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曾提過,朱厚照滿心歡喜的接下“弘治中興”的攤子,然後被草原朋友給了當頭一棒。】
【無獨有偶,雍正剛一登基也被旁邊的朋友給了一棒子。】
【雍正元年(1723年)八月,羅卜藏丹津在青海召集各個草原部落的首領,要大家放棄清朝的爵位。】
【羅卜藏丹津自稱達賴渾臺吉,要求統馭各個部落,陰謀割據青海。】
【針對這場叛亂,雍正採取了兩手政策。】
【一方面,派人給羅卜藏丹津宣佈諭旨,讓他罷兵修好,如果不這麼做的話就會懲治。】
【另一方面,雍正命令川陝總督年羹堯做好準備,隨時準備出兵平叛。】
【羅卜藏丹津對雍正的警告置若罔聞,他假裝要罷兵,把雍正派駐在西寧城負責處理邊疆事務的侍郎常壽囚禁起來。】
【此外,羅卜藏丹津還和塔爾寺大喇嘛察罕諾門聯繫,希望他能支持自己。】
【塔爾寺是格魯派的聖地,察罕諾門信徒衆多,得到他的支持意味着勢力的大增。】
【察罕諾門選擇支持羅卜藏丹津,頓時,歸附羅卜藏丹津的人多達二十萬。】
【得到察罕諾門的支持,羅卜藏丹津如虎添翼,叛亂迅速在青海蔓延,甘肅、四川一帶人心也不穩。】
【雍正元年(1723)十月,羅卜藏丹津大軍對西寧府周圍的南川申中堡、西川鎮海堡和北川新城發動了大規模的進攻。】
【雖然沒有把西寧攻下,但清朝通往西藏的道路卻被切斷,沿邊震動。】
……
大明·武帝時期
朱厚照摩挲着手裡的暖爐,一臉莫名其妙。
“這有什麼好奇怪的?”
“你爹打了準噶爾,那這邊的一定會惶恐不安蠢蠢欲動啊。”
“這算什麼當頭一棒,又沒輸。”
被叫進宮當陪讀少年朱厚熜欲言又止。
朱厚照眼睛一搭,懶散的拉長聲音。
“有話你就說吧。”
朱厚熜小心翼翼道:
“皇兄,有沒有一種可能就是……”
“康熙的其餘皇子正等着看笑話呢?”
朱厚照愣了一下。
別說,還真觸及到自己知識盲區了。
“……這麼一個當頭一棒啊……”
朱厚照的語氣明顯有些失望。
還以爲多大點事呢。
不就是兄弟們惦記皇位嗎。
真可惜。
……
大清·康熙時期
康熙皺着眉頭。
噶爾丹敗亡後,察罕託羅海脫離準噶爾汗國的控制,各個部落獨立爲政,亂糟糟的羣龍無首。
自己遂找固始汗的另一個兒子札什巴圖,封他爲藩王,做青海各部落的領袖,以對抗西方準噶爾汗國的壓力。
這羅卜藏丹津就是札什巴圖的兒子……
“也該分封皇子了。”
康熙看着手中金蓮,悠悠道:
“分撥佐領,也要有屬下之人啊。”
……
【警報傳到京城,雍正決心用武力平叛,他任命年羹堯爲撫遠大將軍,延信爲平逆將軍,嶽鍾琪爲奮威將軍。】
【雍正諭令邊防的大臣、總督、巡撫等全部聽從年羹堯的調遣。】
【年羹堯接受命令後,立即率軍從甘肅來到西寧。】
【隨後,派兵駐守在永昌和布隆吉河一帶,防止叛軍作亂。】
【又分兵守在巴塘、理塘、黃勝關等地方,截斷敵軍的進藏通道。】
【同時請示雍正讓靖逆將軍富寧安屯兵吐魯番,隔斷叛軍與準噶爾部落的聯繫。】
……
季漢·懷帝時期
諸葛亮看着天幕裡的佈防,扭頭對劉禪道:
“陛下可看出這年羹堯是何意?”
劉禪知道相父又起了考校的心思,頓時緊張起來。
繃着身子,坐得直直的,磕絆道:
“是…是要四個地方會攻?”
諸葛亮點點頭,笑道:
“陛下聰慧。”
“那這會攻可行否?”
可行否?
劉禪擡頭看了看,皺眉深思。
然後就想到了薩爾滸。
“這青海地域遼闊,敵軍不下二十萬,軍力分散,反而會四面受敵。”
“不如以不動威懾,再另派大將率一支精兵,效驃騎舊事,直搗敵巢。”
諸葛亮欣慰的笑了。
果然,陛下只是見識不夠,是學識上的問題。
腦子上沒有不可逆轉的傷害。
萬幸啊。
一開始他還挺愁陛下未來怎麼辦。
但一觀宋元明清,他覺得自己不用愁了。
……
【雍正二年(1724)正月,清軍以三千的兵力擊敗上萬叛軍,叛軍紛紛投降清朝,總計有十萬餘衆。】
【二月初八,奮威將軍嶽鍾琪率五千人的騎兵,發動突襲,從西寧城向西急行軍十二日,於第十三日的黎明,在荒原上捕捉到羅卜藏丹津的主力。】
【羅卜藏丹津的部隊從夢中驚醒,但戰馬都沒有備鞍,無法迎戰,霎時間全軍崩潰,四散逃命,羅卜藏丹津急換上女人的衣服溜掉,投奔準噶爾汗國。】
【嶽鍾琪窮追不捨,每天奔馳三百里裡,兩天後,追到青海西南角桑駱海。】
【此地紅柳蔽天,渺無人跡,沒奈何,嶽鍾琪才帶着他的俘虜,包括羅卜藏丹津的母親在內,凱旋而回。】
【嶽鍾琪自出發到大獲全勝,只用了十五天時間,就把面積約六十萬方公里的青海土地,完全征服,納入清朝版圖。】
【這是清朝戰史上最有名的一役,跟大策零突襲西藏之役媲美。】
【雍正說這次勝利是十年以來從未經歷的奇功。】
【遂封年羹堯爲一等公,嶽鍾琪爲三等公。】
【不久,年羹堯又肅清了叛軍的殘部,上疏十三條善後建議。】
【還提出禁止青海十二事,雍正認爲他的建議周密有效,都採納了。】
【平定叛亂,再加上這些善後措施,使得清朝更有效的對青海形成了治理。】
……
{所以雍正的武功也挺有意思,你別管青海這一戰役算不算他撿漏,但的確是有開疆拓土之功。}
{然後就應了那句話,你掙得認知以外的財富,就會在認知以外丟出去。}
{開疆與失地,莫名其妙的平衡達成了。}
{嶽鍾琪,好像也沒幾個正兒八經講的?}
{因爲這人屬於buff點滿了,岳飛後代在清朝,寧遠大將軍,最後一個不是宗室的大將軍。}
{手握川陝甘兵權,八旗聽他調遣,文轉武,閃電戰,驅準保藏,平定青海,殺的搞事喇嘛膽寒稱爲魔王,在開疆拓土上他有大功,可惜雍正給他的結局不好,斬監候,剝奪一切,重新出山已經是乾隆平定金川了。}
{十三騎入金川土司大營,恢復威信公爵,然後沒幾年就去世了,死在平叛勝利的路上,乾隆稱他爲三朝武臣巨擘,列他爲五功臣之一。}
{而提起嶽鍾琪,率先提起的就是身爲岳飛後人爲什麼不反清……早生個七八十年到還有可能。}
{早生七八十年……那大概就是萬曆四十年左右……正好他長大了,碰上了崇禎……}
……
南宋·孝宗時期
趙眘心裡還真琢磨岳飛的後人怎麼效力胡主?
一看早生七八十年攤上崇禎,立刻覺得還是這樣比較好。
“省得再出一個莫須有。”
……
大明·崇禎時期
苦笑。
朱由檢除了苦笑也沒別的表情了。
太祖與成祖替他解決了遼東之事,但這滿朝的衆正自己還是無法分辨。
“朕,沒有識人之能啊。”
……
大清·康熙時期
康熙發現自己一點也不生氣。
若是以往,自己肯定要把老四叫來的……
他看了看天幕,又看了看手裡金蓮。
“……這就是長生之意嗎?”
他覺得自己現在非常的從容不迫。
就像一切事都能解決……
因爲,他未來有的是時間。
……
大清·雍正時期
雍正一氣之下氣了一下。
шшш •тtkan •C 〇
雖然自己小心眼且較真,但一些事情還是要認的。
在武功這方面自己確實比不過阿瑪。
不過怎麼連弘曆都沒比過?
而且……
“就你叫乾隆啊……”
雍正斜睨着弘曆。
按照時間捋,他下一個皇帝就是乾隆。
那就是弘曆咯。
弘曆微微頷首,強壓着語氣裡的驕矜,笑道:
“不出意外的話,應該就是兒子了。”
好一個不出意外……
雍正輕哼了一聲。
自信之意溢於言表。
“是啊,不出意外的話,你就是大清高宗了。”
弘曆的笑意僵在臉上。
……他媽的……
別讓爺知道是哪個兒子給自己上的高字!
不然,爺非得活活掐死你!
……
大清·乾隆時期
“此時正是你瑪法信任年羹堯之時。”
乾隆扇着扇子感嘆着。
年羹堯爲官非常清廉,並不像傳言那樣是個殘酷、腐化的大將軍。
但千不該萬不該,他將皇帝的寵愛當了真。
皇帝對臣子,嘴裡哪有實話。
不然漢昭烈帝與諸葛武侯也不會被傳唱千年。
“當皇帝,只一條最重要。”
“用人。”
老龍只所以開始對永琰耳提面命,把事情掰開了揉碎了講,是因爲他心裡突然有一種很不妙的念頭。
就依天幕裡的言辭,自己正式閉關鎖國後,後面一定是出了什麼絕無僅有的大變故。
這讓他想起了安史之亂。
而永琰的才智明顯不如唐肅宗、唐代宗啊……
“青海平叛一方面是解決青海蒙古人叛亂的問題,但青海與西藏毗連,穩固了青海,另一方面也有助於對西藏的治理。”
“而成功解決青海叛亂問題,固然有年羹堯、嶽鍾琪等人的大功,但也離不開你瑪法的英明決策。”
“朕問你,秦奮六世之餘烈一掃天下,那前面六代君主都做了何事?”
永琰不明白這話怎麼就扯秦國去了,也只能硬着頭皮道:
“爲始皇帝統一天下奠定了基礎。”
乾隆:……
你在這擱這擱這呢?
壓下邪火,乾隆硬聲道:
“秦孝公,變法圖強,讓秦國有了爭天下的資本。”
“秦惠文王,破六國合縱,讓秦國有了喘息之機。”
“秦武王,拿下韓國宜陽,讓秦國有了兵出函谷的能力。”
“秦昭襄王,兵出函谷,滅百萬之兵,絕六國生機。”
“秦孝文王,在位三天無功無過且不提他。”
“秦莊襄王,攻滅東周,蠶食三晉。”
“至秦始皇,才能十年一掃六合。”
“這明君之後,卻是商鞅、張儀、甘茂、白起、呂不韋、李斯等人之力。”
乾隆真心覺得累,這話已經白的不能再白了。
他扶額道:
“你瑪法一開始想通過和平手段解決問題,可惜行不通,之後便堅決主張武力。”
“他將大權委任給年羹堯,同時又給嶽鍾琪充分的自主權。”
“嶽鍾琪曾經上奏給你瑪法,說軍情千變萬化,請求不必事事先請示年羹堯再行動。”
“你瑪法批覆道,西邊有年羹堯和你兩位,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如果不是你瑪法充分放權,信任年羹堯和嶽鍾琪這樣的人,平叛不可能如此順利。”
“懂了嗎?!”
永琰點點頭。
乾隆閉目捏着眉間。
“若你上位,如何處理和珅。”
永琰直白道。
“殺了他。”
乾隆捏眉的手一頓,疲憊嘆氣。
“你懂了個球啊……”
……
【青海叛亂雖然平定了,但是準噶爾那邊又不安分了。】
【策妄阿拉布坦死後,他的兒子噶爾丹策零繼位。】
【噶爾丹策零揚言說要送回康熙年間擄走的拉藏汗的兩個兒子。】
【雍正決定一鼓作氣解決準噶爾問題。】
【在雍正看來,西藏和準噶爾關係非常密切。】
【準噶爾安穩了,西藏這邊也不會生事。】
【準噶爾如果很不平靜,那麼西藏這邊也會有動盪。】
【雍正決心抓住機會,趁着西藏平定、策妄阿拉布坦去世這樣的好機會,出兵準噶爾。】
【他讓嶽鍾琪做好準備,兵分兩路,準備討伐準噶爾。】
【但準噶爾是遊牧民族,擅長騎兵,機動性很強,歷來討伐他們就很不容易。】
【清軍要想跟他們作戰,必須有強大的騎兵。】
【而對於清朝來說,騎兵好找,但如何保障軍需是個問題。】
【前線跟內地距離太遠,又多是荒漠地帶,糧食很容易被敵人截擊。】
【嶽鍾琪提出了自己的建議,他提出車戰的辦法,具體思想是將運輸和作戰合爲一體,並且通過車體作爲掩護。】
【按嶽鍾琪的說法,戰車長五尺,寬兩尺,一個人推,四個人保護,大家輪流推。】
【一車五人,五車爲一伍,五伍爲一乘,四乘爲一隊,十隊爲一營。】
【軍需放在車上,駐防時,大家以車作營盤。】
【打仗時,兩隊衝鋒陷陣,三隊緊跟着,其餘五隊圍繞着營盤環護,堵殺衝入大營的敵軍。】
【雍正接受了這個建議,下令打造戰車,並密令各省督撫選出一些士兵,充作運糧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