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章 人心浮動議改制(一)

陳佑說完之後便垂首不語,他認識的五六品官員不多,也就當時跟着他堵截漢中軍的章鵬、錦官府的幾個縣令知縣。

這些人同陳佑不過是互相認識罷了,與其主動要求調這些人來,還不如交由趙元昌指定。

陳佑如此作爲,趙元昌只是點點頭,不再強求。

又翻了翻奏章,然後問道:“吳相公可知此事?”

陳佑暗自嘆息,又是要找吳巒!

只是臉上還得保持着正常的神色道:“好叫官家知曉,此事尚未告知吳相公。”

“你下去後多同吳相公、鄭相公商議,你雖不知有哪些人才,但兩位相公或可推薦一兩位副都承旨,也必能舉薦四五位主事。”

看來這就是留給吳巒、鄭志康安排的親信數量了,一兩位副都承旨,四五位主事,大半個樞密院能控制在手裡。

剩下的應該是由趙元昌親自安排,陳佑所能做的就是在接下來的日子中慢慢拉攏分化,也不知要到何年何月。

另一件值得注意的事情就是沒有提及樞密使楊邠,看來楊邠是一定要出外了。

“劉相公奏稱永安陵正在最後覈驗,如無意外,下個月初七,太祖出殯,袝太廟。”趙元昌突然說了一件無關的事情。

陳佑正疑惑間,就聽趙元昌道:“下個月初一朔日朝會上我會下詔令你主持釐正樞密院事宜,初二以後楊相、吳相等人將忙於出殯事宜,有事你直接報知於我便是。”

陳佑立刻就明白了,這是爲了讓楊邠沒有太多精力插手樞密院改制事宜,當即點頭應下。

此事說完,一時間沒有其它事情,陳佑便告罪回到樞密院。

自從他到樞密院之後,每次和趙元昌之間的問對很少超出樞密院範圍,陳佑感覺隨着時間的推移,自己謀士的身份漸漸淡化,在趙元昌面前更多是一個職事官。

饒是他有多年經驗,也是第一次在皇帝手下做事,不知道這種變化到底是好是壞。

或許應該去問一問老師馮道。

說到馮道,陳佑不禁又陷入沉思。

前些日子同馮道交談的時候,偶然談到他也老大不小了,還沒有成家,也是時候找一個親家了。

對此陳佑也很無奈,當初他還未行冠禮,母親就病逝了。

等成年之後尚需守母孝,父親又在外任職,也沒想起來給他訂下一門親事。

孝期未過,父親暴卒。年紀輕輕父母俱亡的名聲可不好聽,再加上陳佑本就是南平國都有名的浪蕩子,據管家陳行文講,僅有的兩家遠親都是在那時疏遠陳家的。

好在當時的南平大司馬龐典拉了陳佑一把,二十七個月的孝期剛過,就舉薦他爲宮衛軍將軍。

經受過一番人情冷暖的陳佑全部心思都放在穩固權位上,龐典也是粗心沒想到這一茬,陳佑的婚事繼續耽擱。

然後不到一年,穿越了,南平亡了,又得忙着在新主面前表現,這又拖了一年多。

不過陳佑本就沒有二十四五結婚的想法,尤其是在看到皇子都是在二十七結婚的後,更是打算再過幾年再論婚事。

這年頭早婚男子多,晚婚的男子也不少,沒找到合適的親家,這麼拖着本也無妨。

然而馮道卻不這麼看,在馮道看來,陳家就陳佑這麼一根獨苗,尤其是之前反了南平王,更是因爲怕家族絕嗣,那麼現在就不應該拖着,須得早日完婚生子纔好。

而且大家基本上都認爲有了子嗣的男人更穩重,這一點對陳佑這個年紀輕輕便居高位的人來說尤爲重要。

於是,馮道就攬下了爲陳佑選擇結親對象的事。

說實話,來到這個時代,走到這個地步,陳佑是一點也不想着什麼先戀愛再結婚。對於他這種人來說,政治聯姻反而更合適。

想來馮道也是相同的看法,所以根本沒問陳佑的想法,便自顧自地幫他選擇結親對象。

只是不知道會選擇什麼樣的家庭啊!

陳佑揉揉腦袋,嘆息一聲,將最後一份無關緊要的文書批閱完,便叫來僕役送至兵房。

婚姻的事情就交給老師去頭疼吧,現在重要的還是樞密院改制。

陳佑不是很清楚宋代樞密院的機構設置,在他的計劃中,樞密院分爲十房。分別是選閱房、調支房、外間房、內間房、兵籍房、民兵房、外吏房、內吏房、雜務房、牧馬房。

這十房分別負責招募訓練新兵、內外防務兵馬調動、對外情報、對內情報、兵籍發補文書、各地鄉兵團練、各州正兵將校遷補、侍衛親軍及殿前司將校遷補、樞府雜務、養馬。

日後一統六合,還需要再改一次,但現在這些已經勉強夠用了。

原來的樞密院四房中,兵房被拆分爲選閱、調支、外間、民兵、牧馬五房,吏房拆分爲兵籍、外吏、內吏三房。戶房撤銷,禮房職能併入選閱房。

就算現在的六位主事全部留任,也得再選至少四位主事。

楊邠一走,陳佑應該能將魏仁浦拉到自己這邊來,一開始就親近他的孟文翰也可以算上,滕青和卞朗可以爭取一下,但主要精力應該放在新任主事身上。

加上原本就依附吳巒的匡國信、曲東海,吳、鄭二位至少有兩位副都承旨、四位主事。而趙元昌任命的副都承旨是倒向吳巒還是倒向陳佑,這不好說。

這麼一算,陳佑想要掌控樞密院可能難以實現了。

想了一陣,他放下筆,起身走出書廳,向吳巒的書廳行去。

敲了三下門板,朗聲問道:“吳相公可在房內?都承旨陳佑請見。”

屋內很快傳來一個吳巒的聲音:“進。”

打開房門,一股暖意撲面而來。

反身關好門後,再面向吳巒,只見吳巒放下手中毛筆,看向陳佑面色淡然地問道:“陳承旨來尋我所爲何事?”

陳佑暗自撇嘴,也不知這吳巒是故意地還是真的城府不夠深,之前都是稱呼陳佑的字,自從陳佑暗示不準備依附於他之後,稱呼就改成了“陳承旨”。

吳巒如此,陳佑便也是公事公辦的態度行禮道:“回稟相公,下官此來是有要事稟告。”

第六百九十二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一)第一百六十六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五)第二百六十七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一)第一百九十七章 兩手準備終定音(二)第六百五十四章 梳理國政教天子第一百七十六章 典禮畢詔書頻出第四百一十章 肆意猖狂京兆匪第四百七十五章 寧行仁城頭質問第四百六十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七)第二百九十五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一)第五百十九章 處處算計無盡時第四百四十五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一)第三百二十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七)第四百五十一章 接連不斷問對難第二百二十一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三)第二十五章商議軍機或可用第三百三十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五)第三百十三章 百年大計在教育(二)第六十章詔令監國是何意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二)第三百五十八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五)第六百七十四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四)第一百三章江邊垂釣生妙計第二百六十六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三)第一百三章江邊垂釣生妙計第六百五十八章 造化弄人御史苦第一百五十八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七)第二百一十三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二)第二百四十三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一)第一百二十二章廣植羽翼乃正道第二百七十六章 兩姓永結秦晉好(二)第七百二十四章 此世我心嚮往之第三百三十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五)第一百六十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九)第四百六十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七)第三百四十三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八)第三百十三章 百年大計在教育(二)第二百六十一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一)第三百六十六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二)第四百一十七章 關內之地亂將起第九十六章治民撫兵制度齊第四百七十八章 故友初至論道德第六百六十八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三)第一百六十四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三)第四百七十四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七)第五百二十七章 兩府生變宰相換第一百八十三章 議定幽燕相公換第一百九章諸將逼宮圍太原第三百四十二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七)第一百二十四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一)第二百六十一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一)第四百二十二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五)第六百六十九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四)第一百七章辭舊迎新除夕夜第六百六十二章 誰料竟會遭背刺第五百十八章 池靜亦有暗流涌第六百九十三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二)第四百六十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七)第一百一十章時運所至晉陽下第四百三十六章 爲尋錢糧出新策第七百八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四)第五百六十九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四)第六百七十四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四)第四百九十一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三)第三百五十四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一)第二百三十八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三)第一百三十一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八)第六百十八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五)第六百二十三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十)第二百八十三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一)第八十五章瞿塘雄關佇江頭第五百五十三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六)第一百八十四章 爲尊者諱爭道義第二十九章受人之託忠其事第三百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三)第四百四十三章 直言敢諫贊明君第二百二十三章 方法總比困難多第十八章月下爭渡一線天(六)第五百十七章 兄弟前途有不同第二百四十章 內亂未平外面起(五)第一百三十三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十)第六百四十二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五)第四百二十七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第三百二十八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三)第六百九十八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四)第兩百章 將離京先定婚事(二)第三百八十七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三)第三百二十五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二)第五百十三章 悔不該旁生心思第四百五十三章 父子分別稚子哭第三十六章項上人頭吾必取(一)第五十二章快馬頻至事愈急(一)第三百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三)第六百三十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七)第三百七十七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三)第七百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六)第三百九十五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四)第六百九十三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二)第一百章消息不斷時機逝第二百八十一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二)
第六百九十二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一)第一百六十六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五)第二百六十七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一)第一百九十七章 兩手準備終定音(二)第六百五十四章 梳理國政教天子第一百七十六章 典禮畢詔書頻出第四百一十章 肆意猖狂京兆匪第四百七十五章 寧行仁城頭質問第四百六十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七)第二百九十五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一)第五百十九章 處處算計無盡時第四百四十五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一)第三百二十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七)第四百五十一章 接連不斷問對難第二百二十一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三)第二十五章商議軍機或可用第三百三十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五)第三百十三章 百年大計在教育(二)第六十章詔令監國是何意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二)第三百五十八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五)第六百七十四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四)第一百三章江邊垂釣生妙計第二百六十六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三)第一百三章江邊垂釣生妙計第六百五十八章 造化弄人御史苦第一百五十八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七)第二百一十三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二)第二百四十三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一)第一百二十二章廣植羽翼乃正道第二百七十六章 兩姓永結秦晉好(二)第七百二十四章 此世我心嚮往之第三百三十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五)第一百六十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九)第四百六十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七)第三百四十三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八)第三百十三章 百年大計在教育(二)第二百六十一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一)第三百六十六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二)第四百一十七章 關內之地亂將起第九十六章治民撫兵制度齊第四百七十八章 故友初至論道德第六百六十八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三)第一百六十四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三)第四百七十四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七)第五百二十七章 兩府生變宰相換第一百八十三章 議定幽燕相公換第一百九章諸將逼宮圍太原第三百四十二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七)第一百二十四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一)第二百六十一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一)第四百二十二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五)第六百六十九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四)第一百七章辭舊迎新除夕夜第六百六十二章 誰料竟會遭背刺第五百十八章 池靜亦有暗流涌第六百九十三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二)第四百六十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七)第一百一十章時運所至晉陽下第四百三十六章 爲尋錢糧出新策第七百八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四)第五百六十九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四)第六百七十四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四)第四百九十一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三)第三百五十四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一)第二百三十八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三)第一百三十一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八)第六百十八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五)第六百二十三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十)第二百八十三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一)第八十五章瞿塘雄關佇江頭第五百五十三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六)第一百八十四章 爲尊者諱爭道義第二十九章受人之託忠其事第三百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三)第四百四十三章 直言敢諫贊明君第二百二十三章 方法總比困難多第十八章月下爭渡一線天(六)第五百十七章 兄弟前途有不同第二百四十章 內亂未平外面起(五)第一百三十三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十)第六百四十二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五)第四百二十七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第三百二十八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三)第六百九十八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四)第兩百章 將離京先定婚事(二)第三百八十七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三)第三百二十五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二)第五百十三章 悔不該旁生心思第四百五十三章 父子分別稚子哭第三十六章項上人頭吾必取(一)第五十二章快馬頻至事愈急(一)第三百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三)第六百三十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七)第三百七十七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三)第七百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六)第三百九十五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四)第六百九十三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二)第一百章消息不斷時機逝第二百八十一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二)