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置之死地而後生(二)

想到這裡,陳佑突然靈光一閃,隱約能猜到胡承約想要說什麼了。

果然,只聽胡承約道:“《左傳》有言:稟命則不威,專命則不孝。如今殿下所處之境,威與孝只可擇其一。”

說來說去,還是早先王樸所說的那一套:侍父以孝。

早在王樸任奉聖軍掌書記時就時刻提醒趙元昌,之後陳佑等人被其點醒,考慮問題之時也將“父子之情”放在第一位。

故而他毫不猶豫道:“自然是選擇‘孝’。”

對於他的選擇,陳佑毫不意外,只是看着胡承約,聽他怎麼說。

聽了趙元昌的話,胡承約點頭道:“殿下能看透便好,既然不要這‘威’了,不若拋的徹底一點。”

趙元昌不由雙手支在桌上,上身前傾盯着胡承約:“還請德儉細細說來。”

只見胡承約沉吟一陣,緩緩開口道:“前次首相出缺,殿下曾欲保扶蘇相公,臣同司馬皆曰不可。如今果因蘇相公出事。”

提到這一茬,趙元昌臉色也有些難看。

他也知道蘇逢吉此人慣於斂財受賄,只是沒想到會在自己監國期間惹出麻煩。

胡承約繼續道:“臣以爲,如今當拋出蘇相公。”

他還沒說完,趙元昌立刻就呵斥道:“怎可如此!蘇相公助我甚多,怎可輕易棄之!”

聽了此話,胡承約臉色嚴肅地站起來鞠躬道:“臣非是要殿下行那不義之事,只是,非如此,不得破局!”

話都說到這裡了,陳佑也能想到胡承約的目的了。

仔細考慮一番,發覺有可行性,此時見趙元昌還有些猶豫,當即也起身附和道:“大帥,屬下以爲胡參軍所言有理。至於蘇相公,說句大不敬的話,待大帥秉國,再行撫慰不遲。”

說完,陳、胡二人閉口不言,等着趙元昌決斷。

好在趙元昌也算是果決之人,沒讓兩人等太久便開口道:“也罷,此次就當是給蘇史館一個教訓。”

這就是同意了,而且聽他話語間的稱呼,對蘇逢吉也有些不滿。

說來也是,本來都提醒過一次,結果還鬧出這件事,換誰都要生氣。

陳佑同胡承約對視一眼,示意他開口,自己重新坐回位子上。

胡承約也不坐下了,就這麼站着道:“拋出蘇相公只是第一步,只能止損,而不能反擊。故而,第二步便是攀扯對方,比如戶部田尚書。”

說到這裡,他頓了一下,然後道:“殿下同御史相爭,必輸無疑。橫豎都是敗,不若將事情鬧大。”

他的意思很明顯了,蘇逢吉和田茂都是負責糧草轉運的。這兩個人出了問題,必然會導致趙鴻運發怒,首當其衝的就是趙元昌。

然而他控制不住汴京局勢,本來就失分了,與其自己一個人獨失十分,不如自己失十五分而荊王失十分。

以趙鴻運之能,不至於看不出這場亂子演變至今有荊王的影子。

所以必須鬧大,鬧到不好收場,這樣才能把荊王拖下水。這就是置之死地而後生。

趙元昌也不是傻子,只不過關心則亂,如今胡承約說開了,他稍稍一想便能明白其中道理。

想通之後,不由拍手讚道:“德儉好方法!”

胡承約矜持一笑道:“以殿下之能也能想到,只不過殿下身處其中,難免有失考量。”

趙元昌哈哈一笑:“德儉不必過謙!既已定計,便依此而行!”

說到這裡,他沉吟一聲,補充道:“蘇、田之事明日我自會安排人出面,將明、德儉就不必站出來了。”

這就是想撇清,至少在明面上撇清關係,要保持一個爲了大局勉力維持的孝子形象。

對此陳、胡二人自無不可之理,皆是點頭應下。

與此同時,在荊王府,富令荀匆匆忙忙趕到趙元盛的書房。

一進門,趙元盛就開口問道:“事情可辦好了?”

他關上門,這才行禮道:“回稟府君,都辦妥了。”

聽到他的話,趙元盛露出暢快的笑容:“如此甚好!明日我那大哥恐怕是要丟盡臉皮了。”

富令荀卻正色道:“府君切不可大意,秦王定不會坐以待斃,尚需小心應對纔是。”

趙元盛點頭道:“向原所言甚是,是某孟浪了。”

說着,站起身來道:“明早還要早起朝參,向原早些歇息吧。”

次日寅正,陳佑起身洗漱用餐,換上朝服。

這朝服亦是緋色,只是多了一些公服所沒有的配件。

比如頭上的二樑進賢冠,又如銀劍、玉佩、緋羅袍、緋羅裙等,樣式複雜。非是五日一行的起居朝會,基本上沒人穿朝服去,都是穿的簡便的公服,反正皇帝又不在。

此時天剛矇矇亮,也能視物,便沒有帶燈籠。

陳佑翻身上馬,由丁驍牽着緩緩朝明德門行去。

到得明德門外,此處已經有不少人了,紫、緋、綠、青涇渭分明。

陳佑這段時間也參加過不少次朝會,遠遠地翻身下馬,朝緋衣人羣走去。

而丁驍等人則到車馬僕下聚集處等着。

這半個多月來,京中不少人也都認識了陳佑這位秦王司馬、年輕的四品高官。

一路打着招呼,陳佑走到自己的位置便閉口不言,畢竟周圍還有糾風御史巡查紀律。

過沒多久,幾乎所有官員都到齊了,留守京中的荊王、劉相公、史相公才抵達明德樓前,站到隊伍之前。

不多時,明德樓側門打開,一衆文武官員在三人的帶領下進入皇宮大內。

一行人先是到待漏院歇着,不是人人都能有坐處,但都能得到一杯熱茶。只不過喝的人很少就是了。

過了一會兒,有宦官來通知此次起居朝會在崇德殿舉行,荊王等三人這才帶着一衆官員前往崇德殿。

陳佑乃是身爲秦王司馬,勉強可以算是站在崇德殿中部靠前了。在前面是將作監少監,後面是司天監少監。

本來他前面應該是王府長史,後面也應該有其他王府司馬的,可是現在大周總共就三個親王,他還是唯一一個王府官,只好孤零零地站在這裡。

至於胡承約,還要在老後面,也不知道有沒有進殿。

雖這麼多人,但一旁有御史糾察風紀,整個崇德殿內除了衣袂腳步聲,再無其它聲音。

終於,隨着一聲鞭響,身着親王朝服的趙元昌出現在殿內。

第四百三十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三)第三百四十六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三)第六百四十六章 世間多有無奈事第五百三十二章 東宮所學是何物第三百九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三)第九十五章寥廓江天萬里霜第三百四十六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三)第一百六十九章 苦寒飛雪春已近(一)第三百九十七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六)第五百十八章 池靜亦有暗流涌第二十四章虛職酬功忠爲首第六百六十章 吾等行於所當行第六百二十八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五)第三百四十三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八)第三百十三章 百年大計在教育(二)第一百三章江邊垂釣生妙計第四十五章滅國之功尚不足?第二十三章小意應對新同僚第三百五十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七)第三百十六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三)第二百三十九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四)第一百六十九章 苦寒飛雪春已近(一)第四百九十三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五)第二百三十七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二)第二百六十九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三)第二百六十三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三)第七十章積勞成疾爲哪般第二百二十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二)第二百九十二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三)第二百三十九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四)第二百九十八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一)第四百五十九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六)第五十四章心急火燎急入京第五百六十七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二)第一百二章馮道再試尋暖靴第六百八章 不懼生死爲築城第三百六十三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四)第一百三十三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十)第四百九十八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十)第七百五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一)第二十四章虛職酬功忠爲首第一百二十九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六)第五百六章 同甘苦戰前動員第四百三十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三)第六百四十六章 世間多有無奈事第五百二十二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二)第七百八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四)第六百九十章 一時之法亦須重第五百六十七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二)第二百二十五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三)第五百七十七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四)第七百十一章 順勢而爲埋荊棘第十章大周來客夜登門第二百三十六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一)第二百九十三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四)第六百九十章 一時之法亦須重第七百三十二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四)第三百七十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六)第二百二十九章 戰鬥已起押何方(二)第六百七十五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五)第五百五十三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六)第五百四十五章 縱獸於林起羅網第二百三十四章 踏踏實實解煩憂(一)第三百九十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六)第七百十六章 科舉艱難唯公平第五百十三章 悔不該旁生心思第五百九十四章 新風起時動微末第五百十九章 處處算計無盡時第二百五十五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五)第二百二十九章 戰鬥已起押何方(二)第五百三十二章 東宮所學是何物第四百一十七章 關內之地亂將起第四百八十六章 淺水亦有亂流涌第四百七十五章 寧行仁城頭質問第二百七十三章 日常如水多寡淡(二)第三百六十八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四)第三百六十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一)第五十章突如其來召回京第四百七十一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四)第九十六章治民撫兵制度齊第三百七十四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第五百七十二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七)第五百七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一)第六百二十三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十)第一百五章冬至祭祖獨愴然第二百五十四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四)第四百三十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三)第三百八十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六)第一百五十六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五)第一百二十一章當有同志共前行第六百六十二章 誰料竟會遭背刺第五百六十九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四)第四百六十七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四)第五百九十六章 立爲模範爭最優第四百六十一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八)第二百八十四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二)第三百七十七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三)第一百九十五章 保義謀反欲親征第四百九十九章 兒女相約爲親家第二百六十八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二)
第四百三十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三)第三百四十六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三)第六百四十六章 世間多有無奈事第五百三十二章 東宮所學是何物第三百九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三)第九十五章寥廓江天萬里霜第三百四十六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三)第一百六十九章 苦寒飛雪春已近(一)第三百九十七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六)第五百十八章 池靜亦有暗流涌第二十四章虛職酬功忠爲首第六百六十章 吾等行於所當行第六百二十八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五)第三百四十三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八)第三百十三章 百年大計在教育(二)第一百三章江邊垂釣生妙計第四十五章滅國之功尚不足?第二十三章小意應對新同僚第三百五十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七)第三百十六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三)第二百三十九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四)第一百六十九章 苦寒飛雪春已近(一)第四百九十三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五)第二百三十七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二)第二百六十九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三)第二百六十三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三)第七十章積勞成疾爲哪般第二百二十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二)第二百九十二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三)第二百三十九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四)第二百九十八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一)第四百五十九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六)第五十四章心急火燎急入京第五百六十七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二)第一百二章馮道再試尋暖靴第六百八章 不懼生死爲築城第三百六十三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四)第一百三十三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十)第四百九十八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十)第七百五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一)第二十四章虛職酬功忠爲首第一百二十九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六)第五百六章 同甘苦戰前動員第四百三十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三)第六百四十六章 世間多有無奈事第五百二十二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二)第七百八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四)第六百九十章 一時之法亦須重第五百六十七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二)第二百二十五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三)第五百七十七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四)第七百十一章 順勢而爲埋荊棘第十章大周來客夜登門第二百三十六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一)第二百九十三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四)第六百九十章 一時之法亦須重第七百三十二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四)第三百七十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六)第二百二十九章 戰鬥已起押何方(二)第六百七十五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五)第五百五十三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六)第五百四十五章 縱獸於林起羅網第二百三十四章 踏踏實實解煩憂(一)第三百九十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六)第七百十六章 科舉艱難唯公平第五百十三章 悔不該旁生心思第五百九十四章 新風起時動微末第五百十九章 處處算計無盡時第二百五十五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五)第二百二十九章 戰鬥已起押何方(二)第五百三十二章 東宮所學是何物第四百一十七章 關內之地亂將起第四百八十六章 淺水亦有亂流涌第四百七十五章 寧行仁城頭質問第二百七十三章 日常如水多寡淡(二)第三百六十八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四)第三百六十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一)第五十章突如其來召回京第四百七十一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四)第九十六章治民撫兵制度齊第三百七十四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第五百七十二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七)第五百七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一)第六百二十三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十)第一百五章冬至祭祖獨愴然第二百五十四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四)第四百三十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三)第三百八十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六)第一百五十六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五)第一百二十一章當有同志共前行第六百六十二章 誰料竟會遭背刺第五百六十九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四)第四百六十七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四)第五百九十六章 立爲模範爭最優第四百六十一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八)第二百八十四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二)第三百七十七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三)第一百九十五章 保義謀反欲親征第四百九十九章 兒女相約爲親家第二百六十八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