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章觀衙堂心有所感

陳佑剛走到荊門,就又接到兩個消息:

鳳翔節度使焦繼勳上奏,破漢中叛軍於大散關,鳳翔府兵馬都監吳文輝領兵追逐,至固鎮乃還,吳文輝言鳳州刺史亡於賊手。敕以吳文輝權知鳳州軍政事。

制以河陽節度使鄭志康爲樞密副使,去河陽節度使。以侍衛親軍步軍都指揮使任遠見爲河陽節度副使知節度使事。

這兩個消息是登在邸報上傳於諸州縣的,而且還特意命驛使快馬加鞭送達各處,其目的嘛,自然是爲了穩定人心。

首先,第一個消息,漢中叛軍受挫,意在表明據漢中叛周乃是錯誤選擇,一旦朝堂諸公反應過來,叛軍就得失敗。

其次,第二件事,河陽節度使的地盤環繞西京河南府,就在東京邊上,在諸節鎮中是居於前列。而侍衛步軍是帝皇親軍,侍衛步軍都指揮使自然得是趙鴻運親信。

無論鄭志康入京是升還是明升暗降,以親信接掌河陽節度,都意味着中樞對國內軍政的掌控沒有動搖。

當然,意思是這麼個意思,具體怎樣,還得再看。

這些目前和陳佑關係不大,故而揣摩清楚之後,便將之拋到腦後不再想。

帶着一衆家兵來到趕到長壽縣城,讓劉河帶着一衆家兵先去宅院,自己到州衙去找郢州知州耿石。

陳佑來郢州可不僅僅是找馮道的,當然也要順便看顧着些馮道、盧金嬋,等機會合適就將兩人護送到江陵。不過他最主要的任務還是代替趙元昌巡視荊南北部諸州縣。

這項任務,在當初趙元昌回京的時候,是交給趙普的。現在趙元昌親自坐鎮江陵,王樸留在夔州,自然這北部諸州就要交給陳佑。

來到州衙門口,就這麼走了進去。門口站着的兩個州兵只是看了他一眼,也沒阻攔也沒詢問。

在儀門處詢問得知耿石正在二堂召集州衙官吏議事,僕役前去通報,陳佑自行走到大堂等待。

州衙大堂像其它衙門的大堂一樣有五間大小,用木柱隔成三部分。這“間”是建築上特有的一個面積單位,一般以一個邊長爲一丈的正方形所佔面積爲一間。

一進門,就能看到正對着門的官座。

官座正上方懸掛着一個黑底金字的匾額,上書“清慎勤”三個大字。

這三個字乃是當世有名官箴,據聞此典出自司馬昭。

裴松之注《三國志》,在《魏書·二李臧文呂許典二龐閻傳》李通傳記後引用王隱的《晉書》寫了李通孫子李秉的家誡:昔侍坐於先帝,時有三長吏俱見。臨辭出,上曰:“爲官長當清,當慎,當勤,修此三者,何患不治乎?”

而在李秉和司馬昭的對話中,以“慎”爲本。

李秉認爲:清慎之道,相須而成,必不得已,慎乃爲大。夫清者不必慎,慎者必自清,亦由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是以易稱括囊無咎,藉用白茅,皆慎之至也。

這慎,援引“慎獨”之意。

可惜不少官員卻只記得小心謹慎了。

要做事的時候那真的是小心謹慎,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庸官懶政不作爲比比皆是。

還有些人倒是做事,對收錢之事也很謹慎,可是他是在收錢的行爲和如何防止被發現上謹慎,而不是在收不收錢這個問題上謹慎。

諸葛一生唯謹慎,爲官之道,便在於此了。

陳佑重又看着這三個大字,心有所感。

從前自己倒是謹慎了,可惜老上司不謹慎,最後把自己搭進去了。

要說不冤吧,啥都沒幹,就被牽連。要說冤吧,沒有老上司的提拔,自己說不定一輩子都在科級打轉。

時也命也!

感嘆一聲,繼續看這州衙大堂。

匾額下的掛着一幅中堂,卻是猛虎下山圖。耿石乃一介武將,喜歡這等字畫也是情理之中。

畫前是桌椅,桌子右側擺着一塊驚堂木,紅漆、刻畫有龍形。驚堂木旁邊是一個懸着兩支毛筆的筆架,筆架之下乃是兩個硯臺。

桌子左側先是籤筒,籤筒旁放有青石筆擱,最邊上是一個印架,至於官印,卻沒擺在這裡。

再看兩邊,木柱之後卻站着一個僕役直楞楞地看着自己。

想來此人是被安排在這裡照看大堂,估計是見自己沒啥動作,也就沒有出聲。

這麼想着,陳佑朝他笑了笑,便不在管他。

兩旁木柱之後各是一排水火棍,水火棍之後乃是刺史鹵簿。

唐制,文武官員四品以上皆有鹵簿,部分縣令也有,一州刺史正是四品,自然是有鹵簿的。

不過耿石不是刺史,只不過是“權知”,一般情況下無權動用刺史鹵簿。即便特殊情況要用,也得削減規制。

這大堂是看完了,被人這麼盯着也不舒服,陳佑便走到堂外等待。

好在不過少頃,就有一文士過來:“陳司馬,知州有請。”

跟在文士身後走到二堂之外,正好遇到堂內一干州衙官吏魚貫而出,見到跟着文士前來的陳佑,皆是停下行禮。

待這些人散盡,被擋在門內的耿石才走出門,笑着拱手道:“陳司馬!近來可好?”

“安好。知州如何?”陳佑亦是站定回禮。

“哈哈!老樣子罷了。”耿石暢快一笑,側身站到門旁,伸手虛引道:“司馬請。”

陳佑拱手致意,當先走入二堂。

分了主客坐下,自有僕役送上茶點。

耿石喝了一口茶水,又豪爽笑道:“這東西也忒寡淡了些,嘬不出個鳥味來!”

陳佑笑道:“知州乃一州之主,不想喝誰還能逼你不成?”

聽到陳佑這麼說,耿石哈哈一笑:“還是司馬這等當過將軍的人懂某!”

陳佑聽後,笑而不語。

又閒聊幾句,耿石才正色問道:“不知司馬此來,可是大都督有新的命令?”

“尚無。”陳佑微微搖頭,“大都督遣我此來,只是着某看看各州軍事。”

聽到這個回答,耿石明顯鬆了口氣,當下道:“眼看天色尚早,不若某便陪同司馬到校場轉轉?”

陳佑自無不可之理:“既如此,那就有勞知州了。”

第五百三十四章 驀然回首闌珊處第十八章月下爭渡一線天(六)第六百四十一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四)第二百三十七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二)第二百九十四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五)第四百九十四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六)第二百一十八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四)第九十章長平故計死士出第四百九十七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九)第二百五十五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五)第二百五十一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一)第四百二十九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二)第三百四十七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四)第二百五十三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三)第五十六章初見皇帝受問詢第一百八十二章 道旁迎師北疆變第二百一十二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一)第三百二十四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一)第四百八十三章 我欲惑敵佔先機第三百五十八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五)第五百五十九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四)第五百四章 信使接踵論教王第一百三十七章 臣殉國庶民哭君第二十二章從此天高任鳥飛第二十三章小意應對新同僚第七百十一章 順勢而爲埋荊棘第四百三十二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五)第一百三十五章 兩戰皆勝事漸明第七章各有肚腸轉心思第一百四十六章 驟然生變應對急(二)第四百二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一)第五百二十三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三)第九十九章別無他法唯分治第七百十四章 心思各異選大將第四十一章論功行賞爭不休(一)第三十七章 項上人頭吾必取(二)第二百七十六章 兩姓永結秦晉好(二)第二百九十五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一)第三百九十四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三)第九十二章未來之事早打算第二百三章 春耕爲重議農事第六百三十四章 一朝有變國生事(一)第一百一十章時運所至晉陽下第四百一十章 肆意猖狂京兆匪第一百三章江邊垂釣生妙計第四百四十四章 翁婿議政定官途第六百二十九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六)第七十五章雙王大婚宴平樂(二)第七十三章再失一相猶不慌第三十九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二)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二)第六百三十五章 一朝有變國生事(二)第二百四十二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七)第一百七十三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二)第一百三十一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八)第七百二十八章 生民所仰當慎行第六百二十二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九)第五百二十五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五)第三百九十一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七)第二百七十一章 千年大計看將明(二)第六百二十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七)第三百九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三)第八十三章 枕頭之風威力大第四百四十五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一)第三十八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一)第四百五十八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五)第一百二十八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五)第二百四十七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二)第二百八十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一)第六百九十三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二)第七章各有肚腸轉心思第748章 敢請長纓安軍心第四百九十八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十)第三百十四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一)第二百二十七章 朝堂微操總是遲第六百五十三章 有棗沒棗打一杆第746章 片紙可當十萬錢第五百三十七章 若逢板蕩該如何第二十二章從此天高任鳥飛第四百一十五章 大儀鎮內議投周第六百五十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二)第一百一十章時運所至晉陽下二百八十七章 事事皆起更當穩(一)第二百七十六章 兩姓永結秦晉好(二)第七百九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五)第七百十二章 我自請纓爲難事第三百七十八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四)第748章 敢請長纓安軍心第二百七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三)第三百三十二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七)第七百三十一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三)第四百五十二章 將往淮南保皇子第二十四章虛職酬功忠爲首第七章各有肚腸轉心思第四百三十二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五)第八十一章路途漫漫欲拜師(二)第六百三十三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十)第三百三十八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三)第四百九十二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四)第五百九十四章 新風起時動微末
第五百三十四章 驀然回首闌珊處第十八章月下爭渡一線天(六)第六百四十一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四)第二百三十七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二)第二百九十四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五)第四百九十四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六)第二百一十八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四)第九十章長平故計死士出第四百九十七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九)第二百五十五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五)第二百五十一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一)第四百二十九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二)第三百四十七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四)第二百五十三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三)第五十六章初見皇帝受問詢第一百八十二章 道旁迎師北疆變第二百一十二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一)第三百二十四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一)第四百八十三章 我欲惑敵佔先機第三百五十八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五)第五百五十九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四)第五百四章 信使接踵論教王第一百三十七章 臣殉國庶民哭君第二十二章從此天高任鳥飛第二十三章小意應對新同僚第七百十一章 順勢而爲埋荊棘第四百三十二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五)第一百三十五章 兩戰皆勝事漸明第七章各有肚腸轉心思第一百四十六章 驟然生變應對急(二)第四百二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一)第五百二十三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三)第九十九章別無他法唯分治第七百十四章 心思各異選大將第四十一章論功行賞爭不休(一)第三十七章 項上人頭吾必取(二)第二百七十六章 兩姓永結秦晉好(二)第二百九十五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一)第三百九十四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三)第九十二章未來之事早打算第二百三章 春耕爲重議農事第六百三十四章 一朝有變國生事(一)第一百一十章時運所至晉陽下第四百一十章 肆意猖狂京兆匪第一百三章江邊垂釣生妙計第四百四十四章 翁婿議政定官途第六百二十九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六)第七十五章雙王大婚宴平樂(二)第七十三章再失一相猶不慌第三十九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二)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二)第六百三十五章 一朝有變國生事(二)第二百四十二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七)第一百七十三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二)第一百三十一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八)第七百二十八章 生民所仰當慎行第六百二十二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九)第五百二十五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五)第三百九十一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七)第二百七十一章 千年大計看將明(二)第六百二十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七)第三百九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三)第八十三章 枕頭之風威力大第四百四十五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一)第三十八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一)第四百五十八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五)第一百二十八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五)第二百四十七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二)第二百八十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一)第六百九十三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二)第七章各有肚腸轉心思第748章 敢請長纓安軍心第四百九十八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十)第三百十四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一)第二百二十七章 朝堂微操總是遲第六百五十三章 有棗沒棗打一杆第746章 片紙可當十萬錢第五百三十七章 若逢板蕩該如何第二十二章從此天高任鳥飛第四百一十五章 大儀鎮內議投周第六百五十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二)第一百一十章時運所至晉陽下二百八十七章 事事皆起更當穩(一)第二百七十六章 兩姓永結秦晉好(二)第七百九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五)第七百十二章 我自請纓爲難事第三百七十八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四)第748章 敢請長纓安軍心第二百七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三)第三百三十二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七)第七百三十一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三)第四百五十二章 將往淮南保皇子第二十四章虛職酬功忠爲首第七章各有肚腸轉心思第四百三十二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五)第八十一章路途漫漫欲拜師(二)第六百三十三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十)第三百三十八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三)第四百九十二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四)第五百九十四章 新風起時動微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