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六)

“確實。”馮道附和一聲,“黃仲彥此人有能力。不過三司同戶部向來不和,戶部有王松嶺在,三司這幾年被壓得擡不起頭來。”

職權相近,就會互相侵奪權力,樞密院和兵部,三司和戶部,都是這種情況。只不過相比於兵部面對樞密院時的無力,戶部還是能同三司爭一爭的。尤其是前三司使閻俊臣調任樞府之後就不怎麼在政事上發言,戶部尚書王彥川在面對三司的時候就愈加強勢。

“正是如此,所以我想着是不是重新梳理一下三司和戶部的職權。”

“啪!”

落下一枚棋子,趙元昌接着道:“這稅改別的不說,單立一個專門的稅曹來負責稅收事宜,着實是一個好點子。我尋思着,這尚書六部,與其叫三司和戶部相互扯皮,不若把兩個職權分割。”

“若是如此,三司使該在何處?”馮道沒有糾纏一角廝殺,而是脫先一手,在旁處佈局。

“三司使還放在六部之上,位在參政之前如何?”

馮道沉默,安靜地落了兩步棋,他輕聲問道:“官家所想,該是不僅限於戶部和三司吧?”

趙元昌聞言一笑:“不愧是馮師。今夏我欲用兵淮南,故而心有疑慮,不知此時改動朝堂會不會有影響。”

此句說出,他環視四周:“爾等且先下去。”

“是。”

一干宦官僕役盡皆退下,很快院子裡就只剩下師徒二人。

趙元昌這才低聲道:“朝中職事太少,京外大將恐不甘心入京。”

周國不是從下而上推翻前朝建立的,所以它繼承了前朝從唐時一直流傳下來的弊病。內部不靖,無法舉國而戰,統一天下的步伐就慢了許多。

統一的步伐慢,就會導致大將領兵在外的時間變長,君臣相疑的可能性大增。而且只要沒有一戰滅國,邊疆將領積小功爲大功,中樞也不能一直壓着不賞。

這賞的物事,要麼是官爵,要麼是錢糧。邊軍大將,官高爵隆,兵精糧足,又加之君臣相疑,會發生什麼事就不需要多說了。

所以要不定期調動邊將、內外交流,中層將校還好,到了刺史、節度使這一級,調人入京不說升官,至少品級不能降吧?不說權力多麼大,至少不能只有一個虛銜吧?

問題在於,中樞高位沒有那麼多,適合拿出來給將領的就更少了。

所以,要麼把原來職權較多的部門拆分成多個職權狹小的部門而品級不變,要麼大幅度增加兩府相公參政的數量。

相比於後者,顯然前者更好一些。

比如原先四個部門,把它拆成十五六個部門,再加上副職加銜,這一下就多了二十多甚至三十多個尚書卿一層次的職事。

唯一可慮的就是,文武百官會不會贊同,最主要的是外面領兵的那些大將會不會認可。如果大將抵制,那麼這一次改革不過是個笑話。

馮道當然明白這一點,他將棋子放入盒中,輕聲問道:“今夏有戰,官家可準備好掃平國內動盪?”

要想維持朝廷對全國的控制,就得維護中央的權威。

怎麼維護?消滅所有不聽話的人!

簡單來說就是做好一道政令不被方鎮執行,朝廷出兵鎮壓的且獲勝的準備。

之前趙元昌準備召定難軍節度使李彝殷入朝,但同近臣商討之後,發現朝廷暫時無法重創定難軍,只得放棄這個想法。

趙元昌想要召方鎮節度入京,那麼他做好了出兵平定方鎮之亂的準備了嗎?

“可慮者便是西面。”趙元昌面色嚴肅,“寶應伯在邠州,王江在涇州,若爲犄角,該是能穩住隴右延慶一帶。然防守有餘,進取不足。”

爲什麼進取不足?因爲要防備北面諸多節度。

“還需行離間之計。”

“正是。”趙元昌點頭,目光灼灼地看向馮道,“不知馮師可有教我?”

沉吟一陣馮道緩緩開口:“夏日戰端起,中樞不宜輕動。臣以爲可派人宣撫西北,示衆以恩。待戰平,召雄武入京,邠涇等地守而不攻,以安延慶之心;京兆、河南整軍警備河中,鳳翔、漢中夾攻雄武成階。”

馮道這番話說出口,趙元昌一臉贊同之色,卻無多少驚訝,顯然他也考慮過。

“這宣撫之人,若是輕了,怕是起不到作用,馮師可有合適人選?”

聽到這個問題,馮道略一猶豫,輕聲道:“臣以爲,尚書戶部王彥川,三司黃世俊,此二人皆可。”

這兩個都是比較強勢的主官,要分割職權,將此二人調出去,看不出什麼問題。絕大多數人只會以爲讓他倆宣撫西北只是一個藉口,是將這兩人調離的藉口,然想不到這是爲了日後對付雄武軍而做的準備。

蹙眉考慮一陣,趙元昌點頭:“他倆的確合適。”

說完這句,他便轉開話題,不再討論政事,而是一邊閒聊一邊下棋。

馮道暗歎一聲,也打起精神關注棋枰。

出外宣撫方鎮,等閒三五個月無法回京,兩個部門主官肯定是要換人,但趙元昌不想讓馮道參與進去。

只能說,帝王畢竟是帝王,感情這東西,涉及到權力就得放到一邊去。

雙流縣,寧家。

知縣寧強回到家中,徑直來到書房取出一本白紙做封面的書冊,翻開夾着一張枯葉的地方,坐在窗前仔細閱讀。

讀至妙處,禁不住撫掌喝彩。

正看得津津有味,門口突然傳來一個急切的聲音:“行仁!你怎地還在這看書!”

他從文字的世界中擡起頭來,略帶茫然地朝門口看去,原來是自己的縣丞羅施。

看到羅施一臉焦急的模樣,寧強一驚,連忙站起來問道:“出事了?”

“可不是麼!”羅施三步並作兩步來到寧強面前,拉住他的胳膊就要朝外面走,“吏部的信使正等在縣衙,你趕快過去!”

“吏部?”

寧強被他拽着往外走,手中書冊反扣在桌面上。

走出家門,羅施終於不拉寧強了。

“惠慈,這吏部信使過來......”

“肯定是你要升官了!”羅施看起來似乎比寧強還高興,“我就知道,行仁你是不會一直在這裡當一個縣令的!”

第七百二十二章 我自蹈險全臣節(一)第五百七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一)第四百一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第三百七十九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五)第二百八十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一)第一百八十七章 人心浮動議改制(一)第三百五十七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四)第五百一章 韓熙載出使求和第十九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七)第三百六十七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三)第七百三十九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一)第二百八十四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二)第三百六 空辯不若實爲證(二)第四百二十四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七)第五百十九章 處處算計無盡時第二百八十八章 事事皆起更當穩(二)第一百九十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一)第二百五十七章 放榜鬧事爲哪般(一)第五百九十五章 道不同各退一步第六百八十一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五)第四百三十二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五)第五百一章 韓熙載出使求和第四十二章論功行賞爭不休(二)第六百九十一章 一元始建新風至第四百四十五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一)第五百五十八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三)第六百四十四章 遇事誰可擔重任第五百五十六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一)第三百十九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六)第一百六十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九)第三百七十六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二)第七百二十三章 我自蹈險全臣節(二)第一百八十六章 欲改樞院爲立足第一百四十一章 未知陛下欲亂國第六百四十五章 此戰須有終結日第四十一章論功行賞爭不休(一)第四百八十四章 操演堪比實戰險第三百五十八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五)第六百五章 各有安排待時變(二)第四百三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二)第五百八十七章 平波起浪第一風(一)第九十五章寥廓江天萬里霜第三百七十七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三)第一百八章正月之中再生變第一百二十九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六)第五十五章皇宮大內初見聞第七百九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五)第二百六十五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二)第三百三十九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四)第三百六十六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二)第四百七十八章 故友初至論道德第十二章舉義反正須拿捏第三百六十六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二)第一百一十六章欲殺人當行何計(二)第四百六十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七)第二百七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三)第六百二十七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四)第一百三十二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九)第五十九章轉遍東京聞兵訊第三百十五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二)第四百一十四章 消息內情接踵至第七百八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四)第五百七十二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七)第五百三章 欲立大功行陰私第五百八十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七)第二百六十四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一)第七百一章 明志立旗且隨風第三十九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二)第六百四十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三)第一百六十七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六)第二百三十五章 踏踏實實解煩憂(二)第六百八十九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六)第六百三十八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一)第六百二十五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二)第五百五十八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三)第一百四十二章 守蜀地躺着中槍第二百五十七章 放榜鬧事爲哪般(一)第四十三章爭權奪利心思重第一百七十章 苦寒飛雪春已近(二)第九十四章戰地黃花分外香第五百七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一)第七百十二章 我自請纓爲難事第三百五十三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第六百六十五章 爲安諸軍分新餅第六百五十六章 決斷之重一肩擔第六百五十七章 災情之下有奇人第二百二十四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三)第五百七十四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一)第三百四十四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一)第五百八十七章 平波起浪第一風(一)第二百四十三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一)第三百七十四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第一百四十二章 守蜀地躺着中槍第七百十九章 開闢新路爲後學第一百四十二章 守蜀地躺着中槍第一百五十九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八)第三百七十五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一)第一百一十八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二)第七百三十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二)第二百七十六章 兩姓永結秦晉好(二)
第七百二十二章 我自蹈險全臣節(一)第五百七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一)第四百一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第三百七十九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五)第二百八十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一)第一百八十七章 人心浮動議改制(一)第三百五十七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四)第五百一章 韓熙載出使求和第十九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七)第三百六十七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三)第七百三十九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一)第二百八十四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二)第三百六 空辯不若實爲證(二)第四百二十四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七)第五百十九章 處處算計無盡時第二百八十八章 事事皆起更當穩(二)第一百九十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一)第二百五十七章 放榜鬧事爲哪般(一)第五百九十五章 道不同各退一步第六百八十一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五)第四百三十二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五)第五百一章 韓熙載出使求和第四十二章論功行賞爭不休(二)第六百九十一章 一元始建新風至第四百四十五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一)第五百五十八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三)第六百四十四章 遇事誰可擔重任第五百五十六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一)第三百十九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六)第一百六十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九)第三百七十六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二)第七百二十三章 我自蹈險全臣節(二)第一百八十六章 欲改樞院爲立足第一百四十一章 未知陛下欲亂國第六百四十五章 此戰須有終結日第四十一章論功行賞爭不休(一)第四百八十四章 操演堪比實戰險第三百五十八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五)第六百五章 各有安排待時變(二)第四百三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二)第五百八十七章 平波起浪第一風(一)第九十五章寥廓江天萬里霜第三百七十七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三)第一百八章正月之中再生變第一百二十九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六)第五十五章皇宮大內初見聞第七百九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五)第二百六十五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二)第三百三十九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四)第三百六十六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二)第四百七十八章 故友初至論道德第十二章舉義反正須拿捏第三百六十六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二)第一百一十六章欲殺人當行何計(二)第四百六十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七)第二百七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三)第六百二十七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四)第一百三十二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九)第五十九章轉遍東京聞兵訊第三百十五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二)第四百一十四章 消息內情接踵至第七百八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四)第五百七十二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七)第五百三章 欲立大功行陰私第五百八十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七)第二百六十四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一)第七百一章 明志立旗且隨風第三十九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二)第六百四十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三)第一百六十七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六)第二百三十五章 踏踏實實解煩憂(二)第六百八十九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六)第六百三十八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一)第六百二十五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二)第五百五十八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三)第一百四十二章 守蜀地躺着中槍第二百五十七章 放榜鬧事爲哪般(一)第四十三章爭權奪利心思重第一百七十章 苦寒飛雪春已近(二)第九十四章戰地黃花分外香第五百七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一)第七百十二章 我自請纓爲難事第三百五十三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第六百六十五章 爲安諸軍分新餅第六百五十六章 決斷之重一肩擔第六百五十七章 災情之下有奇人第二百二十四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三)第五百七十四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一)第三百四十四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一)第五百八十七章 平波起浪第一風(一)第二百四十三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一)第三百七十四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第一百四十二章 守蜀地躺着中槍第七百十九章 開闢新路爲後學第一百四十二章 守蜀地躺着中槍第一百五十九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八)第三百七十五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一)第一百一十八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二)第七百三十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二)第二百七十六章 兩姓永結秦晉好(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