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六)

不知是個什麼情況的兩人趕忙起身穿衣。

還沒拾輟妥當,就有人掀開幕簾走進殿內,是杜皇后!

好在杜皇后不是來看他們的,帶着兩個宮人徑直走到御牀跟前。

劉明、楊邠瞅着空將衣服整理好,一同邁步到殿中:“參見聖人。”

“免禮。”

杜皇后看向兩人,正要開口,在一旁偏殿的林盛保就走了進來:“聖人。”

林盛保身上也沾了些血跡,看到他之後,杜皇后臉色煞地一變,厲聲問道:“林盛保!發生了何事!”

“回稟聖人,親軍叛亂,現在已經平定。”這一次林盛保倒是說得很簡略。

杜皇后面色一動:“就是之前那陣聲音?”

“正是。”

杜皇后認真地看着林盛保,殿內一下子安靜下來。

彷彿是一瞬,也好似半晌,御牀上的趙鴻運突然哼了一聲。

殿中這四人也顧不得繼續對峙,連忙圍到御牀邊上,林盛保一邊走一邊吩咐小宦官道:“端熱湯,請太醫!”

到得牀邊,杜皇后坐在胡牀上,緊緊握着趙鴻運的右手。

侍奉在旁的宮人將所有蠟燭全部點燃,又給之前一直燃着的蠟燭剪了燭花,一時間殿內通明如晝。

睡了這麼多天,趙鴻運非但沒有好轉,反而臉色愈加蒼白,嘴脣更是有些皸裂。

此時的趙鴻運眼皮急劇抖動,呼吸也變得急促起來,好似在掙扎一般。

就在小宦官端着熱湯走進殿內之時,趙鴻運終於睜開了眼睛。

他第一眼看到的就是杜皇后擔憂的臉龐,愣了一下,不由動情喊了一聲:“大姊。”

只這一聲,就讓杜皇后眼眶中多了些淚水,連聲道:“我在!我在!”

說着,她接過宦官手中的瓷碗:“官家先喝一點湯膳。”

趙鴻運十分配合的喝了兩口,臉上的神色看起來彷彿更精神了些。

直到這時他纔看到侍立在一旁的劉明等人,臉上露出一絲笑容:“照臨,岐之,現在是何時了?”

劉明回道:“現在大約初五的亥時或者初六的子時。”

趙鴻運臉上呈現出迷茫的神色:“只過了半天嗎?”

無人回答。

杜皇后將湯碗放下,握着趙鴻運的手道:“官家好好休養,政事自有相公們分憂,況且還有孩子們。”

聽了這話,趙鴻運笑着用兩隻手握住杜皇后的手:“我的身體我自己知道,只是以後大姊要照顧好自己了。”

這話一出,在場幾人全皆變色!

都說老人將死之時會預感到自己何時去世,難道現在趙鴻運就是這種情況?

不等衆人反應過來,只聽趙鴻運接着道:“不過大哥純孝,一定會好好侍奉母親的。”

頭一次聽說趙鴻運選定了秦王繼位,杜皇后原本還有些呆滯地臉色立刻就變得難看起來。

只是趙鴻運卻沒看到,他轉向了劉明等人:“照臨、岐之,你等身爲元老,治國理政還需多看顧着些太子。”

臨終顧命。

趙鴻運這是爲了防止自己死後,這兩位見自己最後一面的宰相有什麼其它想法。故而託付兩人爲顧命元老,給予極大的權力,希望這兩位能按照自己的安排擁護太子登基。

劉明、楊邠也給出了趙鴻運最想聽到的回答:“臣必不負官家所託,悉心輔佐太子。”

趙鴻運滿意地點點頭,又看向林盛保。

就在衆人等着聽他還有什麼話要吩咐的時候,趙鴻運臉色突地一變,原本有了些精神的臉龐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灰敗下去。

轉瞬之間,之前還能交談的趙鴻運就失去了生機。

“官家?官家!大郎!”心中有別樣心思的杜皇后只感覺到趙鴻運握着自己的手突然握緊之後一下子變得軟弱無力,緊接着就看到趙鴻運失去神采的面容。

這時也顧不得想其它,頓時悲從中來,忍不住哭出聲來。

周錦瑞四年十一月初五,周帝趙鴻運崩於萬歲殿,時五十二歲。

杜皇后尚在悲痛之中,劉明拜送趙鴻運之後,起身示意楊邠、林盛保出去談話。

剛出殿門,就見一提着燈籠的宦官領着一個太醫匆匆忙忙朝這邊趕來。

三人對視一番,林盛保上前攔住兩人:“官家正同聖人說話,你等先在一旁等着。”

待兩人走進偏殿,劉明等人又朝偏僻之處走了幾步。

“官家所思所想,吾等盡知。”沉默一陣,劉明率先開口,“如今太子未歸,當如何行事?”

夜色之下,互相也看不清面容。

好一會兒楊邠才道:“官家重病,這段時間還是讓官家好好靜養纔是。”

這就是要秘不發喪了。

劉明點點頭,只聽楊邠繼續道:“且冊秦王爲太子之事,應該通過邸抄宣揚天下才是。”

聽到這話,劉明林盛保同時回道:“理當如此。”

兩相公一中官這就達成了共識,又商議一陣,三人一同回到殿內。

殿內杜皇后臉上雖有悲慼,但已經平靜下來。

見三人進來,杜皇后坐在那裡握着趙鴻運地手,語氣平靜地說:“劉相公,楊相公,如今官家已去,元昌尚在蜀地,沒有十天半個月怕是趕不回來。這國不可一日無君......”

杜皇后話還沒說完,劉明立刻就打斷道:“好叫聖人知曉,官家早些時日便下令召太子回京,估計再有三五天太子就能趕回汴京。”

身爲老臣,自然知道杜皇后對荊王的偏愛。

值此關鍵時刻,爲了防止杜皇后做出什麼意料之外的事情,楊邠十分認真地保證道:“待太子繼位,當以荊王爲相,佐理陰陽。”

劉明也反應過來,這時候應該哄着來,當即也十分誠懇地說道:“且荊王先知開封,後牧廣晉,當進封晉王。”

“晉王?”杜皇后神色一動。

劉明躬身解釋道:“正是,唐莊宗繼位之前便是晉王。”

林盛保眉頭一挑,見劉、楊二人的神情不似作僞,不由皺起眉來。

只是杜皇后此時卻是心動了,臉色也舒緩下來:“元盛爲弟,是該爲元昌分憂國事,封晉王也是應該的。”

“聖人所言甚是。”

“此事要寫到遺詔中。”

“歷朝歷代從未有在遺詔之中言他事之先例,可由太子繼位之後下冊命。”

劉明死死咬定,一定要太子繼位才能發詔書,來回爭了幾次之後,剛剛失去丈夫的杜皇后實在是強硬不起來,只好認了下來。

此事了結,接下來就是商議如何將皇帝已崩的消息瞞下來。

第六百十二章 無需畏懼艱難事第六百二章 國政定於言語間(二)第三百二十八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三)第四百二十三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六)第六百五十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二)第三百八十三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九)第四百七十四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七)第六十章詔令監國是何意第一百八十三章 議定幽燕相公換第三百八十六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二)第一百五章冬至祭祖獨愴然第一百六十一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第四百九十六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八)第九十九章別無他法唯分治第四百九十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二)第四百三十五章 大亂之後諸事繁第五百四十八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一)第六百十六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三)第五百八十五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二)第六百二十五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二)第三百八十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六)第十一章 潑天大功接不接第七百十九章 開闢新路爲後學第一百章消息不斷時機逝第四百七十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三)第三百三十三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八)第二百五十七章 放榜鬧事爲哪般(一)第二十三章小意應對新同僚第八十八章一日之差失涪陵第五百九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三)第三百一十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四)第七百二十七章 片瓦尺土不可棄(二)第一百四十九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三)第二十五章商議軍機或可用第三百八十四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二十)二百八十七章 事事皆起更當穩(一)第四百四十五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一)第六百三十八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一)第二百三十八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三)第一百七章辭舊迎新除夕夜第一百四十八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二)第五百十五章 諸相公議治江南第五百四十四章 內外兼修望紫宸第六百四十九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一)第六百九十五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一)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一)第一百六十二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一)第二百一十二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一)第四百三十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三)第五百十四章 戰雖止諸事仍雜第七百三十九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一)第五章時移事易非前史第五百八十八章 平波起浪第一風(二)第六百三十六章 一朝生變國事動(三)第二百九十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一)第五百二章 論立場章鵬施計第四百七章 好惡皆爲門戶計第七十七章如此行事意何爲第二百三十四章 踏踏實實解煩憂(一)六百七十六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六)第三百九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三)第七百九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五)第五百十一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五)第四百二十三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六)第三百九十六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五)第七百九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五)第六百二章 國政定於言語間(二)第六百九章 軍政盡操六人手第十章大周來客夜登門第七十二章帝王問詢意難測第一百八章正月之中再生變第三百十三章 百年大計在教育(二)第二百二十三章 方法總比困難多第四百六十七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四)第五百九十九章 迎難而上因時變第一章一夜天地換第六百三十四章 一朝有變國生事(一)第六百二十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七)第三百三十三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八)第一百七十八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一)第六百九十二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一)第五百八十六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三)第三百五十九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六)第四十一章論功行賞爭不休(一)第二百三十二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二)第四百二十七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第六百九十章 一時之法亦須重第二百一章 下車伊始危機藏(一)第一百二章馮道再試尋暖靴第四百一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第二百二十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二)第一百二十三章道德廉恥在心中第六百八十六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三)第四百六十七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四)第三百四十九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六)第五十九章轉遍東京聞兵訊第四百二十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三)第六百二章 國政定於言語間(二)第三百六十八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四)第五百七十五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二)
第六百十二章 無需畏懼艱難事第六百二章 國政定於言語間(二)第三百二十八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三)第四百二十三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六)第六百五十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二)第三百八十三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九)第四百七十四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七)第六十章詔令監國是何意第一百八十三章 議定幽燕相公換第三百八十六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二)第一百五章冬至祭祖獨愴然第一百六十一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第四百九十六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八)第九十九章別無他法唯分治第四百九十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二)第四百三十五章 大亂之後諸事繁第五百四十八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一)第六百十六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三)第五百八十五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二)第六百二十五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二)第三百八十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六)第十一章 潑天大功接不接第七百十九章 開闢新路爲後學第一百章消息不斷時機逝第四百七十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三)第三百三十三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八)第二百五十七章 放榜鬧事爲哪般(一)第二十三章小意應對新同僚第八十八章一日之差失涪陵第五百九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三)第三百一十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四)第七百二十七章 片瓦尺土不可棄(二)第一百四十九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三)第二十五章商議軍機或可用第三百八十四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二十)二百八十七章 事事皆起更當穩(一)第四百四十五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一)第六百三十八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一)第二百三十八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三)第一百七章辭舊迎新除夕夜第一百四十八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二)第五百十五章 諸相公議治江南第五百四十四章 內外兼修望紫宸第六百四十九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一)第六百九十五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一)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一)第一百六十二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一)第二百一十二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一)第四百三十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三)第五百十四章 戰雖止諸事仍雜第七百三十九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一)第五章時移事易非前史第五百八十八章 平波起浪第一風(二)第六百三十六章 一朝生變國事動(三)第二百九十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一)第五百二章 論立場章鵬施計第四百七章 好惡皆爲門戶計第七十七章如此行事意何爲第二百三十四章 踏踏實實解煩憂(一)六百七十六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六)第三百九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三)第七百九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五)第五百十一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五)第四百二十三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六)第三百九十六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五)第七百九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五)第六百二章 國政定於言語間(二)第六百九章 軍政盡操六人手第十章大周來客夜登門第七十二章帝王問詢意難測第一百八章正月之中再生變第三百十三章 百年大計在教育(二)第二百二十三章 方法總比困難多第四百六十七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四)第五百九十九章 迎難而上因時變第一章一夜天地換第六百三十四章 一朝有變國生事(一)第六百二十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七)第三百三十三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八)第一百七十八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一)第六百九十二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一)第五百八十六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三)第三百五十九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六)第四十一章論功行賞爭不休(一)第二百三十二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二)第四百二十七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第六百九十章 一時之法亦須重第二百一章 下車伊始危機藏(一)第一百二章馮道再試尋暖靴第四百一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第二百二十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二)第一百二十三章道德廉恥在心中第六百八十六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三)第四百六十七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四)第三百四十九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六)第五十九章轉遍東京聞兵訊第四百二十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三)第六百二章 國政定於言語間(二)第三百六十八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四)第五百七十五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