱棣:“江山如畫,不復再見。”第514章 李景隆299.第290章 一團亂麻的結束第759章 落後就要捱打206.第201章 一開始還不是廣神的楊廣88.第86章 劉徹:朕有點喜歡曹操了。第689章 平定三藩第710章 大清天命中外一體286.第277章 亡國之君李隆基第805章 百日維新開始第688章 少年天子康熙皇帝第616章 萬曆,大明王朝最富庶之時第316章 西北有孤忠!238.第232章 洺水之戰(下)第418章 順昌大捷岳飛北伐第58章 劉莊:阿父,阿母第710章 大清天命中外一體180.第176章 東西兩魏第582章 始!武!玄!洪!第573章 買定離手!187.第183章 北齊裡唯一的正常人和一點皇帝252.第244章 降維打擊的唐朝軍制第709章 偉大變革改土歸流147.第143章 司馬睿也算可以了第564章 “堯舜聖君”朱佑樘第514章 李景隆第651章 滿漢合戶制歷史的拐點第687章 福臨:向“吾父”發起叛逆!第328章 最後的餘德秦王破陣樂!第518章 燕王朱棣:“爹?!!”第473章 焦胸藏餅馬皇后爲人剛毅呂太后第8章 沒人性的胡亥第383章 趙頊:要人壽命?這是什麼邪物!263.第255章 大唐疆域臻於極盛!第739章 白蓮起義乾隆駕崩第51章 韜光養晦的劉秀304.第295章 白髮孤城,怎敢忘大唐214.第208章 高洋:就這啊?你想笑死朕嗎?274.第266章 嘉靖:天幕啊,這人可別瞎復活309.第300章 踹翻大唐之主唐穆宗李恆第41章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第666章 尚方“克主”寶劍第618章 死而後已張居正95.第93章 長阪坡之戰!第528章 永樂盛世下的陰影。第5章 嬴政是個什麼樣的皇帝?第558章 奇襲威寧海!第392章 乍一看還是個中興之主呢!第498章 明朝官員:只要人沒死,就得來上班!第468章 開局一個碗第759章 落後就要捱打第429章 宋孝宗南渡諸帝之稱首第756章 此時道光並不知道發生了什麼第646章 寧遠大捷努爾病逝303.第294章 白髮孤城(上)161.第157章 贏得倉皇北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