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0章 虎門之戰·關天培
{琦善完美詮釋什麼叫兩頭騙。}
{我怎麼感覺琦善就是給道光皇帝背鍋的呢?在天津琦善不也這麼幹的?}
{琦善抗旨不聽,本身就是違法的。至於背鍋……皇帝的鍋甩了很多人啦!等這個事過去啦!他還接着用這些背鍋俠,老道光就是這麼個人。}
{你們說,琦善算不算愛國?}
{看從哪個角度講吧,而且這個事情跟愛國的關係也很難講。}
……
【道光二十一年正月初三(1841年1月25日)道光帝接連收到英軍進犯沙角、大角炮臺及兩臺失陷奏報,大爲震怒。】
【他於當日連發數旨,督促伊里布、琦善相機進剿。】
【正月初五(1月27日),道光帝發佈對英宣戰詔書,歷數英軍種種罪行,痛斥其“逆天悖理,性等犬羊,實覆載所難容,亦人神所共憤”。】
【宣稱:“惟有痛加剿洗,聚而殲旃,方足以彰天討而慰民望。”】
【“現在所調各省勁兵計可趕到,著伊里布剋日進兵,收復定海,以蘇吾民之困。
並著琦善激勵士卒,奮勇直前,務使逆夷授首,檻送京師,盡法懲治。
其該夷之醜類,從逆之漢奸,尤當設法擒拿,盡殺乃止。
至沿海各省洋麪,迭經降旨嚴密防範,著各將軍、督撫等加意巡查,來則攻擊。
並曉諭官民人等,人思敵愾,志切同仇,迅贊膚功,共膺上賞。”】
【至此,清廷對英方的態度,再次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由“撫”改“剿”。】
【正月初八(1月30日),清廷任御前大臣、宗室奕山爲靖逆將軍,戶部尚書隆文、湖南提督楊芳爲參贊大臣,馳赴廣東,指揮攻剿事宜。】
【同時,清挺又決定再從湖北、四川、貴州調兵共三千名,馳粵參戰。】
【而此前,道光以調湖南、四川、貴州兵四千名分起赴粵。】
……
大秦。
咸陽宮內一直在沉默着。
英夷的火炮是真讓他們開了眼了。
而清朝官員與清朝體系的侷限性也彰顯的淋漓盡致。
還有就是清帝對於地方大員的限制。
“就如同先前由剿轉撫一樣。”
尉繚忍不住先開口道:
“此期的由撫轉剿仍是十分輕率。”
馮去疾點頭稱是,附和道:
“從道光這一時期諭旨和舉動來看,他似乎依然不是很注意英夷提出條件的具體內容,而是震怒於英夷提出條件的行動本身。”
“所謂情詞恭順催生主撫,又桀驁不馴促成主剿。”
“他的這種看問題的視角……”
幾人沒有人接話。
嬴政倒是替他們說出了不敢言之句。
“自是天朝大皇帝的風格所定。”
“只看態度,不論實事據。”
嬴政看着天幕,心中想着先秦歷代先祖之事。
在弱肉強食的大爭之世。
外交上聲音的大小,不在於是否有理。
而取決於武力。
這一點,亙古不變。
……
大漢。
“我不明白。”
劉盈疑惑詢問道:
“作爲一名臣子,琦善應該完全知道抗旨的風險。”
“但他堅持和談?”
“爲什麼?他在想什麼?”
劉邦與呂雉都沒有回答他。
這個問題本身就沒有意義。
小劉恆則輕聲回答他的問題:
“一方面,他以爲自己既可以說服道光帝又可以說服義律,但這一點是虛幻的。”
“另一方面,是出自清軍不敵英軍的判斷,而這一點恰恰是事實。”
席下,劉盈與小劉恆小聲談論着。
席上,劉邦對呂雉懶散道:
“朕可以給,但你不能主動要。”
“道光依然沒把英國當成平等的對象,而是將其視爲乞恩的屬國。”
呂雉輕哼一聲,諷笑着:
“君主的好惡,釀成一波三折。”
“這一點,和崇禎對於遼東的決策幾乎一摸一樣。”
“明清明清,真是一對。”
……
【道光二十一年正月二十四(2月15)】
【義律在澳門獲悉道光調集各省兵員赴粵並頒佈對英宣戰詔書的消息,決定先發制人。命令英軍集結,準備進攻虎門和廣州。】
【正月二十八(2月19日),英艦開始駛向虎門海面,並隨即攻佔虎門炮臺的前哨據點。】
【沙角之戰暴露出清軍炮臺側後的空虛。】
【據此教訓,關天培不顧停戰條件中“不得稍有另作武備”的限定,在琦善的支持下,於武山側後的三門水道開始修建一座安炮八十位的隱蔽式炮臺,以防英軍故伎重演。】
【在威遠炮臺的南側、上橫檔島等處,緊急修建沙袋炮臺。】
【又在各處炮臺的側後,添派僱勇,準備與抄襲後路的英登陸部隊作戰。】
【二月初三(2月23日)英武裝輪船『復仇神』和一些所附屬的小船,由晏臣灣闖入三門水道,驅走正在該處設防的清軍船隻和兵勇,破壞尚未完工的炮臺。】
【二月初四(2月24日)義律在『加略普』號上宣佈中英談判破裂。】
【同日,『復仇神』和小船再入三門水道,拆毀阻塞河道的各種設施。】
【同日,英軍統帥伯麥向關天培發出最後通牒,要求將橫檔以上、大虎以下中流左右各處炮臺交出,豎白投降,遭到關天培嚴詞拒絕。】
……
天幕上。
英艦上,一羣軍官用筆在地圖上畫着什麼。
隨着他們嘴裡一連串嘰裡咕嚕的鳥語,一行行字幕也在實時展現。
“沙角、大角炮臺失陷,虎門已經失去第一道屏障。”
“它的東南方向叫武山,這一帶築有四處炮臺。”
“江中有橫檔和永安兩處炮臺,這是虎門清軍的第二道屏障。”
“由此向上,並以大虎山、小虎山和三處炮臺共同構成第三道屏障。”
一名軍官在江中橫檔處畫了個圈,道:
“經過偵查,由於兵力有限,各炮臺的清軍皆不過數百人,分散佈置。”
“同時,在下橫檔島並未發現清軍設防。”
爲首的軍官挑了挑眉,上前一步看向地圖,一時笑出聲來:
“真是不可思議……”
“這個地方,可以有效避開武山三炮臺和西側蘆灣島上炮臺的炮火。”
“而上橫檔島炮臺在東西兩端,都是面向江面,也無法對南側的目標進行打擊,何況還隔着小橫檔島。”
“朋友們,我們不需要去找制高點了不是嗎?”
“他們,給我們留着呢。”
……
【二月初五(2月25日)】
【英軍即派陸軍與炮兵分隊,攜臼炮三門,由『復仇神』輪船運至該島登陸。】
【『復仇神』用艦首大炮對武山炮臺進行轟擊,以艦尾大炮對蘆灣島上的鞏固炮臺進行轟擊,掩護一百五十多名英軍帶着三門榴彈炮順利登陸小橫檔島,設立起炮兵陣地後,便停止了軍事行動。】
……
天幕上。
“大帥!大帥!”
牌樓上,蒼髯老者從案上擡起頭,沙啞道:
“什麼事這麼驚慌?”
小吏跪倒在地回答道:
“大帥,新募到的勇丁鬧起來了!”
“他們說他們提着腦袋賣命,大戰前應該發點賞銀,結果連帶着水師的兵丁也鬧起來了!”
“威遠、靖遠和沙袋三炮臺的將領都在外面等着呢。”
老者聽完,一動不動。
片刻後嘆氣道:
“你帶着幾名家丁回虎門鎮口一趟,把提督署所有存銀都取來。”
“然後把我所有值錢的衣飾、用品當掉,換成銀子,立即送到炮臺來。”
小吏不忍道:
“大帥……這……”
老者擺了擺手,繼續伏案工作。
……
【初五,夜。清軍士氣大受挫傷,一部分兵弁鬧賞訛錢,否則將紛紛四散。】
【關天培爲安撫士兵留防,只得典質衣物,每兵給銀兩元。】
【初六(26日)晨,英軍自下橫檔島以炮猛轟上橫檔炮臺,虎門之戰拉開帷幕。】
【由於清軍火炮多置於該島東西兩端,又兼英野戰炮兵居高臨下,難以還擊,被動挨打,島上逐漸陷於混亂。】
【一些清軍將領見勢不妙,駕小舟離島北逃,憤怒的士兵們不是向英軍,而是向逃將們開了第一炮。】
……
北齊·文宣時期
“我的評價是不夠狠。”
高洋看熱鬧不嫌事大,吐着葡萄籽道:
“直接臨陣倒戈,然後請英入甕!甕中捉鱉!”
十歲的高長恭安安靜靜的坐在一旁,聽得嘴角抽搐。
你吃的是葡萄,不是葡萄酒!
沒喝就高了?
……
大明·天啓時期
“emmm……真就清承明制啊……”
朱由校現在感覺除了他們那些辮子與衣冠與大明不同以外。
這行爲舉止跟大明官員也沒有什麼區別嗎!
……
天幕上。
幾十門炮口吞吐着火焰。
轟鳴聲響徹天地。
彈片劃傷臉頰,血滴順着鬚髯滴落。
頭戴頂戴的老者,立於炮臺之上。
他迷茫的看着漫山遍野逃散的清軍。
握着染血長刀的枯瘦手掌在微微顫抖。
幾名穿着兵勇衣飾的士兵倒在他腳下。
“大勢已去啊……”
老者又看了一眼那些堅船利炮,回身從炮臺下掏出一個尺長木盒,扭頭遞給一名同樣持刀的親信,道:
“這裡面是我的幾顆牙齒和幾件舊衣,你帶交給我的老妻,做個念想吧。”
“我上不能報天恩,下不能養老母,死有餘恨。”
“你回去告訴她,好好孝敬我的老母,我就瞑目了。”
親信扯住老者的袖口哭泣道:
“大帥!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啊!大帥!走吧!”
老者聞言怒目而視,大喝道:
“走!你真要我死不瞑目嗎!”
隨即領着其餘將士持刀向搜尋而來的英軍殺去。
“大帥……”
親信忍痛奔向後山。
最後回頭看了一眼。
老者揮刀砍傷一名英軍,而胸口也中了另一名英軍的刺刀。
仆倒在炮臺上。
……
【上午十點左右,風起,英艦開動。】
【各載炮七十四門的『伯蘭漢』『麥爾威釐』和武裝輪船『皇后』爲一路,攻打武山。】
【爲了躲避橫檔、威遠等炮臺的射擊,該路英艦船沿晏臣灣航行。】
【設於威遠炮臺東南的清軍沙袋炮臺和威遠炮臺向該路英艦船開炮,然沙袋炮臺火炮太小而威遠炮臺射擊夾角過大,無法對英艦船構成威脅。】
【『伯蘭漢』和『麥爾威釐』分別在威遠炮臺西南三百六十米、五百四十米米處下錨,以猛烈炮火轟擊武山三炮臺。】
【清軍靖遠、鎮遠兩炮臺因射擊夾角限制而不能發揮作用,橫檔炮臺又被下橫檔島英野戰炮兵所壓制,只有威遠炮臺獨自還擊。】
【英艦在長時間的炮擊後,基本摧毀了威遠、靖遠和沙袋炮臺的作戰能力,水兵三百名乘勢搭乘小船登陸,進攻各炮臺。】
【下午兩點,武山一帶各炮臺失陷,關天培和遊擊麥廷章則率親兵二十餘人堅守威遠炮臺,他親自開炮還擊。】
【激戰中炮身炸裂,一名隨從大呼事不可爲,勸他棄臺逃命。】
【關天培怒不可遏,“揮刃揕之”。】
【不久,英軍三百多人在炮臺側翼登陸,攻入陣地。】
【關天培率守臺親兵與敵展開肉搏。】
【終因寡不敵衆,關天培、麥廷章等二十多名將士壯烈殉國,虎門失守。】
【駐守炮臺後山的清軍兵勇未主動出擊,反被英軍驅散。】
……
{關天培歷來主張堅決抗英,但琦善抵粵以後,致令廣東海防廢弛,軍心渙散。}
{身爲廣東水師統帥的關天培見此情形,憂心如焚。}
{而遠在深宮的道光並不知悉他的困難處境。}
{道光在1月27日發佈對英宣戰詔書的當天,還曾頒下一旨,著將琦善交部嚴議,並稱“關天培身任提督,統轄水師,平時既督率無方,臨事又倉皇失措,著先行革去頂帶,仍令戴罪立功”。}
{道光諭旨中對他的指責與懲罰,正像他對林則徐和鄧廷楨的懲處一樣,既不明智,也無道理,倒是顯得有些惱羞成怒。}
{而當英軍進攻虎門之時,關天培已抱定必死之心,誓與敵寇相周旋。他將自己脫落的牙齒和一些舊衣服裝進箱筐,派人送回江蘇淮安老家,“以絕生還之望”。}
{當英軍向虎門三炮臺發動猛攻時,關天培督率守軍與敵激戰一個半小時之久。}
{大帥,我們的炮夠得着了!}
{虎門之戰後,英國人發現清軍一門大炮居然生產於1601年……}
……
大明·隆慶時期
朱載坖幾人略微換算了一下。
“1601年?萬曆二十九年?”
“你這……”
戚繼光都氣笑了。
“這要是能打到,才真見鬼了!”
張居正也捻鬚感嘆着:
“爲國捐軀前竟然還是戴罪立功的身份,可悲可嘆啊。”
朱載坖抿了口茶。
一次局部戰爭送了一個戰區統帥……
這差距太大了。
……
【在『伯蘭漢』等艦開動的同時,載炮七十四門的『威釐士釐』、載炮四十四門的『都魯壹』和四艘輕型戰艦爲另一路,攻擊橫檔西水道。】
【『威釐士釐』『都魯壹』在西水道的正中下錨,用兩側弦炮同時向兩岸的永安和鞏固炮臺開火。】
【而輕型艦加略普號、薩馬蘭號、先鋒號、硫磺號則穿過西水道,在上橫檔島防衛薄弱的西北部下錨,轟擊該島的炮臺和軍營。】
【上橫檔島清軍已經遭受了下橫檔島英野戰炮兵的連續幾小時的轟擊,此時在英軍六艦兩百餘門火炮的攻擊下,已難以支持。】
【下午一點,永安、鞏固兩炮臺均被打垮,停止射擊。】
【早已至下橫檔島南側避炮的英輪船『復仇神』等船,乘機運送陸軍在上橫檔島西端登陸。】
【英軍在佔領永安炮臺後向東發展進攻,次第佔領該島中部的清軍軍營、該島西端的橫檔山上炮臺和橫檔炮臺。】
【島上清軍無處逃生,共有兩百五十人戰死,一百餘人受傷,另有一千餘人成了英軍的俘虜。】
【下午四點,『威釐士釐』水兵,搭乘輪船和小船在鞏固炮臺處登陸。】
【該炮臺已被英軍擊毀,守軍早已逃逸。英軍佔領鞏固炮臺後,繼續向後山清軍軍營進攻,驅散守軍,焚燒軍營。】
【下午五點,戰鬥全部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