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第216章 把李淵改名成楊淵如何?

【公元582年六月,因北周舊都城太過狹小沒有氣勢,楊堅下詔於龍首原建立新都,名曰大興城。】

【嗯,肯定不是因爲“宮內多鬼妖”的原因。】

……

武周,

單穿着一件白色中衣,披着提花牡丹紋的圓領袍。

武則天十分理解隋文帝的想法。

那畢竟是被殺光的北周皇族宇文氏曾經住了幾十年的地方,處處都留有宇文氏的氣息。

每次住宇文邕住過的房間。

每次踩宇文贇踩過的地板。

Www◆ тTk án◆ ¢Ο

每次上宇文闡睡過的牀榻。

必定會觸景生情,彷彿看到他們音容宛在,陰魂不散,無處不在。

武則天深深理解這種感受。

可能他有時還會出現幻覺吧?

趙王、越王、陳王等一個個被他殺害的宇文氏冤魂時不時地會出現在他面前。

這樣的皇宮,又怎會不讓他感到惶恐呢。

……

天幕上,

畫面從龍首原上劃過,

一座巍峨的宮城在龍首原上俯視衆生。

楊堅站在宮城高大巍峨的城樓上。

看着遠方的太陽噴薄。

“大好江山。”

“盡在朕手。”

……

【公元583年三月十八,楊堅遷都大興城。】

【而新建成的大興城不僅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也是近代以前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城市。】

【其東西長18裡125步,南北寬15裡175步。】

【城有二十五條縱橫交錯的大街,將全城劃分爲一百零九個坊,以及東西兩市,坊內也再縱橫交錯地建造街巷。】

【大興城按照現在的計量單位,算起來面積有約84平方公里。】

【比北京城大一倍多,而大興宮比紫禁城要大五倍!】

……

大漢·文帝時期

劉恆看着這龐大無比宮殿腦子裡就一個想法。

這得要多少錢啊!

……

大明·永樂時期

朱棣臭着一張臉。

你說就說!

扯什麼紫禁城!

……

【楊堅建成了史上無人能比的最大城市,還要建立史上無人能比的最大功績!】

【統一天下!】

……

天幕上一道道人影閃過。

首先出現的是晉惠帝。

【自從西晉末年,“八王之亂”,天下進入了長期的戰亂當中已有約三百年了。】

……

賈南風黑着臉,我們都逃到長沙了!這事怎麼又提!

……

畫面裡又陸續閃過各位君主。

劉聰、石虎、司馬紹、苻堅、劉裕、拓跋宏、宇文邕……

【三百年來,無數英雄嘗試着要將天下重歸於一統,但是最終都無一例外失敗了。】

【有的身死國滅,有的放棄成果退居一隅。歸根到底,都是時勢使然。】

……

衆位皇帝們靜靜觀看着。

……

天幕裡的衆位君主此消彼長,中華大地上疆域版圖來回變換。

一股股黑氣纏繞在大地上,形成一朵鉛雲籠蓋四野。

而在疆域圖變換成『隋』時。

一道金光閃耀天地!

重重厚雲被金光撕裂!

中華大地再現統一之勢!

……

【公元588年三月,楊堅下詔列舉陳朝國主陳叔寶罪狀二十條,準備攻陳。】

【十月,楊堅正式下令,開始動員舉國之兵,南下滅陳。】

【在淮南壽春設立行省,任命次子晉王楊廣爲尚書令,楊素爲行軍元帥,高熲爲晉王元帥長史,右僕射王韶爲司馬,集中五十多萬大軍滅陳。】

……

南陳·後主時期

躺在張麗華的腿上,陳叔寶看了眼手裡的陳罪詔書。

隨即順手一扔。

無所謂了。

雖然大陳在經過高祖世祖兩代的經營,微微有了些起色,也收復了江淮、兩湖地區。

但是,當北周滅齊之戰打響後,宣帝想要趁着兩國火拼揮軍北上,結果遭到了北周的迎頭痛擊。

不僅將從北齊那裡得到的地盤統統吐了出來,而且整個陳朝的精銳部隊也在淮、泗地區的戰場上全軍覆沒。

陳叔寶灌了自己一口酒。

陳朝精銳盡失,此時只能休養生息,以圖來日。

朕繼位後,尋求賢才,減免租稅,獎勵農耕。然而陳朝實在是到了山窮水盡的時候。

隔江相望的隋朝有六百五十多萬戶,三千多萬人口。

而陳朝只有寥寥五十萬戶,兩百五十萬人口。

兵沒人來當。

地沒人來種。

國家窮困異常,朕拿什麼對付對面那個虎狼之君?

陳叔寶把埋在寵妃的小腹上。

結束吧,結束這一切。

……

【滅陳之戰異常順利。】

【因爲隋朝是以既有的北周制度爲基礎的。】

【楊堅所繼承的北周實力,已經遠遠超過南朝陳。】

【不用管陳後主到底有多荒淫,因爲陳朝的政治、經濟、軍事本就遠遠不足抵抗隋朝。】

【不提那些“嬌嫩”異常的南朝士大夫。】

天幕上展現着南朝士大夫們的樣子。

臉上擦着白白的敷粉。

戴着長長的大冠,踩着高高的木履。

出門遠一點的要坐車,近一點的要侍從扶。

畫面俯視在城郭上,

滿城找不到一個騎馬的人。

……

【關鍵是,從劉裕的北府兵以降,南朝遲遲沒有建立起兵制來。】

【南朝軍隊一直維持着半私兵的性質,朝廷無法充分掌握軍隊。】

【而南朝皇帝多半從軍旅來,藉由武力當上皇帝,然而朝廷實質上控制在世家大族的“清官”手中。】

【他們連皇帝都不太看得起,更看不起日常政務工作。】

【權力在手,關心的卻只是讓自己打扮得“望若神仙”。】

【一個皇帝就算有什麼企圖,想有什麼作爲,都不可能通過這些世家大族子弟或士大夫來進行。】

【導致南朝的歷代國家體制長期陷入停滯,無法發展。】

……

大秦,

嬴政皺着眉頭看完。

世族大家,真是毒瘤。

跟世卿一樣可惡!

果然,想要強國就必須變法。

看着手裡抄下來的三省六部制嬴政暗自思索着。

……

大漢,

醉醺醺的劉邦拉着陳平的手。

“你快想想辦法!朕要三省六部制!你可是陳平啊!”

陳平面色平靜。

“陛下,制度好說。”

“但是沒人。”

劉邦醉眼迷離。

“沒人?那麼多大臣伱說沒人?”

陳平依然波瀾不驚。

“但是他們都服蕭何。”

“制衡的前提是勢均力敵。”

“而蕭何不在此列。”

劉邦的醉眼中閃過一絲異芒,隨即伏在案几上,呼呼大睡。

這老小子心中有異啊……

……

大漢·武帝時期

翹首以待的劉徹瞥了一眼天幕。

一羣廢物!

連幾個大臣都拿捏不了。

兵不在手你們扯個屁!

天幕就不該盤點你們!

一點用都沒有!

這子胥怎麼還不回來?

都一刻鐘了。

……

曹魏·文帝時期

曹丕看着天幕臉色難看。

中書省那是朕的創意!

不過,這九品中正制的危害居然這麼大!

看着天幕裡那羣一絲勇武之氣都沒有士大夫,曹丕實在震驚的不得了。

想了想自己所見過那羣士人。

再看看天上這幫。

糟了!這幫士人已經開始往臉上擦粉了!

……

【十一月,陳朝沿江守軍頻頻告急,但中書舍人施文慶扣壓告急文書,轟轟烈烈籌辦新年慶典。】

【爲使慶典威風熱鬧,施文慶命前線統帥率戰艦入京助興,致使江防前線空虛,隋軍趁機長驅直入。】

【公元589年正月初七,隋將韓擒虎攻入建康城,捉住陳叔寶,陳朝滅亡。】

【因懾於隋朝兵力,琉球羣島於同年宣佈歸降隋朝,突厥亦表示願爲隋朝藩屬,永世歸順。】

【至此,自西晉以來分裂近三百年的中華大地,重新迎來了統一。】

我想買件圓領袍,網上四處看了一圈。

還得是我大唐,這衣服永不過時且實用。

宋明的衣服穿着拍照行,日常就太不方便了。

80.第78章 真正的天下大亂第655章 康熙:給誰當奴才不是當196.第191章 意氣風發時,壯志難酬日第618章 死而後已張居正第589章 仁宗祧廟壬寅宮變第18章 悲慘一生的皇帝?第423章 純正不曲,名與實稱第440章 金哀宗與完顏陳和尚184.第180章 絕對想不到的“獎勵”第801章 百姓以爲大清贏了!第477章 目標,南京!第718章 乾隆皇帝富察皇后第709章 偉大變革改土歸流第459章 康熙:倭子國,畏威而不懷德第54章 漢高祖與漢光武,孰優孰劣?第520章 朱元璋:嘉靖?咱現在最恨的是朱棣!134.第130章 司馬昭弒君94.第92章 攜民渡江?是衆望所歸!第505章 朱元璋的功績(中下)第765章 《南京條約》第400章 策權翊匡符謀弼佐,欽宗即位改元靖康136.第132章 五人團,一人掛機,兩人逃跑。第445章 岳飛:陛下我趙昚:準了!第768章 湘軍三傑中國諸侯第480章 朱元璋:你才騎牆呢!咱那叫遠交近攻!162.第158章 內容可能會引起不適,請謹慎觀168.第164章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第581章 明毅帝朱厚照第316章 西北有孤忠!162.第158章 內容可能會引起不適,請謹慎觀第753章 虎門銷煙!109.卡文了,等零點更新吧。第18章 悲慘一生的皇帝?第493章 胡惟庸之案洪武逃殺之始第724章 撤驛之變後勤兆惠83.第81章 奉天子以討不臣!84.第82章 呂布最後的高光214.第208章 高洋:就這啊?你想笑死朕嗎?第9章 斷電了第791章 同治:究竟TM誰是光緒!第8章 沒人性的胡亥第610章 湊不出三對家庭美滿的皇帝140.第136章 太康之治第737章 爭當皇帝第471章 給老朱打個預防針第730章 千瘡百孔的盛世第744章 嘉慶:別提改革,和珅特例第740章 乾隆功績金瓶掣籤124.第120章 秋風五丈原第640章 朱由校:都把心肝曬一曬,拾掇拾掇!288.第279章 李世民:李隆基!朕來了!第4章 光說不想學英語,倒是給個具體方向啊第39章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225.第219章 別人家的孩子。第453章 空前的大元疆域!115.第111章 一百一十一章:漢昭烈帝的功績第803章 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268.第260章 第一位女皇帝武曌297.第288章 叛亂終結洛陽三月第458章 從一開始就歪了的元朝272.第264章 武周結束第413章 岳飛首戰建康大捷!229.第223章 差點把自己浪死的李世民第638章 一月天子朱常洛第459章 康熙:倭子國,畏威而不懷德第677章 朱元璋的第二次未來之旅153.第149章 四天平定桓玄第439章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第588章 大明唯一爭得最終解釋權的皇帝第579章 武宗南巡寧王謀反285.第276章 玄宗退位千古一帝第69章 差一點就中興的漢順帝。第739章 白蓮起義乾隆駕崩第339章 天不假年。第474章 元朝最後的機會第812章 最終章:麥子熟了幾千次,人民萬歲第347章 大業進行時第476章 大宋!復活!第696章 康熙盛世還是不盛世呢?第12章 漢太祖高皇帝劉邦第469章 千錘百煉磨筋骨萬里風雲自此始第545章 景泰帝朱祁鈺第723章 阿布賚:就你叫乾隆啊?283.晚八沒更。第34章 劉弗陵:朕只是年紀小,不是傻子!(第485章 暫停北伐開始內政第793章 天津教案外交失敗275.第267章 李隆基,登場!第507章 有千古之稱無千古之政第628章 萬曆三大徵定播州楊家第608章 兵不血刃就得邊境安寧,居功至偉!第10章 奮六世之餘烈,召喚胡亥!第609章 天幕大異象!紫氣三千里!第757章 道光態度的轉變164.第160章 齊武帝蕭賾第464章 堪稱東方版“希特”82.第80章 李世民Diss曹操第525章 那朱老四擺明了是跟咱對着幹啊!第364章 歷史上最強太后系列一遼國第一女強人:蕭綽第811章 武昌起義帝制結束
80.第78章 真正的天下大亂第655章 康熙:給誰當奴才不是當196.第191章 意氣風發時,壯志難酬日第618章 死而後已張居正第589章 仁宗祧廟壬寅宮變第18章 悲慘一生的皇帝?第423章 純正不曲,名與實稱第440章 金哀宗與完顏陳和尚184.第180章 絕對想不到的“獎勵”第801章 百姓以爲大清贏了!第477章 目標,南京!第718章 乾隆皇帝富察皇后第709章 偉大變革改土歸流第459章 康熙:倭子國,畏威而不懷德第54章 漢高祖與漢光武,孰優孰劣?第520章 朱元璋:嘉靖?咱現在最恨的是朱棣!134.第130章 司馬昭弒君94.第92章 攜民渡江?是衆望所歸!第505章 朱元璋的功績(中下)第765章 《南京條約》第400章 策權翊匡符謀弼佐,欽宗即位改元靖康136.第132章 五人團,一人掛機,兩人逃跑。第445章 岳飛:陛下我趙昚:準了!第768章 湘軍三傑中國諸侯第480章 朱元璋:你才騎牆呢!咱那叫遠交近攻!162.第158章 內容可能會引起不適,請謹慎觀168.第164章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第581章 明毅帝朱厚照第316章 西北有孤忠!162.第158章 內容可能會引起不適,請謹慎觀第753章 虎門銷煙!109.卡文了,等零點更新吧。第18章 悲慘一生的皇帝?第493章 胡惟庸之案洪武逃殺之始第724章 撤驛之變後勤兆惠83.第81章 奉天子以討不臣!84.第82章 呂布最後的高光214.第208章 高洋:就這啊?你想笑死朕嗎?第9章 斷電了第791章 同治:究竟TM誰是光緒!第8章 沒人性的胡亥第610章 湊不出三對家庭美滿的皇帝140.第136章 太康之治第737章 爭當皇帝第471章 給老朱打個預防針第730章 千瘡百孔的盛世第744章 嘉慶:別提改革,和珅特例第740章 乾隆功績金瓶掣籤124.第120章 秋風五丈原第640章 朱由校:都把心肝曬一曬,拾掇拾掇!288.第279章 李世民:李隆基!朕來了!第4章 光說不想學英語,倒是給個具體方向啊第39章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225.第219章 別人家的孩子。第453章 空前的大元疆域!115.第111章 一百一十一章:漢昭烈帝的功績第803章 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268.第260章 第一位女皇帝武曌297.第288章 叛亂終結洛陽三月第458章 從一開始就歪了的元朝272.第264章 武周結束第413章 岳飛首戰建康大捷!229.第223章 差點把自己浪死的李世民第638章 一月天子朱常洛第459章 康熙:倭子國,畏威而不懷德第677章 朱元璋的第二次未來之旅153.第149章 四天平定桓玄第439章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第588章 大明唯一爭得最終解釋權的皇帝第579章 武宗南巡寧王謀反285.第276章 玄宗退位千古一帝第69章 差一點就中興的漢順帝。第739章 白蓮起義乾隆駕崩第339章 天不假年。第474章 元朝最後的機會第812章 最終章:麥子熟了幾千次,人民萬歲第347章 大業進行時第476章 大宋!復活!第696章 康熙盛世還是不盛世呢?第12章 漢太祖高皇帝劉邦第469章 千錘百煉磨筋骨萬里風雲自此始第545章 景泰帝朱祁鈺第723章 阿布賚:就你叫乾隆啊?283.晚八沒更。第34章 劉弗陵:朕只是年紀小,不是傻子!(第485章 暫停北伐開始內政第793章 天津教案外交失敗275.第267章 李隆基,登場!第507章 有千古之稱無千古之政第628章 萬曆三大徵定播州楊家第608章 兵不血刃就得邊境安寧,居功至偉!第10章 奮六世之餘烈,召喚胡亥!第609章 天幕大異象!紫氣三千里!第757章 道光態度的轉變164.第160章 齊武帝蕭賾第464章 堪稱東方版“希特”82.第80章 李世民Diss曹操第525章 那朱老四擺明了是跟咱對着幹啊!第364章 歷史上最強太后系列一遼國第一女強人:蕭綽第811章 武昌起義帝制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