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7章 奪門之變!

【十一月,京師解除戒嚴,安撫天下,楊洪等人班師還京。】

【論功封賞,楊洪封昌平侯,石亨封武清侯,于謙加少保、總督軍務。】

【于謙推辭,不準。】

【北京保衛戰,于謙實爲第一功臣。】

【又因有擁立新君之功,朱祁鈺爲了表示對其的優崇,特命給予雙俸】

【于謙上書固辭,說自己家連僕人都算上了只幾口人,原來的俸祿就足夠了。】

【現在邊境、京城用費浩大,百姓有輸納之苦,軍隊也需糧餉,所以還是請求只支一俸。】

【朱祁鈺因其房舍簡陋,又賜宅西華門。】

【于謙仍固辭不受,說:“國家多難,臣子何敢自安。”】

【朱祁鈺不許,他就將皇帝賞賜的盔甲、玉帶、璽書之類放在那裡,一年去探視一次而已。】

【自己仍居住在原來的地方。】

……

{調于謙回京是大明戰神做的唯數不多正確的事。}

{說于謙以一己之力拯救了大明帝國,也許有些誇大其詞。但說他是大明的捍衛者,沒有任何問題!}

{正統十四年的于謙都已經已五十二歲,在當時已經接近老年了。}

{八個月之前,還只是個兵部右侍郎,還遠遠稱不上“股肱之臣”。}

{可就在年底,他成了無數人景仰的“救時宰相”,成爲名垂青史的英雄人物。}

{這其實就是很悲哀的事情,國家昏亂纔有忠臣。}

{沒有“土木之變”給大明王朝帶來的災難後果,沒有朝中重臣損失大半,在京城沒有多少根基,也不善於經營人脈的于謙,不可能脫穎而出,成爲最受人尊敬的守城英雄。}

……

大漢·文帝時期

劉啓望着天幕裡的說辭,看向劉恆。

“阿父,他難道不算一己之力拯救大明嗎?”

劉恆淡淡回答道:

“他是第一功臣,但不是救世主。”

“因爲他只是臣子。”

“在他的背後,景泰帝的充分信任、充分放手,也對戰局起到了重要作用。”

“具體的作戰指揮,也多虧石亨、孫鏜和羅通等將官的精彩發揮。”

“每一位參戰的大明普通士兵,都爲這場戰爭傾盡了全力。”

“因爲自靖康之恥後。”

“他們要堅守的,就不單單是一座北京城。”

“更是整個中原大地,萬里江山。”

“他們要捍衛的,不單單是北京城的皇族與官員,不僅僅是高高在上的精英權貴。”

“更是千千萬萬的普通百姓。”

“他們要維護的,不單單是大明的道統,不單單是這個存在了八十一年的政權。”

“更是華夏的禮樂制度、天理人倫。”

劉恆淡漠的看着天幕。

“啓兒。”

“英雄的所作所爲,也必須符合歷史發展的大趨勢。”

“不然宗澤、李綱、岳飛等人也不會失敗。”

“但有沒有某些英雄,也確實會變得大爲不同。”

“沒有項羽,秦朝的統治註定還會延續很久。”

“沒有韓信,諸侯分裂的局面就會持續很長時間。”

“天道有常……”

……

大唐·武宗時期

“哪有誇大其詞啊……”

李炎的腰背微微彎曲。

整個人帶着幾分頹喪。

“安史之亂,京城丟失。”

“國土淪陷,生靈塗炭。”

“京師一丟,大明要通過幾年甚至十幾年努力,最終收復北京和北方領土。”

“但國家經濟蒙受的損失不可估量。”

“也無法再回到從前的盛世。”

“他怎麼不是挽救大明啊……”

……

大宋·孝宗時期

“靖康之變,朝廷南遷,京城淪陷。”

趙昚仰天長嘆。

“要是沒有于謙,大明王朝的發展軌跡,就是這種樣子了。”

北京保衛戰僅僅進行了幾天,論時間長度和慘烈程度都遠遠比不上靖康元年東京保衛戰。

但後者的失敗,造成了“靖康之恥”,並直接導致了北宋亡國,徽、欽二帝成爲俘虜。

這難道不算拯救大明嗎?

……

大明·永樂時期

朱棣扶着石桌輕聲道:

“他就是拯救了大明啊……”

若是丟失京城,國土面積急劇縮小,大明就重回南宋老路。

若是通過一場艱苦的守城戰,保住北京,趕走瓦剌。

京城也會受到極大破壞。

但顯然,只有于謙纔敢放棄死守城池的套路,敢將大軍開到城外。

以“背城而戰”的戰術打敗瓦剌!

讓他們連城牆的邊都沒有摸到,就不得不倉皇退兵。

“有能力,有操守。”

“這種大臣需重用!”

“于謙……”

朱棣估算着天上給出的時間。

“把十九年辛丑科的進士名單給朕找來。

……

【北京戰後,也先見軍事行動不能達到目的。】

【遂改變策略,表示願意將朱祁鎮送還。】

……

大漢·武帝時期

霍去病跟吃了蒼蠅一樣難受。

“這王八蛋還活着呢?”

劉徹扣了扣,有一搭沒一搭道:

“必須活着啊,還得活的好呢。”

“畢竟北京之戰大明打贏了。”

“手上這皇帝就不能怠慢了。”

“當然,要是沒打贏,這東西也得活着。”

劉徹吹了吹指甲。

看着天幕道:

“他得謝謝于謙。”

“不然就得像徽欽二帝那般。”

“似狗一樣的活着了。”

……

【公元1450年六月,吏部尚書王直等人請奏請遣使,迎回太上皇。】

【朱祁鈺表示怕也先扣押使節,引發入侵,因此應當詳議,勿遺後患。】

【七月,也先因屢次議和不成,再次遣使。】

【禮部尚書胡濙奏請迎回太上皇,被拒。】

【次日,朱祁鈺親臨文華殿,質問百官爲何反覆要求與蒙古議和。】

【吏部尚書王直應對稱太上皇在外理應迎回,以免留後患。】

【朱祁鈺不悅,聲稱自己並非貪戀皇位,只是被百官強行擁立。】

【百官不知如何應對。】

【于謙從容回答“天位已定,寧復有他,顧理當速奉迎耳。萬一彼果懷詐,我有辭矣。”】

【朱祁鈺同意其所說,隨後派太常少卿前往宣府奉迎,大臣多認爲應當厚禮相迎。】

【都御史王文認爲,蒙古不索金帛必索土地。】

【胡濙認爲唐肅宗收復兩京後厚禮相迎唐玄宗,如今只在安定門相迎,實在太簡樸。】

【但是,朱祁鎮又發詔諭無需百官相迎。】

【見狀,朱祁鈺下令,百官在安定門迎接太上皇。】

【八月十五日,朱祁鎮被迎入安定門,安置在南宮。】

……

大漢。

“有點意思。”

劉邦摸着鬍子,一抹若有若無的輕笑掛在嘴角。

“明朝君臣對迎回朱祁鎮的態度居然是截然不同。”

“朱祁鈺的反對態度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明朝大臣的態度就非常曖昧了。”

呂雉不置可否。

“皇帝被俘在外,實在是有辱國格。”

“除非他死在外面,不然捏着鼻子都要迎回他。”

劉邦點了點天幕,側頭道:

“但是明朝大臣又普遍對朱祁鎮本人抱有敵意。”

“你看,他們只關心迎回太上皇,但是並不關心太上皇迎回後的待遇。”

“這其實就反應了一件事。”

劉邦豎着一根手指在呂雉面前晃來晃去,但就是不說。

呂雉眯眼瞧着他。

“你是說,哪怕是被俘放回的朱祁鎮也足以動搖他皇位的合法性?”

劉邦滿意的笑了。

“對啊!”

“因爲除了清理王振餘黨、打贏京師保衛戰以外,他沒有任何可以與朱祁鎮競爭皇位的資本!”

“而羣臣之所以支持他,更多的還是爲了完成這兩件事情!”

劉邦比了個二,又慢慢收回。

“而這兩件事情結束之後,皇位競爭又退回到了皇傢俬事上去了。”

“連於謙都同意了。”

“你說他慌不慌?”

“你猜他下一步要幹什麼?”

呂雉冷冷的瞥着他。

“廢朱見深的太子之位。”

劉邦拍了拍手,贊同道:

“是的,廢太子。”

呂雉冷笑着:

“那他爲什麼不退位呢。”

“畢竟自己的皇位也是撿的,是事急從權。”

劉邦毫不在意的擺擺手。

“他已經說了啊。”

看着呂雉的眼眸一字一句道:

“他是百官擁立。”

“請來做的!”

……

【按理說事情到了這一步基本上已經成爲定局了。】

【朱祁鈺還是朱祁鎮的弟弟。】

【從年齡上講,太上皇應該活該在南宮待到死。】

【但事情很快就出現了問題,根源就在立儲上。】

……

大明。

“你可閉嘴吧!”

朱元璋跳起來怒罵着:

“什麼問題!還有什麼問題!”

“餓死他!”

“毒死他!”

“什麼就都沒了!”

“一了百了!”

“怎麼一點輕重緩急都分不清嗎!”

……

【朱祁鎮正統時代統治了十四年,雖然隨後朱祁鈺接任,但太子還是沒換,依舊是朱祁鎮的長子朱見深。】

【而且,朱見深名義上當太子還比朱祁鈺登基更早,名正言順。】

【但朱見深總在這太子位子上待着,就是在時刻提醒朱祁鈺,你是個湊數的。】

【那皇位原本就不是你的。】

【公元1452年五月,朱祁鈺不顧一羣老臣的反對,把朱見深貶爲沂王,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爲太子。】

【沒想到到了第二年,這太子直接走在皇上前面了。】

【朱祁鈺白髮人送黑髮人,而且他就這一個兒子。】

【到頭來大明朝等於沒有太子了。】

【當時,大多數大臣都提議,重新把廢太子朱見深立爲東宮。】

【朱祁鈺相當不開心,自己還年輕,死了一個兒子可以再生嘛。】

【所以,這件事好幾年間朱祁鈺都在和臣子們扯皮,但兒子一直也沒生出來。】

【扯皮一直扯到了景泰八年(1457年),這一年剛過完年,朱祁鈺突然病倒了。】

……

天幕上。

四更時分。

黑壓壓的夜色下。

一文一武帶着一千名全副武裝的士兵打開長安左門,入了皇城。

衆人向皇城東南角趕去。

一路上壓抑且沉默。

武將時不時的擦着額頭上的汗。

文人突然站定,冷不丁道:

“鑰匙呢?”

武將不明就裡,把鑰匙交給他。

文人右手一扔,鑰匙從此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開弓沒有回頭箭,有進無退,有生無死!”

畫面一轉。

清晨,

午門外的朝房中,已經坐了很多等待上朝的大臣。

“今天說什麼也要確定沂王的太子之位!”

“是啊,陛下這身體……國無儲君,不得不防啊。”

“說的是啊。”

衆人正議論紛紛

奉天殿那邊突然傳來一片喧譁之聲!

很快,鐘鼓齊鳴,聲響震天。

衆大臣紛紛走出朝房,向奉天殿趕去。

就在雄偉的大殿丹陛前,那名文人不可一世地站在正中。

“太上皇復位!宣衆官進謁!”

大臣們一臉茫然。亦步亦趨的進入大殿。

一擡頭。

身形消瘦,目光陰鷙的朱祁鎮正堂堂正正的坐在龍椅上!

“卿等因景泰皇帝病重無法理政,迎朕復位。”

“衆卿家照舊用心辦事,共享太平!”

衆臣相互對視一眼。

一個個地跪了下去。

叩頭行禮。

……

【公元1457年正月,朱祁鈺患重病。】

【正月十四朝會上,禮科給事中劉欽重提“復立太子”一事。】

【見朱祁鈺日漸病危,衆大臣也紛紛進言。】

【與前幾年的重臣皆沉默不同,這次,于謙、商輅等重臣也力主復立朱見深。】

【然後,朱祁鈺拖着病體艱難“定調子”所請不允!】

【之後兩日,朱祁鈺因病體加重而免朝。】

【但大臣們的奏章依然如雪片般送來。】

【十六日夜,內閣大學士商輅、兵部尚書于謙、禮部尚書胡瀅三人秘議。】

【由商輅起草了聯名要求“復立朱見深”的奏疏,準備在次日早朝時再做據理力爭。】

【但就在當夜,石亨秘密覲見孫太后,取得孫太后的“懿旨”。】

【徐有貞也和幽禁南宮的朱祁鎮取得聯繫。】

【衆人提兵入大內,先進南宮接出朱祁鎮。】

【再趁大內毫無防備的情況下輕鬆進入奉天殿。】

【十七日清晨,朱祁鎮赫然復辟成功。】

【病入膏肓的朱祁鈺,在聞聽朱祁鎮即位的鐘鼓聲後,氣息奄奄地說:好,好,好。】

【二月初一,朱祁鎮下詔廢朱祁鈺仍爲郕王。】

【二月十九日,朱祁鈺卒,以親王禮下葬。】

【由於石亨等人奪門而入正殿復位,所以史稱“奪門之變”】

……

第492章 取死有道!取死有道!第517章 白溝河之戰(下)第455章 崖山之戰宋史合頁第437章 劉邦:乃公想了想,他可能不是乃公後代。192.第188章 史上最沒牌面的開國皇帝第354章 劉徹:這人想來是瘋了。第781章 全國各地人民起義!97.第95章 孫權:投降?我還能往哪跑啊?!第531章 朱高熾:我登基了!我死了!第751章 茶第311章 劉徹:將李陵許於匈奴!第512章 朱允炆:勿使朕有背鍋之名第490章 從屠龍變爲惡龍第333章 後晉後漢第428章 御天下之要術第535章 大明極盛仁宣之治!第798章 慈禧的狂妄日本的準備第746章 “朕遇斯時,大不幸也”第60章 十三將士歸玉門!265.第257章 泰山封禪日月當空第392章 乍一看還是個中興之主呢!126.第122章 曹叡:諸葛亮都死了!朕享受享第347章 大業進行時第807章 贏政:以後你兒子就是我兒子,我姑第768章 湘軍三傑中國諸侯第385章 西夏:要地!司馬牛:給了!第591章 萬馬齊喑究可哀第36章 什麼東西“嗖”一下過去了?!147.第143章 司馬睿也算可以了第610章 湊不出三對家庭美滿的皇帝第371章 不分敵我的慶曆新政第589章 仁宗祧廟壬寅宮變158.第154章 劉裕的功績171.第167章 劉邦:乃公有個大膽的想法!184.第180章 絕對想不到的“獎勵”第373章 宋仁宗功績第39章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125.第121章 雖九死其猶未悔。279.第271章 開元盛世!盛唐巔峰!226.第220章 靜如處子,動如脫兔248.第241章 李世民:兩個制度,讓後代念我第40章 李二鳳:那鳳凰應該是朕的!第789章 太平天國的餘燼第384章 嬴政VS劉邦第21章 劉恆的功績第519章 繼位的合法性第749章 節儉救不了大清第18章 悲慘一生的皇帝?306.第297章 李純:我要學太宗!玄宗!211.被抄襲了,僅次於複製粘貼的抄襲。第25章 主打一個過渡作用?第487章 走鋼絲的朱元璋第608章 兵不血刃就得邊境安寧,居功至偉!第724章 撤驛之變後勤兆惠第550章 人間一日地獄五百207.第202章 楊廣不是傻子第2章 六合一統!萬世永昌!第363章 宋真宗功績第27章 帝國雙璧!第708章 賤民脫籍第545章 景泰帝朱祁鈺142.第138章 八王之亂,太亂了!別看了!真第632章 薩爾滸之戰。第688章 少年天子康熙皇帝第635章 論,聰明人的破壞性有多大第321章 裘甫起義南詔退場第419章 十二金牌召岳飛十年之功毀一旦第696章 康熙盛世還是不盛世呢?第43章 穿越者?復古者?128.第124章 李世民小課堂開課了!六句話,第533章 朱高煦的“烤乳豬”212.第206章 滅亡倒計時第570章 大明文臣:只要宦官支持,我就反對!第350章 宋太祖功績。201.第196章 科舉制的本意。第522章 朱棣:目標!漠北!第752章 馳禁鴉片嚴禁鴉片第812章 最終章:麥子熟了幾千次,人民萬歲第58章 劉莊:阿父,阿母273.第265章 一代女皇的功績!第588章 大明唯一爭得最終解釋權的皇帝第313章 馬屁 佛道與催生211.被抄襲了,僅次於複製粘貼的抄襲。第552章 朱見深捱罵不是沒有原因的第569章 大明的錢去哪了?第433章 流浪的鐵木真第746章 “朕遇斯時,大不幸也”第411章 搜山檢海宋跑宗第547章 奪門之變!第750章 道光一生中最輝煌的時刻第738章 北守南擴嘉慶皇帝226.第220章 靜如處子,動如脫兔90.第88章 袁紹:這威武之師,天下誰能敵也第651章 滿漢合戶制歷史的拐點第416章 岳家軍收復襄陽第558章 奇襲威寧海!第711章 首開先例大臣特務制第734章 我們永遠缺失了一部分記憶第535章 大明極盛仁宣之治!第326章 屠殺十二萬(霧)
第492章 取死有道!取死有道!第517章 白溝河之戰(下)第455章 崖山之戰宋史合頁第437章 劉邦:乃公想了想,他可能不是乃公後代。192.第188章 史上最沒牌面的開國皇帝第354章 劉徹:這人想來是瘋了。第781章 全國各地人民起義!97.第95章 孫權:投降?我還能往哪跑啊?!第531章 朱高熾:我登基了!我死了!第751章 茶第311章 劉徹:將李陵許於匈奴!第512章 朱允炆:勿使朕有背鍋之名第490章 從屠龍變爲惡龍第333章 後晉後漢第428章 御天下之要術第535章 大明極盛仁宣之治!第798章 慈禧的狂妄日本的準備第746章 “朕遇斯時,大不幸也”第60章 十三將士歸玉門!265.第257章 泰山封禪日月當空第392章 乍一看還是個中興之主呢!126.第122章 曹叡:諸葛亮都死了!朕享受享第347章 大業進行時第807章 贏政:以後你兒子就是我兒子,我姑第768章 湘軍三傑中國諸侯第385章 西夏:要地!司馬牛:給了!第591章 萬馬齊喑究可哀第36章 什麼東西“嗖”一下過去了?!147.第143章 司馬睿也算可以了第610章 湊不出三對家庭美滿的皇帝第371章 不分敵我的慶曆新政第589章 仁宗祧廟壬寅宮變158.第154章 劉裕的功績171.第167章 劉邦:乃公有個大膽的想法!184.第180章 絕對想不到的“獎勵”第373章 宋仁宗功績第39章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125.第121章 雖九死其猶未悔。279.第271章 開元盛世!盛唐巔峰!226.第220章 靜如處子,動如脫兔248.第241章 李世民:兩個制度,讓後代念我第40章 李二鳳:那鳳凰應該是朕的!第789章 太平天國的餘燼第384章 嬴政VS劉邦第21章 劉恆的功績第519章 繼位的合法性第749章 節儉救不了大清第18章 悲慘一生的皇帝?306.第297章 李純:我要學太宗!玄宗!211.被抄襲了,僅次於複製粘貼的抄襲。第25章 主打一個過渡作用?第487章 走鋼絲的朱元璋第608章 兵不血刃就得邊境安寧,居功至偉!第724章 撤驛之變後勤兆惠第550章 人間一日地獄五百207.第202章 楊廣不是傻子第2章 六合一統!萬世永昌!第363章 宋真宗功績第27章 帝國雙璧!第708章 賤民脫籍第545章 景泰帝朱祁鈺142.第138章 八王之亂,太亂了!別看了!真第632章 薩爾滸之戰。第688章 少年天子康熙皇帝第635章 論,聰明人的破壞性有多大第321章 裘甫起義南詔退場第419章 十二金牌召岳飛十年之功毀一旦第696章 康熙盛世還是不盛世呢?第43章 穿越者?復古者?128.第124章 李世民小課堂開課了!六句話,第533章 朱高煦的“烤乳豬”212.第206章 滅亡倒計時第570章 大明文臣:只要宦官支持,我就反對!第350章 宋太祖功績。201.第196章 科舉制的本意。第522章 朱棣:目標!漠北!第752章 馳禁鴉片嚴禁鴉片第812章 最終章:麥子熟了幾千次,人民萬歲第58章 劉莊:阿父,阿母273.第265章 一代女皇的功績!第588章 大明唯一爭得最終解釋權的皇帝第313章 馬屁 佛道與催生211.被抄襲了,僅次於複製粘貼的抄襲。第552章 朱見深捱罵不是沒有原因的第569章 大明的錢去哪了?第433章 流浪的鐵木真第746章 “朕遇斯時,大不幸也”第411章 搜山檢海宋跑宗第547章 奪門之變!第750章 道光一生中最輝煌的時刻第738章 北守南擴嘉慶皇帝226.第220章 靜如處子,動如脫兔90.第88章 袁紹:這威武之師,天下誰能敵也第651章 滿漢合戶制歷史的拐點第416章 岳家軍收復襄陽第558章 奇襲威寧海!第711章 首開先例大臣特務制第734章 我們永遠缺失了一部分記憶第535章 大明極盛仁宣之治!第326章 屠殺十二萬(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