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楊堅】
【軍事成績:滅南陳,統一天下。
反擊突厥侵略,分裂突厥爲東西兩部。
DTZ稱臣內附,上隋文帝尊號“聖人莫緣可汗”,爲中華天子兼異族國君的首例。
評價A+,得四點五分。】
【制度建設:確立三省六部制度,精簡州、縣兩級,創立科舉制框架,地方官員三年任期制。
制定《開皇律》廢宮刑、車裂、梟首等殘刑,規定一概不用滅族刑。
定死刑復奏制,凡判處死刑的案件須經“三奏”才能處決死刑。
將獨立戶籍的府兵全部劃入州縣民縣的民籍中,按照均田制給予軍人及家屬土地耕種。
在全國設立驃騎府,讓均田制中的農民在驃騎府的組織下成爲軍人蔘與作戰或邊疆宿衛。
府兵制與均田制正式關聯,兵農合一。
評價S級,得五分。】
【外交策略:高昌、倭國、契丹、靺鞨、吐谷渾、突厥,朝貢覲見。評價B級,得三分。】
【民生經濟:嚴令各州縣覈查天下戶籍大索貌閱,用輸籍法規定每年對百姓戶籍進行覈查,評定戶等高低,讓隱匿戶口變得更加困難。
依照均田制授予隱匿戶口土地耕種,即便是奴婢部曲也在授田之列。
進行輕徭薄賦,縮短徭役。人年五十,免役收庸,戰亡之家,給復一年。
重新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
於長安、洛陽修建糧倉,黎陽倉、河陽倉、含嘉倉、興洛倉、廣通倉、常平倉,存糧皆在百萬石以上,形成“開皇之治”
但晚年好大喜功,興建“仁壽宮”,踐踏律法,以關中本位忽視河北、江南民生。
評價A級,得四分。】
【用人識人:能夠禮賢下士,物盡其用。評價A級,得四分。】
【後世影響:結束自西晉之後的三百年亂世,“開皇之治”。評價S級,得五分。】
【總分:二十五點五分】
……
大漢·景帝時期
!!!
劉啓瞪大眼睛看着天幕!
什麼東西?!
比阿父還高出半分!
“你!”
配字在嘴裡醞釀了一圈終究沒說出口。
劉啓坐下來悶悶不樂。
還是軍事不盛啊。
“徹兒……”
小劉徹聞言看向劉啓。
“阿父會給你好好的積攢財富,積攢更多的錢糧。”
“而你……”
劉啓扶着劉徹還稚嫩的肩膀,肅穆道:
“定要像未來一樣,雪高祖之恥!”
小劉徹第一次在劉啓臉上看到了一種難以言說的不甘與嚴肅。
“阿父,我會像大父一樣愛民,也會像未來的我一樣。”
揚起一抹肆意的笑容。
“成就武帝偉業!”
“文、武!徹兒我都要!”
……
北宋·真宗時期
趙恆揹負雙手望着天幕,對身側開口道:
“古來得天下之易,未有如隋文帝者。”
“以婦翁之親,值周宣帝早崩,結鄭譯等奸臣矯詔入輔政,遂安坐而攘帝位。”
“其時雖有尉遲迥、宇文胄、石𢙏、席毗、王謙、司馬消難等起兵匡復。”
“但隋文帝猶假周之國力,不到半載而殄滅之。”
“於是大權在手,宇文氏子孫以次誅殺,殆無遺種。”
趙恆搖搖頭,點評道:
“竊人之國,卻戕其子孫以至無遺類。”
“其殘忍慘毒,豈有人心?”
一旁的寇準拱手道:
“陛下此言偏頗。”
“爲君者,以民爲本爲重。”
“隋文帝私德短缺卻不影響於國有功。”
“勤政不怠,賞功弗吝,節用安民,時稱奔馳。”
“綜帝生平,惟用刑失之嚴酷。”
“但志在攘外之以安民,而不欲致其朝貢以自誇功德。”
“勤於政事,又能躬行節儉。”
“在位時,把北朝的苛捐雜稅都除掉,府庫充實,倉儲豐盈,國計寬餘,實爲歷代所未有。”
“此乃君天下之德而安萬世之功者也。”
“今陛下得意於東封西祀,廣建宮觀,勞民傷財……”
“夠了!”
趙恆漲紅着臉,指着寇準怒目而視。
而寇準只是躬身而立,看着地面一動不動。
“伱!你!”
憤怒的指了指寇準,
一甩袍袖,趙恆大步離去。
“唉……粉飾太平……”
……
大元·世祖時期
頭戴笠子帽,兩條發環垂在耳後。
一身紅色質孫服的忽必烈大馬金刀的坐在椅子上。
看着天幕,捏着手裡的公文。
“子聰,你說隋文帝是個怎樣的人?”
身後,一身高冠博帶漢家服飾的劉秉忠開口回答道:
“隋文帝性情嚴肅謹慎,令行禁止,勤於政事。”
“每天日旦之時聽政,過午而止,常忘疲倦。” “雖然吝嗇於財,但對於賞賜有功的人,卻很慷慨。”
“將士戰沒,必定給予優恤,且遣使者勞問其家。”
“愛護人民,勸勉農桑,減輕徭役,薄收稅賦。”
“奉養自己,卻力求節儉樸素,乘坐的車輿和御用之物,破舊了,就補修使用。”
忽必烈看了一眼手裡的公文,開口道:
“但是他猜忌心很重,喜歡苛求細察,並相信讒邪言辭。”
“那些有功的舊臣,沒有能夠從始到終保全的。”
“甚至是自己的子弟,也好像仇敵一樣。這不是短處嗎?”
劉秉忠笑道:
“陛下,隋文帝雖然待人嚴厲,但非常值得肯定的一點是他堅持了一個重要原則。”
忽必烈看了他一眼。
“原則?什麼原則?”
劉秉忠淡淡道:
“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
……
天幕上,自西晉開始紛亂一幕幕的閃過。
八王之亂,五胡亂華。
永嘉之禍,祖逖北征。
淝水之戰,氣吞萬里。
文帝漢化,侯景之亂。
周武帝統一北方。
最後代表紅色大隋吞併江南,一統天下。
下一瞬!
無邊無際的金光從天幕中蔓延開來!
蔚藍的天空染成一片金色。
金光縱橫交織,曲直轉折。
片刻後,
金色的千輻金輪懸於天際!
望着天上那看不到邊際的金輪,大興城內的百姓俱都跪下。
“轉輪聖王降世啊!”
“咱們陛下是轉輪聖王!”
“天下大吉!天下大吉!”
一些僧衆則當街坐下誦唸經文:
“佛告比丘,世間有轉輪聖王,成就七寶,有四神德……”
天上的金輪開始緩緩轉動。
一道道金色的水流憑空出現,纏繞在每個百姓的身上。
水流過處,衣物不溼又潔白乾淨。
老人變得鶴髮童顏,孩童變得敦厚壯實。
下一瞬,金水消失。
七彩的光芒籠罩大地。
光芒過處,地勢平整潔淨。
一株株綠芽破土而生,轉瞬結成麥穗。
大興城內陷入一片金色的麥浪。
大興宮內
氣喘吁吁的衆臣們趕來觀瞻神蹟。
天上的金輪中心出現一團白光。
白光下降。
輕飄飄的降臨在大殿前。
在接觸地面的瞬間,一道象鳴聲響起!
白光瞬間膨脹起來破碎開,
一頭八丈高的六牙白象甩着鼻子出現在衆人面前。
一些信佛的大臣不由自主的跪下叩首,更多的則是目瞪口呆。
其中也包括帝后二人。
ωwш●тт kдn●c○
又一聲象鳴聲起,衆人回過神來看向白象。
就見白象伸出長鼻,來到楊堅腳下。
看到這一幕楊堅立刻明白過來,看了一眼身後的獨孤伽羅,給其一個安心的眼神。
隨後踏上近尺寬的象鼻上。
身體緩緩升高,來到象背上。
一座金色的寶座在寬闊的象背中央。
楊堅邁步上前,隨後坐下。
……
大興宮前,
衆人看着天上漸行漸遠的白象,心中一片羨慕。
不知陛下會有何獎賞?
……
天上,
楊堅垮着臉。
是,有轉輪聖王異象是很好。
能長命百歲無病無災也很好。
但不需要大小便是個什麼獎賞啊?!
也不用真按佛經裡的描述來吧!
無有瑕穢是這麼解釋的嗎!
有些鬱悶的楊堅亂想着。
突然周邊白雲停住,楊堅回過神來不明所以。
隨即下了寶座,來到象背邊上附身觀看。
“這裡是……武功縣?”
楊堅正在納悶,白象又開始向前飛去。
……
武功縣
別館內
一聲嬰啼響起。
……
元朝人名好難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