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9章 大明最後的真正掌權者天啓帝

『明成祖:遼東兩大平原之間是沿海邊的燕山山脈走向,寧遠正是建在山脈上。』

『但燕山山脈在華北平原前面向左拐了一下,給遼西走廊上了一個門,從而形成山海關。』

『這個地方地勢奇偉雄峻,北面山河縱橫、交通不便、土地貧瘠,沒有海軍的大軍根本無法展開任何兵力,也無法長期駐紮。』

『山海關以南則地勢開闊、土地肥沃、交通便利、守衛可以隨時隨地的增強兵力裝備和各種防禦物資。』

『這樣的地勢就決定了在從山海關北面永遠無法攻破山海關。』

『而山海關唯一一次被攻破也是從南面。』

……

大元。

忽必烈把玩着金刀。

沉着目光。

他知道那朱棣口中說的唯一一次從南面攻破,是哪一次了。

“後金……”

“哼。”

在衆臣的不理解中,忽必烈緩緩上雙眼。

……

『元世祖:當年成吉思汗攻打山海關,用自己的幾個女兒賄賂了山海關前的幾個部落,發動對山海關的全力偷襲。』

『強大的蒙古軍面對戰力幾乎是不堪一擊的金軍,仍然在山海關面前碰得頭破血流。』

『人力再強,又豈能與大自然的雄斧神工相爭?』

『最後,成吉思汗終於明白,從正面是無法攻破山海關的。』

『於是繞道紫荊關,從南面攻擊,終於纔拿下了山海關。』

『這是歷史上唯一一次山海關被攻破,而且是從背面。所以拋棄山海關的雄關天險,而去防守寧錦,實在是錯誤之極。』

……

大隋。

楊堅看的津津有味。

但看到元世祖三字也不由得一愣。

“這位怎麼也跑出來說話了?”

“他不會看不懂這裡面的玄機啊?”

獨孤伽羅聽了半天的轉述,此時好奇問道:

“誰啊?”

楊堅說清忽必烈的觀點。

獨孤伽羅恍然道:

“看來這元世祖也有點十世之仇猶可報也的意思。”

楊堅眼角微跳。

“金……後金?”

“還能這麼算嗎?”

獨孤伽羅白他一眼。

“行,你可以不算啊。”

“別怕金刀之讖啊。”

“那關係也遠啊。”

楊堅被強而有力的反擊打得啞口無言。

卯金刀……怎麼可能不怕啊。

“嘖嘖……漢高祖啊……”

……

大漢。

劉邦閉着眼睛撇了撇嘴。

呂雉吃着酥糕,淡淡道:

“誰家皇帝蹦出來了?居然讓你這副噁心面貌。”

“總不能是項羽吧?那可見鬼了。”

劉邦眼也不睜的隨口道:

“乃公還真寧願見鬼了。”

“……罷了罷了,畢竟有疆土在那……忍了他了!”

呂雉知道是哪個朝代的皇帝了。

她心中暗歎一口氣。

可惜,朕無緣入內一見啊。

……

大明·天啓時期

朱由校將各位皇帝的話總結到一張紙上。

一邊看一邊忍不住嘖嘖稱奇。

“茅塞頓開……”

“遼東之地暫且無憂矣!”

他微微摺疊紙張,再次陷入沉思。

攘內安外……

得收拾一下家裡了……

……

大清·康熙時期

康熙緩緩睜開雙目,鼻子裡輕哼一聲。

“天助自助者。”

明朝末年的問題可不僅僅是邊防問題。

內部朝廷的事情不解決,那就只能是防而不守。

而防久必失。

……

【用人識人:天啓六年,袁崇煥上疏說在關外依靠修城屯田就可以讓後金投降,天啓接到奏疏後批示道:

“作何給授,使軍民不相妨?作何分撥,使農戰不偏廢?作何演練,使農隙皆兵?作何更番,使營伍皆農?作何疆理,足以限戎馬?作何收保,不致資盜糧?一切事宜,該撫悉心區處具奏。

這本內說,奴子不降,必定成擒,諸臣諸不樂聞。

以朕計之,奴未必降,降不足信也;戰必能勝,勝無輕談也。

蹈實而做,需時而動。

正也,奇在其中矣。

該撫饒爲之,亦善爲之。”

天啓的意思就是告誡袁崇煥老老實實做好實事,少搞一些大言不慚的把戲。】

【此時天啓只二十一歲,處於深宮之中的他,其頭腦冷靜和務實態度已在袁崇煥之上。】

……

大明·隆慶時期

朱載坖收回目光,看着天幕上的話就是一陣無語。

“別吧……”

看這意思,這袁崇煥似乎在大戰略上沒有什麼時候長久目光啊……

“你現在守着寧遠……可別弄什麼幺蛾子。”

……

大明·崇禎時期

朱由檢稍微鬆了口氣。

還以爲又殺錯了呢……

他現在開始有了幾分盼頭了。

因爲一語點醒夢中人啊!

後金從來都不要廣寧!

他們連寧遠、錦州、大淩河、右屯等等地方都通通不要!

所以孫承宗、袁崇煥折騰寧錦防線一直延伸至右屯,去獲取什麼縱深是毫無意義的!

難怪……

朱由檢從地而起,踱步深思。

難怪當年皇太極議和,其中一個條件就是明金雙方以大淩河、遼河爲緩衝區。

由此可見,後金的統治重心只是瀋陽和遼陽。

努爾哈赤也是爲了防備明軍的進攻,才特地將金國首都從遼陽搬到了瀋陽。

這就說得通了……

“袁崇煥誤我啊!”

多花多少冤枉錢啊!

……

【天啓四年,皮島總兵毛文龍的一份塘報說,女真人有跟蒙古人勾結,從喜峰口入關的可能性。】

【天啓接到塘報後批示道:

【“外呈稱奴酋與親信奸人李茂隆等,晝夜商議,欲以賄買西虜,更換旗幟,借路潘家口等處,進攻謀逆。】

【朕思奴酋所謀,其志不小,更甚於昔也,倘以假道長驅,爲害非淺,是以朕不無東顧之憂。】

【卿等傳示兵部,作速馬上差人前去傳與樞輔,總督鎮巡,當詳計塘報,作何料理?作何策應?籌度周全,務保無虞。】

【其沿途各路,並東征將士,俱要仔細防禦。及各隘口守把將官,都要晝夜不時防守。還仔細盤詰進貢出入進攻夷人,其中恐有奸細夾帶情形。】

【仍傳戶工二部,並專督遼餉等官,詳確毛帥,如果缺糧乏器真情,並撥船及應用器械,一併速發解去軍前應用,不得遲滯,有誤軍機,責有所歸。特諭。”】

【然而孫承宗沒有看出這份塘報裡面的厲害性,對潛伏的危險無法預計,孫承宗說道:

【“奴狡而計穩,必不出此。又恐關城謂虜由他道,便可緩防,以爲聲東擊西之計。”】

【但事實證明,崇禎二年,皇太極的確率軍從喜峰口入關。】

……

大唐。

李世民突然放下心來。

“由此可以看出,這天啓在一些軍事問題上的看法,遠比嘉靖萬曆要更加成熟啊。”

長孫皇后則看到事情的另一面,柔聲道:

“這大概是由於他的人生經歷所導致。”

“父親的太子之位岌岌可危。”

“他自己的身家性命也不會有什麼着落。”

“而泰昌登基月餘便駕崩,他更是深陷紅丸移宮之中。”

“既然生活在如此險惡的環境下,又怎能不會在斷提防人的環境下成長呢?”

“嘉靖前期有藩王父親打造好的底子。”

“而萬曆前期也有張居正護着。”

“但這孩子則與明憲宗一般,無依無靠的……”

李世民看着情緒突然低落下去的長孫皇后,頓時明白了她的憂愁。

他輕輕的合握住皇后的手。

“朕在,你與小兕子就在。”

“莫要憂慮……”

……

【天啓最初寄希望於東林黨人,他希望他們能夠幫助他治理天下,但他很快發現這些人的特點。】

【那就是喜歡無事生非。】

【因爲他們抓住三任皇帝早已定性的三案不放。】

【一羣對別人不寬容的人,一羣從不自我批評的人,指望他們能給這個國家帶來什麼?】

【所以天啓開啓了“宦官專權”的副本。】

【一個被史書謾罵卻意志決絕的天啓王朝呈現在我們面前。】

【爲了修建關寧錦防線,已經被取消的遼餉又重新徵收。】

【爲了解決財政危機,已經被泰昌罷免的商業稅又重新徵收。】

【從嘉靖年間起廢除的太監監軍制度又重新拾起。】

【洪武年間對言路的高壓政策在帝國又重新運轉起來。】

【但此時的大明已經失去了任何專制的土壤,並且魏忠賢私心甚重,其與大臣的爭鬥波及到朝廷與地方,天下百姓受池魚之殃。】

【這一點也許是天啓從未考慮到的。】

【評價B級·得三分】

……

{他用人治理與治國才能都不差,唯一差的就是天時地利人和都不對。說實話,他可比嘉靖聰明多了。}

{嘉靖後期要人摸透心裡,弄出個二龍不相見,天啓可是一直掌握着朝廷內部黨派的走向。}

{跟普通認知不同。天啓除了對軍事、國事關心之外,他對身邊的人也很好。}

{當時張皇后和朱由檢不喜歡魏忠賢和客氏,多次在朱由校面前說魏忠賢和客氏的壞話,所以,客氏和魏忠賢一直想找皇后和朱由檢的麻煩。但是由於天啓的維護,無論客、魏二人掀起多麼大的風浪,倆人都能如堤壩一般屹立不倒,從而使客氏、魏忠賢知難而退。}

{這個人,聰穎、好學,對手工業有着異乎尋常的興趣。對軍事、邊防尤其關心,而且會有自己的獨立判斷。且頭腦冷靜,不人云亦云。}

{在某些方面也不像萬曆那樣薄情寡義。}

{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他有着獨特的治國手段。}

{當他發覺文官難以駕馭的時候,便啓用魏忠賢這個強權人物加以制約。}

{可以明顯看出,他跟嘉靖一樣喜歡隱藏在幕後指揮着一切。很多時候,他也喜歡不聞不問,充當一個重大糾紛最後仲裁的角色。}

……

大明。

朱元璋跟屁股底下長草一樣坐立不安。

“你們這誇的……”

“誇的還挺讓咱不適應的!”

……

【民生經濟:九邊重鎮一年花費三百四十多萬白銀。】

【寧錦防線每年耗費餉銀四百萬。】

【一年將近七百五十萬兩的鉅額的軍費開支自然要靠攤派來解決,而這些無疑加到了百姓頭上。】

【而此時大明王朝又面對着長達七十年的氣候冰河期。】

【這種冰河期會導致海水、河水的蒸發量下降,從而導致空氣中的含水量下降,進而產生乾旱。】

【乾旱的後果就是糧食產量下降,大面積的饑荒開始,流民增加。】

【而朝廷既要賑濟又要維穩,這些更使得已經捉蹙見襟的財政雪上加霜。】

【而兵變與起義的出現也就不奇怪了。】

【評價C級·得兩分】

……

大秦。

嬴政有時候就是看不懂一些奇特的說辭。

“這氣候冰河期又是何物?”

蕭何皺了皺眉。

“看描述,似乎也是一種天時。”

“並且處於四季輪轉之上。”

劉邦則突然壓低聲音道:

“你們發沒發現一件事。”

“他們身上這衣服好像越穿越厚啊。”

“夏季的衣服居然也那麼厚。”

衆人聞言一愣,隨即深思起來。

……

炎漢·靈帝時期

劉宏看着兵變起義幾字,心有所感。

“當一次民變越來越大的時候。”

“當它無論如何也撲滅不下去的時候。”

“當它並不因爲首領喪生而結束的時候。”

“那就說明此時天下積累的矛盾已經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

“它必須要打碎重來了。”

羣臣聞言,頓時面有敬色。

“陛下英明。”

……

【後世影響:明史中口碑最差,爲倒數第一的木匠皇帝。】

【歷史上大明王朝真正的,最後的掌權者。】

【評價B級·得三分】

【總分:十五分】

……

大漢·武帝時期

劉徹突然惋惜道:

“這皇帝沒有什麼性格上的缺陷。”

“手腕雖略顯稚嫩但也夠用。”

“真是可惜了……偏偏處的時機不對。”

“……這一點又有點像大宋……”

衛子夫也覺得這大明的天命屬實奇怪。

朱祁鎮這種千古難尋的人才應該這個時候出現纔對嘛。

而朱由校這種皇帝才應該是仁宣之治才應該出現的。

“也許,這就是大明的天命吧……”

“就像朱重八的人生一樣。”

“不盡如人意。”

……

大明·天啓時期

朱由校看着天幕裡的評績是一點也開心不起來。

因爲從評績和後世子孫的說法中他看出了一種情緒。

一種對將死之人的最後關懷。

“我大明還沒亡呢……”

朱由校有些底氣不足的嘟囔着:

“朕如果沒子嗣,那繼位的就是皇弟……”

“他也沒有亡國之相啊?”

這邊嘟囔着,天上的金光逐漸匯聚。

『恩賜:公輸班的天工』

『注:經你手而出的物件會隨機一項加護。』

『注:不是越精美越好,而是符合“道”越好。』

在朱由校的一臉懵逼中,金光砸到臉上。

……

第371章 不分敵我的慶曆新政第307章 神策軍:太宗陛下萬歲!第463章 元朝是中國五年換五帝第568章 “英”殺于謙“孝”棄王越第442章 金國滅亡國祚一百二十年第469章 千錘百煉磨筋骨萬里風雲自此始第718章 乾隆皇帝富察皇后154.第150章 劉裕:單手指天!卻月陣!開!第697章 爲什麼不算千古一帝?第438章 我打不過蒙古我還打不過你南宋嗎!第786章 他只是不知道他所處在的時代第526章 鄭和下西洋第604章 朱厚熜:勁吔!108.第105章 白衣渡江,關羽之死第576章 真假豹房攻守易形第410章 過河!過河!過河!(下)第694章 二廢二立四子繼位231.第225章 李世民:不浪我不會玩。第595章 除倭寇張經之死100.第98章 曹操:割袍斷須?你沒睡醒吧?!302.第293章 第三位逃亡長安的皇帝第800章 山川異域,不共戴天!第640章 朱由校:都把心肝曬一曬,拾掇拾掇!第558章 奇襲威寧海!第647章 李善長:看我神之一手!大獻祭術!196.第191章 意氣風發時,壯志難酬日第538章 後世影響朱祁鎮他爹!第553章 劉弗陵:幸福感是對比出來的!第483章 國號大明建元洪武!153.第149章 四天平定桓玄第735章 英國使團馬戛爾尼第19章 劉邦:大號練廢了,要不練小號吧?第324章 鹽販與菊花愛好者第324章 鹽販與菊花愛好者284.第275章 老而不死盛世終結第708章 賤民脫籍288.第279章 李世民:李隆基!朕來了!第389章 平夏城“夏之敗,不復能軍”第554章 奠基近現代的繁榮77.第75章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120.第116章 從街亭之失,看北伐失敗的原因第633章 該死的時候不死,不該死的時候死了。第760章 虎門之戰關天培155.第151章 李治限時返場。282.第274章 祭侄文稿滿門忠烈第667章 鬆錦之戰。第778章 四次抗旨首戰跳水第781章 全國各地人民起義!第414章 富平之戰蠢豬式的仁義道德第724章 撤驛之變後勤兆惠第410章 過河!過河!過河!(下)第530章 朱棣是不是千古一帝?第545章 景泰帝朱祁鈺149.第145章 略過六位皇帝。第642章 兩黨相爭傳首九邊第37章 故劍情深,老劉家唯一的情種。119.第115章 《出師表》第689章 平定三藩第594章 除倭寇朱紈之死228.第222章 李世民的魅力與決戰之前。第673章 崇禎:南遷?大臣:不行!294.第285章 李亨:如果可以,朕想選懲罰!第658章 己巳之變中興夢滅第6章 千古一帝嬴政!285.第276章 玄宗退位千古一帝第761章 《廣州和約》第482章 鄱陽之戰晉位吳王80.第78章 真正的天下大亂205.第200章 楊堅的獎勵第452章 南宋滅亡。第464章 堪稱東方版“希特”第42章 元成多僻,哀平短祚!225.第219章 別人家的孩子。第549章 也就是評分沒有負數第735章 英國使團馬戛爾尼第645章 劉徹:是朕目標定的高了第567章 朱佑樘:朕要以德服蒙古!第700章 乾隆:你懂個球!第360章 趙匡義:我大宋纔是正統!第44章 新始祖王莽第727章 勇於背鍋的乾隆146.第142章 祖逖!第13章 劉邦:能打有個屁用!出來混第775章 咸豐的迷茫曾國藩登場第509章 朱允炆:全體看我!我宣佈個事!第798章 慈禧的狂妄日本的準備95.第93章 長阪坡之戰!第634章 明之亡,實亡於神宗第734章 我們永遠缺失了一部分記憶195.晚上這章沒磕出來,明天更吧。278.第270章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第624章 平壤之戰!第406章 劉邦:乃公管這個叫做轉移矛盾!第422章 以帝血!換衆生!第609章 天幕大異象!紫氣三千里!133.第129章 劉盈:七進七出!文鴦勇猛!劉302.第293章 第三位逃亡長安的皇帝第27章 帝國雙璧!第498章 明朝官員:只要人沒死,就得來上班!第638章 一月天子朱常洛
第371章 不分敵我的慶曆新政第307章 神策軍:太宗陛下萬歲!第463章 元朝是中國五年換五帝第568章 “英”殺于謙“孝”棄王越第442章 金國滅亡國祚一百二十年第469章 千錘百煉磨筋骨萬里風雲自此始第718章 乾隆皇帝富察皇后154.第150章 劉裕:單手指天!卻月陣!開!第697章 爲什麼不算千古一帝?第438章 我打不過蒙古我還打不過你南宋嗎!第786章 他只是不知道他所處在的時代第526章 鄭和下西洋第604章 朱厚熜:勁吔!108.第105章 白衣渡江,關羽之死第576章 真假豹房攻守易形第410章 過河!過河!過河!(下)第694章 二廢二立四子繼位231.第225章 李世民:不浪我不會玩。第595章 除倭寇張經之死100.第98章 曹操:割袍斷須?你沒睡醒吧?!302.第293章 第三位逃亡長安的皇帝第800章 山川異域,不共戴天!第640章 朱由校:都把心肝曬一曬,拾掇拾掇!第558章 奇襲威寧海!第647章 李善長:看我神之一手!大獻祭術!196.第191章 意氣風發時,壯志難酬日第538章 後世影響朱祁鎮他爹!第553章 劉弗陵:幸福感是對比出來的!第483章 國號大明建元洪武!153.第149章 四天平定桓玄第735章 英國使團馬戛爾尼第19章 劉邦:大號練廢了,要不練小號吧?第324章 鹽販與菊花愛好者第324章 鹽販與菊花愛好者284.第275章 老而不死盛世終結第708章 賤民脫籍288.第279章 李世民:李隆基!朕來了!第389章 平夏城“夏之敗,不復能軍”第554章 奠基近現代的繁榮77.第75章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120.第116章 從街亭之失,看北伐失敗的原因第633章 該死的時候不死,不該死的時候死了。第760章 虎門之戰關天培155.第151章 李治限時返場。282.第274章 祭侄文稿滿門忠烈第667章 鬆錦之戰。第778章 四次抗旨首戰跳水第781章 全國各地人民起義!第414章 富平之戰蠢豬式的仁義道德第724章 撤驛之變後勤兆惠第410章 過河!過河!過河!(下)第530章 朱棣是不是千古一帝?第545章 景泰帝朱祁鈺149.第145章 略過六位皇帝。第642章 兩黨相爭傳首九邊第37章 故劍情深,老劉家唯一的情種。119.第115章 《出師表》第689章 平定三藩第594章 除倭寇朱紈之死228.第222章 李世民的魅力與決戰之前。第673章 崇禎:南遷?大臣:不行!294.第285章 李亨:如果可以,朕想選懲罰!第658章 己巳之變中興夢滅第6章 千古一帝嬴政!285.第276章 玄宗退位千古一帝第761章 《廣州和約》第482章 鄱陽之戰晉位吳王80.第78章 真正的天下大亂205.第200章 楊堅的獎勵第452章 南宋滅亡。第464章 堪稱東方版“希特”第42章 元成多僻,哀平短祚!225.第219章 別人家的孩子。第549章 也就是評分沒有負數第735章 英國使團馬戛爾尼第645章 劉徹:是朕目標定的高了第567章 朱佑樘:朕要以德服蒙古!第700章 乾隆:你懂個球!第360章 趙匡義:我大宋纔是正統!第44章 新始祖王莽第727章 勇於背鍋的乾隆146.第142章 祖逖!第13章 劉邦:能打有個屁用!出來混第775章 咸豐的迷茫曾國藩登場第509章 朱允炆:全體看我!我宣佈個事!第798章 慈禧的狂妄日本的準備95.第93章 長阪坡之戰!第634章 明之亡,實亡於神宗第734章 我們永遠缺失了一部分記憶195.晚上這章沒磕出來,明天更吧。278.第270章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第624章 平壤之戰!第406章 劉邦:乃公管這個叫做轉移矛盾!第422章 以帝血!換衆生!第609章 天幕大異象!紫氣三千里!133.第129章 劉盈:七進七出!文鴦勇猛!劉302.第293章 第三位逃亡長安的皇帝第27章 帝國雙璧!第498章 明朝官員:只要人沒死,就得來上班!第638章 一月天子朱常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