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章 欲立大功行陰私

數天之後,南昌城內沒有任何動靜,那名校書郎也照常出城帶來新的指使。章鵬和戴和裕判斷這校書郎應該是沒有問題的,當即聯絡上此人。

出乎章、戴二人的意料,校書郎也不知是愚蠢還是勇敢,回城之後竟然去找了他認爲最有可能投靠周國的將領。也是他的運氣特別好,這將領還真就有這樣的想法。

兩人一合計,便趁着校書郎出城的機會帶話給二王子。沒錯是二王子戴和裕,畢竟是宋國官員,哪怕之前同戴和裕沒關係,現在要投降,天然地就會圍到戴和裕身邊。

總而言之,章鵬戴和裕終於有了重大進展。因爲校書郎心中不甘卻又不得不追隨韓熙載北上出使,戴和裕手下謀士認爲這兩人是可信的,他們可以說是打通了與城內的溝通渠道。

臨近除夕,韓熙載帶着十來名下屬隨從乘船北上。他此行肩負着求和的重擔,宋國存亡都在他身上。

然而不論是城內的戴延康,還是城外的陳佑,都沒想到身爲求和使者的韓熙載現在完全沒有爲了宋國存亡舌戰周國百官的想法。

當年韓熙載父親韓光嗣被李嗣源所殺,韓熙載逃亡南朝的時候還跟李榖說:“若江東相我,我當長驅以定中原。”可惜在江東也是仕途不順,蹉跎至今,到如今更是失了心氣,不欲再助戴延康。

說起來當初分別時,面對韓熙載的宣言,李榖是這麼迴應的:“若中原相我,下江南探囊中物耳。”歷史上後周顯德二年,李榖以宰相之尊任淮南道前軍行營都部署,知廬、壽等州行府事,領兵出征淮南。雖然中間出了錯漏被世宗免職,但後來在諸臣不看好繼續戰事的情況下手疏必勝之利者三,最終使得世宗竟全功而還。可以說是實現了當年的豪言壯志。

而現在麼,韓熙載因爲戴延康兵變成功,被迫沉淪數年,現在見識了陳佑等人滅宋的決心,再加上李嗣源的唐國早已滅亡,他提前放棄了助南朝平定中原的想法。李榖則因爲中原政局變幻,到如今也沒能拜相。

十二月二十八,陳佑安排除夕攻城事宜。

每逢佳節倍思親,哪怕現在還是戰時,臨近年節,總得給將士們一個放鬆的機會。但是要突襲攻城,必然不能讓軍隊精氣神鬆懈下來。既要保證將士狀態,又要防止城內看出異常,其中種種,不太好把握。

有資格參與這次軍議的將領不多,幾乎都是潘美、盧仲彥這等能夠統率數軍的人物,像是章鵬之流只能等待前面那些人回去安排具體事項。

吳越王錢弘俶以及戴和裕也旁聽了這次軍議。

錢弘俶還好,他這次過來,只是當一個吉祥物,手下兵馬全都交給皇甫楠指揮,戰事勝敗同他沒有關係。

戴和裕就不一樣了,他好不容易聯絡上城內,還沒確定該怎麼裡應外合打開城門呢,突然要在除夕夜攻城突襲,假如成功了怎麼辦?

“如果除夕日一戰破城,這功勞就同大帥沒有絲毫關係了!”

戴和裕分到的一間茅草房內,他的幕僚劉若這麼對他說。

聽到這話,戴和裕臉上閃過贊同的神色,有些言不由衷地說:“話也不能這麼說,沒能成功不是我做得不行,陳長史能看到我的苦勞。”

劉若清楚自己這個幕主的真實想法,因此上前一步壓低聲音:“然而沒能得到首功,王位怕是不太好拿啊。”

戴和裕抿脣不語,來回走了兩步,頓了頓,轉身在椅子上坐下,左手搭在桌上,緩緩道:“那印禪你以爲......”

他話沒全說,看他緊握的拳頭和遊離的眼神,顯然是有了自己的想法,但是不太敢說。

身爲幕僚,就要在幕主沒有信心的時候幫助幕主堅定信念。戴和裕不好說的話,劉若可以說。

“要是除夕日襲擊不能成,破城之法就還得仰仗大帥。”

“是啊,要是不能成。”

戴和裕喃喃自語,身體禁不住顫抖起來,他現在有些緊張激動。

好在他很快就發覺到自己的狀態不對勁,連續做了好幾個深呼吸讓自己冷靜下來。

“我是爲了少犧牲一些士兵。”戴和裕輕聲道,“陳長史他們會理解的。”

劉若低頭沉默,他在仔細權衡計劃的可行性。

“印禪。”做好心理建設的戴和裕喊了一聲。

“在。”

“這事交給你來辦了。”

“喏。”劉若微微低頭,然後轉身朝外走。現在離除夕只有兩天了,他必須抓緊時間。

他剛剛拉開門,就聽戴和裕補充道:“小心點,不要讓旁人曉得。”

“大帥放心。”

聽完手下人的彙報,陳佑吩咐他們繼續監視戴和裕同章鵬,然後便揮手示意他們離開。

待房門關上,陳佑纔對坐在主位的趙德昭解釋:“因爲事先在南昌城內沒有可堪大用的細作,導致包圍南昌城之後,南昌城內的情況對於我們來說就是一團迷霧。我不急着攻下這座城,所以沒必要冒險。當然,要是城內有人打開城門迎接我軍入城,我也不會放過這個機會,只是需要謹慎應對。”

趙德昭點點頭示意自己聽懂了,不過他緊接着提出了自己的問題:“那爲什麼要讓戴和裕負責這件事呢?陳師不是說不能太過信任他麼?”

“戴和裕畢竟是宋國王子,比起我們,他更容易被城內官員接受。”陳佑有些無奈,“而且城頭守軍十分警惕,我們很難派出人手去策反將校,只得讓章鵬戴和裕來負責。”

其實陳佑聽了一干幕僚的分析之後,對他倆的行動就沒報太大希望了,但誰能料到他們運氣會這麼好,就這麼打開了局面。

章鵬彙報他們已經聯絡上一個守城將領的時候,陳佑是真的被驚到了,之後他才重視起來,還派人監視章、戴二人和城內的接觸。

這事說幾句也就算了,陳佑不可能一本正經地同趙德昭商討軍政事宜。

“明天會開始分發酒肉,大王需要到軍營中走動慰問,可能會持續一整天時間。”

第六百二章 國政定於言語間(二)第七百十三章 農事從來不簡單第六百七十五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五)第五百十二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六)第五百六十九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四)第二百三十五章 踏踏實實解煩憂(二)第六十章詔令監國是何意第二百六十八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二)第二百七十四章 日常寡淡多如水(三)第二百二十四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三)第四百三十一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四)第四百四十六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二)第五百三十一章 內舉賢德不避親第一百二十九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六)第二十六章大棒甜棗交相加第二百二十一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三)第二百五十六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六)第三百七十二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八)第二百一章 下車伊始危機藏(一)第五百二十七章 兩府生變宰相換第十三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一)第五百四十五章 縱獸於林起羅網第三百七十一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七)第五百八十六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三)第三百七十六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二)第六百八十五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二)第七百二十九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一)第二百九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五)第五百十九章 處處算計無盡時第五百七十三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八)第三百五十三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真十)第四十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三)第二百七十三章 日常如水多寡淡(二)第六百十四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一)第三百六十三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四)第六百六十章 吾等行於所當行第六百四十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三)第三百五十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七)第一百四十四章 破城小寨諸事雜第五百三十一章 內舉賢德不避親第三百二十八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三)第七百三十八章 我與賊臣不兩立第一百六十三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二)第四百二十三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六)第三十七章 項上人頭吾必取(二)第一百六十四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三)第三百二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一)第二百四十三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一)第二百一十五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一)第三百十一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五)第七十六章甘爲細作可信否第二百六十一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一)第四百三十四章 千里澤國斷美夢第五百十三章 悔不該旁生心思第四百一十三章 欲建新城悔前事第五十五章皇宮大內初見聞第四百一十五章 大儀鎮內議投周第六百六十三章 自信滿滿爲己謀第六百七章 看江山誰主沉浮(二)第三百十二章 百年大計在教育(一)第二百二十五章 治軍難收稅更難第九十三章渾不要臉會使節第二百八十九章 書院之內真理存第二百七十章 千年大計看將明(一)第一百一章觀衙堂心有所感第四百五十七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四)第六百四章 各有安排待時變(一)第746章 片紙可當十萬錢第三百二十五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二)第四百一十章 肆意猖狂京兆匪第五百五十四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七)第六百十四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一)第六章雙狐鬥法尋後路第六百六十八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三)第六百六十四章 人心易變豈可猜第二百六十三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三)第七百二十一章 誰可妄自言忠義(二)第四百四十五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一)第一百六十三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二)第二百七十五章 兩姓永結秦晉好(一)第五百五十六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一)第五十七章百年之後誰顧命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一)第四百五十六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三)第一百四十章 蜀地四分無藩鎮第六百八十四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一)第一百二十三章道德廉恥在心中第五百十三章 悔不該旁生心思第六十五章套路從來得人心第七百四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三)第五百七十二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七)第四百九十三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五)第三十三章說朝局雙龍爭王(二)第一百五十七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六)第四百三十八章 坐京兆放眼天下(二)第五百四十二章 識大局治安創收第二百二十九章 戰鬥已起押何方(二)第五百三十六章 先北後南有風起第一百八十七章 人心浮動議改制(一)第七十五章雙王大婚宴平樂(二)
第六百二章 國政定於言語間(二)第七百十三章 農事從來不簡單第六百七十五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五)第五百十二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六)第五百六十九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四)第二百三十五章 踏踏實實解煩憂(二)第六十章詔令監國是何意第二百六十八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二)第二百七十四章 日常寡淡多如水(三)第二百二十四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三)第四百三十一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四)第四百四十六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二)第五百三十一章 內舉賢德不避親第一百二十九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六)第二十六章大棒甜棗交相加第二百二十一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三)第二百五十六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六)第三百七十二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八)第二百一章 下車伊始危機藏(一)第五百二十七章 兩府生變宰相換第十三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一)第五百四十五章 縱獸於林起羅網第三百七十一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七)第五百八十六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三)第三百七十六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二)第六百八十五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二)第七百二十九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一)第二百九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五)第五百十九章 處處算計無盡時第五百七十三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八)第三百五十三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真十)第四十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三)第二百七十三章 日常如水多寡淡(二)第六百十四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一)第三百六十三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四)第六百六十章 吾等行於所當行第六百四十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三)第三百五十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七)第一百四十四章 破城小寨諸事雜第五百三十一章 內舉賢德不避親第三百二十八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三)第七百三十八章 我與賊臣不兩立第一百六十三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二)第四百二十三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六)第三十七章 項上人頭吾必取(二)第一百六十四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三)第三百二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一)第二百四十三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一)第二百一十五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一)第三百十一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五)第七十六章甘爲細作可信否第二百六十一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一)第四百三十四章 千里澤國斷美夢第五百十三章 悔不該旁生心思第四百一十三章 欲建新城悔前事第五十五章皇宮大內初見聞第四百一十五章 大儀鎮內議投周第六百六十三章 自信滿滿爲己謀第六百七章 看江山誰主沉浮(二)第三百十二章 百年大計在教育(一)第二百二十五章 治軍難收稅更難第九十三章渾不要臉會使節第二百八十九章 書院之內真理存第二百七十章 千年大計看將明(一)第一百一章觀衙堂心有所感第四百五十七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四)第六百四章 各有安排待時變(一)第746章 片紙可當十萬錢第三百二十五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二)第四百一十章 肆意猖狂京兆匪第五百五十四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七)第六百十四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一)第六章雙狐鬥法尋後路第六百六十八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三)第六百六十四章 人心易變豈可猜第二百六十三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三)第七百二十一章 誰可妄自言忠義(二)第四百四十五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一)第一百六十三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二)第二百七十五章 兩姓永結秦晉好(一)第五百五十六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一)第五十七章百年之後誰顧命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一)第四百五十六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三)第一百四十章 蜀地四分無藩鎮第六百八十四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一)第一百二十三章道德廉恥在心中第五百十三章 悔不該旁生心思第六十五章套路從來得人心第七百四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三)第五百七十二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七)第四百九十三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五)第三十三章說朝局雙龍爭王(二)第一百五十七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六)第四百三十八章 坐京兆放眼天下(二)第五百四十二章 識大局治安創收第二百二十九章 戰鬥已起押何方(二)第五百三十六章 先北後南有風起第一百八十七章 人心浮動議改制(一)第七十五章雙王大婚宴平樂(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