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二)

有何看法?肯定是歡迎歡迎、熱烈歡迎啊,不這麼說的都是傻子!

在座的幾位自然是明白這個道理的,不管心裡作何想法,至少現在都翻過來覆過去的訴說着自己對大周天軍的渴望、對大周皇帝的孺慕。

陳佑微笑着聽他們說,不時點點頭,但就是不接話頭。然後這些人越說越沒意思,漸漸就停了,一個個尷尬地耷拉着眉毛,暗恨這裡怎麼沒有茶水也好遮掩一下尷尬。

見客廳內安靜下來,陳佑纔開口道:“這好話呢,誰都會說,也誰都能說。某比較務實,你說不好不要緊,重點是能不能做好......”

他還沒說完,右首的那個中年人立馬起身拱手道:“啓稟司馬,秭歸李家願意爲天軍提供三萬兩軍餉!”

此話一出,其餘六人皆有些發愣,原先商量好的可不是這樣!

陳佑饒有意味地看了他一眼,露出溫和的笑容:“李家主願意爲我大周做出貢獻,自然是很好的。我們就是要鼓勵地方賢達爲大周出力,當然,朝廷和官家也不會虧待這樣的賢達。”

好傢伙,這就改口說“賢達”了。

立刻就有頭腦活絡地緊跟着道:“啓稟司馬,我們曹家也願意爲天軍提供兩萬五千兩軍餉!”

這下其他人終於看清了形勢,也紛紛喊着自家要出多少錢。

好在這裡也沒多少人,很快正廳內再次安靜下來。

陳佑又是一陣表揚,眼看着氣氛不錯,終於那王家家主試探道:“那個......司馬。”

“某姓陳。”

王家家主鬆了口氣,抱拳道:“陳司馬,我們這次來一是支持天軍,這二呢,是知曉了陳司馬您貼的告示。”

重頭戲來了!

其餘六人紛紛支起耳朵聽陳佑怎麼說。

只見陳佑露出饒有興趣的神情道:“哦?某吩咐下屬張貼了兩張告示,不知王家主說的是哪一張?”

“好叫陳司馬知曉,我等關心的正是清查田畝以備分田的政令。”

●Tтká n●¢Ο

“怎麼?這條政令有何不妥之處嗎?”陳佑恰到好處的露出一絲疑惑。

李家那中年人注意到陳佑的神情,心裡咯噔一聲,暗叫不妙。

然而王家家主卻是心頭激動,以爲可以說服陳佑,當即開口解釋道:“回司馬的話,此條政令大大的不妥啊!”

陳佑臉色嚴肅起來,拱手道:“還請賢達仔細分說。”

“遵命。”王家家主躬身應道,心中暗自得意,“陳司馬有所不知,如今這歸州剛歷兵災,不少村民都躲入了深山老林,若是想要清查人口,怕是有些難辦啊!”

這說的是事實,陳佑也在爲此事犯愁,且看這人能說出個什麼道道來。

只聽王家家主接着道:“人口難查,這是其一。其二,人雖走了,但地還留在那裡。如今農時已至,若是空留無主之田空在那裡,未免太過浪費,故而當着人買下,搶收搶種,以備秋收。”

說到這裡,他再次朝陳佑拱手道:“若是分田,就會出現三個難題:等到來年逃入山林的村民回來之後,田地已經被分掉了,該如何過活;因人少地多,必然有大部分村民會獲得遠多於從前的田地,這些人有沒有能力照料好這多出來的部分;我等家境殷實之戶所持有的田畝必定多於其餘村民分得的田地,這是不是也要拿出來分?”

說了這麼多,其實重點在最後一句。

不過,這不意味着前面的就沒有道理,但很顯然前面那些理由啊、難題啊他們都不怎麼關心,真正看重的還是自己的利益。

說完後,見陳佑沉思不語,原本有些悲觀的李家家主也不免升起一些希望。

此時,劉家家主站起來道:“正如王家主所說,如今歸州面臨農忙這一難題。但是,如果不是分田,而是賣田,那就不一樣了!那些空餘的田畝必定在縣衙內存有田契,根據這些田契將空餘的田地賣給猶有餘力的殷實之家耕種。至於原主,衙門可以保留賣田所得一年,一年內若是原主迴轉,將田畝錢轉交原主便是;若是原主沒有出現,這錢也可充實庫房。如此,豈不美哉?”

不得不說,只要不是站在鄉村農民的立場上,這羣人提出的方法堪稱完美。非但能明目張膽的兼併,更爲官府解決了可能出現的饑荒問題。尤其是賣田獲銀一年後沒有人領就歸於官府的點子,要是換一個只爲貪財的官員,絕對是要大力推行的。

可是,陳佑並不想放棄那些農民啊!

更準確的說,在陳佑看來,這些大戶可以除掉,但農民必須保下來。

一個政權要怎樣才能穩定發展?以前的政治歷史書上說的很清楚,階級不能固化、貧富差距不能過大。

換在現在的時代,那就是要任用寒門、抑制兼併。

而一個新王朝的開端,正是破除兼併、重新分配的好時機,你說陳佑會放棄嗎?

雖只一州之地,雖僅五品之官,但他自南平城一路行來,看多了人煙凋敝的景象,知道自己不能隨波逐流,一定要做點什麼纔好。

歷史上北宋就因爲是繼承的後周,所以在開國之初的重新分配上沒有做好,之後更是積重難返、民強國弱,最終倒在金人馬蹄之下。

他陳佑既然來了,既然得了這不低的位子,那就不能白白走着一遭。

雁過留聲、人過留名,陳佑陳將明的名聲,就從這西南一隅的秭歸城中開始吧!

仔細考慮了王、劉二人的話之後,陳佑開口了:“兩位說的都很好啊!只是,這地,不能賣。”

立刻就有人叫道:“若是不賣,豈不是就白白空在那裡嗎!這也太可惜了吧?”

陳佑看向那人,笑道:“怎麼會空在那裡,地雖不能賣,但是可以租啊!諸位賢達不是想要地嗎,租下去便是。”

幾人對視一眼,皆是微微搖頭。

他們的地都是租給佃戶種,如果自己再從別人那裡租,未免太不划算。

當即王家家主開口道:“還望司馬莫怪,非是我等不肯,實在是租不起啊!”

第四百九十五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七)第二百七十二章 日常如水多寡淡(一)第十八章月下爭渡一線天(六)第三百七十八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四)第八十六章侵略如火戰事急第五百九十五章 道不同各退一步第三百九十七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六)第六百四十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三)第六百八十九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六)第四百五十八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五)第五百八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二)第五十六章初見皇帝受問詢第五百二十六章 我與空氣鬥智勇第二百九十九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二)第七十七章如此行事意何爲第二百四十章 內亂未平外面起(五)第五百八十一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八)第二百二十五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三)第七百七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三)第五百四十二章 識大局治安創收第五百八十九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一)第四百二十三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六)第三百一章 勿論賢愚皆可用第二百四十七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二)第三十五章快馬兼程赴歸州第一百八十七章 人心浮動議改制(一)第五百二十五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五)第一百五十一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五)第六十九章誰人心思能如意第三百七十三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九)第七百十六章 科舉艱難唯公平第三百十二章 百年大計在教育(一)第三百九十二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一)第五百二十章 一令兩難算計空第五百六十三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二)第六百九章 軍政盡操六人手第四百三十二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五)第六百十八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五)第二百三十四章 踏踏實實解煩憂(一)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二)第九章城頭觀兵反意堅第六百十二章 無需畏懼艱難事第二百六十章 爲民服務不求誇第五百四章 信使接踵論教王第二百八十四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二)第六百三十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七)第六百一十章 上下皆起別樣心第一百三十一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八)第六百二十三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十)第五百十六章 褒貶盡皆爲雕琢第四百三十二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五)第五百三十六章 先北後南有風起第十四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二)第三百八十八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四)第一百四十三章 幾多歡喜幾多愁第二百六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二)第二百三十三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三)第九十二章未來之事早打算第六百四十八章 初次議定清田事第四百二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一)第七百三十三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五)第六百八章 不懼生死爲築城第七百十九章 開闢新路爲後學第三百六十九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五)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一)第四百七十一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四)第六百章 稅務事涉千萬家第五百六十三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二)第六百四十四章 遇事誰可擔重任第六百九十八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四)第五百四十六章 兩國皆賺無人虧第六百八十一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五)第七百二十九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一)第二百一十七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三)第十二章舉義反正須拿捏第三百二十三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第五百四章 信使接踵論教王第一百八十八章 人心浮動議改制(二)第三百八十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六)第七百二十一章 誰可妄自言忠義(二)第四十六章法不長遠心意躁第五十七章百年之後誰顧命第二十六章大棒甜棗交相加第七章各有肚腸轉心思第三百九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三)第六百二十四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一)第九十三章渾不要臉會使節第四百七十七章 遼事暫令朝爭落第六百三章 或可另闢進身階第一百七十三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二)第三百八十七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三)第六百六十五章 爲安諸軍分新餅第三百三十五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第六百九十六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二)第六百二十三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十)第二百二章 下車伊始危機藏(二)第七百二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一)第五百三十一章 內舉賢德不避親第四十四章冊命封王秦最貴第四百二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一)
第四百九十五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七)第二百七十二章 日常如水多寡淡(一)第十八章月下爭渡一線天(六)第三百七十八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四)第八十六章侵略如火戰事急第五百九十五章 道不同各退一步第三百九十七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六)第六百四十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三)第六百八十九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六)第四百五十八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五)第五百八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二)第五十六章初見皇帝受問詢第五百二十六章 我與空氣鬥智勇第二百九十九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二)第七十七章如此行事意何爲第二百四十章 內亂未平外面起(五)第五百八十一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八)第二百二十五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三)第七百七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三)第五百四十二章 識大局治安創收第五百八十九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一)第四百二十三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六)第三百一章 勿論賢愚皆可用第二百四十七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二)第三十五章快馬兼程赴歸州第一百八十七章 人心浮動議改制(一)第五百二十五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五)第一百五十一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五)第六十九章誰人心思能如意第三百七十三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九)第七百十六章 科舉艱難唯公平第三百十二章 百年大計在教育(一)第三百九十二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一)第五百二十章 一令兩難算計空第五百六十三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二)第六百九章 軍政盡操六人手第四百三十二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五)第六百十八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五)第二百三十四章 踏踏實實解煩憂(一)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二)第九章城頭觀兵反意堅第六百十二章 無需畏懼艱難事第二百六十章 爲民服務不求誇第五百四章 信使接踵論教王第二百八十四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二)第六百三十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七)第六百一十章 上下皆起別樣心第一百三十一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八)第六百二十三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十)第五百十六章 褒貶盡皆爲雕琢第四百三十二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五)第五百三十六章 先北後南有風起第十四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二)第三百八十八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四)第一百四十三章 幾多歡喜幾多愁第二百六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二)第二百三十三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三)第九十二章未來之事早打算第六百四十八章 初次議定清田事第四百二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一)第七百三十三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五)第六百八章 不懼生死爲築城第七百十九章 開闢新路爲後學第三百六十九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五)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一)第四百七十一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四)第六百章 稅務事涉千萬家第五百六十三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二)第六百四十四章 遇事誰可擔重任第六百九十八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四)第五百四十六章 兩國皆賺無人虧第六百八十一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五)第七百二十九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一)第二百一十七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三)第十二章舉義反正須拿捏第三百二十三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第五百四章 信使接踵論教王第一百八十八章 人心浮動議改制(二)第三百八十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六)第七百二十一章 誰可妄自言忠義(二)第四十六章法不長遠心意躁第五十七章百年之後誰顧命第二十六章大棒甜棗交相加第七章各有肚腸轉心思第三百九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三)第六百二十四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一)第九十三章渾不要臉會使節第四百七十七章 遼事暫令朝爭落第六百三章 或可另闢進身階第一百七十三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二)第三百八十七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三)第六百六十五章 爲安諸軍分新餅第三百三十五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第六百九十六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二)第六百二十三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十)第二百二章 下車伊始危機藏(二)第七百二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一)第五百三十一章 內舉賢德不避親第四十四章冊命封王秦最貴第四百二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