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三)

“陳使君來了!”

盧金嬋話語間帶着些喜意,陳佑心中不解,一板一眼行禮之後坐到椅子上。

陳佑剛坐下,他對面的老道就笑着打招呼:“貧道倒是同使君有緣,這麼快又見面了。”

聽得這話,陳佑乾笑一聲,沒有理會這老道,而是轉向盧金嬋:“聖人召臣,可是有事吩咐?”

“也沒甚大事。”盧金嬋輕撫孕肚,臉上露出溫婉地笑容,“只是彭道長說有事要告知使君,我便着人將使君請來,生怕耽擱一二,多生變故。”

陳佑一愣,轉眼看向老道,見老道一臉尷尬的神色,便知道盧金嬋所言不虛。

這老道點名道姓要見他,反而讓陳佑心中惴惴,不過面子上卻不肯落了下風,故而看向老道的目光有些不善。

老道被陳佑如此盯着卻也不惱,但見他哈哈一笑,撫須看着陳佑道:“貧道此來,實是有事相求,還望使君相允。”

原來不是來爲自己看相的!

陳佑暗自鬆了口氣,臉上也帶了些熱情:“只要能用得上陳某,道長直說便是!”

老道扭頭看了眼盧金嬋,見其點頭,這纔對陳佑道:“也不是什麼大事,貧道著有道書三部,不願就此失傳,故而來央求使君幫襯一二,好讓這三部道書能刊行天下。”

這不是什麼大事,陳佑滿口答應。

老道在這裡,也不可能多談政務,閒聊一陣陳佑便告罪離開。

待陳佑離開,盧金嬋一臉熱切地看向老道:“道長,如何?”

老道一副高深莫測的神色,雙目微闔,捋須沉吟一番才道:“點化真龍的機緣,該是應在此人身上,只是究竟是不是,還須得觀察一番。”

盧金嬋深以爲然地點頭道:“確須如此,有勞道長了。”

原來在陳佑來之前,這老道跑來行宮說了一番望氣讖緯的話語。

總結起來就是:盧金嬋肚中的孩子乃是龍子,只是欲成真龍還得經歷一番磨難,須尋得一個點化真龍的貴人。正好,這錦官府似乎有那等氣運,於是便把陳佑叫過來了。

從兩人現在的對話來看,這老道士明顯是在幫着陳佑,也不知爲何要如此。

盧金嬋和老道的對話陳佑自然是不清楚的,離開行宮之後吩咐龐中和負責刊印道書的事情,陳佑就不再關注這老道。

哪怕挑選標準嚴格,不到兩天八百府兵就招募完成。

比對着駐紮錦官府的六個軍推薦名單,陳佑大筆一揮,這八百人頭上就有了些虞候、軍使。至於營一級的指揮,同老府兵一樣,一個月之後比試,得勝的軍使成爲指揮,一都武官依次遞補。

其間肯定會留些位置用來應付人情請託,但至少領頭人是能力最強的那一批。

畢竟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將領有能力,又有陳佑的支持,一支兵馬就差不到哪裡去。

農事宣講院也按照計劃逐步推行,只是哪怕沒有地方家族明裡暗裡使袢子,宣講進展也十分緩慢。

沒辦法,不管幹啥,不怕人愚,就怕人迂。那些上了年紀的農夫不願意聽不願意學,宣講院的士子和老農也是十分火大。

要不是陳佑給的報酬還算動人,估計不少人都想請辭了。

藥醫不死病,佛度有緣人。願意學就教,不願意學也不強求。

陳佑也沒想着能夠跑步進入共產主義,移風易俗的事情不花個十來年是見不到成效的,是以也時常寬慰宣講院諸人無須着急。

“這就是汴梁城!”

汴京外城西城門外,一個年若而立之年的高大漢子駐馬看向城牆。

外城城牆如今尚未修築完成,不過城周諸門卻已成型。現在若是忽略正在城頭忙碌的工匠民夫,這汴京城牆看上去也是高大威嚴。

“文寧,入城之後你先去遞奏章。”馬車內傳出一個蒼老卻洪亮的聲音。

這漢子立刻答應一聲:“好!孩兒這就去,大人且到官驛歇息。”

說完,也不待馬車內的父親迴應,便引馬入城,身後車隊中立刻有兩名騎手拍馬跟上。

穿過外城西門,一路直行來到樑門。

剛到城門口,就有一個青衣男子攔在前方:“可是折德扆折虞候?”

折德扆一拉繮繩勒住馬匹,凝神看向那男子。只見他身着青色官服,面白無鬚,臉上滿是笑意,心知這該是來迎接自家的官員了,只是不知是哪個衙門的。

心中想着,動作卻不慢,立刻翻身下馬朝那官員拱手道:“正是折某,不知先生任官何處?”

那官員立刻側身避讓:“某不過宮中一主事,當不得虞候一禮。此來是奉了官家旨意,來請折節使和折虞候入宮。”

折德扆當即面露感激之色,朝皇宮方向作揖道:“邊鄙之人,竟得官家如此恩遇!”

之後纔看向那宦官:“我家大人尚在後面,還請大官稍候片刻。”

原來這一行人來自府州折家,當代家主折從遠、宗子折德扆皆在隊伍中。

折從遠在石晉時乃是朔州刺史、振武軍節度使,治麟、府、朔三州,徐徵建立燕國之後,朔州被分割出去,只餘麟、府二州。

周國攻下太原之後多次派人前往府州聯絡折家,等周國趁着契丹侵燕的機會攻下嵐州,折家終於願意歸順周國。

如今趙元昌帝位已穩,折從遠便見機奏請入朝。得到准許之後,除了留下兄弟在府州外,折從遠這一脈全都一同南下入京。

過不多時,一溜煙的車隊來到樑門前,折德扆立刻迎到折從遠馬車前解釋一番。

少頃,車簾掀起,一個鬚髮花白、滿臉疲憊的老者在折德扆的攙扶下走到宦官跟前:“有勞大官久等了。”

那宦官連忙叫道:“節使莫要折煞小的!”

折從遠微微一笑,他現在只希望能讓折家不衰落,甚至爲了表明自己沒有割據一方的心思而舉家來京。

現在都到京城了,自然不願輕易得罪任何一個人,哪怕只是宮中小小的一個宦官。

又客氣幾句,折從遠回到馬車上,折德扆牽馬步行,同那宦官並肩朝皇宮行去。

至於那長長的一列車隊,則由幕僚領着前往官驛。

第四十五章滅國之功尚不足?第二百五十三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三)第四百六十六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三)第七百二十五章 幸而黑白總分明第二百四十四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二)第五章時移事易非前史第四十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三)第四十七章眼下之事何爲重第一百五十六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五)第三百九十一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七)第一百三十七章 臣殉國庶民哭君第一百七十四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三)第三百三十二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七)第一百八十七章 人心浮動議改制(一)第三百三十四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九)第六百五十六章 決斷之重一肩擔第二百七十四章 日常寡淡多如水(三)第四百三十七章 坐京兆放眼天下(一)第三百二十一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八)第六十章詔令監國是何意第七百三十三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五)第一百一十章時運所至晉陽下第四百七十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三)第一百二十章士兵委員可行否?第四百二十三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六)第三百六十一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二)第六百八十三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七)第五百九十三章 請以海軍試新制第六百五十七章 災情之下有奇人第四百九十四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六)第一百三十九章 勾心鬥角汴京城第二百三十七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二)第六百三十五章 一朝有變國生事(二)第二百二十五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三)第五百九十六章 立爲模範爭最優第二百四十三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一)第二百二十五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三)第一百二十章士兵委員可行否?第二百八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四)第一百九十九章 將離京先定婚事(一)第四百五十二章 將往淮南保皇子第一百一十四章欲建功再攻遂州第六百八十六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三)第七百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六)第六百六十八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三)第六百三十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七)第四百九十二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四)第三百八十九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五)第六百五十八章 造化弄人御史苦第七百十三章 農事從來不簡單第一百二十九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六)第二百二章 下車伊始危機藏(二)第五百十三章 悔不該旁生心思第六百四十六章 世間多有無奈事第六百四十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三)第七百七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三)第三百二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一)第一百九十五章 保義謀反欲親征第四百八章 鮮血淋漓投名狀第三百九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三)第五百三十三章 只談風月元宵至第四百三十五章 大亂之後諸事繁第四百九十八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十)第二百九十二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三)第三百六十七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三)第五百八十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七)第三百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三)第六十八章狀況頻起意外生第二百九十三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四)第三百七十三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九)第五百二十一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一)第六百十二章 無需畏懼艱難事第三百五十六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三)第三百四十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五)第三百二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一)第四十四章冊命封王秦最貴第四百三十七章 坐京兆放眼天下(一)第六百六章 看江山誰主沉浮(一)第九十九章別無他法唯分治第三百十一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五)第三百五章 空辯不若實爲證(一)第六百七十一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一)第七百二十三章 我自蹈險全臣節(二)第二百七十五章 兩姓永結秦晉好(一)第五百二章 論立場章鵬施計第五百十六章 褒貶盡皆爲雕琢第六百二十一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八)第二百七十四章 日常寡淡多如水(三)第四百八十二章 何人慾惹戰端起第五百五十五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八)第七百十二章 我自請纓爲難事第四百九十九章 兒女相約爲親家第一百四章終拜師庭院問對第三百六十四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五)第六百九十六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二)第三百二十八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三)第六百二十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七)第一百五十三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二)第四百七十四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七)第六百八十四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一)
第四十五章滅國之功尚不足?第二百五十三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三)第四百六十六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三)第七百二十五章 幸而黑白總分明第二百四十四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二)第五章時移事易非前史第四十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三)第四十七章眼下之事何爲重第一百五十六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五)第三百九十一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七)第一百三十七章 臣殉國庶民哭君第一百七十四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三)第三百三十二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七)第一百八十七章 人心浮動議改制(一)第三百三十四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九)第六百五十六章 決斷之重一肩擔第二百七十四章 日常寡淡多如水(三)第四百三十七章 坐京兆放眼天下(一)第三百二十一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八)第六十章詔令監國是何意第七百三十三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五)第一百一十章時運所至晉陽下第四百七十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三)第一百二十章士兵委員可行否?第四百二十三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六)第三百六十一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二)第六百八十三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七)第五百九十三章 請以海軍試新制第六百五十七章 災情之下有奇人第四百九十四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六)第一百三十九章 勾心鬥角汴京城第二百三十七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二)第六百三十五章 一朝有變國生事(二)第二百二十五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三)第五百九十六章 立爲模範爭最優第二百四十三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一)第二百二十五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三)第一百二十章士兵委員可行否?第二百八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四)第一百九十九章 將離京先定婚事(一)第四百五十二章 將往淮南保皇子第一百一十四章欲建功再攻遂州第六百八十六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三)第七百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六)第六百六十八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三)第六百三十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七)第四百九十二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四)第三百八十九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五)第六百五十八章 造化弄人御史苦第七百十三章 農事從來不簡單第一百二十九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六)第二百二章 下車伊始危機藏(二)第五百十三章 悔不該旁生心思第六百四十六章 世間多有無奈事第六百四十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三)第七百七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三)第三百二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一)第一百九十五章 保義謀反欲親征第四百八章 鮮血淋漓投名狀第三百九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三)第五百三十三章 只談風月元宵至第四百三十五章 大亂之後諸事繁第四百九十八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十)第二百九十二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三)第三百六十七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三)第五百八十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七)第三百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三)第六十八章狀況頻起意外生第二百九十三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四)第三百七十三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九)第五百二十一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一)第六百十二章 無需畏懼艱難事第三百五十六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三)第三百四十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五)第三百二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一)第四十四章冊命封王秦最貴第四百三十七章 坐京兆放眼天下(一)第六百六章 看江山誰主沉浮(一)第九十九章別無他法唯分治第三百十一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五)第三百五章 空辯不若實爲證(一)第六百七十一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一)第七百二十三章 我自蹈險全臣節(二)第二百七十五章 兩姓永結秦晉好(一)第五百二章 論立場章鵬施計第五百十六章 褒貶盡皆爲雕琢第六百二十一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八)第二百七十四章 日常寡淡多如水(三)第四百八十二章 何人慾惹戰端起第五百五十五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八)第七百十二章 我自請纓爲難事第四百九十九章 兒女相約爲親家第一百四章終拜師庭院問對第三百六十四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五)第六百九十六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二)第三百二十八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三)第六百二十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七)第一百五十三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二)第四百七十四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七)第六百八十四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