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六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一)

聽馮道這麼說,閻俊臣臉上罕見的閃過一絲尷尬,隨即又恢復正常,溫聲道:“馮公,我以爲此等大事還需要慎重,要再三考慮,考慮再三,如此方能做決定。”

這話,說了跟沒說一樣。

馮道也是拿他沒法子只得接過話頭:“箬笠所言也是需考慮的地方,我等身爲百官之首,總不能讓武將佔盡了好處不是?”

別看三人之間的對話有些兒戲,但他們現在討論的乃是一件足以影響天下的大事。

就在今天上午,在只有諸相公參加的小朝會上,官家趙元昌露了一絲口風,要恢復“出將入相”的規矩!

這個“相”不是現在的樞密使,而是入政事堂!

亂世以來,州縣官員武將轉地方官的多,但朝堂中樞卻一直是文武分野。即便有武將威壓當朝,也是領樞密使,晉位三公,沒有入主政事堂的。

如此大事,也難怪三位相公要仔細商議對策了。

政事堂只有這麼多位置,夠資格進入政事堂的高官要超過兩掌之數,幾十個人人爭三個位子本就十分艱難。

要是大將也能入政事堂,不用說,十有八九會固定佔去一個位置,如此一來,能爭的就只剩兩個。

這種情況對文官來說,實在是難以接受!

江夏青瞥了閻俊臣一眼便不再關心,他看着馮道,開口詢問道:“馮公,官家這到底是個什麼意思?難不成是想讓武將治國?”

說到這裡,他臉上露出一絲諷刺的笑容。

自從他進入政事堂之後,翻閱各州縣的奏報,經常能看到各地官員抱怨那些校尉轉成的治民官做出種種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來。

是以,對於武將們的治民之能,江夏青的看法只有兩個字:笑話!

“慎言!”馮道聽聞,瞪了江夏青一眼,待其訕訕低頭後,才緩緩開口:“聽聞王文伯在樞密院做得不錯,只是短短兩個月,威望甚至要超過鄭多恙。”

江、閻二人若有所思。

很快,江夏青恍然道:“出將入相!”

看似無意義的一句話,卻讓馮道頷首。

閻俊臣也反應過來了,他只是脾氣軟,不代表腦子不靈光。

心中快速權衡利弊之後,閻俊臣難得主動開口:“馮公,箬笠兄,此事,不可讓那些人太過輕易就得了好處。”

“良秀說的是。”

馮道點點頭,看向江夏青:“箬笠可有建議?”

江夏青略一沉思,便想到了一個合適的切入點:“兵部林師德多次抱怨兵部就是個空殼,他這個兵部尚書幹着沒什麼意思。”

“既然如此,就交給你來安排了。”

“馮公放心。”

又議了幾件事,江、閻各自回到自己的書廳。

江夏青還沒進門,一直在耳房注意這邊動靜的林師德立刻趨步而出:“江相公!”

剛邁出一隻腳的江夏青聽到喊聲,下意識轉身,待看到是林師德後,臉上露出莫明的笑容:“哦,是育才啊!進屋說話。”

另一邊,王樸正在簡賢講武殿內。

此時殿內宦官宮人盡皆屏退,整座宮殿內就只有君臣二人相對而坐。

“《白虎通義》有言:諸侯之義,非天子之命,不得動衆起兵誅不義者,所以強幹弱枝,尊天子,卑諸侯。《論語》曰:‘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天下無道,則禮樂、征伐自諸侯出。’臣又聞:京師是萬國所會,強幹弱枝者,自古通規。”

君臣二人正在談論的是“強幹弱枝”之策。

正如王樸所言,自古而今,強幹弱枝就是國家安定的重要條件。

周不行之,則有五霸七雄;漢不行之,便有七國之亂;唐不行之,藩鎮之禍綿延百年。

天下定於一強、定於一尊,天子手中的力量,在關鍵時候要有一錘定音的效果,這就是強幹弱枝。

因此,說宋亡於強幹弱枝之策,是一種偏頗的看法,典型的先有結果再來論證。

乍經大亂,無論何人統一天下,首先要做的就是中央集權,防止地方分裂主義的產生。

如今,趙元昌也準備集權了。

歷史上五代諸朝都嘗試過集權削藩,只可惜都失敗了。

而在這個時空中,周太祖趙鴻運登基之後,就在慢慢地壓制藩鎮。

基本上是一有機會就削減藩鎮軍隊,析分各節度轄區。

在前朝的基礎上,經過四年的努力,終於使得絕大多數節度都只剩下一州或兩州之地,對部分節度使更是能夠隨時調動更換。

只是西邊仍有一部分藩鎮背離中央,尤其是雄武軍節度使翁章輝。

收留叛將的舊事先不提了,攔截稅收的事情也先放在一邊。就說年初的時候樞密院下令各州上報州內兵馬數目,翁章輝非但自己瞞報,還鼓動周圍各州一起瞞報!

這讓趙元昌十分惱火。

前段時間利用節度使調動的機會取消了順義節度,讓趙元昌突然開悟:調走的節度使可以不補上啊!

只是,如果不讓那些戰功彪炳的將領擔任節度使,又有什麼位置可以安置他們呢?

全國最高的軍事機構樞密院只有三個實職,現在的三個樞密使可還有不少舊部掌兵呢,等閒不好撤換。

想來想去,趙元昌想到了“出將入相”這個詞。

反正現在州縣有不少武將轉成的治民官,在中樞也引入一些出色的武將擔任各部司官員不是什麼難以接受的事情。

而且,武將能入中樞任文職,間接地也能改變現在中樞文官職權不振的局面。

再說了,出將入相可不僅僅是以武將爲主體啊,更多是用來形容文官的。

嗯,以前文武不分家的時候就忽略過去。

於是,他一激動之下,忍不住在小朝會上露了口風,然後就冷場了。

政事堂的三位皺着眉不說話,樞密院那三位也是臉色變幻不定不曾開口。

好在他沒直接說出來,只是頓了一頓就另起話頭帶了過去。

只不過散朝之後立刻就把王樸叫了過來。

說起來現在的趙普還是火候不夠,趙元昌想要私下諮詢的時候,多數是找宋敏貞,等馬青、王樸等人回京之後又加上他們二人。

像陳佑趙普這樣的年輕人,信重歸信重,但總讓人感覺不太穩當。

聽了王樸的一番回答,趙元昌知道王樸所想同自己是一個方向,當即又問道:“不知先生可有良策?”

第一百四十六章 驟然生變應對急(二)第十七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五)第四百一十八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一)第六百九十九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五)第五百三十一章 內舉賢德不避親第六百六章 看江山誰主沉浮(一)第三百三十八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三)第二百七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三)第二百七十一章 千年大計看將明(二)第五十章突如其來召回京第三百六十七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三)第四百二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一)第三百六十二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三)第六百八十九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六)第二十五章商議軍機或可用第七百三十三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五)第四百八十八章 苦陳之民欲揭竿第五百二十五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五)第三百五十七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四)第八十九章心意定孤身渡江第五百五十二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五)第六百三章 或可另闢進身階第五百六十三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二)第一百九十九章 將離京先定婚事(一)第四百二十八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一)第二百五十八章 放榜鬧事爲哪般(二)第二十九章受人之託忠其事第四百四十五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一)第八十六章侵略如火戰事急第六百五章 各有安排待時變(二)第十一章 潑天大功接不接第十三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一)第一百一十九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三)第四百一十四章 消息內情接踵至第二百六十四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一)第四百八十七章 舊人只聽新人笑第一百四十三章 幾多歡喜幾多愁第四百九十四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六)第五百七十二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七)第六百十四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一)第三百八十四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二十)第四百二十七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第二百四十一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六)第一百一章觀衙堂心有所感第一章一夜天地換第五百二十三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三)第一百八十四章 爲尊者諱爭道義第六百六十一章 何日方能遂舊願第六十二章留守監國風將起(一)第一百三十九章 勾心鬥角汴京城第二百八十四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二)第六百八十七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四)第二百九十八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一)第四百一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第三百九十八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七)第七百十四章 心思各異選大將第六百九章 軍政盡操六人手第三十六章項上人頭吾必取(一)第二百六十八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二)第四百七十五章 寧行仁城頭質問第三百四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三)第四百四十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二)第六百八十一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五)第五百五十四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七)第一百一十九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三)第二百九十三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四)第四百五十七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四)第三百四十八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五)第四百六十五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二)第四百四十五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一)第六十七章置之死地而後生(二)第四百三十九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一)第二百九十六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二)第一百六十四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三)第七百十七章 漢皇終究屈賈誼第六百五十一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三)第六百一十章 上下皆起別樣心第六百六十七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二)第三百五十六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三)第二百一十九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一)第二百五十章 謝公安石與君同(二)第七百二十四章 此世我心嚮往之第一百一十七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一)第二百一十三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二)第四百八十四章 操演堪比實戰險第五百九十六章 立爲模範爭最優第四百七十七章 遼事暫令朝爭落第二百七十五章 兩姓永結秦晉好(一)第四百六十一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八)第十一章 潑天大功接不接第一百五十八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七)第五百二十八章 談授官書院生頹(一)第十八章月下爭渡一線天(六)第五百四十六章 兩國皆賺無人虧第四百三十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三)第六百十二章 無需畏懼艱難事第五百三十章 師友侍讀何人佳第四百三十四章 千里澤國斷美夢第三百十三章 百年大計在教育(二)第五百四十二章 識大局治安創收
第一百四十六章 驟然生變應對急(二)第十七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五)第四百一十八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一)第六百九十九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五)第五百三十一章 內舉賢德不避親第六百六章 看江山誰主沉浮(一)第三百三十八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三)第二百七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三)第二百七十一章 千年大計看將明(二)第五十章突如其來召回京第三百六十七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三)第四百二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一)第三百六十二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三)第六百八十九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六)第二十五章商議軍機或可用第七百三十三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五)第四百八十八章 苦陳之民欲揭竿第五百二十五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五)第三百五十七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四)第八十九章心意定孤身渡江第五百五十二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五)第六百三章 或可另闢進身階第五百六十三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二)第一百九十九章 將離京先定婚事(一)第四百二十八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一)第二百五十八章 放榜鬧事爲哪般(二)第二十九章受人之託忠其事第四百四十五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一)第八十六章侵略如火戰事急第六百五章 各有安排待時變(二)第十一章 潑天大功接不接第十三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一)第一百一十九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三)第四百一十四章 消息內情接踵至第二百六十四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一)第四百八十七章 舊人只聽新人笑第一百四十三章 幾多歡喜幾多愁第四百九十四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六)第五百七十二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七)第六百十四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一)第三百八十四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二十)第四百二十七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第二百四十一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六)第一百一章觀衙堂心有所感第一章一夜天地換第五百二十三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三)第一百八十四章 爲尊者諱爭道義第六百六十一章 何日方能遂舊願第六十二章留守監國風將起(一)第一百三十九章 勾心鬥角汴京城第二百八十四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二)第六百八十七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四)第二百九十八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一)第四百一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第三百九十八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七)第七百十四章 心思各異選大將第六百九章 軍政盡操六人手第三十六章項上人頭吾必取(一)第二百六十八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二)第四百七十五章 寧行仁城頭質問第三百四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三)第四百四十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二)第六百八十一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五)第五百五十四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七)第一百一十九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三)第二百九十三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四)第四百五十七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四)第三百四十八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五)第四百六十五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二)第四百四十五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一)第六十七章置之死地而後生(二)第四百三十九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一)第二百九十六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二)第一百六十四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三)第七百十七章 漢皇終究屈賈誼第六百五十一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三)第六百一十章 上下皆起別樣心第六百六十七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二)第三百五十六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三)第二百一十九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一)第二百五十章 謝公安石與君同(二)第七百二十四章 此世我心嚮往之第一百一十七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一)第二百一十三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二)第四百八十四章 操演堪比實戰險第五百九十六章 立爲模範爭最優第四百七十七章 遼事暫令朝爭落第二百七十五章 兩姓永結秦晉好(一)第四百六十一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八)第十一章 潑天大功接不接第一百五十八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七)第五百二十八章 談授官書院生頹(一)第十八章月下爭渡一線天(六)第五百四十六章 兩國皆賺無人虧第四百三十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三)第六百十二章 無需畏懼艱難事第五百三十章 師友侍讀何人佳第四百三十四章 千里澤國斷美夢第三百十三章 百年大計在教育(二)第五百四十二章 識大局治安創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