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8章 賤民脫籍

{攤丁入畝……房地產稅?}

{房多的多交,房少的少交,沒房的不交。}

{這說明自古以來就他媽沒啥新鮮事……}

{爲啥明朝就沒實現呢?}

{這玩意確實不難,可難就難在實施上,難在落實上。}

{雍正能得以實現的根本原因就是雍正真的敢殺人,而且殺的很多!}

{雍正時期欠朝廷賦稅是極其嚴重的罪行,那真是拿着刀槍上門繳稅的,不給就抓人抄家,所以雍正皇帝在文人口中是個極其殘暴的皇帝,文人對他的評價是極其低的。}

{所以,在不論是古代還是現代,好的政策想出來很簡單,難就難在把它落到實處。}

……

大漢。

劉邦摸了摸下巴,笑得意味深長。

“看來……不管現在還是未來,權利爭奪都大差不差啊。”

呂雉輕飄飄的掃了他一眼。

“你覺得在明朝有哪幾個皇帝能貫徹這條策令?”

劉邦略微想了想。

“朱元璋、朱棣……朱見深。”

呂雉對前兩個名字是意料之中的,但朱見深……

她又仔細想了想朱見深的脾氣秉性。

雖在意料之外,卻在情理之中。

……

大漢·文帝時期

劉恆坐在田邊的竹蓆上。

愜意的吹着自田野襲來的微風,看着隨風輕舞的秧苗,平靜道:

“不是雍正敢殺人,是雍正不怕殺人。”

“他背後有八旗子弟頂着,傳統士大夫羣體根本鬧不起來。”

“兩套班子,雍正隨時能替換,不怕出大問題。”

“而歷朝歷代雖創業初期也是兩套班子,但一般到了中期有一套班子,就已經衰敗了。”

“清朝是個特例,中期了,兩套班子還能互補、互用。”

劉啓倒是明白清朝的兩套班子體系爲何能保存。

以滿制漢……還製出個保底來?

這誰說得明白?

難怪……

劉啓揣手手看天。

科舉制之前的皇帝要得到一個好用的就往死裡用。

因爲備用的根本擴充不出來!

劉恆不知道劉啓想些什麼。

他也是想起來了就說一說,他就是這樣教導人的。

我做你看,我說你聽。

一切自己去悟、去碰。

“要放明朝,你想這樣改,他自己的勳貴階層也替不了士大夫。”

“宋朝,就一套班子。”

“怎麼替換都是士大夫。”

“唐朝有三套,士大夫,勳貴,門閥。”

“後期勳貴門閥一體化了,士大夫一直被壓着。”

“直到五代十國以後,宋太祖重新統一才把士大夫挺起來。”

“漢、三國魏晉,門閥勳貴手裡都有兵權……”

劉恆看着橫貫碧空如洗的天幕,輕輕道:

“一切都是有跡可循,卻又不能提前動作的。”

……

大唐·玄宗時期

楊玉環低着頭掰着手指算了一通,迷茫的擡頭道:

“不對呀?”

“清朝把這個丁徭銀放到了田賦裡,地方沒錢了但徭役還在呀?”

“官府老不就會逼迫百姓幹活嗎?”

“錢,朝廷與士紳拿走了,活還是百姓幹?還沒錢拿?”

李隆基正喝着茶,聽到這話頓了一下,怪異的看着她道:

“你思考的很好……以後不要思考了。”

楊玉環不樂意了,氣鼓鼓的看着他。

李隆基看她這模樣倒是有心給她解釋,但貨幣稅賦這種東西不是三言兩語能說明白的,只能簡白道:

“自古以來,百姓服徭役就是生來欠國家的,服徭役是一種義務,作爲一種天生的意識根深蒂固。”

“而攤丁入畝就是要破除這種意識形態,讓百姓不再天生欠國家的,而是按照你擁有的土地納稅。”

“因爲土地屬於國家財富,田稅就變成了一種類似於租金的存在。”

“你沒有地,自然也不用交這份租。”

“至於你說的免費徭役……”

李隆基組織了一下語言。

“如果一個地方,從來沒有過人頭稅,直接就是地稅徵收,那這個地方的官府通過用徵收的稅僱傭勞動力去修水利,那這個地方算不算有徭役?”

“如果算,這個地方從來沒有過人頭稅,如果不算,他還花錢僱人幹活。”

“不要只想錢是怎麼來的,卻沒想過錢是啥。”

“錢在流通過程中原先的交換價值不會繼承,而是會發生變化。”

“你的想法裡,錢應該保留交換之前的價值屬性,所以人頭稅攤進地稅之後,原來那部分人頭稅的意義還存在,所以徭役還存在。”

“但實際上,人頭稅攤進地稅,並不是簡單的數字相加,而是徵收標準發生了變化,人頭稅那部分錢的價值屬性變化了,因爲收稅標準變成了地稅。”

“所以它就變成了地稅的屬性而失去了人頭稅的屬性。”

“你以爲攤丁入畝前後應該所有人的徵稅都不變化,攤丁入畝應該是攤了個寂寞。”

“但實際情況就是,所有人的徵稅標準都發生了變化。”

看着楊玉環雙眼裡透露出“睿智”,李隆基後面的話說不出來了。

……

大宋·神宗時期

王安石激動的直打擺子,顫着脣,嘴裡唸叨着:

“以後,徭役不再是百姓的義務,而會是一種生意!”

“朝廷要花錢僱人幹活!這是生意!而不是徭役!”

“士紳一體!攤丁入畝!”

趙頊看着有些癲狂的王安石,抿了抿嘴脣。

大臣只要想着變法就可以了。

皇帝要想的可就多了……

你給我錢,我可以幹,你不給我不幹。

你強迫我幹,我就可以反。

徭役是一種義務,百姓是沒有拒絕的權利的。

生意,國家強迫,百姓反,道在於百姓。

徭役,國家不存在強迫,百姓不幹,道在於國家。

但國家建設是一定離不開徭役的……

換句話說,後面用錢的地方有的是……

“唉……”

趙頊擡頭望天,悲天憫人道:

“苦一苦士大夫,罵名朕來擔。”

……

【雍正元年(1723)三月,監察御史年熙上書,請求除去山西、陝西“樂戶”的賤籍。】

【因此,一件康熙始終沒有下決心做成的事情,又被雍正做到了。】

……

大清·康熙時期

康熙覷着眼睛看着老四。

胤禛心裡樂開花但面上依然不顯。

作爲皇帝,肯定是不喜這就被人踩一捧一當筏子的事。

但作爲父親,康熙卻很欣賞兒子比老子厲害。

“你呀……”

康熙虛點着胤禛,既是無奈又是欣慰。

“明個去戶部任職吧。”

胤禛愣了一下,隨即連忙打千謝恩。

康熙看着行禮的兒子,終究是沒按下上揚的嘴角。

這哪是兒子啊……

這是朕的功績進度推進器啊!

……

【“樂戶”,一部分是從事音樂、舞蹈的人士,一部分則是官妓。】

【《揚州畫舫錄》:“國初官妓,謂之‘樂戶’。”】

【而山西“樂戶”的由來則要上溯到明朝初年時。】

【明成祖朱棣奉天靖難後,將一些抵抗官員的家屬打入“樂戶”,押到山西。】

【如名將鐵鉉因頑強抵抗朱棣,被俘後又誓死不屈,朱棣大惱,殺死鐵鉉之後,將其兩個女兒貶爲官妓。】

……

大明·永樂時期

安靜……

俗話說的好,凡事怕對比嗎。

朱棣暗自磨牙。

就算是蠢入朱祁鎮也能看明白,大明被當成了促進清朝法理正名的墊腳石了。

偏偏這塊石頭還是自己墊人腳底下的!

說什麼樂戶……其實就是把刀砍向一切賤籍。

前面幾個清朝皇帝是吸收拉攏漢族上層爲主。

這位則是重視和拉攏底層漢民。

添補這個空白,使滿人與漢人的關係更加緩和,營造滿漢一家親的和諧氛圍。

朱棣板着臉,一言不發。

……

【這些“樂戶”,因身陷樂籍,地位低下,很想脫離賤籍。】

【而地方官員則需要這些賤民服務其娛樂活動,士紳惡霸也以蹂躪“樂戶”爲樂趣。】

【那麼很明顯,對長期習慣於欺壓並耍弄他人,又自詡“高貴”的人士而言,儘管皇帝並非降低他們的地位,可允許賤民從良,等於踐踏了他們的高貴。】

……

{士紳:沒功名時沒有特權,有了功名還沒有特權!那這功名不是他媽白考了嗎!}

{賈隊長的含金量還在提升。}

{難怪就屬雍正捱罵多……刀刀暴擊這些拿筆頭子的人,能不編排你嗎。}

{爲啥說賤民從良是踐踏他們的高貴?一個人的高貴與否又不是踐踏別人得來的?}

{說的很好!來,我們首先看看那到底“樂戶”低賤到什麼程度。}

{普通的民間“樂戶”,主要爲婚喪嫁娶、生日慶典、老人祝壽等活動提供服務。}

{作爲賤民,“樂戶”不能與良民通婚,只能在其內部選擇配偶,結成所謂“行親”,也即賤賤結合,是必須之選。}

{子女一出生,便是“賤二代”,要帶着標籤過一生。}

{作爲賤民,更沒有接受教育的權利,出仕更是妄想。}

{這些人的衣食住行,受到嚴格的限制。}

{他們必須頭裹綠巾、身穿綠衣?吹打在前,吃飯在後?修房不準起門樓,屋頂不準安獸頭。行路須在道路兩側,不能居中。}

{以前你對我低眉垂眼,如今卻一下地位相等,他們怎麼可能同意?}

……

【雍正宣佈賤民除籍,從朝廷到地方的官員都無法反駁,卻在無形中製造隱形的牆壁——脫籍不代表實際意義上的徹底解脫。】

【官紳集團接受賤民脫籍的底線是:賤民可以從良,但不許參加科舉考試。】

【當然,這是潛規則,沒有明確的告諭。】

【這種軟對抗的策略,取得了效果,也深受各界擁護。】

【官員們當然不願意仕途團體裡忽然混進一個曾經的賤民,他們把這視爲對他們的侮辱。】

【而對剛剛從良的賤民來說,也不敢奢望剛脫籍就讀書爲官。】

【這一潛規則,直至乾隆三十六年(1771)才由陝西學政劉增上奏朝廷,公開擺到桌面上:“樂戶”必須在報官改業四代起,本族親友皆清白自守,方準報捐應試。】

……

大宋·仁宗時期

趙禎看着乾隆二字,開始忍不住好奇了。

從盤明朝皇帝開始這個年號就一直在天幕裡流傳。

與同樣提前流傳的嘉靖不同,這個乾隆看樣子好許多。

“這個規定倒是極其嚴格。”

樂戶在其直系四代之內即使本人已不習賤業,但只要其親伯叔姑尚習猥業者就無權報捐應試。

而相對的,如果樂戶在削去賤籍後卻對官府隱瞞不報,即使已經無人從事該業,其四代以內的子孫也不能應試。

“不過,總歸是一件好事。”

趙禎又一嘆了口氣。

任何事物,一旦長期形成一種社會習慣,突然的打破帶來的裂痕總是需要時間來修補的。

唐朝從中期開始推行去除奴籍、賤籍,一直到宋朝才幾乎去除成功。

但元明又把這一套拿了回來。

清朝皇帝又開始去除……

……

【雍正元年七月,兩浙巡鹽御史噶爾泰上奏摺,請求除豁浙江紹興府“惰民”丐籍。】

【這些“惰民”,原爲宋、元的遺俘,多年來受盡屈辱,男子只能從事捕蛙、賣餅等小買賣,或者充當吹鼓手,演戲、擡轎等。】

【女子則多爲媒婆,或者爲出嫁新人梳理頭髮、穿珠花、當伴娘,或者做收生婆,甚至淪爲隱形妓女。】

【這些丐戶,不得列於士、農、工、商四民之流,也不得參加科舉考試。】

【雍正聽着,“惰民”與山西“樂戶”類似,同意“惰民”削去丐籍。】

……

大明·天啓時期

“阿這……”

朱由校有些尷尬。

或者說,明朝皇帝都有些尷尬。

這事怎麼說呢……

反正這鍋朕是不背的。

……

【之後,雍正又批准廣東沿江沿海地區的“疍民”(採集珍珠的漁民)上岸居住,給予其土地,編列入戶,不得藉端欺凌驅逐。】

【雍正五年,雍正親自提出安徽寧國府“世僕”、徽州府“伴當”的問題。】

【所謂“伴當”“世僕”。就是一個姓氏是另一個姓氏的奴僕。如果村裡有兩姓,此姓全都是彼姓的伴當、世僕。】

【不是宗家分家,而是一個“低等級”的姓氏遇到另一姓婚喪之事,必須全部去從事服務,活像奴隸。】

【可問起來究竟是哪年哪月成爲“世僕”的,誰也說不清楚。】

【雍正討厭這種陋習延續在當朝,命令安徽巡撫魏廷珍覈實情況並給出處理意見。】

【魏廷珍接到雍正的旨意後,反覆衡量,最後拿出了區別對待、逐步實施的辦法。】

【士紳之家典買奴僕,有文契可考的,未經贖身者,本身及其子孫還應該聽從原主人的使役。】

【即便已經贖身,贖身者本人和在主家所生子孫,還應該保留原有的主僕名分。】

【奴僕在贖身後所生的子孫,與原主沒有任何關係,也不應該再有主僕名分,應該准許豁免爲良。】

【至於年代久遠,沒有文契,也不受主家養育的,一律不得以“伴當”“世僕”對待。】

【魏廷珍的辦法,有理有據,雍正批准照此執行。】

【對歷史上遺留下來的樂戶、惰民、丐戶、世僕、伴當、疍戶等。】

【雍正命令除籍,開豁爲民,編入正戶。】

【有一千餘年曆史的賤民制度,被他掃除。】

……

{……伴當世僕這個還真讓我懵了一下。冷不丁一看,這不就是阿三的種族制度丐版嗎?}

{所以,知道雍正要求賤民脫籍的含金量了吧。}

{雍正,清朝皇帝諡號裡帶文的,最名副其實的一位。}

第324章 鹽販與菊花愛好者第719章 衛子夫:朕朕朕!狗腳朕!第721章 犁庭掃閭,一統西域!第648章 聊天羣作用初顯274.第266章 嘉靖:天幕啊,這人可別瞎復活第487章 走鋼絲的朱元璋第437章 劉邦:乃公想了想,他可能不是乃公後代。224.第218章 淺水原之戰(下)第558章 奇襲威寧海!第718章 乾隆皇帝富察皇后220.第214章 捅了皇帝窩了。第649章 大明最後的真正掌權者天啓帝第321章 裘甫起義南詔退場296.第287章 唐代宗李豫第549章 也就是評分沒有負數第310章 報仇雪恨平定回紇第392章 乍一看還是個中興之主呢!第561章 朱見深:不挖坑不能叫朱家天子!第739章 白蓮起義乾隆駕崩268.第260章 第一位女皇帝武曌第364章 歷史上最強太后系列一遼國第一女強人:蕭綽第558章 奇襲威寧海!第506章 朱元璋的功績(下)第811章 武昌起義帝制結束245.第238章 李淵的功績,大唐開國之君他爹第314章 唐宣宗李忱第62章 勒石燕然與聰慧的劉肇第49章 隕石:我特麼來辣!132.第128章 孫權的功績和一點小小的胡人震第779章 第七百七十九:咸豐猜忌太平內訌第313章 馬屁 佛道與催生第500章 朱標大明不可動搖的儲君第68章 十一歲的漢順帝可比他爹強多了102.關於三國情節統一回復一下。第305章 晚唐標誌甘露之變268.第260章 第一位女皇帝武曌第790章 洋務運動第745章 “儒家聖君”137.第133章 劉徹:這把必不可能輸!蜀漢:第699章 年號雍正第627章 萬曆三大徵平倭御朝第382章 諡號“聖孝皇帝”303.第294章 白髮孤城(上)272.第264章 武周結束第52章 劉秀:什麼叫傲天啊!206.第201章 一開始還不是廣神的楊廣252.第244章 降維打擊的唐朝軍制第423章 純正不曲,名與實稱300.第291章 勞苦之君李豫第788章 辛酉政變兩宮太后第779章 第七百七十九:咸豐猜忌太平內訌第783章 條約!條約!還是他媽的條約!第462章 流水的王朝鐵打的衍聖公81.第79章 暴躁老哥,劉備登場!第44章 新始祖王莽第557章 河套之亂286.第277章 亡國之君李隆基140.第136章 太康之治第427章 隆興和議叔侄之國第344章 杯酒釋兵權?土地買兵權!第596章 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145.第141章 晉元帝司馬睿第764章 五虎制敵吳淞失陷第19章 劉邦:大號練廢了,要不練小號吧?第323章 一紙空文天補平均第561章 朱見深:不挖坑不能叫朱家天子!第683章 揚州十日嘉定三屠第607章 揣着明白裝糊塗者,爲聖天子!第358章 宋真宗決定雄起一把!第564章 “堯舜聖君”朱佑樘第707章 丁隨地轉攤丁入畝第438章 我打不過蒙古我還打不過你南宋嗎!第10章 奮六世之餘烈,召喚胡亥!第411章 搜山檢海宋跑宗第469章 千錘百煉磨筋骨萬里風雲自此始第452章 南宋滅亡。209.第204章 運河與南巡的本質第598章 台州戰鴛鴦陣第67章 漢安帝,東漢衰弱的開始。第438章 我打不過蒙古我還打不過你南宋嗎!175.第171章 天監之治第4章 光說不想學英語,倒是給個具體方向啊第680章 清軍入關。第405章 不得其生!不得其死!受盡苦楚!永墮無間!264.第256章 世界警察大唐第729章 乾隆之盛資本萌芽302.第293章 第三位逃亡長安的皇帝280.第272章 晚年昏庸風雨欲來第505章 朱元璋的功績(中下)84.第82章 呂布最後的高光第446章 不該被忘記的英雄。第520章 朱元璋:嘉靖?咱現在最恨的是朱棣!137.第133章 劉徹:這把必不可能輸!蜀漢:第414章 富平之戰蠢豬式的仁義道德121.第117章 爲什麼一定要斬馬謖?第38章 南園遺愛132.第128章 孫權的功績和一點小小的胡人震第676章 崇禎的功績(完)第381章 “王”不懂人心264.第256章 世界警察大唐
第324章 鹽販與菊花愛好者第719章 衛子夫:朕朕朕!狗腳朕!第721章 犁庭掃閭,一統西域!第648章 聊天羣作用初顯274.第266章 嘉靖:天幕啊,這人可別瞎復活第487章 走鋼絲的朱元璋第437章 劉邦:乃公想了想,他可能不是乃公後代。224.第218章 淺水原之戰(下)第558章 奇襲威寧海!第718章 乾隆皇帝富察皇后220.第214章 捅了皇帝窩了。第649章 大明最後的真正掌權者天啓帝第321章 裘甫起義南詔退場296.第287章 唐代宗李豫第549章 也就是評分沒有負數第310章 報仇雪恨平定回紇第392章 乍一看還是個中興之主呢!第561章 朱見深:不挖坑不能叫朱家天子!第739章 白蓮起義乾隆駕崩268.第260章 第一位女皇帝武曌第364章 歷史上最強太后系列一遼國第一女強人:蕭綽第558章 奇襲威寧海!第506章 朱元璋的功績(下)第811章 武昌起義帝制結束245.第238章 李淵的功績,大唐開國之君他爹第314章 唐宣宗李忱第62章 勒石燕然與聰慧的劉肇第49章 隕石:我特麼來辣!132.第128章 孫權的功績和一點小小的胡人震第779章 第七百七十九:咸豐猜忌太平內訌第313章 馬屁 佛道與催生第500章 朱標大明不可動搖的儲君第68章 十一歲的漢順帝可比他爹強多了102.關於三國情節統一回復一下。第305章 晚唐標誌甘露之變268.第260章 第一位女皇帝武曌第790章 洋務運動第745章 “儒家聖君”137.第133章 劉徹:這把必不可能輸!蜀漢:第699章 年號雍正第627章 萬曆三大徵平倭御朝第382章 諡號“聖孝皇帝”303.第294章 白髮孤城(上)272.第264章 武周結束第52章 劉秀:什麼叫傲天啊!206.第201章 一開始還不是廣神的楊廣252.第244章 降維打擊的唐朝軍制第423章 純正不曲,名與實稱300.第291章 勞苦之君李豫第788章 辛酉政變兩宮太后第779章 第七百七十九:咸豐猜忌太平內訌第783章 條約!條約!還是他媽的條約!第462章 流水的王朝鐵打的衍聖公81.第79章 暴躁老哥,劉備登場!第44章 新始祖王莽第557章 河套之亂286.第277章 亡國之君李隆基140.第136章 太康之治第427章 隆興和議叔侄之國第344章 杯酒釋兵權?土地買兵權!第596章 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145.第141章 晉元帝司馬睿第764章 五虎制敵吳淞失陷第19章 劉邦:大號練廢了,要不練小號吧?第323章 一紙空文天補平均第561章 朱見深:不挖坑不能叫朱家天子!第683章 揚州十日嘉定三屠第607章 揣着明白裝糊塗者,爲聖天子!第358章 宋真宗決定雄起一把!第564章 “堯舜聖君”朱佑樘第707章 丁隨地轉攤丁入畝第438章 我打不過蒙古我還打不過你南宋嗎!第10章 奮六世之餘烈,召喚胡亥!第411章 搜山檢海宋跑宗第469章 千錘百煉磨筋骨萬里風雲自此始第452章 南宋滅亡。209.第204章 運河與南巡的本質第598章 台州戰鴛鴦陣第67章 漢安帝,東漢衰弱的開始。第438章 我打不過蒙古我還打不過你南宋嗎!175.第171章 天監之治第4章 光說不想學英語,倒是給個具體方向啊第680章 清軍入關。第405章 不得其生!不得其死!受盡苦楚!永墮無間!264.第256章 世界警察大唐第729章 乾隆之盛資本萌芽302.第293章 第三位逃亡長安的皇帝280.第272章 晚年昏庸風雨欲來第505章 朱元璋的功績(中下)84.第82章 呂布最後的高光第446章 不該被忘記的英雄。第520章 朱元璋:嘉靖?咱現在最恨的是朱棣!137.第133章 劉徹:這把必不可能輸!蜀漢:第414章 富平之戰蠢豬式的仁義道德121.第117章 爲什麼一定要斬馬謖?第38章 南園遺愛132.第128章 孫權的功績和一點小小的胡人震第676章 崇禎的功績(完)第381章 “王”不懂人心264.第256章 世界警察大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