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5章 《南京條約》

【鎮江,素有“天下第一江山”之譽,位於長江和京杭大運河的交叉點。】

【英軍的戰略意圖是截斷中國南北交通,阻止漕運,而漕運在當時正維繫着中國的命脈。】

……

大宋·理宗時期

正與真德秀幾人商討徐徐佈防黃河南岸的趙昀看着天幕,突然嘆氣道: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

鎮江府,南宋對金軍東部防線的重鎮,向來被視作東線司令部。

寧宗之時,被委以北伐重任的辛棄疾,鎮守鎮江時寫下這樣的句子。

“鎮江,北固樓前。”

“這是志士們持戈報國、掃淨胡塵的希望之地。”

……

【英軍撤離上海再度集結於吳淞口時,清朝上下對英軍下一個攻擊目標判斷失誤,以爲將北攻天津。】

【牛鑑還認爲江蘇戰事即將結束,奏請不必由浙江派大臣、軍隊援蘇。當英軍的艦隊連檣內駛長江時,牛鑑等人才發現自己的失算,連忙火速調兵增援鎮江。】

【道光二十二年六月初六(1842年7月12日)英軍艦隊駛至江陰鵝鼻嘴。】

【六月初七(13日)牛鑑帶兵萬餘人到鎮江。】

【爲了避免戰火,牛鑑命道府延請富戶勸捐十二萬金“迎犒夷師”,企圖向英軍支付“犒軍費”以息干戈。】

【駐防鎮江的是京口副都統郭絡羅·海齡堅決反對牛鑑犒師妥協,竭力主張守城抵抗。】

【牛鑑在鎮江住了一夜,便將鎮江防務全部交給海齡,然後率大軍退往南京。】

【六月初八(14日)英軍攻佔丹徙圌山炮臺。】

【六月初九(15日)英輪船兩艘率先到達鎮江江面,清方立即實施火攻,毫無效果。】

【六月十四(20日),英全軍抵達。】

……

季漢。

劉備與孫權下意識的搖頭。

看到現在,從虎門、定海、鎮海、廈門、乍浦,都到鎮江了。

還火攻呢,真就一點戰後總結都沒有。

“前邊幾次戰役每一次火攻都失敗了,還有英夷總是不從正面攻擊而是從側面。”

“這兩點是一點也沒記住。”

曹操則鬱悶的飲了一杯酒。

這話該怎麼說呢。

火攻成功想起赤壁,這是污點。

但更難受的是火攻失敗……

還不如是污點呢!

……

【六月十五(21日),英軍攻城。】

【此次行動主要由英陸軍承擔,共四個旅六千九百零五人,此外還有數百名海軍人員。】

【清軍也是海齡率鎮江旗兵、青州旗兵約一千六百名防守城內,參贊大臣四川提督齊慎齊慎率援軍兩千七百名駐守城外。】

……

天幕上。

城牆上的大炮、擡槍及火繩槍火光不斷。

彈片在英軍中飛濺四射。

刀光在城頭泛起。

一名名兵勇被英軍刺刀刺傷,隨後吐着鮮血捉住英軍,抱起來一起跳下城牆去。

城外,英軍的炮火猛烈進攻着。

英軍在炮火的掩護下,蜂擁登上城牆。

……

【英軍在金山附近未遇抵抗,先後登陸。】

【其第一旅登陸後直撲陽彭山。齊慎等人對英軍早存畏懼之心,見英軍來攻,“遂下輿換馬先奔,衆兵大潰,彌山遍谷,向丹陽大路而走。”英軍順利掃清外圍清軍,鎮江城遂成一座孤城。】

【與駐守城外的齊慎的怯懦相反,海齡率領的鎮江城內一千六百名八旗兵的頑強抵抗】

【當英軍第二旅於鎮江城東北登陸後,遭到守軍的炮擊,但清軍的炮火很快就被英軍的艦炮打啞了。】

【英軍隨即用雲梯攻城,清兵又與之展開激戰。】

【直至城北的城牆被英軍炮火轟塌一大段,手持大刀長矛的青州兵仍利用各種有利地形抵抗。】

【進攻西門的英軍第一旅最初受阻,只得轉攻南門。而配合陸軍駛入運河的英海軍小船在西門一帶遭城牆上的清軍火炮、擡炮的轟擊,損失慘重,狼狽退出,於是便再次組織由三百名水手組成的船隊強行突入,用炸藥轟開西門。】

【守城清軍隨即與敵人短兵相接,展開肉搏。最後,西門守軍全軍覆沒,西門被英軍攻破。】

……

大明·永樂時期

“英勇,悲壯。”

朱棣依然討厭這幫子韃子。

但這不影響他欣賞八旗兵對於英夷入侵時的英勇抵抗。

面對武器裝備和兵力配備佔據絕對優勢的英夷。

守城官兵捨生忘死,與敵人血戰到底。

“他們也在守護這片土地……”

……

【隨後,英軍又開始猛攻西城門,用炸藥炸開後,向城區推進。】

【海齡“親冒矢石”,“點兵上城”,並“令城中居民置水甕磚石”,準備與英軍在城中決一死戰。】

【在鎮江保衛戰中,驍勇善戰的青州兵一直是全軍的“軍鋒”。】

【據時人記載:“夷人登城,……時城中以青州兵爲軍鋒,奮勇向前,槍炮競發,夷人墮梯者紛紛,乃略無退阻,攀堞者愈衆,旗兵怖而走,青州兵衆寡不敵,死者十七八,城遂破也。”】

【六月十六(7月23日)夜,英軍已從城北、城西、城南三個方向攻入城內。】

【城內火光不息,槍聲不斷,喊殺聲震天。】

【海齡率部與英軍血戰兩日,最終守軍全部覆滅,海齡自焚殉國,家小全部殉難。】

……

{鎮江之戰,是第一次鴉片戰爭中的最後一場戰役,也是最具血性的一戰。}

{參加侵略戰爭的英國軍官在《英軍在華作戰末期記事》一文中也不得不承認,“滿兵作了一次最頑強的抵抗,他們寸土必爭,因此,每一個城角和炮眼都是短兵相接而攻陷的”}

{“不論是漢兵或滿兵都表現得非常勇敢,很令我們欽佩……從他們的行動可以看出,雖然打到最後一個人,也還是不肯屈服”}

{恩格斯也曾在一篇文章中高度讚揚了鎮江守軍,他說:“如果英軍在各地都遭到(鎮江)同樣的抵抗,他們就絕對到不了南京。”}

{之前總以爲只有關天培,三元里人民英勇抗英,但整個第一次鴉片戰爭,有那麼多蒙滿漢清軍與英軍作戰而全部壯烈犧牲!}

{怕英軍的只是皇帝跟其統治集團!}

{所以經常有人問,爲什麼英國及其他列強怎麼不全面佔領中國?}

{很多人說得最多的是抖音式回答,說什麼太平天國跟清朝戰爭死多少人,外國人怕了。其實不是的。}

{真正讓他們怕的是,假如清朝滅亡,他們將會面對整個中國各地區的英勇反抗,他們更加沒可能佔領中國。}

{清王朝的存在,纔是他們能在中國得到利益的最好保障!}

……

大唐。

“大清啊……”

李世民捻着鬍鬚,搖頭道:

“本來問題就跟明朝相似。”

“雍正重塑的天命又被乾隆棄如敝履。”

“英夷的入侵更加讓清朝統治者如驚弓之鳥,讓百姓恨之入骨。”

“若是上與下同,此時是重塑天命的大好時機,不過……”

衆臣也下意識的否認了這種可能。

沒辦法。

清帝是真怕死萬萬漢民了。

英夷只是要錢不要命。

但萬萬漢民……

不可說不可說。

……

大清·康熙時期

一股寒意自脊樑骨直衝天靈蓋。

康熙看着最後這句話,往後跌兩步。

“萬歲爺!”

身邊隨侍連忙上前扶着康熙坐回榻上。

康熙擺了擺手,隨即靠着手邊的扶手,盯着地磚發呆。

嘴裡喃喃道:

“南京……”

“他還會打嗎?”

“不會……他不會……”

“議和……”

……

{但海齡這人……又很難說,因爲認爲英軍頻頻得手是有漢奸通敵——這也是實情,但竟然以清除漢奸的名義縱兵在城內濫殺無辜。}

{不管是上層人士還是平民百姓,皆一視同仁。}

{最後很多人畏旗兵遠勝於英軍,在絕望中甚至向英軍求救,許多人都被海齡生生逼成了漢奸。}

{因爲海齡對百姓過於兇殘,幾乎是自絕於鎮海人民,於是有了鴉片戰爭史上最悲哀的一幕。}

{當清軍艦船被英軍擊沉時,站在岸上觀戰的百姓爆發出喝彩聲,而當英軍登陸後正爲食物和淡水發愁,百姓竟然爭相將食物和淡水賣給英軍。}

{連英軍指揮官也感到匪夷所思,他問翻譯這是怎麼回事,翻譯答曰:“國不知有民,民亦不知有國。”}

……

【鎮江是鴉片戰爭中英軍攻擊諸要點設防最爲薄弱的,但抵抗最爲激烈的。】

【英軍投入的兵力最多,但遭到的損失也最大,共有三十九人斃命,一百三十人受傷,還有三人失蹤。】

【這一數字以今天的標準來看並不驚人,但相當於清軍設防最堅強的虎門、廈門、定海、鎮海、吳淞諸戰役英軍傷亡的總和!】

……

大漢·宣帝時期

“滿清以防漢實爲第一要務。”

劉病已抱着小劉奭,心緒複雜道:

“自統治者思想開始,清朝已無限落後。”

朝廷一直放任內部利益集團的滋生、壯大、互相爭奪,卻不知一旦內憂外患,利益集團也將反過來給政權本身帶來巨大的損害。

強壓體制必然造成本國百姓的不滿,所以朝堂的最大任務必然是壓制國內的反抗,根本沒有對外用兵的餘力。

而在極度腐敗動亂的大環境影響下,封閉的老百姓看不到希望時,是會迷茫的。

清朝滅與不滅,洋人來與不來,都覺得無所謂了。

“百姓不以此地爲榮,此乃清朝之惡!”

……

【道光二十二年六月二十八(1842年8月4日)】

【在英國全權公使璞鼎查和海軍司令巴加的率領下,一萬多名英國遠征軍乘坐七十餘艘艦船,浩浩蕩蕩地開進了南京下關儀鳳門外的草鞋峽一帶,將黑壓壓的炮口對準了南京城。】

【璞鼎查採用慣用伎倆,一面聲稱可通過和談解決問題,一面派英軍勘察水文和地形,揚言將由鐘山攻擊太平門。】

【在英軍堅船利炮的威懾之下,道光又從大張撻伐的“主剿”變爲委曲求全的“主撫”了,趕緊密令欽差大臣耆英、伊里布和兩江總督牛鑑妥協退讓,向英國侵略者求和。】

【不過,道光帝還是做了兩手準備,他一邊命耆英、伊里布前往南京與英軍議和。】

【一邊向揚威將軍奕經、湖廣總督以及湖北、江西、安徽三省巡撫共五名大員發出命令,一旦和談不成,就從長江上下游夾擊英軍。】

……

{說實話,無論從戰略還是從戰術上看,這都不失爲良策,若清廷能對各路兵馬進行統一部署和指揮,對入侵英軍進行一次關門打狗式的大會剿,歷史仍有可能改寫。}

{然而,這一切早已是令人扼腕嘆息的歷史假設了。}

{隨着鴉片戰爭從戰場轉到談判桌上,近代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強加在中國人民身上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已經呼之欲出。}

……

【南京談判分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從道光二十二年七月初七至七月十四(1842年8月12日至19日)在靜海寺舉行,並於此達成了《南京條約》的意向協議,靜海寺成了《南京條約》的議約地之一,也被視爲中國近代史的開端地。】

【談判一開始進行得並不順利,當清方代表爲維護清朝的權利而稍有爭執時,璞鼎查立馬就揮舞大棒,英軍不僅再次扯下了軍艦上的炮衣,還在鐘山上居高臨下架起大炮,聲言要將炮彈對準官衙打。清方代表只能在談判桌上步步退讓,一如戰場上的步步淪陷。】

【就在南京談判期間,又爆發了一場靖江保衛戰。】

……

大清·乾隆時期

整個京城的百姓都看到了。

他們看到清廷抱定宗旨對英屈服。

看到耆英、伊里布等在江寧向英軍當局卑躬求降。

看到那些外洋鬼動輒以武力攻城相要挾,還不時派出一股股小鬼,四出襲擾搶掠。

看到小鬼竄擾江北靖江縣城,遭到當地軍民齊心抗擊,斃其八人,傷五人,餘者狼狽退去。

看到靖江軍民勇抗強敵的事蹟。

再看看那些封疆大吏們屈膝求和的醜態。

“呸!”

……

【但這只是中英談判中的一個插曲,也有人認爲這纔是鴉片戰爭的最後一戰。】

【中英雙方在靜海寺談了一週,共議約四次,清方代表差不多滿足了英方提出的全部條件。】

……

天幕上。

清朝大臣與英國大臣對面而坐。

雙方交換紙張。

簽字、畫押。

條約內容展現與畫面上。

……

【接下來的談判進入了第二階段,從七月十五至七月二十四(8月20日至29日),英方的談判代表是其全權公使璞鼎查,清方的代表則是耆英和伊里布。】

【爲了加快談判進度,璞鼎查主動邀請耆英等人登上英軍旗艦『皋華麗』號,讓清方代表親眼見識英軍的先進裝備。】

【這一招果然奏效,耆英隨後向道光帝報告:“該夷船堅炮猛,初尚得之傳聞,今既親上其船,目睹其炮,益知非兵力所能制伏。”】

【在第二輪談判中,耆英等人幾乎全盤接受了英國人的條件。】

【七月二十一(8月26日),中英談判雙方最後達成一致,可以簽訂正式協議了。】

【當時急於簽字的是耆英等清方代表,他們還爲此舉行盛筵,招待璞鼎查等英國“貴賓”。】

【不料,一直急於簽訂協議的英方反而不同意在當日簽訂協議,因爲他們要舉辦一個盛大的簽字儀式來慶祝自己的勝利。】

……

{在場一英軍軍官寫道:在歐洲,外交家們極爲重視的條約中的字句和語法,中國的代表們並不細加審查,一覽即了。很容易看出來,他們焦慮的只是一個問題,就是我們趕緊離開。}

{爲了使英軍趕緊離開,耆英提議立即簽字,但英方拒絕了。}

{在英國人看,這是外交,事關利益。在清廷官老爺看,這只是一件差事,趕緊結束了事。}

{什麼賠款、割地、通商,這些損失是皇上的,關我鳥事。}

{歐洲是外交家,我們不是啊!於大清王朝而言,臣子家奴又有多大差別呢?可革職可充軍可抄家。早些完成任務纔是真的。}

{這個細節很有文化特色。條約,原不是用來守的,只是用來解決眼下的問題的。二百年後,這特色還在。}

……

【七月二十五(8月31日)道光帝收到耆英七月二十一(26日的奏摺)下旨曰:

覽奏忿懣之至!朕惟自恨自愧,何至事機一至如此?

於萬無可奈之處,一切不能不允所請者,誠以數百萬民命所關,其利害且不止江、浙等省,故強爲遏制,各條均照議辦理。】

【諭旨於八月初三(9月7日)到達南京。】

【但在此之前,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1842年8月29日)】

【在南京江面的英艦皋華麗號上,耆英、伊里布已在條約上蓋用關防並親筆畫押了。】

【條約簽訂了。】

【南京保全了。】

【英軍退出了。】

【戰爭結束了。】

【這一切使英方大爲滿意。一英軍軍官在其回憶錄的結尾,用大寫字母寫了一句得意的話。】

【CHINA HAS BEEN CONQUERED BY A WOMAN】

【中國被一女子(女王)征服了。】

第486章 洪武盛世!79.第77章 那個一腔熱血的曹操死了第635章 論,聰明人的破壞性有多大135.第131章 蜀漢倒計時第783章 條約!條約!還是他媽的條約!第654章 崇禎有手段,但用錯了地方第632章 薩爾滸之戰。177.第173章 蕭衍:我,梁武帝,打錢!243.第236章 徹底反目,風暴前夕第528章 永樂盛世下的陰影。169.第165章 李世民:唐宋?什麼宋!第560章 明純帝朱見深第577章 大明頹勢初顯第607章 揣着明白裝糊塗者,爲聖天子!第69章 差一點就中興的漢順帝。第711章 首開先例大臣特務制第779章 第七百七十九:咸豐猜忌太平內訌第310章 報仇雪恨平定回紇第592章 河套之獄庚戍之變281.第273章 安史之亂盛唐傾頹第789章 太平天國的餘燼第777章 湘軍!湘軍!79.第77章 那個一腔熱血的曹操死了第633章 該死的時候不死,不該死的時候死了。第759章 落後就要捱打第608章 兵不血刃就得邊境安寧,居功至偉!第796章 光緒繼位慈禧執政168.第164章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第659章 西北民變大明末路第58章 劉莊:阿父,阿母130.第126章 洛水之誓第361章 泰山:從今日天起,沒人再能在我頭頂上封禪!第356章 幸運繼位宋真宗第68章 十一歲的漢順帝可比他爹強多了第63章 十三歲,滅外戚,掌國政118.第114章 李世民:朕吹爆諸葛亮!240.第234章 偏日常的一集第488章 佃農有了身份,工匠有了自由第770章 咸豐:重顯祖宗榮光!104.第101章 劉徹:關羽!你嘴怎麼這麼笨啊第369章 慶曆增幣!301.第292章 躊躇滿志的唐德宗第696章 康熙盛世還是不盛世呢?292.第283章 無解的問題差點平定的叛亂309.第300章 踹翻大唐之主唐穆宗李恆第582章 始!武!玄!洪!第543章 “主張南遷者,可斬!”305.第296章 他們,當得此禮!第733章 滿清專制工業國富第365章 蕭太后結束228.第222章 李世民的魅力與決戰之前。240.第234章 偏日常的一集第60章 十三將士歸玉門!第624章 平壤之戰!98.第96章 赤壁:起風了,該放火了第332章 唐明宗李嗣源第628章 萬曆三大徵定播州楊家第448章 劉氏皇帝的嘴,騙人的鬼第399章 大宋國情就是崩賣撤溜!98.第96章 赤壁:起風了,該放火了123.第119章 刻在DNA裡的名詞,北伐!第796章 光緒繼位慈禧執政115.第111章 一百一十一章:漢昭烈帝的功績第603章 劉恆:天授即民授!第333章 後晉後漢第619章 斫棺戮屍!第605章 隆慶開關180.第176章 東西兩魏第547章 奪門之變!262.第254章 父死,其妻吾養之。183.第179章 精神病皇帝。122.第118章 諸葛亮:亮,想造個坦克。第714章 雍正的功績(下)244.第237章 玄武門之變108.第105章 白衣渡江,關羽之死166.第162章 齊明帝蕭鸞第792章 中國自主權致敬蒲安臣第704章 火耗清欠鐵面皇帝第717章 乾綱獨斷,乃本朝家法!第33章 漢武帝劉徹133.第129章 劉盈:七進七出!文鴦勇猛!劉144.第140章 五胡也不是突然亂華的275.第267章 李隆基,登場!173.第169章 孝文帝功績第505章 朱元璋的功績(中下)298.第289章 再次淪陷的長安第696章 康熙盛世還是不盛世呢?第332章 唐明宗李嗣源第785章 咸豐功績第356章 幸運繼位宋真宗第689章 平定三藩第789章 太平天國的餘燼第421章 千古奇冤天日昭昭!第707章 丁隨地轉攤丁入畝第599章 朱厚熜:反了!!!第750章 道光一生中最輝煌的時刻239.第233章 唐奪天下,大局已定第421章 千古奇冤天日昭昭!第750章 道光一生中最輝煌的時刻第632章 薩爾滸之戰。
第486章 洪武盛世!79.第77章 那個一腔熱血的曹操死了第635章 論,聰明人的破壞性有多大135.第131章 蜀漢倒計時第783章 條約!條約!還是他媽的條約!第654章 崇禎有手段,但用錯了地方第632章 薩爾滸之戰。177.第173章 蕭衍:我,梁武帝,打錢!243.第236章 徹底反目,風暴前夕第528章 永樂盛世下的陰影。169.第165章 李世民:唐宋?什麼宋!第560章 明純帝朱見深第577章 大明頹勢初顯第607章 揣着明白裝糊塗者,爲聖天子!第69章 差一點就中興的漢順帝。第711章 首開先例大臣特務制第779章 第七百七十九:咸豐猜忌太平內訌第310章 報仇雪恨平定回紇第592章 河套之獄庚戍之變281.第273章 安史之亂盛唐傾頹第789章 太平天國的餘燼第777章 湘軍!湘軍!79.第77章 那個一腔熱血的曹操死了第633章 該死的時候不死,不該死的時候死了。第759章 落後就要捱打第608章 兵不血刃就得邊境安寧,居功至偉!第796章 光緒繼位慈禧執政168.第164章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第659章 西北民變大明末路第58章 劉莊:阿父,阿母130.第126章 洛水之誓第361章 泰山:從今日天起,沒人再能在我頭頂上封禪!第356章 幸運繼位宋真宗第68章 十一歲的漢順帝可比他爹強多了第63章 十三歲,滅外戚,掌國政118.第114章 李世民:朕吹爆諸葛亮!240.第234章 偏日常的一集第488章 佃農有了身份,工匠有了自由第770章 咸豐:重顯祖宗榮光!104.第101章 劉徹:關羽!你嘴怎麼這麼笨啊第369章 慶曆增幣!301.第292章 躊躇滿志的唐德宗第696章 康熙盛世還是不盛世呢?292.第283章 無解的問題差點平定的叛亂309.第300章 踹翻大唐之主唐穆宗李恆第582章 始!武!玄!洪!第543章 “主張南遷者,可斬!”305.第296章 他們,當得此禮!第733章 滿清專制工業國富第365章 蕭太后結束228.第222章 李世民的魅力與決戰之前。240.第234章 偏日常的一集第60章 十三將士歸玉門!第624章 平壤之戰!98.第96章 赤壁:起風了,該放火了第332章 唐明宗李嗣源第628章 萬曆三大徵定播州楊家第448章 劉氏皇帝的嘴,騙人的鬼第399章 大宋國情就是崩賣撤溜!98.第96章 赤壁:起風了,該放火了123.第119章 刻在DNA裡的名詞,北伐!第796章 光緒繼位慈禧執政115.第111章 一百一十一章:漢昭烈帝的功績第603章 劉恆:天授即民授!第333章 後晉後漢第619章 斫棺戮屍!第605章 隆慶開關180.第176章 東西兩魏第547章 奪門之變!262.第254章 父死,其妻吾養之。183.第179章 精神病皇帝。122.第118章 諸葛亮:亮,想造個坦克。第714章 雍正的功績(下)244.第237章 玄武門之變108.第105章 白衣渡江,關羽之死166.第162章 齊明帝蕭鸞第792章 中國自主權致敬蒲安臣第704章 火耗清欠鐵面皇帝第717章 乾綱獨斷,乃本朝家法!第33章 漢武帝劉徹133.第129章 劉盈:七進七出!文鴦勇猛!劉144.第140章 五胡也不是突然亂華的275.第267章 李隆基,登場!173.第169章 孝文帝功績第505章 朱元璋的功績(中下)298.第289章 再次淪陷的長安第696章 康熙盛世還是不盛世呢?第332章 唐明宗李嗣源第785章 咸豐功績第356章 幸運繼位宋真宗第689章 平定三藩第789章 太平天國的餘燼第421章 千古奇冤天日昭昭!第707章 丁隨地轉攤丁入畝第599章 朱厚熜:反了!!!第750章 道光一生中最輝煌的時刻239.第233章 唐奪天下,大局已定第421章 千古奇冤天日昭昭!第750章 道光一生中最輝煌的時刻第632章 薩爾滸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